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高祖本纪》—刘邦的军事才能
一、反秦与争雄
秦失其政,诸侯并起,逐鹿中原。比较大的势力,一是项羽,一是刘邦,从能征善战,战胜攻取的角度讲有两大角色,一是项羽,一是韩信。当然,韩信虽然归属刘邦,实际上大部分时候属于各自为战。
其时,战事分为两个阶段,反秦与争雄。反秦的功劳项羽最大,甚至可以说,项羽一人之力推翻了暴秦。
秦军最厉害的将领是章邯和王离,王离的爷爷是秦统一天下立过大功的人,就是王翦,可谓名将之后。王离所率领的秦军是抗击匈奴的长城军团,很有战斗力,训练过的正规军。
章邯的军队也很强大,大致上属于护卫关中的精锐。章邯有20万,王离也有20万。反秦的军兵实际上在战力和军事训练上很大程度弱于章邯、王离的正规军,属于杂牌军。最初的战事,章邯、王离率领的部队可以说摧枯拉朽完败各诸侯联军。
项羽经典的巨鹿之战,正面硬钢王离,把王离打的稀里哗啦,而且俘虏了王离。之后,对战章邯,也是连连胜利,逼得章邯投降,为防兵变,坑杀秦卒二十万。项羽一战成名,威震诸侯,为诸侯上将军,灭秦后,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分封天下,自为西楚霸王,项羽军事才华不言而喻。
第二个阶段,楚汉争雄。
这个阶段,主要是两股势力的斗争,项羽、刘邦。这个时期的斗争,最终项羽败亡,天下归汉。
击败项羽的不是刘邦,准确的讲是张良与韩信。实话说,在与项羽对垒的过程中,刘邦基本上完败,总是逃逃逃,老爹老婆被扣押,被追兵追得孩子都往车下推,成皋一战,靠女人假扮军士得脱。
项羽的失败在于鸿沟之约,放松警惕,遣散了部分军队,但没想到刘邦反悔,实际是张良与韩信的主意。
这个时候,天下大势基本已定,各诸侯纷纷站队,项羽胜则归楚,刘邦胜则归汉。最终韩信、彭越的倾向决定了结果。
垓下一战,天下卯金刀。
这是从战局上看,那么刘邦个人的军事才能并不突出,大部分都在溃逃,项羽的对手表面上是刘邦势力,归根结底是韩信、张良。
综合这两个阶段,并不能显出刘邦的军事才能,那么刘邦真的有那么不堪吗?似乎也不能那么坚决。
他遇到的对手太强大了,击败项羽,也是聚集天下诸侯,加之撕毁鸿沟协议,趁项羽松懈,发动突然袭击,最后团团围困垓下,致使项羽败亡。
二、高祖平叛
真正显示刘邦军事才能的在于后期的平定叛乱。
看看司马迁的记载:
十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高祖自将击之,得燕王臧荼。
其秋,利几反,高祖自将兵击之,利几走。
十二月,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会诸侯於陈,楚王信迎,即因执之。
七年,匈奴攻韩王信马邑,信因与谋反太原。白土曼丘臣、王黄立故赵将赵利为王以反,高祖自往击之。
八年,高祖东击韩王信馀反寇於东垣。
八月,赵相国陈豨反代地。九月,上自东往击之。至HD,上喜曰:“豨不南据HD而阻漳水,吾知其无能为也。”闻豨将皆故贾人也,上曰:“吾知所以与之。”乃多以金啗豨将,豨将多降者。
秋七月,淮南王黥布反,东并荆王刘贾地,北渡淮,楚王交走入薛。高祖自往击之。
上述基本是高祖平叛的经历,几乎都是“自往击之”,平叛大捷。
思想一下,一方面是天下已定,人心思安,这个时候造反不得人心,老百姓只希望天下太平,安居乐业,谁做皇帝才不去管,另一方面,也见得高祖的军事能力。
八月,赵相国陈豨反代地。九月,上自东往击之。至HD,上喜曰:“豨不南据HD而阻漳水,吾知其无能为也。”闻豨将皆故贾人也,上曰:“吾知所以与之。”乃多以金啗豨将,豨将多降者。
陈豨也是从战争年代过来的人。高祖到了HD,了解陈的军事布局、地理地形之后,胸有成竹,判断陈必败。
又听说陈的部署大多是商人出身,更有把握。
你看,高祖厉害不厉害?很厉害。颇有韩信与陈平的眼光手段。
整个平叛的经历可以看出刘邦其实军事才能还是很不错的。
为什么在反秦与争雄阶段给人的感觉是不会打仗,总是跑跑跑呢?
三、排坐坐吃果果
上面说了为什么之前刘邦给人的印象都是不堪一击,跑跑跑呢?那要看对手是谁,一是秦军精锐悍将,一是千古第一战神项羽。
在高祖平叛中,除了应对韩信使用计谋外,其他都是自己带兵就上了,说明刘邦还是忌惮韩信的。
如此来说,不妨给这几位的军事才能排排坐吃果果。
项羽勇武第一。
韩信谋略第一。
刘邦综合第二。
项羽、韩信之后,似乎军事上面诸将稍逊高祖。当然,这也与刘邦悟性高,天性聪明有关,看这段记载:
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
张良经常拿太公兵法跟诸将讨论研究,其他人似乎懵懂不是很理解,唯有刘邦一听就明白,一学就会。
这些实践也大大激发了高祖刘邦的潜能,让高祖在平叛中无往不胜。
刘邦也真的是个天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