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成康之治享太平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记载,陆贾经常在汉高祖刘邦面前讲述《尚书》《诗经》的古代文献,刘邦很不耐烦,骂道:“我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

刘邦的意思是,我是依靠战争的手段打下天下,建立了汉王朝的,《尚书》《诗经》关我什么事?陆贾给刘邦解释说:“当年吴王夫差、智伯穷兵黩武,最后自取灭亡,秦始皇采用严刑峻法,残酷统治,前后十五年就完蛋了。如果秦王朝采用仁义的办法治理国家,陛下哪能有今天的辉煌?”这个故事说明了夺取政权与巩固政权是两回事,处理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

周武王牧野之战,一举推翻了商王朝,建立了新的政权——周王朝,说明了周王朝的建立,也是依靠“马上得之”,即依靠战争的暴力方式取得统治权。武王去世以后,成王继位,面临的是如何治理国家的大问题,有什么故事值得讲一讲呢?

相传,周公在替代成王执政期间,有一年,年幼的成王忽然生了大病(古人迷信,认为国家领导人突然生大病,是上天的一种惩罚),周公心急如焚,赶忙在郊外的社坛上举行了祭祀仪式,他先昂头对着苍天,然后低头默念祷词,祷词说:“苍天明鉴,我们的国王年纪虽小,但有仁爱之心,又是国家的擎天柱,千万不能有所闪失。如果我们国家有什么过失,引起老天爷发怒,责任在我,要惩罚就惩罚我好了。”

周公祷告完毕,祷词被史官收藏在王室的档案库里。后来,成王长大,周公把执政大权交还给成王,有人乘机在成王面前说了周公的坏话。由于功高震主,引起成王的怀疑。周公有口难辩,只好到南方的楚国避风头。说来话巧,成王在一次视察王室档案库的时候,发现了周公的祷词,从此阴霾散去,真相大白。成王深感愧疚,立即派人把周公请了回来。自此以后,对周公更加信任,并用周公所著的《无逸》《多士》《酒诰》等文献作为治理国家的理念,把国家的安定与发展作为首要行动指南。

成王心里很清楚,不能把获得政权看成万事大吉,必须怀着忧虑和恭敬的心情从事巩固政权的工作,当前的要务是把国家安定下来,再求发展。成王心想,树欲静而风不止,留下来的商朝贵族们不满失去的特权和财富,总想找机会翻天,得想想办法对付才行。他想来想去,想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把他们大部分人迁往西方,在洛邑附近建立一个大城,供他们居住。这既便于管理,又可以防止他们捣乱。经过一段时间的搬迁,殷朝的贵族们终于落户新城,但他们仍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成王为了安定他们的情绪,便派周公前去安抚,周公说话的大意是:

商纣王残暴荒淫,不顾老百姓的死活,才有了今天的下场,这是老天爷对纣王的惩罚。把你们迁到这里来,也是尊崇上天的命令。你们在新城好好耕作,你们和你们的子孙都会有好日子过……

在成王安抚计划落实之后,殷商的遗民们在新地方有房子住,有地种,有饭吃,个别优秀人才还能得到提拔重用,也就慢慢地适应了新的生活,社会也安定得多。

成王心里很清楚,老百姓必须有饭吃、有衣穿,过上好日子,千万不能再像殷纣王时代那样,忍饥挨饿、缺衣少穿、流浪要饭,社会才能安定,老百姓才能过上太平日子,于是他紧抓农业生产。为了鼓舞官员们和老百姓,他起了一个“籍田”仪式,即每年春天,成王要带着官员们到田间地头参加劳动,其程序是成王先做示范,他拿起像铁锹一类的农具到地里翻地除草,随后,官员们一起下田干活,最后,几千个农奴一起在公田里耕种,直到太阳下山。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成王的带动下,全国掀起了农业劳动的新高潮,并使当年获得农业大丰收。《周颂·噫嘻》一诗描写了当年农业丰收的盛况:

稻黍多来年成好,

粮食堆满大粮仓。

万担亿担真不少,

酿成美酒供祭祀,

先给祖先来品尝。

祭品齐备表孝心,

福星高照喜洋洋。

成王执政期间,由于过去受殷纣王“酒池肉林”等奢靡之风的影响,社会上和执政团队里都有酗酒的不好风气。《小雅·宾之初筵》第四章就讽刺了一些官员们在宴会上喝醉酒的丑态:

客人已经喝醉了,

又是叫来又是闹。

打翻杯盘和酒碗,

歪歪扭扭把舞跳,

还说自己没有醉,

脸皮真厚不害臊。

头上歪戴鹿皮帽,

疯疯癫癫不正道。

……

宴会喝酒本好事,

只是要有好礼貌。

成王深深感到,不剎住这种不良的风气,既会影响农业生产,又会影响国家政权的稳定与巩固,于是下定决心,颁布了一道禁酒令。主要内容是,美酒主要是用来祭祀用的,不能集群饮酒,不能酗酒闹事,如果造成严重后果,是要杀掉的,但为了恢复生产,对于那些掌管工业生产的“百工”,有触犯禁酒令的,要教育而不要杀掉。为了禁酒令能更好地贯彻执行,成王设立了酒监,以负责实施。事实证明,这一措施的推行,效果很好,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正如《周颂·昊天有成命》中所唱的:

成王不敢图安逸,

日夜谋政志安邦。

国家光明又辉煌,

忠诚厚道热心肠,

国家巩固民安康!

成王在位仅仅三年,突然得了重病,这一次,他自己意识到日子不多了,便沐浴更衣,斜靠着玉案之后,便把召公、毕公等大臣召来做最后的政治交代,他说:“现在上天降下灾祸,让我一病不起,你们应当记取我的遗言,用爱戴尊敬的心情拥戴我的大儿子——钊。要布德行、重教化,还要处理与远方民族的关系,一定不要让嗣王钊做出违反礼制的事情来。”成王说完之后,就驾鹤西归了。

康王继位之后,在召公、毕公等大臣的辅佐之下,推行了发展农业生产、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反对奢靡之风,当年晋侯花了很多钱,盖了一座高大而又漂亮的宫殿,受到了康王的批评。好政策的推行,使国力大大增强,经济文化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史记·周本纪》说:“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刑错是指刑法,四十年不用,显然夸张一些,但也说明了当年的太平盛况。因此后人把这一段历史,称赞为“成康之治”,并与汉代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清代的“康乾盛世”并列,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佳话。

 

百叶窗

一首歌颂周成王举行籍田典礼的歌—— 《周颂·噫嘻》:

啊!多好的成王。

重视农业把地种,

率领农夫同下地,

安排农事快播种。

快快开垦私人田。

三十里地尽完工,

从事耕作要抓紧,

万人一起同劳动。

这是一首周成王举行籍田典礼时,乐工所唱的乐歌,歌颂了成王带领田官和农夫播种百谷的情形。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集体劳动,以及存在着公田与私田等的情形,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所谓籍田典礼是这样的: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来了,国王为了鼓励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要以身作则。在举行典礼的前一天,国王要“斋戒沐浴”,即要洗澡净身,饮用干净的酒,以示对农神的尊敬。到了举行典礼的日子,国王带着各级官吏、大小贵族,和农人们一起来到田间地头(公田),在主管农业大臣的主持下,首先在田间祭祀农神,而后国王在太史的引导下,拿起犁田的耜,推一下,以作示范。然后按照爵位的高低,依次在田地里翻地,爵位越高,翻地的次数越少(据说,公爵翻三下,卿翻九下,大夫翻二十七下),籍田典礼结束之后,由农奴们把整地的事情完成。

(参见王宇信《西周史话》《史记·周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