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
- 910字
- 2021-03-28 23:56:03
前言
居民营养与慢性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国家公共卫生及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不可缺少的基础信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人均预期寿命逐年增长,健康状况和营养水平不断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等也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呈现新的变化。为反映十年间我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的发展变化,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协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国家癌症中心,组建核心专家团队,以近年来具有良好代表性的全国调查和监测数据为主,综合采用多中心多来源数据系统评估、复杂加权和荟萃分析等研究方法,历时1年多,完成《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本报告涵盖了我国居民膳食与营养、体格发育状况、主要慢性病的死亡、发病、患病和危险因素情况及变化趋势等,关键指标均经过国内外权威机构专家的多方论证,报告核心内容已于2015年6月30日由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此次报告是在2005年出版发行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国家对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的又一次权威发布。报告结果表明,十年来我国居民膳食营养与体格发育状况总体改善,慢性病患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这既反映了国家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卫生水平的发展,也反映了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等社会决定因素和吸烟等行为危险因素流行现状。总体上看,我国慢性病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凸显了党中央、国务院维护国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推动慢性病防治与营养改善工作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紧紧抓住建设健康中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促进医养结合等重大历史机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凝聚部门和社会共识,坚持贯彻综合防治策略,推动我国慢性病防治与营养改善事业不断发展,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