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维录:汤一介先生纪念文集
- 汤一介研究会《汤一介先生纪念文集》编委会
- 1253字
- 2021-03-27 00:19:40
五
汤老师复出工作以后的三十几年蜚声海内外,无须多说。值得特别提出的是汤老师引领潮流、开创风气的大眼光,大视野。他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走出国门、推动国际交流的中国文化的代表者。他较早主编的西学东渐系列,值得一切关心近代中国命运的人关注。后来主持的儒学史、经学史、三教关系史、解释学史都是宏大的项目,更不要说超过《四库全书》的《儒藏》。愿意并且能够发动、主持这些工作的当今海内外大概只有汤一介一人。
除了著作,思想和学术课题方面,汤老师更是引领思想潮流的领袖。他提出中国哲学中的真善美三个方面,提出中国哲学的理论框架和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三个主题,提出重建中国解释学,提出思想对话、普遍和谐、新轴心时代、世界之中国等理论概念,都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可能的重要课题。很多内容还经常被人提起,有些工作还在继续进行。我本人受托主持的《道家诠释学史》已经约了海峡两岸十几个学者合作,大家都在认真地撰稿,也在思考如何处理道家经典诠释的历史与诠释学理论的关系。由此也可看出汤老师的感召力仍然如他的精神一样浩气长存。
在新的时期,汤先生的思想绝不是点缀风光的应景之作。他曾提出中国的希望在于政府力量、企业家力量以及知识分子的力量的结合。但不知为什么此说曾引起一些人不满,已经准备发动公开批判。但今天看来,这应该是正常社会本应有的发展道路。
毋庸讳言,汤老师的宏大概念、叙事和工作与当前学术界的评价体系不一定吻合,一般人也很难实践,其工作也很难在当下注重论文数量的风气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承认。然而,学术研究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多维度的共生共荣。培养论文工匠并不难,难的是允许汤老师这样眼光深远宏大的巨匠能够有生存的土壤。大项目、小课题各有价值。大项目可以空疏无文,也可以建功立言,彪炳史册;小项目可以扎实有据,突破习见,也可以因循模拟,聊补于无。学术课题的关键不在大小冷热,而在于是否来自扎实的研究基础,是否确能揭示真相,引发灼见。显而易见的是,以行政权强推某一个标准,必然是削足适履,南辕北辙。
2013年夏天我到北京前,曾给乐老师发了电邮,乐老师马上回信说汤老师查出癌症中期,家里乱套了。我当时有些吃惊、意外,心想是否不应该去打扰先生养病。到北京后,干春松告诉我汤老师说过“笑敢过几天要来看我”,于是春松开车带我去汤先生家。见到先生寒暄过后,他说今年十月汤用彤讲座和蔡元培讲座请新加坡的锺志邦来讲,明年十月由你来讲。2014年6月在北大儒学院开工作会议,汤老师清瘦虚弱,但讲话很有条理,很清晰。我还心存侥幸,希望先生能熬过此劫,让他将想做的事做完。没想到噩耗突然传来……
不管怎样,汤老师开创的各项事业都在进行,我也在2015年10月完成了汤用彤讲座和蔡元培讲座,我参与的《中国诠释学史》的项目也在进行中……
两年过去了,每当想到汤老师,他在我面前还是那样温厚、平和地微笑着,那么鲜明、那么感人,让我永远无法忘怀。
(2014年9月14日初稿,9月25日扩充,2016年12月再修改增补于香港)
(本文作者为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