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德)杜能
- 2637字
- 2021-04-04 11:58:52
(一)
约翰·海因里希·冯·杜能(Johann Heinrich von Thünen)是德国早期一位重要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1783年6月24日出生于奥尔登堡耶弗兰的卡纳林豪森。早年丧父。继父是一个数学爱好者,杜能在这方面受到他的影响。1799年,杜能开始学习经营农业。后来曾在汉堡附近弗洛特贝克农业学院求学,院长是施陶丁格尔。据杜能自述:“在青年时代,当我在汉堡附近弗洛特贝克施陶丁格尔先生的学院中学习农业时,关于孤立国已有最初的雏形,以后我总觉得有一种责任感,将我们看到的农业和国家经济方面的、可作为孤立国基础的观念的问题,加以条理化”。1803年,杜能在策勒结识了德国著名的农业理论家阿尔布雷希特·特尔,特尔的四卷本专著《合理的农业原理》是德国的农业理论从官房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杜能在谈到特尔对自己的影响时说:“我所尊敬的老师……特尔先生……对我所研究的整个农业方向及我的造就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1803年秋,杜能入戈丁根大学读书。后来,他来到梅克伦堡的施韦林,购置并经营特洛庄园。杜能亲自管理账目。凡是能登记和合乎计算目的的,他都详细而精确地加以记载和计算。这种日常的经营业务,为他以后写作《孤立国》一书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关于这一点,杜能后来回忆说:“在我开始作为田庄主的务农生涯时,我就精细地治理会计,力求获得在不同谷物产量和不同谷物价格时农业成本和纯收益的计算数据。这类数据经五年的汇集,我获得了一个概貌,以此作为基础开始我的,也就是第一卷中所叙述的研究工作。”
1826年,杜能的《孤立国》一书出版。此后,杜能逐渐闻名于德国。1830年获得罗斯托克大学赠予的名誉博士学位。1842年《孤立国》再版时,杜能考虑到“与本书讨论对象有关的资料颇为丰富,可以另成第二卷”,因而“把已经出版的著作的第二版,称为第一卷”。1848年,杜能被选为法兰克福议会议员,但因年迈体衰,未能出席议会。1850年,《孤立国》第二卷问世。
1850年9月22日,杜能因脑溢血死于特洛。墓碑上镌刻着他用以表示自然工资的数学公式:
杜能的《孤立国》一书写作时间很长,它的历史背景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来叙述。第一个时期是十九世纪初期,第二个时期是十九世纪三十和四十年代。
在十九世纪初期,普鲁士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农奴制改革的法令,其中主要有1807年颁布的《十月法令》,1811年颁布的《调整法令》,1821年颁布的《义务解除法》和《公有地分割法》。这些法令,对农奴制进行了若干有限的改革。从普鲁士开始,农奴制改革的浪潮逐渐波及德国的其他许多公国。改革给德国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中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例如,人造肥料的使用,使土质得到了改良,新的三区农作制和轮栽作物制的推广,使粮食和饲料的供应得到了增加。在城市,行会制度逐渐削弱,经营工场手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但是,整个德国的分裂和割据状态仍很严重,关卡林立,税收繁多,严重阻碍着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农作制、地租、谷物价格、自由贸易、税收等问题,自然就成了杜能1826年出版的《孤立国》一书讨论的主要问题。
杜能写作《孤立国》其余部分的历史背景是十九世纪三十和四十年代德国的经济和政治状况。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德国资产阶级越来越迫切地要求取消各邦之间的关税壁垒。二十年代后期,北德、南德和中德先后成立了关税同盟。1834年,这些关税同盟合并成德意志关税同盟。同盟促进了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从三十年代起,德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在工农业中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德国的劳动群众不仅受资本主义发展之苦,而且受资本主义不发展之苦。城市工人要求改善贫困生活,农村劳动者要求彻底摆脱封建压迫和封建义务。工农群众的反抗情绪不断激化,全国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三十年代初由于政治迫害流亡英法和瑞士的工人、手工业者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不少受到法国空想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他们在国外成立了共产主义联合会组织,并同国内建立联系。共产主义逐渐成为德国众目所瞩的问题。1836年,德国流亡者的先进分子组成秘密政治团体正义者同盟,这是一个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德国最早的工人组织。空想共产主义的传播和正义者同盟的建立,标志着德国工人运动的萌芽。1844年6月,德国爆发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7年春,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正义者同盟,并把它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受同盟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并于1848年2月发表了《共产党宣言》。1848年3月,德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在这场革命中发挥了独立的政治作用。对工人运动怀着恐惧感的德国资产阶级,在革命紧要关头同封建势力妥协,以对付无产阶级。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自然成了杜能注意的中心问题。在《孤立国》第二卷和遗稿中,杜能集中注意力从经济角度考察阶级矛盾,研究工资和剥削收入的关系,幻想通过提高工人工资、改善工人受教育的条件等改良措施来缓和日趋紧张的阶级矛盾,防止革命的发生。
《孤立国》一书的全名是《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共分三卷。1826年出版的《孤立国》的副题是“关于谷物价格、土地肥力和征税对农业影响的研究”,包括三章三十八节,1842年再版时定为第一卷。第二卷分两章,都以“自然工资及其同利率和地租的关系”为副题。1850年出版的《孤立国》第二卷第一章,共二十三节。杜能去世后,遗稿由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海尔曼·舒马赫 [1] 等整理和加工,其中有关自然工资及其同利率和地租的关系的内容作为《孤立国》第二卷第二章,有关地租决定原理和其他问题的内容作为《孤立国》第三卷,于1863年在罗斯托克出版。第二卷第一、二章共二十七节,第三卷分三章二十五节。现在的这个中译本是根据德国耶拿古斯塔夫·菲舍出版社1921年的版本迻译的,包括杜能《孤立国》1842年再版的第一卷和1850年版的第二卷的内容,但不包括杜能的遗稿。
杜能的理论体系主要由两部分内容构成。一部分是一般经济理论,一部分是农业和农业经济理论。就思想来源而论,杜能的一般经济理论较多地受到亚当·斯密的影响,而农业和农业经济理论则较多地受到阿尔布雷希特·特尔的影响。杜能说:“在国民经济学方面亚当·斯密是我的师表,在科学的农业方面则是特尔先生。他们两位是两种科学的创始人,他们的不少学说将永远是无可非议的科学基础。”但是,杜能并不满足于斯密和特尔的理论。他说:“在我看来,这两位伟大人物的学说有未完善的地方,这些地方难以满足我的探求真理的需要,因而迫使我自行研究。”杜能对斯密和特尔深表尊敬,同时又对他们持某种批判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