第三节 清溪客家人的来历

清溪镇位于东莞市的东南部,处于东莞的边缘地带。东与惠州市的惠阳区接壤,西与西北分别接深圳市与樟木头镇,西南连东莞市的塘厦镇,南与深圳市的凤岗镇比邻,北面是东莞市的谢岗镇(详见图5)。该镇四面环山,中间为一个内部较为平缓的盆地。清溪镇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整体上看向南倾斜,有一座呈东北向西南走向的矮山,主要山岭的海拔位于100至700米之间,最高点是海拔898.2米的银瓶嘴山。清溪镇境内有10余条河溪,主要的如清溪水、契爷石水、上官仓水等,均属东江一级支流石马河流域。

清溪辖区面积143平方公里,现在共有21个村民委员会(社区)(详见图6),下辖105个居(村)民小组、108个自然村。常住人口31.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72万人,以广府人与客家人为主体。《东莞市清溪镇志》认为:“自宋朝宣和(1119—1125)至隆兴(1163—1164)年间,清溪先祖由江西迁居广东南雄珠玑巷等地,后迁东莞再移居清溪,全属本地人。”《东莞市清溪镇志》编纂委员会编:《东莞市清溪镇志》,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565页。其中所说的“本地人”,即指通常所说的广府人。该志又认为:“宋朝崇宁年间(1102—1106),彭氏、胡氏、梁氏已从各地迁入老中坑村居住。”《东莞市清溪镇志》编纂委员会编:《东莞市清溪镇志》,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9页。如果所述属实,则宋朝时广府人已经在清溪生活了。但无论如何,清溪的广府人和客家人均公认,相较而言清溪客家人到来的时间要晚得多,如前文所述,主要是在明清两代才迁入现居地。不过,客家人后来居上,人口数量早就超过本地人的人口。目前清溪镇的105个居(村)民小组中,有91个居(村)民小组为客家人聚居地,分布在17个行政村(社区)中。具体来说,罗马等11个行政村基本上是客家人独居,而荔横、重河、大利、青皇、谢坑、清溪圩等6个行政村(社区)则是广府与客家杂居地。关于客家人在清溪的具体分布等情况,参见表1-4。

表1-4 清溪镇客家人分布情况一览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客家人到来时,清溪境内平坦开阔等条件较好的地方早已经被先来的广府人占据。所以客家人在迁入初期不但没有良田,连居住地都是散见于十二排、黄茅田、杨桥坑以及爆石山等条件艰苦的山地。客家先民就地取材,以山石垒起梯田种植各种作物,借此度过了最初极为艰难的日子。在银瓶山山脉一带,至今仍然可以见到当时修建的梯田(详见图7、图8)。据清溪国营林场介绍,清溪客家明清梯田所涉山地范围有5万多亩,仅梯田面积就有2万亩以上。此外,据现场勘查,可以推断出当年修建的房舍呈方形,砌石成墙而用泥浆涂墙,上则以茅草覆盖作顶,一般的面积在20至30平方米之间。清溪客家人对于其先人的这段史实至今普遍有记忆,根据已有的访谈材料,许多杨梅坑村民都称他们的祖先原本居住于黄茅田山上,清咸丰年间才陆续从山上搬下来到现居地居住。参见东莞市文物普查一队所写《关于东莞市客家梯田与村落调查报告》。当然,随着代际的不断延伸发展,清溪客家人逐渐完成了在地化的过程。经过多年辛勤艰苦的劳动与筚路蓝缕的创业,客家人逐步在山脚或平地建立村落,扎根当地,开枝散叶,创造出了如今所见的深厚文化美好家园。


主要参考资料

[1](清)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版。

[2]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3]程志远编:《客家源流与分布》,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4年版。

[4](清)郭文炳修,李作楫、张朝绅纂:《东莞县志》,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据日本内阁文库藏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刻本影印,1994年版。

[5](明)张二果、曾起莘修,杨宝霖点校:《东莞县志》,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995年版。

[6]东莞凤岗竹塘浸校塘刘氏族谱编委会编:《浸校塘刘氏族谱》,内部资料,2006年版。

[7]油甘埔村志编纂委员会:《东莞市凤岗镇油甘埔村志》,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8]官井头村志编纂委员会:《东莞市凤岗镇官井头村志》,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9]竹尾田村志编纂委员会:《竹尾田村志》,南方出版社2008年版。

[10]《东莞市清溪镇志》编纂委员会编:《东莞市清溪镇志》,中华书局2010年版。

[11]《东莞虎门镇志》编纂委员会:《东莞市虎门镇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2]黄洞村志编纂委员会编:《东莞市凤岗镇黄洞村志》,岭南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

[13]东莞林氏宗亲会编:《东莞林氏大族谱》,内部资料,2012年版。

[14]詹坚固:《广东客家人分布状况及其对客家文化发展的影响》,《探求》2012年第4期。

[15]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东莞历代碑刻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16]李志慧:《清代惠州府水旱灾害与应对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