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 刘晓红 张彩娟 罗霞 刘成高主编
- 1865字
- 2021-02-08 17:58:01
第三节 劳动关系的环境
劳动关系的环境,主要是指能够对劳动关系系统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从微观上讲,劳动关系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分配的各个环节;从宏观上看,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中最主要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
一、劳动关系影响模型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社会关系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各个子系统所组成的、要达到一定目标的开放系统。这个系统不仅要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流,还要不断地调整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以维持整个系统的稳定和正常运转。
劳动关系是构成社会关系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它同样会受到社会关系外部因素的影响。此外,作为一个子系统,它还要与社会关系其他的子系统发生关系,受到社会关系内部因素的影响。因此,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我们可以将劳动关系的环境划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劳动关系的影响模型如图2-1所示。
图2-1 劳动关系的影响模型
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法律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技术发展水平、社会文化及价值观等因素。影响劳动关系的内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组织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人员状况、管理方式、规章制度、工会、非正式组织、组织文化及组织变革等。
二、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
影响劳动关系的因素除了就业组织内部的因素之外,还有很多环境因素,这些因素被称为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因素可归纳为五个方面:政策(politics)、经济(economic)、社会(society)、技术(technology)和法律(legal)环境,外部环境因素分析模型方法简称为PESTL分析方法。PESTL分析法是外部环境分析的基本工具。它通过对五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评价这些因素对完成目标的影响。
(一)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指政府的各种政策方针,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关于就业的政策、教育和培训的政策及其他政策;还包括政策对劳动关系的直接干预行动。
就业政策对于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的劳动关系的影响最直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通过宏观经济环境来影响各组织的劳动关系,教育和培训政策对劳动关系具有更加长期的影响。
(二)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一般包括宏观经济状况,如经济增长速度和失业率;还包括更多的微观经济状况,如在某一特定产品市场上雇主所要面对的市场竞争。
经济环境能够改变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力量对比:一方面,经济环境可能来自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直接影响双方的劳动力市场力量的消长;另一方面,经济环境也可能来自厂商所要面对的要素市场。经济环境,首先影响劳动者的工资福利水平、就业、工作转换及工人运动和工会的发展,其次影响产品生产、工作岗位设计、工作程序等,最后可能间接影响劳动关系的整体状况。
(三)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由各国、各地区甚至各工种的主流传统习惯、价值观、信仰等组成。它通过社会舆论和媒介对劳动者的择业观念、工作态度、劳动效益和处理劳动争议的方式方法等产生内在的影响。
(四)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包括产品生产的工序和方式,以及采用这些工序和方式所必需的资本密度(人均资本投资量)、产品和工序是否容易受到新技术的影响、工作是否复杂和是否需要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五)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是指规范劳动关系双方行为的法律机制。法律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最基本形式。
总之,我们只有通过在特定的外部环境中研究劳动关系,才能够获得有实际意义的研究结果。五种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影响,如技术环境会影响到经济甚至社会环境,后者又会影响法律和政策环境。因此,在应用PESTL分析模型时,我们还需要深入分析五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三、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
一般地,我们可把影响劳动关系的合作与冲突的因素分为文化因素和非文化因素两种类型。
(一)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包括劳动者找到工作时的价值观和信仰,以及在工作期间对工作的态度和道德观的变化。
冲突是否出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身所处地位的感受及对自身可以接受的行为的理解。
(二)非文化因素
非文化因素包括以下内容:
(1)客观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和条件对劳动关系的冲突与合作产生很大影响。
(2)管理政策和实践。若其是进步的,劳动者工作满意度会提高。
(3)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如失业率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劳动关系的冲突与合作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三)冲突和合作的根源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任何文化的和非文化的因素都只能影响冲突和合作的程度与表现形式,而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冲突和合作的存在。其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人力资源策略的局限性。管理者采取了进步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但其本身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
第二,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既是问题的一部分,又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