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读孟子:为正义奔走一生的人
- 张德文
- 6字
- 2020-12-02 19:43:57
上编 梦圆何方
01 到齐国去
马车在北去的大道上奔驰。
马车里,万章、公都子等学生围孟子而坐,孟子心中交织着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向往。
家乡——凫村的轮廓越来越模糊,村后那两边高、中间低、葱茏青翠的马鞍山,村前那大得看不清对岸树木、四季蓄满碧水的池塘,都留下了孟子九岁以前的嬉戏和疯狂。山林里野兔的奔窜、池边村姑清亮的歌声,尤其是母亲油灯下做女红时伛偻的身影和织机旁的谆谆教诲,在孟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淳朴和爱的种子。这些美好的记忆,岁月永远无法冲洗掉。
而今,孟子要离开生他养他的地方,领着学生们到齐国去,去寻找圆梦的地方。
孟子九岁入学馆,长大后又去鲁国——西周文化保存得最完好的地方学习,领悟了孔子的思想,回邹国收徒讲学。如今,他已近不惑之年,决心追随先圣孔子的道路走出去,宣传德治仁政的思想,寻找施政的机会。身边这些学生是他从多年来教过的学生中挑选出来的,听说齐国的国君因齐(后谥威,史称齐威王)爱惜人才,治国有方,很好,就到齐国去!
齐威王真有那么好吗
趁着孟子师徒乘车赶路的时间,我们不妨向读者简单地介绍一下齐威王。
齐威王是齐侯太公田和的孙子,他继父亲桓公田午之位后,把政事托付给大臣,自己专注于研究治国之道。谁知鲁、韩、赵、卫等国先后出兵骚扰,国内民心不稳。九年,是不短的时间,该出手了!
一天,他宣召即墨大夫进宫。
即墨大夫不知道威王为什么突然召见他,心中不免忐忑。但一转念:自己历来勤政亲民,遵制循规,没有什么小辫子可抓,见就见吧!他挺直腰板,走进大殿,行过礼后,一言不发,静候发落。
威王见即墨大夫这般模样,知道他紧张,连忙发话:
“爱卿不必紧张!自从你赴即墨上任以来,诋毁你的消息不绝于耳,说你工作一团糟,民生艰困,社会紊乱。寡人派人查访的结果却大不一样,即墨现在庄稼丰茂,粮食增产;官员恪尽职守,勤奋廉洁,官民和谐,社会安定——那是你施政有方啊!寡人想你是没向寡人身边的人进献财物吧。寡人喜欢你!寡人要封你以万户,重赏!重赏!”
即墨大夫一颗悬着的心顿时放了下来,千恩万谢之后,先行退下。
第二个被召见的是阿邑大夫。阿邑大夫上任以来,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还进献财物到宫中,编织自己的“保护伞”,威王身边的人一个个都得到了好处。这回他被召,心想:定是国君赞赏我的治绩,将要嘉奖我吧!他进得宫来,志得意满,形之于色。
“启禀君上,臣下蒙召,静侯君上旨意。”阿邑大夫匍匐在地,又微微抬头偷觑威王及大臣们的表情。
威王见阿邑大夫狡诈有余,却貌似谦恭,十分气愤,禁不住大声呵斥:
“你还有脸来见寡人!自你上任以来,寡人听到的是好话连篇。可寡人派人去察看,你那里是田野荒芜,粮库空虚,野菜刨光,饿殍遍地。而你和你的官员居然安坐府衙,终日宴乐。两国进攻你的邻邑,你充耳不闻,不思援救,你的功夫全下在寡人身边的人身上了!寡人有你这样的下属,社稷怎不倾危!”
威王越说越气愤,大喝一声:
“拿下!烹了!”
大殿上架起了大锅,锅内热水沸腾,锅下火焰升腾。
阿邑大夫被烹煮了,接连被烹的还有几个平日在威王左右吹歪风的近臣。
朝廷内外震动了!
大臣们一个传一个:
“大王可了不得!”
“可不敢乱来了!”
“君上太有魄力了!赏罚分明啊!”
民众奔走相告:
“看狗官们还敢不敢胡作非为!”
“咱们今后有好日子过了!”
消息传到国外,各国诸侯对齐威王也刮目相看,不敢轻举妄动达二十余年之久。
令诸侯们暗自不安的,还有威王的爱才。
公元前355年(齐威王二年),威王与魏惠王在齐边境会猎。当时诸侯们以会猎方式进行外交活动是很平常的事,这次会猎,纯属例行互访,没有大的事情,却也传出一段趣闻。
一阵围捕追杀之后,威王与惠王下马休息,侍卫献上随身带来的佳酿。对饮之余,谈兴方浓。
魏惠王突然问道:
“贵国东濒大海,境内名山大川闻名遐迩,宫内珍珠宝贝藏了不少吧!”
齐威王一楞,心想:怎么提这样的问题呢!我有宝贝也不必告诉你吧,于是从牙缝里迸出两个字:
“没有!”
“太谦虚了吧,”魏惠王得意地说,“敝国虽小,直径寸许、可照亮前后各十二辆战车的珍珠都有十枚之多。贵国乃万乘之国,岂能没有大量宝物!谦虚!谦虚!”
齐威王明白了,好小子!你哪是问宝物,分明是在炫耀你的实力嘛!好,让我来告诉你:
“敝国的宝物与贵国不同。敝国有大夫檀子守住南城,楚国人不敢来侵犯,邾、吕、宋、鲁等国都到敝国来拜会;寡人有大员盼子把守高唐,赵国人不敢东进过黄河;寡人有战将扼守徐州,威名远播,燕、赵两国人都害怕敝国去征讨;寡人的大臣种首治理内政,法纪严明,盗贼不兴,道不拾遗。他们都是敝国的至宝,他们的威风足以令千里之外黯然失色,震摄所及绝对不是什么十二辆战车的距离。有了他们,敝国内外安稳,国运兴盛,寡人很满足!”
魏惠王觉得自己讨了个没趣,心里很不是滋味,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
“高明!高明!”
一场实力较量的对话传了出去,人们也从中察觉出齐威王对人才的重视。
孟子正是冲着威王重视人才这一点到齐国来的。
车进临淄(今山东淄博),好一派繁华景象
大街上,马车一辆接一辆,甚至相互碰撞。行人拥挤,挨肩擦背,连袖可当帐幕,接襟几成帷幔。烈日高照时,人们挥汗似雨。处处吹竽鼓瑟,击筑弹琴,乐声不绝于耳。斗鸡赌狗,下棋赛球,旁观者围成圈,一圈又一圈;后面的人看不见,纷纷踮起脚尖,像是被人捉住脖子往上提似的。
若非施政有方,哪来如此太平景象!
孟子顿觉,这算来对地方了!
接下来孟子多次面见威王,阐说“仁政”理念,但威王的反应并不热情。
在长达六七年的时间里,孟子逐渐改变了初来时的心情,因为——
发生了一件又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关于时任卿相的储子。
储子总理齐国大政,内政外交无不总揽。孟子进齐国国境后,曾在离都邑临淄六百里左右的平陆(在齐边境,今山东汶水以北)稍做停留。储子知道后,曾派人赶往平陆送上礼物表示欢迎。储子既然礼贤下士,对孟子这样一位当时已颇有名气的学者,为什么不亲自来平陆迎接?以齐威王宫内常备的轻车骏马论,六百里一天来回并不是难事,卿相代国君巡视民情,六百里圈内乃是常去的地方,秦相范雎不就是这样做的吗?再说孟子来临淄这么多年,储子从来没有到过孟子的住处看望,更不用说专程请教了。卿相的行为折射出国君的影子——齐威王真那样求贤若渴吗?
第二件事是孟子后来又去过平陆,见到了乞丐。他与老百姓交谈,才知道那里的人日子过得并不富裕。灾荒年成,粮食歉收,税赋不减。老弱病残禁不起折腾,横尸沟壑;年轻人为活命,不得不四处外逃,达数千人之多。惨得很哪!孟子心中十分难受。都邑那样繁华,边境却完全相反,强烈的对比反映出地方官员的漠视民生。他实在忍不下去,决定去找负责的官员。
谁知刚到邑衙门前,就被守门的差役拦住了:
“这是衙门,不许进!”
孟子见不得这种狐假虎威的样子,但为了见到邑宰(相当于今县长),他还是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来意。差役却不买账,还是拦住不让进。孟子据理力争,两人吵起来。声音越来越大,惊动了邑宰孔距心。孔距心在临淄曾见过孟子,现在见手下如此对待国君身边的大学者,连忙斥退差役,一面道歉,一面请孟子进府。
孟子也不客气,刚一坐下,劈头就说:
“如果你属下的士兵一天内多次擅离职守,你怎么处理?会开除他吗?”
“不必多次,一次就开除!他太不负责了!”
“你自己不负责该怎么办?”
孔距心一愣——怎么说到我了?
他默不作声,看你姓孟的说些什么。
孟子并不理会对方的表情,只顾说下去:
“替国君管理一个邑,应该保证老百姓安居乐业。可你倒好,平时罔顾民生,灾年尤甚。粮食歉收,你依然照章征收税赋,老弱病残横尸沟壑,年轻人四处外逃达数千之多,你这是严重失职,岂止是不负责任!”
“年成不好,是上天的安排,我无力回天呀!”孔距心为自己辩解,理由苍白至极。
孟子见对方理屈词穷,决心继续说下去:
“你不必把责任推给上天。假设一个人接受别人的牛羊群代为牧放,他首先要做的事是什么?是不是先找到牧场和草料?如果找不到,他是把牛羊退还原主呢,还是眼巴巴地看着牛羊一个个死去呢?”
孔距心无法回答,他知道自己的不作为酿成了严重后果,这个责任是推不掉的了,他支支吾吾地说:
“这……这……我,我有罪过。”
既然对方认识到了错误,就该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且看他将来做些什么。
孟子离开平陆,又去了别的地方。那些地方的治理情况跟平陆不相上下,遗憾的是,那些地方的邑宰们,连“有罪”两个字都不肯说,这是错上加错呀!
孟子实在看不下去,便回临淄向威王如实报告了所见的一切,他加重语气说:
“大王的地方官员,我见到了这么多,遗憾的是,能像孔距心这样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想改正的,只有他一个人!”
齐威王知道自己这些年对地方上的事很少过问,下属们恣意妄为他毫不知情,已经造成了恶果,但是那又该怎么办呢?
威王支支吾吾地说:
“这……这……寡人,寡人也有错……”
就这样一句话就能结束一切?孟子心想:你呀,你,你当年处理阿邑大夫的锐气哪里去了!
接下来要说的事情更不愉快了。
公元前327年左右,苏秦、张仪相继来到齐国。苏秦说服威王联合韩、赵、魏、楚、燕以拒秦,张仪则劝说威王为抗衡韩、赵等五国务须事秦。拒秦必须合纵,事秦则将随秦行连横之策。合纵、连横是两条完全相反的路线,然而威王居然都允诺实行。
齐威王打的是什么主意,孟子终于看清楚了。威王关心的并不是民生,而是自己的权位。威王武力扩张的野心膨胀了,膨胀得越来越大。合纵是代赵而总帅五国,连横是借秦国的实力凌驾五国之上——总之是称霸当霸主。
齐威王还可能想到实行仁政吗?
孟子的政治理念齐威王还听得进去吗?
在齐国不可能圆自己的梦,孟子在齐国待不下去了。
前途茫茫,孟子要带领他的团队去哪里寻找圆梦的地方?
说明
本文根据《孟子·告子下》《孟子·公孙丑下》以及《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史记·苏秦列传》《史记·张仪列传》《战国策·齐策一》《孟子家世》(济宁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及邹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1)之王轩《孟子身世》、齐崇富之《孟母》相关内容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