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太极内功养生说

第一节 我的太极内功养练体会

我虽年逾古稀,依然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驼,能吃能睡,精力充沛,腿脚灵便,反应迅捷,身体健壮,极少生病。原因是我自小练功。
我是满族人,满姓瓜尔佳氏。瓜尔佳氏是满族八大姓氏之一。我的曾祖父奎俊在清朝末年曾任吏部尚书、内务府大臣等职。祖父与1900年奋起抗击外敌的“单刀李”李存义的高足李星阶为好友,父亲及两位叔父都拜在李星阶门下习形意拳及孙氏开合太极拳。受父辈们的影响,秉承家传,我自幼便习形意拳及孙氏开合太极拳,并得到师伯李敦素先生的指点。我平素痴迷活步太极拳,并有幸跟随师伯李敦素在北京西城目睹孙存周师伯练习孙氏活步开合太极拳,其动作气势活而闪展之快如入化境。独特风格的活步开合太极拳之妙道,对我启发很大。
1954年,我拜太极柔术宗师赵中道先生为师,习太极尺气功和太极球功等先天功法,从此便接触到了太极内功,对太极拳的以柔克刚十分心仪。
20世纪50年代末,我拜著名气功家胡耀贞先生为师,学习先天静功自发功、子路太极之原理及心意六合拳《守洞尘技》中桩功之练法和无手拳,对太极拳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
20世纪60年代,我从师于吴图南、张际芝(三爷刘晚苍的师叔)学习吴氏太极推手劲术,并向刘三爷学习散手劲。
再后,我有幸见到并拜访杨氏太极名家崔毅士、杨禹廷等人,得到这些名家的指点。同时,我经常与马有清、刘敬儒、陈照奎、冯志强等同辈拳家切磋,共同研习推手;还经常到其他门派拳师练拳的地点用心观看琢磨,向各位长辈和师兄弟探讨和切磋推手技术。
我一生痴迷武术,拳不离手;修习内功,深研理法,数十年不辍,所以终身受益。
社会发展很快,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很大,导致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开始日益重视养生之道,毕竟健康才是幸福的保证。电视台每天都在播放中医养生类节目,收视率很高,这是好事情。
我国对养生学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创造了很多养生方法,归纳起来有道家修炼法、中医养生法,再就是拳术养生法,包括太极拳养生。
我终身得益于内功和太极拳的养练。拳论中强调,习拳之人不仅要追求武艺高强,还要保持正确的养生练法,由内及外行拳作势,在武艺提高的同时获得养生长寿,才是太极正宗。无论太极拳还是其他武功练法练式,均当同时为身心健康服务。一旦违背了内功松静自然的原则,则所练拳式越多越失和。形式不正,气不顺,极易逆之。阴阳未判,清浊不明,怎能感悟体用之妙境?练拳或教拳者不求甚解,尚未解决自身存在的弊病,就盲目授拳,也易违背六合原理。内气不畅,功式倾斜,无中正安舒可言。在没有内功通达的前提下,跨步大、超负荷运动,易导致膝关节损伤;双臂展之过大,则显外力所为,有失圆融自如。无极而太极,由内及外,松静而舒展,整体虚灵,乃为太极拳,违此者所练拳式,均属“操拳混合加外力”,不可取之。
欲练好博大精深、精妙入微的太极拳,当选求“明白”之师、能以体感而调身的老师。否则只能得其形式却不得入窍,练式不悟内功,终究一场空。学习太极功夫,要明白先后天气功的交变互化之理,明白内功运用的体悟感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