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气候研究进展

朱瑞兆

(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

“七五”期间应用气候研究组承担国家科技攻关“75-21”项目中两个子项,即“被动太阳房设计手册”和“最佳风场和风特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京津冀晋地区水分平衡与经济发展的研究”;国家气象局气候基金项目:“太阳能、风能数据库研究”“不同气候区城市气候研究”“城市气候数值模拟研究”,还有“国家建筑荷载规范” “采暖通风和空调规范”等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工作都按计划完成了任务,研究成果已为有关单位所采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太阳能的研究

太阳能资源研究,在全国7个站(北京、郑州、烟台、济南、成都、昆明、广州)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光合有效辐射资源的观测。发现无论是小时累计量,还是正点瞬时量,光合有效辐射与总日射的比值为一定值,在0.42~0.43,据此可以推算出任何地区的光合有效辐射资源[1]

利用直接日射历史资料,研究了国内各地气溶胶浑浊系数的分布情况,借此了解大范围大气污染情况。

为了简便日辐观测的计算,给出了一套太阳赤纬、日地距离订正系数和时差的简便计算公式,其准确度比世界气象组织地面观测指南中推荐的公式要高得多,还研究了滤光片透射系数的直接测定[2]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对总日射表倾斜响应进行了研究,倾斜的响应具有方位效应和辐照水准效应,研究结果不仅对太阳能利用中倾斜情况下的辐射测量是重要的,对气象观测地表反射比的测定也有实际价值。此外,还发现总日射表具有热滞后效应等[3]

根据太阳能的作用,进行了被动太阳房的区划,为优先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二、风能资源研究

在我国风能资源和风能区划研究的基础上[4],对风电场(风力田)选址、风力资源潜力和风能资源数值模拟进行了研究。

(一)风电场选址

以辽宁大鹿岛为基地,并在天津渤海沿岸进行距海不同距离的风速增减情况的观测,分析不同地形下风的变化规律。如大鹿岛在不同地形下风速可相差1倍,在同一观测点风向不同,风速也可相差1倍或1倍以上,这些差异,主要是地形造成的。渤海沿岸设了两组观测站,1组距海岸垂直距离为0~8.6km,2组为0~54.2km,得出两组方程。

1组为

向岸风 y=-0.033x+1

离岸风 y=-0.020x+1

2组为

向岸风 y=[1.930/x+4.795)]0.656+0.45

离岸风 y=[8.018/x+14.071)]0.766+0.35

式中:y——所在点风速与标准站的风速比;

x——所在点的距海距离(km)。

(二)风能开发利用潜力评估

根据全国800余站的多年逐时测风资料,计算了各站的Weibull参数的形状参数k和尺度参数c的全国分布图。利用kc参数结合各种大、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的参数,可计算出各地各种风力机的潜力,也称风力机的容量系数(capcity factor)Fc[4,5],即

img

式中,img为风力机实际平均输出功率,其公式:

img

式中:V0——切入风速;

V1——额定风速;

V2——切出风速;

Pv)——风力机输出功率;

pv)——风速概率密度函数;

Pr——额定功率。

Fc是衡量一地风力机安装潜在输出能力的评价指标。

(三)山区和复杂地形风能资源模拟

山区风能资源模拟,是以地形坐标系中的水平无辐散关系作为约束条件,在变分的意义下对客观分析获得的风场进行调整。计算中对风场进行了自然正交展开,可大大地减少无辐散调整次数[6,7]。以内蒙古乌盟南部山丘地带气流的模拟为例,该地区有6个观测点,在验证时不包括其中1个或2个点,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为-1.0~2.0。这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得到一定精度的山区风能估计值。

复杂地形风场数值模拟及试验,运用一层σ坐标下的中尺度模式。它是给定天气尺度的高度和温度场后,积分地面水平运动方程和温度方程到稳定状态,可诊断由复杂地形强迫产生的地面风场和温度场。以此为初始场,加入非绝热强迫项,再积分模式至规定时间,得到模式的输出风场。对辽东半岛复杂地形的地面流场进行诊断模拟,验证其模拟能力。将模拟图与实测风场图对比(见图1、图2),两者大致相当。所以从这个模拟结果来看,该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中尺度流场,对一些局地环流细致特征,如绕流、汇合、狭管效应等都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img

图1 积分6h的输出计算模拟风场

img

图2 1985年10月21日14时地面实测风场

(四)太阳能、风能利用区划

我国冬季风能丰富、夏季太阳能丰富两者可以相互补充,结合我国的气候特点,尽可能有效利用这两种能源。根据以上特点,我们把全国分为13个大区,31个副区[8]

三、建筑气候研究

(一)城市规划与气候的研究

在过去的城市规划中,工业区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居住区在其上风向,这样污染物对人的影响最小。此原则对非季风气候区域是较合理的,但对季风气候国家是不适用的,因为季风区内,冬夏风频相当而风向相反,冬季是上风向,到了夏季便变为下风向。所以在季风气候区域内,必须采用最小风向频率这一概念,因为从最小风频风向吹来的次数最少,因而污染的机会也最小。故应将那些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按当地最小风向频率,布局在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方向,居住区在其下风向。

在城市规划中还要考虑风速,通常利用污染系数即为某一方向风向频率(DF)除以相应风向的平均风速(img),但这样分子是无因次的,分母是有因次的,两者不便比较,我们改进为

img

式中,img为平均风速,这样分子分母都是无因次量。

(二)建筑风压研究

为了将各种风速换算为统一标准,建立了一系列风速观测时距的关系,根据全国几百个自记风速资料,建立的关系式如自记10min(y)与定时2min(x)关系:

y=0.78x+8.41

自记10min与瞬时风速(x)关系:

y=0.65x+5.00,陆地

y=0.75x+1.00,海上及沿海

风压要求的风速是1/30或1/50的重现期风速,利用极值I型分布函数计算的。

img

式中:α——常数;

μ——极值分布众数,为待定参数,它与分布的标准差和平均值有关。

高层建筑还需要50m以上的风压,我们根据国内外的实测资料,确定采用指数律:

img

式中:Vn——高度zn处的风速;

α——指数。

根据我国实际观测资料,在海面、沿海及沙漠α取0.12;乡村、小镇α取0.16;大城市α取0.20。

四、城市气候研究

(一)城市热岛的变化

城市热岛与人口密度有高度相关关系,以我国温带城市为例(见表1)。

表1 我国温带城市热岛与人口密度的关系

img

利用卫星遥感诊断城市热岛,由图3可见,热岛结构形状与城市建设规模基本一致。

img

图3 卫星遥感北京热岛(℃)

(二)城市气候模式研究

建立一个三维线性定常城市边界层气候解析模式,考虑城市地面人为加热因子和边界层热力输送过程,使用富氏变换反演法对模式方程组求出形式解,再结合实际的城市气候资料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到温度场和风场分布特征的初步结果。结果表明在边界层低层位于城区上风处对应着下沉运动,下风处于应着上升运动,在边界层上层热岛减弱并消失;垂直运动也减弱。这对于从理论上认识城市热岛、城市风场分布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有重要的意义。

五、医疗气候研究

主要对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气象条件进行了研究。发现冬半年是该病的高发期,这与冷锋过境和大风降温天气有关。

根据北京1977—1979年逐日发病资料对应地面天气图和700hPa、850hPa高空天气图,在冷空气侵入、暖空气侵入和低压发展时,发病率显著增多,称为激发型;在单一的高、低压控制下,发病率明显减少,称为缓和型。

激发型全年出现次数较少,仅占全年的35%,而缓和型则占全年的65%。尽管激发型天气过程出现次数较缓和型少,但此类天气对发病率影响却很大,在全年发病高峰日中有89.2%是受激发型天气影响所致[9]

参考文献

[1]王炳忠,税亚欣.关于光合有效辐射的气候学计算问题[J].太阳能学报,1988(1):61-67.

[2]王炳忠.关于滤光片透射系数的直接测定[J].太阳能学报,1988(3):108-114.

[3]王炳忠,葛洪川,邸乃力,等.总日射表倾斜效应的研究(1)——实验装置及结果[J].太阳能学报,1991(2):214-224.

[4]薛桁,朱瑞兆.我国风能开发利用及布局潜力评估[J].太阳能学报,1990(1):1-11.

[5]朱瑞兆.我国风力机潜力的估计[J].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刊,1986(2):185-195.

[6]刘永强,朱瑞兆.山区风能资源的模拟研究[J].气象学报,1988(1):69-76.

[7]朱瑞兆,刘永强.Forecast and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ind over mountain area[C].Recent Advances in Wind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1989.

[8]朱瑞兆.中国太阳能-风能综合利用区划[J].太阳能学报,1986(1):3-11.

[9]王衍文,仉学淬.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气象条件的研究[J].气象学报,1985(4):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