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真是遗憾啊,才26岁!怪不得您二位明明是同年,如今从相貌来看,差距却如此之大。另外,公瑾先生说伯符将军是死于许贡的门客之手,这个我颇有疑问。许贡之死本就是咎由自取,他的门客会如此愚忠么?甚至隐忍多年?而且伯符先生的行程按说都是机密啊,他的门客如何得知并预先埋伏?还有,据说刺客在刺杀的时候声称自己是许贡的门客,哪有刺客会自报家门的,这不合常理啊?还请公瑾先生解惑。
周:哈哈哈,看来主持人的功课没少做啊!不错,关于刺客的问题,我们的确有所怀疑,因为正如你说的,疑点实在太多。事后我们也曾多番调查,但结果不尽人意。你也知道,伯符仅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就一统了江东,很多地方尚不稳定,境内的反动势力依然存在,各地世家大族也未能归心。就这么说吧,在江东真正想要伯符之命的人多如牛毛,所以我们的调查很快就陷入僵局,总不能把所有可疑的人全部杀掉,那样尚不稳定的江东有可能瞬间倾覆。而且远在官渡的曹操也有很大嫌疑,但我们又如何能去调查曹操,即使真的确定了是曹操,我们又能将他怎样。更重要的是,当时伯符的伤势已经难以逆转,确定继承人,稳定江东才是当务之急,至于刺客就已许贡门客为准了结了此事。
白:您这个回答还真是够直白。但是关于伯符将军之死我还有疑惑,因为据说他的伤势后来有所好转,而在他斩杀于吉后,伤势又突然恶化。民间都传言说是于吉冤死后,给伯符将军下了诅咒,导致伯符将军最终箭创崩裂而死。请问您作何解释?
周:于吉?冤死?伯符,这可是你的事了,你来解释吧。
策:哈哈哈,好你个周公瑾。好,我来说。这个于吉,我早年在吴郡时就有所耳闻,据说他常年往来于吴郡会稽之间,擅以符水治病,救人无数,颇受百姓爱戴。我当时不以为意,只以为是个擅治病的游方道士。后来连年征战,就没再关注过此人。不想数年间他竟在江东混出了名堂,民间甚至有“于神仙”之称。此人以符水治病为名,宣传黄老之学,广收信徒,上至达官贵胄下至黎民百姓,多有笃信者,与当初太平道的张角并无二致,其危害毋庸赘言。还有本将入江东时遇到的大敌笮融,此人崇信佛教,为祸徐扬。如今这于吉俨然又是一个蛊惑民众的妖人,江东新定,人心不稳,这个于吉的号召力竟然超过了本将,试问若不将之监押,解散其信众,长此以往这江东还能受我孙氏一门掌控么。更可恨的是,在我将之收押后,本将治下多名官吏为其求情,甚至我母都亲自为其求情,这成何体统。若不杀之,江东危矣。所以这于吉妖道是自寻死路,并非本将滥杀无辜。
至于你所说诅咒一事,本将遇刺是治下反动势力的蓄意为之,而本将受伤颇重,确实药石难医,何来怪力乱神一说,还望主持人慎言。
白:既然如此,那看来是我失言了。那说说继承人的问题吧,您为什么不让长子孙绍继位,而是选择了您的弟弟仲谋先生?
策:乱世需长君,绍儿当时年岁太小,根本无力掌控江东。而且若他继任,其母族必然掌权,大汉王朝就是毁于外戚宦官专政,我可不想江东也重蹈覆辙。仲谋胸怀大志,尽管年轻,但颇有城府,且跟随我征战多年,在军中也甚有威望,由他继位,加上子布、公瑾等人辅佐,可保江东无虞。
白:您是不是担心,如果让孙绍继位,仲谋先生迟早会篡位,而且会加害于您的儿子和妻子,为了保全他们母子安全,还不如让仲谋先生直接继位,这应该才是您的真实想法吧。
策:一派胡言,我兄弟几人感情深厚,岂会做此悖逆人伦之事。此等无稽之谈,休要再提。
白:那看来是我想多了。据说在当初确定继承人时,张昭先生曾提议您的三弟孙翊继位,说是他骁悍果烈,能开疆拓土,跟您很像,但为何最终还是被您否决了呢?
策:不错,子布当初确有此意,但叔弼性情暴躁,喜怒溢于言表,他只能为将,不宜为君。且当时江东新定,内部暗流涌动,新君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局势,安定人心,若还是一味的对外征伐,江东会有倾覆之危。仲谋为人持重,见识过人,论征战沙场或许我比他略强,但若论治理江东,处理与江东豪族的关系,我比他差之千里。所以仲谋是毫无疑问的最佳人选。
白:您为何如此看重张昭先生,甚至曾言“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这是为何呢?
策:子布博学多才,乃当世名士。我在江东起兵时,极缺内政人才,子布犹如及时雨般出现,倾心相助,为我署理内外诸事,安置流民,指导农事,征调军粮,招募士卒,使我可以安心征战四方。我孙策能一统江东,张子布居功至伟。子布对我忠心耿耿,手掌大权却从未谋私,我二人之间好比管仲与齐桓公,没有猜忌,只有信任。
子布能力出众,功勋卓著,忠心耿耿,深孚众望,有他辅佐仲谋,我方能心安。至于我所说“自取之”只是为了向子布表达我的诚意,跟后来的刘玄德托孤孔明并无二致,而且还有公瑾在外掌军,他当然不可能那么做。
白:我们换个轻松点的话题吧,前面的问题都太过沉重。伯符将军被称为“江东小霸王”,请问这个称号是从何而来呢?
策:我生前可没人这么叫过我啊,还是来了幽冥地府后才知道我有这么个称号。至于从何而来,其实就是那个叫罗本的,写的一本书里这么称呼我,那本书好像叫《三国演义》,说的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一些事情,不过里面有太多与真实不符的情节,实在让人看着生气。他说我在袭取牛渚大营时,生擒了于糜,将之挟在腋下,樊能偷袭被我大喝一声,震翻在地,头破而死,到达敌军门旗下后,我将于糜掷于地上,不想早已气绝。正因为挟死一将,喝死一将,自此人人皆说我有霸王之勇,因霸王也出身江东,于是称我为“江东小霸王”。
其实后来我也想明白了,罗本之所以会这样编写应该是跟许贡当年的那封信有关。许贡投降后,贼心不死,曾上表欲坑害于我,幸被驿吏截获,其书信中有这么一句话“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若被诏不得不还,若放於外必作世患。”是许贡说我与霸王项羽相似,目的是想以此让朝廷警惕我,将我招至许昌加以控制,这样他又可以官复原职甚至加官进爵。这个许贡,当真该死。
白:哎呀,您别生气了,这怎么又拐到他这里了,我们不说这个了。讲讲您和公瑾先生是如何迎娶桥氏双姝的吧,那可是传唱千古的一段佳话呢。
策:哈哈哈,记得那是谋夺皖城时,曾听闻皖城东郊有桥氏二女,皆国色天香。我当时就跟公瑾说,我二人号称江东双璧,惟桥式双姝方为良配,若破皖城,我二人同往提亲。公瑾袭取皖城后,我二人拜访桥公,说明来意,桥公应允。我为兄,于是纳了大桥,公瑾自纳小桥。你们可别误会,我们并非强抢民女,我与公瑾论形象,说是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绝不为过;论能力,我是江东之主,公瑾文武双全,是我的股肱之臣,二桥嫁给我二人,绝对堪称郎才女貌,天赐良缘。
其实现在想想,这哪是什么天赐良缘,这简直就是大桥的噩梦。嫁给我不足半年,她就成了寡妇,一个二十不到的姑娘我真不知道她是如何度过余生的,那是何等的艰难,是我害了她啊。
后来听仲谋说大桥在我死后欲投江以殉,但想到我曾嘱咐她照顾仲谋,助其执掌大权,守护孙氏基业,才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之后她用尽心力帮助仲谋扫除奸佞,建立威信,稳定局势,掌控大局。晚年青灯古佛,了却余生。我心实痛啊,自来幽冥我再未能与大桥相见,我很想念她,可她不知为何总躲着我,我至今寻她不到。乔儿,如果你能看到这个节目,希望你能来找我,我真的很想你。
白:伯符先生,其实作为女人,我似乎能猜到一点尊夫人的心思。您英年早逝,所以如今依旧是丰神俊逸,而尊夫人早已是青丝变白发,少女变老妪,即使她此刻站在这里,您都不一定能认出。而她也不想让您认出,她希望在您的心中,永远只记得那个那个风姿绰约,貌美如花的大桥。
策: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