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瑞兆应用气候论文集
- 朱瑞兆
- 4433字
- 2024-10-30 02:45:35
第二篇 风能太阳能资源研究
我国风能资源[1]
朱瑞兆 薛 桁
(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
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风能就是自然能源之一。据估计,地球上近地层风能总量约为1.3×1015W[1]。可以被利用的风能有1012W,约为可利用水力的10倍[2]。远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开始利用风力,古代中国、波斯、埃及等国风车的使用都有悠久的历史,在欧洲风力的利用也十分广泛,风力是当时人们生产、生活、航行的重要动力之一[3]。以后,风力的利用逐渐被其他动力所取代。随着人类能源消耗的增加,常规能源日益枯竭,风能利用再次为全世界各国所重视。目前,国外正积极研究大型风力发电,风能作为地球巨大的能量资源,将是常规能源的一种重要的替代或补充。
关于风能资源的研究,Justus等利用风速的Weibull分布计算了美国100kW和1MW风力发电机的年容量率[4]。Baker等对美国西北太平洋地区风能进行了分区[5]。本文统计分析了我国3~20m/s范围内各m/s的出现时数,并计算了风能密度,给出分布图,进而分析我国风能资源潜力。
一、风能密度的计算
1秒钟内流过垂直于风速截面积F(m2)的风能为
式中:W——风能(W);
ρ——空气密度(kg/m3);
V——风速(m/s)。
在风能计算中,ρ和V取值不同,其结果不同。在1秒钟内流过单位截面积上的风能,即当F=1,则有
我们称w为该时刻的风能密度(W/m2)。
一个地方风能潜力的多少,要视该地常年平均风能密度的大小,即
其中,为平均风能密度,V为任何时刻的风速,T为总的时间。
在知道风速V的概率分布p(V)后,平均风能密度还可根据下式求得
(一)风速的取值
从风能公式可以看出,风能与风速的立方成正比,因此必须准确地考虑风速的分布。风速分布与天气系统和地形等因素有关。通过样本可对风速分布进行估计,它的取值方法不同,其估计能量相差很大。
1.不同观测时次估计风能的误差。
我国气象观测规范规定的观测报表平均风速是指1日4次定时(02时,08时,14时,20时)的平均风速。但按1日4次观测和自记1日24次(每小时1次)统计的平均风速就有差异,根据计算得到经验公式:
其中,y为自记平均风速,x为定时4次平均风速,r为相关系数。这个误差虽不大,但利用4次观测资料跟利用24次观测资料计算出来的风能差别还是较大的。这种误差主要是统计本身的误差。
2.平均风速相同,其风能有差异。
平均风速即使相同,其风速概率分布型式p(V)并不一定相同,计算出的可利用风力小时数和风能有很大的差异,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3m/s风速在一年中出现的小时数,在平均风速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最大的可相差几百小时,占≥3m/s出现小时数的30%,两者相等的几乎没有,其能量相差就更为突出,有的可以相差1.5倍以上。从全国300余站资料的分析来看,情况大体相似。两站平均风速基本相同,其≥3m/s小时数和风能却不相同,若以相差5%为相同者,其站数还不到总站数的5%。故以平均风速估计一地的风能是不妥当的。必须按各等级风速[1,2,3,…,30,…m/s]出现的频率计算各地的风能。
表1 各地风速(m/s)、风能(kW)对比表
续表1
(二)空气密度的影响
从风能公式还可以看出,ρ的大小直接关系到风能的多少,特别是在3000m以上,影响就更突出。从气象学可知,空气密度ρ是气压、气温和湿度的函数,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P——气压(hPa);
t——气温(℃);
e——绝对湿度(hPa,即水汽压)。
经过计算我国300个站的年平均空气密度,并且为了摸清我国不同地区空气密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还利用300个站计算出的结果得到如下的经验公式:
式中:z——海拔高度(m)。
2000m处的ρ大约为海平面的80%,4000m为其67%,所以密度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在风能计算中必须考虑。
(三)风能密度计算
风能密度计算,首先要考虑风速的分布。利用风速资料估计风速的年(月)概率分布,从而可得到不同地区各等级风速[1,2,3,…,30,…m/s]出现的累积时间。也可直接从风速资料统计各个站各等级风速出现的全年累积小时数(N1,N2,N3,…,Nn),由式(6)或式(7)求出各地空气密度,然后利用式(2)计算各级风速下的能量密度,再将各个等级风能之和除以总时数,即
即得到一地年(月)平均风能密度(W/m2)。
风力机是根据一个确定的风速来设计的,这个风速称为“设计风速”或“额定风速”。在这种风速下,风力机功率最为理想。但当风速大于设计风速时,由调速器或限速器限制其风轮转速不超过设计风速,但若大到某一极限风速时,风力机就有损坏的危险,必须停止运行。风力机还有个起动风速,大于起动风速,风力机才开始运转。因此,在统计风速资料时,必须考虑这两种因素。因为我国现在风力机机型尚未系列化,我们取≥3m/s为起动风速(现在我国大部分风力机所用的风速),20m/s为上限风速,我们将风速为3~20m/s的风力称为“有效风力”,计算的风能称为“有效风能”。本文所指风能资源均指有效风能。
二、我国风能资源分布
根据全国有效风能密度、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以及风速≥3m/s和风速≥6m/s的全年累积小时数(见图1~图4),可以看出我国风能资源的分布特点。
图1 我国有效风能密度(W/m2)
图2 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
图3 全年3~20m/s风速小时数
图4 全年6~20m/s风速小时数
1.东南沿海及其岛屿为我国最大风力资源区。有效风能密度≥200W/m2的等值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的风能密度在300W/m2以上,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80%~90%,风速≥3m/s的全年累积小时数为7000~8000h,风速≥6m/s的全年累积小时数为4000h左右。但从这一地区向内陆则丘陵连绵,冬半年强大冷空气南下,很难长驱直下,夏半年台风在离海岸50km风速便减少到68%[6]。所以东南沿海仅在由海岸向内陆几十公里的地方有较大的风能,再向内陆风能锐减,在不到100km的地带,风能密度降至50W/m2以下,反而为全国最小区。但在沿海的岛屿上(如福建台山、平潭等,浙江南麂、大陈、嵊泗等)风能都很大。其中台山风能密度为534.4W/m2,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90%,风速≥3m/s全年累积出现7905h。换言之,平均每天风速≥3m/s可有21h20min,是我国平地上有记录的风力资源最大的地方之一。
2.内蒙古和甘肃北部为次大风能区。这一带终年在西风带控制之下,且又是冷空气入侵首当其冲的地方,风能密度在200~300W/m2,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70%左右,风速≥3m/s的全年累积时数在5000h以上,风速≥6m/s的全年累积时数在2000h以上,从北向南逐渐减少,但不像东南沿海梯度那样大。最大的虎勒盖尔地区,风速≥3m/s和风速≥6m/s的全年累积时数分别可达7659h和4095h。这一区虽较东南沿海岛屿上的风能密度小一些,但其分布的范围较大,是我国连成一片的风能最大地带。
3.黑龙江和吉林东部及辽东半岛沿海风能也较大,风能密度在200W/m2以上,风速≥3m/s的全年累积时数也在5000~7000h之间,风速≥6m/s的全年累积时数在3000h左右。
4.青藏高原北部、三北地区的北部和沿海风能较大区,这三个地区(除去前述范围),风能密度在150~200W/m2之间,风速≥3m/s全年有4000~5000h,风速≥6m/s可达30000h以上。青藏高原风速≥3m/s的全年累积时数可达6500h,但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密度较小,所以风能密度相对较小,按式(7)计算,在4000m的空气密度大致为地面的67%。也就是说,同样是8m/s的风速,在平地为313.6W/m2,而在4000m只有209.9W/m2。所以,若仅按风速≥3m/s和风速≥6m/s出现小时数,青藏高原应属风能最大区,实际上这里的风能远较东南沿海岛屿为小。
从三北北部到沿海几乎连成一片,包围着我国大陆。大陆上风能能够利用区也基本上和这一区的界线相一致。
5.云贵川,甘肃、陕西南部,河南、湖南西部以及福建、广东、广西的山区以及塔里木盆地为我国最小风能区,有效风能密度在50W/m2以下,可利用风力仅20%左右,风速≥3m/s的全年累积时数在2000h以下,风速≥6m/s的全年累积时数在150h以下。在这一地区,尤以四川盆地和西双版纳地区风能最小,这里全年静风频率在60%以上,如绵阳67%,巴中60%,阿坝67%,恩施75%,德格63%,耿马孟定72%,景洪79%。风速≥3m/s的全年累积时数为300多小时,风速≥6m/s的全年累积时数为20多小时,所以这一地区除高山顶和峡谷等特殊地形外,风力潜能很低,无利用价值。
6.其余的广大地区为风能季节利用区。如有的在冬、春季可以利用,有的在夏秋可以利用等,这一地区风能密度在50~150W/m2之间,可利用风力30%~40%,风速≥3m/s的全年累积时数为2000~4000h,风速≥6m/s的全年累积时数为1000h左右。
三、风能随高度变化
以上所讨论的风能均是指离地面10m高处的风能,实际上风力机的高度不正好是10m,如美国MOD-1型风力机安装在塔架100m高度处,我国嵊泗安装的FD-13型风力机塔架12.9m。因此必须对轮毂高度风力进行修正。由于这一范围内空气密度变化极小,可以忽略不计,主要考虑风速随高度的改变,从我国北京、武汉、广州、南京等地近地层风的梯度观测结果看,与国外[7]相似,风速随高度基本按乘幂律分布,即
其中,vn、v1分别为zn、z1高度上的风速,α为参数(可称为幂指数),由4~5个以上层次观测而求得。根据我国武汉铁塔分析结果,α随风速大小、天气条件和大气稳定程度而异,其平均值为0.19,大风时α=0.16。我国在建筑工程上风荷载主要是考虑在大风情况下的α,其值为0.15。风机在大风情况下是停止运转的,所以还是取α=0.19较为合适。根据α为0.19和0.16计算得到的各高度风速订正系数如表2所示。
表2 各高度风速订正系数
由表2可以看出,若α=0.19、风力机塔架高30m,则风速可比10m高度处提高23%,风能是10m高度处的1.87倍;若α=0.19、塔架为50m,风速将比10m高处提高36%,风能为10m高度处的2.5倍。可见适当选取塔架高度,对提高风能的捕获能力是有明显效果的。此外,从对近地层风结构的研究表明,越接近地表面,气流的紊流度越大,对风机机械强度要求也越高。因此,合理提高风机高度,对降低制造成本、安全运转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小结
我国相当大的地区有着丰富的风能资源。在最大风能区(>200W/m2,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50%),一台风轮直径为10m的风力发动机,据估计一年约可获得3万kW·h以上的电能,按法捷耶夫提供的公式[8],1km2地区上能装置台风力发动机[D为风轮直径(m)],风轮直径为10m的风力发动机能装置51座,每年能得到153万kW·h的电能。若装置风轮直径为2m的小型风机,一年每台也可得到1100kW·h电,特别对农户分散的农村地区能很好满足日常用电的需要。在其他地区,若很好地结合地形、高度等因素,合理选择风机,风能利用潜力也很可观。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还有很多地区风能资源较贫乏,甚至无多大利用价值。为了合理开发我国风能资源,制定适合我国特点的风能开发政策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Gustavson M R.Limits to Wind Power Utilization[J].Science,1979,204:13-17.
[2]Von Arx W S.Energy:Natural limits and abundances[J].Eos Transactions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1974,55(9):828-832.
[3]Hewson E W.Generation of power from the wind[J].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1975,56(7):660-675.
[4]Justus C G,Hargraves W R,Yalcin A.Nationwide Assessment of Potential Output from Wind-Powered Generators[J].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1976,15(7):673-678.
[5]Baker R W,Hewson E W,Butler N G,et al.Wind Power Potential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J].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1978,17(12):1814-1826.
[6]朱瑞兆.风压计算的研究[M].科学出版社,1976.
[7]Davenport A G.The relationship of wind structure to wind loading[C]//Proc.of the Symp.on wind effects on building and structures[M].London:Her Majersty's stationary office,1965.
[8]法捷耶夫.风力发动机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M].陈德华,朱嘉燊,朱其清,等译.北京:农业出版社,1962.
[1]本文发表在《太阳能学报》,1981年第2期,收录在《风能、太阳能资源研究论文集》,气象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