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城市空间活力的问题反思

随着近几十年来我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寒地城市空间也有了空前繁荣的发展,城市开发区中建设了大量宽阔气派的街道,城市里的老街区也旧貌换新颜,一时之间寒地城市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寒地城市在快速发展中也不可避免地暴露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刻反思。

1.2.1 生搬硬套,忽视地域特征

城市街道是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我们对一个城市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来自于对街道的感觉,不同地区的城市拥有不同的气候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以及文化条件,受到这些条件的综合影响而形成的街道景观特征应该是迥异的。但是,在快速的城市化发展中,有很多寒地城市的街道在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地域差异,把一些南方地区的街道景观生搬硬套到寒地城市中,或者是将国外的一些街道实例照搬到寒地城市中,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寒地城市主要集中于我国东北地区,在城市形成之初受到殖民文化的普遍影响。例如,由中东铁路的兴建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哈尔滨,其早期主要受到沙俄和日本等殖民地文化的影响,欧式建筑风格的街道成为哈尔滨的时代烙印,也因此获得了“东方小巴黎”的美誉,独特的欧式风格彰显着哈尔滨城市街道的地域特色。再如沈阳的殖民文化是由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而起,沙俄、日本侵略者相继入侵沈阳,圈占了以沈阳为中心的“南满铁路附属地”,沈阳的很多重要街道雏形也由此而来。但是,几十年过去了,很多寒地城市街道面貌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在很多新建的街道中,依然生搬硬套地沿用原有的欧式风格,使整个城市的街道中充斥着各种山寨的欧式建筑,不仅不能体现一座现代城市该有的气息,更让人们无法解读这种泛滥模仿的美感所在。

1.2.2 大拆大建,忽视文化延续

近些年来我国北方城市更新的速度加快,很多寒地城市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改造旧有街道的面貌可以给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街道环境,这原本是件好事,但是由于寒地城市在改造过程中往往都是大拆大建,将原有的街道生活和文化全部破坏,让城市的记忆完全消失,忽视了文化在城市空间中的延续,是一种不可取的城市空间改造方式。城市空间中承载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在改造中却遭到了人为的不可逆转的破坏,将历史的痕迹在街道中彻底抹去,尤其是对于寒地城市街道,它们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街道记录着城市发展的点点滴滴。

在寒地城市中,这种街道空间的大拆大建现象比较普遍,例如,寒地城市的老城区街道比较宽敞,不同于国内其他历史悠久的古城,在街道的两旁是中西合璧的独特街景,在国内比较罕见(图1-4),哈尔滨在2007年和2010年分别对中华巴洛克建筑群集中的街道进行了两轮的保护和更新工作,拆迁面积15万m2,共计3100户。但是,工程建设方并没有按照专家审核的更新方案实施,他们将街区肆意拆除,将原住居民搬到城市郊区生活。哈尔滨道外区原有的银行、医院、药店、旅馆、饭庄、货币交易所、浴池、照相馆和杂货铺等老字号都被迫挪走,这里的居民和老街所承载的百年历史也随着消失不见,剩下的只是空洞洞的建筑。老街上的建筑被拆得伤痕累累,大多只剩下沿街的一面墙,用聚氨酯发泡粘接的预制构件小壁柱和花饰,以及硬塞上去的塑钢窗,让原本生机勃勃的街道变成了一条“死街”(图1-5)。改造后的街道空空荡荡,很少有人走过,偶尔有些剧组在这里拍戏,这里已经变成无人问津的道具布景。这样粗暴的街道改造方式,割断了居民、街道和百年历史的关联,使街道中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随之陨落。

图1-4 改造前的哈尔滨道外区街道

图1-5 改造后的哈尔滨道外区街道

1.2.3 被动发展,忽视主动刺激

城市街道是城市生活的容器,它不仅承载着交通功能,更重要的是作为城市公共户外交流空间,给人们提供更多的驻足、聊天和活动的空间。尤其对于寒地城市街道而言,气候是阻碍人们进行街道活动的不利因素,应该通过更加丰富的街道空间设计来吸引行人驻足,并给行人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但是,物质需求、开发建设、科技发展等人为活动破坏了长久以来维持的地表气候环境平衡,机动车的大量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2],目前的寒地城市街道往往更多地关注街道的视觉形象问题,而忽视了街道的本质功能和街道生活环境的营造,被动式地随着交通需求而发展。很多昔日的繁华街道都为了城市交通的拓展而被拆除,重要街道以美化城市建设为口号,被不断拓宽,甚至占用了人行道和街道绿化的空间,挤压了行人的活动空间并降低了空间质量,使人行空间中的安全感和舒适感进一步降低。取而代之的是现在宽阔的立交桥和高耸的混凝土大楼,像一把把利剑,将城市街道割裂开来,变成了今天这般冷冰冰的街道景象(图1-6)。

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城市街道成为人们各种活动的发生器,提升城市空间活力,让地域因素不再成为阻碍寒地城市街道发展的障碍,主动面对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例如:冬季寒冷而不适合户外活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制约了街道物质条件的改善,技术条件不足导致的街道发展相对滞后,等等。在不断更新硬件条件的同时,也应该从软件条件入手,通过不同层次的活动设计,将街道中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特色因素,激发更多的人参与到街道生活中,给予寒地城市空间更多的人文内涵。

图1-6 城市街道生活的变迁

a)原本的街道 b)拆迁的街道 c)城市立体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