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周得同站起来,摸出两块大头:“嗯,我去找说书先生去,让他再说几段祝先生大破蟛蜞窟的书。”
“老蟛蜞确实是被你打死的,这个一定要认下来,这样我们保卫三中才有威风。”
“……”祝为民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冒充老蟛蜞是他周得同建议的,现在咬死老蟛蜞是自己打死也是出自他口。
这一来一去并不矛盾。
周镇长也确实是个人才,人老成精,难怪六场镇的乡邻还能勉强活下去。
当天中午,周得同在红云楼开了大台面,名义上是马上就要小熟夏收了,往常这个时候是土匪们重点骚扰时期。
现在保卫三中成立,那就全指望队员们保护本镇还有周围乡邻的安全了。
除了站岗放哨的队员外,其它队员集中在红云楼,大家围着圆台面,八个冷盘八个热炒,烧酒羊肉管够。
红云楼的老板也特地和后厨大师傅关照过,今天这顿饭一分钱都不要赚只收个成本钱,狠命下料,一定要让大家吃好!
保卫三中在祝为民的带领下打掉老蟛蜞匪帮后,收益最大的就是红云楼。
原来老蟛蜞和其它土匪来,每次都到红云楼大吃大喝,完了一分钱不给,还要砸东西撒气。
现在可好了,镇上再也没有土匪。
而乡邻们这些日子不用应付苛捐杂税后,口袋里多出的几个角子也就蹦蹦跳跳起来,没事到红云楼点两个菜,开一小瓮黄酒,从太阳当头喝到晚上开书。
这让吴老板笑得合不拢嘴。
今天周得同亲自来和他商量办宴席的事情,吴老板哪儿有不尽心的道理。
傍晚,大家吃饱喝足,又齐齐涌入春风茶馆开始听孔先生讲祝队长传奇,日子实在是好过的热昏。
而此时王静斋也回来了。
“上级很高兴,这次我们上缴的黄金能起到很大作用。”王静斋道
“那么先生,我什么时候?”
“你别急,这是要一步一步考验的。你不要有心理负担,我和你讲,现在我们的政策是宁缺毋滥,在以前组织不成熟的时候确实吸收过很多人加入,虽然表面上是好看了。但实际上这些人没有经过考验,一旦面临抉择的时候马上原形毕露。比如,唐全寿……他就是大革命时期混入队伍内部的,那时候组织也年轻,确实……”
“这批人给组织造成很大的伤害,多少优秀的同志就白白的死在这些个叛徒的手里。”
“所以,现在任何人要加入必须经过严格考察,确认各方面都合适后才行,这是对组织负责也是对你个人负责。”
祝为民不说话,只是听着,对他而言自从王静斋来了后,他仿佛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
王静斋的话,他有些似懂非懂,但他心里清楚,那些话都是正确的,无法理解只是因为自己的水平还不到家。
既然不到家,那么就跟着学吧。
“先生,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
“我把我们这段时间的工作向上级做了汇报,上级很感兴趣,连说做的好,尤其是打掉老蟛蜞保境安民,让大家能过太平日子是非常正确的做法。”
“让我今后好好培养你”
“是嘛!”祝为民很开心
“嗯,接下来上级要求我们尽可能扩大地盘,现在只在附近这一代打转,有很多劣势。”
“首先,回旋余地不够,其次,控制的地区也太少,对队伍长期发展不利。组织上要求我们不要局限于南汇,要把眼光放到整个浦东……”
“这个难办啊!”祝为民挠头“我们现在用的是保卫三中队的名义,这是南汇县县政府下辖的保安团,只能在规定的防区内活动,如果跨区会被黄皮狗(伪军)或者鬼子打的。”
“是的,但组织上的命令决定要坚决服从,并且要相信组织,他们绝对不会无缘无故的给我们下命令,组织有组织的考虑,他们站得高,看的更远!”
“好,那我找老冯和小朱商量商量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
随着夏季双抢的开始,保卫三中一部分队员开始请假要帮着家里干农活了。
于是祝为民和王静斋都主动加入日常巡逻的队伍中去。
现在的保卫三中和当日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好歹也是有十几条枪,清一色的壮小伙子穿着统一的制服,看上去就颇有威慑力。
其间也不是没有其他“队伍”远远打望过来,偷偷摸摸的试图靠近。
冯有福对此非常有经验,一声口令全体立定,举枪瞄准。
于是对方很快就脱离了目视距离接触,也有些胆大的上来打招呼,直说是误会,并且反复保证绝对没有恶意。
这些对外交涉,原本是祝为民负责,但后来发现,他这幅文质彬彬的样子并不好使,于是便换成了冯有福。
老冯丘八脾气拿出来,三句话不离妈了个巴子,倒是极其富有威慑力的做派,对方立刻变得更加客气,点头哈腰的,恨不得120度鞠躬……
如此一来,今年的夏收双抢倒是史无前例的顺利。
哪怕在东洋人打进来之前都没那么太平过。
土匪倒是从来不在双抢时候来闹事,这时候是农民最忙也是最穷的时候,来抢也抢不到东西,至于绑票……怎么也得等秋收后农民卖了粮才有钱赎人吧……
往常祸害夏收双抢的主要是各路二流子小痞子比如尚未“发迹”时的老蟛蜞。
他吃准农民要抢时间,故意带了几个流氓过来,围住人要点小钱,不给就把你镰刀偷了或者调戏送饭来的媳妇,总之就是让你没法好好摘棉花割麦子。
农民最讲看天吃饭,要是错过这个节气,那下半年可就真的颗粒无收了。
于是哪怕去借高利贷也只好满足他们的无理要求。
巧得很,当年唐全禄就是镇上最大的高利贷出借者,他和老蟛蜞的友谊源远流长。
现在老蟛蜞的死给各路土匪和二流子都敲响了警钟。
尤其是后者,平时是普通村民,也去茶馆听书,眼下祝先生和保卫三中的书,已经不光是六场的孔先生再说了,附近几个村镇的先生都在说。
而且乡亲们也喜欢听。
这里面自然有周得同的作用,他让孔先生没事就去周围村镇转转,和那里的先生们吃吃茶聊聊天,反正都是光裕社出来的,拜的都是三皇老爷,彼此是师兄师弟相称,日常交流业务也属正常。
孔先生把自己新编的赚钱书告诉同门师兄弟,自然让后者万分感激,要知道这年头,哪怕是师傅都不会把全本传给学生意的。
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是这个时代艺人的信条。
孔先生之所以那么大方么,后面也是周得同的袁大头在起作用。
孔先生既向同门买了好,还能落得实惠进账,何乐而不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