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能人士的领导准则
- (美)史蒂芬·柯维
- 5689字
- 2020-11-21 19:50:56
第四章 培养最重要的人格
艾里克·弗洛姆(1900—1980,德国出生的精神分析学家)在他的著作和工作中观察到,表现的独特基本上是我们为了让他人接受我们的产物。
他说:“今天,我们遇到了行为像自动装置那样的个体,他不认识或不理解自己,他只知道他应当成为什么样的人,而那种人毫无意义的喋喋不休代替了交流语言,人造微笑代替了真正的欢笑,麻木的绝望感代替了真正的痛苦。”
积极的个性特征虽然对成功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只属于次要的伟大人格。在人格形成之前谈论个性无异于无本之木。
如果我们坚持运用个性技巧来增加我们的社会互动,我们就可能动摇首要的人格基础,这就是说舍本逐末。要想在公众中取得胜利就必须首先战胜自我。自制和自律是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从短期内来看我们可以运用小聪明和小手段促使他人听命于我们,但长此下去,我们的行为一定会导致失信于人。我们所做的所有事都会被看成是存心不良。即使我们的目标、风格甚至言辞都是“冠冕堂皇”的,但没有信任就不能取得长久的成功。专注于技巧就好像仓促应考,你有时也能勉强及格甚至得高分,但不能长久。你在农场搞“仓促应考”那一套,比如春不下种、夏季贪玩、只等秋季拼命,行吗?不行,因为农场是一个自然体系,你必须付出代价,遵守自然规则。
农业法则也适用于长期的人类关系。在社会或知识系统中,如果你知道怎样“做游戏”,你也许能混个及格;凭借魅力你也许能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用威胁你也许能取得胜利。但次要的人格特征在长久关系中没有永久的价值。如果没有纯正的品格和基本的人格力量,一个人的真正动机终将暴露,人际关系也将倒塌。
许多获得次要成就的人,即拥有社会地位、职位、名誉、财富和才干的人,缺少高尚的品格。从他们与他人的长远关系中,与业务伙伴、配偶、朋友或子女的关系中,这种缺失表现得十分明显。人格在交流中最富雄辩力量,正如爱默生所言,“你的高声喊叫如雷贯耳,但我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
诚然,具有人格力量的人也许缺少交流技巧,这无疑也会影响他们与他人关系的质量。但归根结底,我们的为人在交往中的力量大于我们的言行。
我们如何认知自我
我们对自己的认知,不但影响我们的态度和行为,而且影响到我们对他人的看法。实际上,如果我们还没有真正考虑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看待他人,我们就不会懂得他人如何看待他们自己以及他们的世界。因此,我们就很有可能用我们自己的认知来解释他们的行为,而且还认为自己十分客观。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来自社会反馈,即我们周围的人的看法、观念和模式,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就像是狂欢节上的哈哈镜照出来的样子,与现实严重不符,也不合比例:
“你从来不准时。”
“你为什么不能保持条理?”
“这么简单的事,为什么你不懂呢?”
这样的说法常常是投影而不是反映,投射出的是这些人的关切和他们的人格弱点,而不是我们的准确反映。
如果一个人关于自己的定义主要来自社会反馈,他就有可能混淆镜子里的映像和实际的自我,他甚至会开始相信和接受镜子里的歪曲的映像,甚至拒绝有关他自己的其他更正面的看法,除非这些看法与他已经接受的歪曲映像是重合的。
我曾经多次进行过一个小小的实验。我让某些人列举别人对于他们自己的一些看法,然后跟他们对自己的看法相比较。半数以上的人惊讶地发现,他们的自我印象在很大程度上来自社会反馈。这是一个缓慢、渐进和不易觉察的过程,这会严重地影响他们的一生,除非以后的情况有了变化。
受到毒害的自我印象有一种解毒剂,那就是另一个人对你的价值和潜力的肯定。在音乐剧《梦幻骑士之歌》中,唐·吉诃德通过经常的和无条件的肯定的方式,慢慢地改变了妓女艾东莎的自我看法。当她开始有所不同地看待自己时,她也开始以不同的方式行事。唐·吉诃德甚至给艾东莎起了新名字——达辛妮亚,以提醒她不忘自己的新身份和潜力。
要肯定一个人的价值和潜力,你需要用对他有信心的眼光去看待他,并根据他的潜力而不是他的表现去对待他。歌德说:
以现时的他去对待他,他将仍是现时的他,以他能够和应当成为的人去对待他,他就成为他能够和应当成为的那种人。
这并不是说我们无条件地信任他人,但这确实意味着我们应该尊重他人和有条件地信任他人。
有人说,在喜欢他人之前,你得先喜欢自己。不错,但如果你不了解自己,不能把握自己和克制自己,你就很难喜欢自己,即使喜欢也只是表面而已。
真正的自尊来自于对自我的把握、真正的独立和与他人互相依存的双赢关系。如果我们的意图、言谈和行动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技巧(个性规范),而不是我们的内心(人格规范),他人就会感觉到不安和伪善,我们因此不能与他人建立有效的双赢关系。
任何关系的发源地应当是我们的内心,在我们的影响圈子之内即我们的人格。如果我们成为积极主动,以原则为核心、价值观为驱动以及有能力围绕优先事项组织和实施生活的那种人,我们就可选择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与他人建立丰富、持久和建设性的关系。
急躁和拖延的痛苦
虽然与他人的良好关系有助于增加生产能力、服务、贡献、成长和学识,但同时这种关系亦可能造成巨大的痛苦和挫折——这是一种由于急躁而导致的痛苦,因此我们感受至深。
由于我们的生活缺少目标、指导和管理,我们可能多年生活在拖延的痛苦之中。我们会感到莫名的不安和不适,偶尔会采取缓解痛苦的步骤,但因为这种痛苦是慢性的,我们也就变得慢慢适应了,渐渐地习惯了与痛苦相伴。
但是如果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出现了问题,我们会很快地感受痛苦,因为这是一种剧烈的急性痛苦,我们忍受不了。于是我们就用急救的办法——用个性粘胶剂来对付症状。我们不懂得这种急性痛苦其实是一种深度的、慢性痛苦的外在表现,除非从治标转向治本,我们的努力只能适得其反,即加重慢性痛苦。
前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很深刻的话:“完全献身于一个人比为拯救大众而辛勤工作要更为高尚。”
换言之,为了千百万人的事业,为了看得见的项目,我可以每天工作八、十甚至十二小时,每周工作五天、六天或七天,但我却难以与我的配偶、孩子和同事建立一种富有意义的关系。重建这样的关系,要比为众人的事业投入大量的时间,更需要高尚的人格——谦卑、勇气和力量。
组织中的许多问题实际上源于高层不和,如公司的两个合作伙伴之间、公司的董事长和总裁之间、总裁与常务副总裁之间关系不好。面对和解决这样的问题,比起为许多人或看得见的项目而辛勤工作,需要更高尚的人格。
高尚人格的三个特征
以下是三个基本的高尚人格特征:
● 诚实。我将诚实定义为我们赋予自己的价值。在我们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并用一种积极主动地围绕优先事项而组织和实施的生活时,我们通过许诺和兑现许诺建立了一种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如果我们不能对自己和他人兑现诺言,我们的承诺就是毫无意义的。若我们违背这一特征,别人就会悟出我们的伪善并加以防范。
● 成熟。我所知道的有关情感成熟的最好和实用的定义,是1955年我从哈佛商学院“控制”学教授汉德·塞克瑟林那里学到的,核心意思说的是“勇气和体谅之间的平衡”,他的定义全文和原始研究方案见于《哈佛商业评论》1958年1—2月号。如果一个人缺乏内在的成熟和情感力量,他就可能想从地位、权力、资格、资历或所属机构中去获得。
如果说勇气着眼于取得最基本的成果,体谅就关系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长远福利。实际上,成熟管理的基本宗旨就是提高所有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 知足心态。我们认为现实存在的东西足够人人享用。这种知足心态源于深厚的个人价值和安全感,导致分享赞誉、利益和责任。它还开辟新的创造性的选择自由和替代方案,它将个人的欢乐和成就与大家分享。它相信积极的互动、成长和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大多数人有一种短缺心态,他们把生活看作是一块蛋糕,如果某人切了一大块,其他人就少了许多。这是一种生活的零和模式。有短缺心态的人很难与他人分享赞誉、名望、权力和利益,他们也难以真正地为他人的成就而高兴,即使获得成就的人是他们的家庭成员或亲密的朋友和同事。别人得了赞誉或成功,就好像从他们那里拿走了什么东西似的。
拥有诚实、成熟和知足心态的人格具有远远超过技巧的真实。人格是具有辐射和传递作用的,人们根据你的人格决定信任还是不信任你。如果你的生活时冷时热,如果你时而刻薄时而善良,如果你私下的表现与在公众面前的表现大相径庭,他人就不会对你敞开心扉,即使他们需要得到你的爱和帮助。他们觉得向你袒露自己的想法和内心感受不太安全。
由里及表还是由表及里
解决问题的长久之计以及长久的幸福和成功,都是由里及表的;而由表及里的则是感到受害的不幸福的人,他们专注于他人的弱点以导致自己的停滞状况的环境。
由里及表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想建立能导致双赢协定和协作的信任关系,我们就必须约束自己的生活,让短期愿望服从于更高的目的和原则。个体胜利导致在公众的胜利,只有履行对自己许下的诺言,才能兑现对他人的承诺。
我们面临的深层和根本性问题,是无法从这些问题的表层去解决的。我们需要一种新层次的思维,即建立在有效管理原则基础之上的思维,去解决这些深层问题。我们需要一种以原则为核心、以人格为基础的“由里及表”的方法。
由里及表意味着从自我开始,从自我的最里层即你的人格和动机开始。所以,如果你想有一个幸福的婚姻,你就要成为一个产生积极能量、规避消极能量的人。如果你想有一个更可爱、更合作的孩子,你就得做更富理解精神、体谅、前后一致和有爱心的父母。如果你想在工作中拥有更多的自由和余地,你就得做一名更负责、乐于助人和贡献更大的员工。如果你想被人信任,你应当先做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如果你想得到公众对你的次高尚品德的赞许,你就得首先致力于高尚人格的修炼。
由里及表的方法相信个人先于公众取得的胜利,兑现针对自己的诺言先于履行对他人的承诺。由里及表是一个连续的更新过程,成长的良性循环,逐步走向更高形式的负责任的独立和有效的相互依存。
以我个人的经历,从来没有过由表及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没有由表及里的长久幸福和成功。由表及里的方法产生感到受伤害的不幸人,他们抱怨他人的弱点以及导致他们的停滞状况的环境。我见过的不幸婚姻,都是夫妻的一方要求另一方改变,一方指责另一方的“罪过”,一方试图改造另一方。在劳资纠纷中,我看见人们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创造迫使人们照办的法律,好像双方之间存在着信任关系。
许多公司和文化长久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源于由表及里的社会模式。每一个人都认为问题是“明摆着的”,只要“他们”(别人)振作起来或干脆滚蛋,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效力的原则其实深植于我们的良心和对生活经验的内心反映。承认、倡导并在面对最深层关切时运用这种原则,我们需要转变思维,将我们心中的模式转变到一个新的、更深的“由里及表”的层次。
培养和服从道德感
由里及表法,即高尚人格模式的关键是要培养和服从道德感。道德感或良心是人类特有的天赋,它能体察与正确原则是否一致,并使人类根据原则提升自己。
培养道德心对于高尚人格也是至关重要的。不过培养道德心需要更多的戒律,要求诚实地生活、阅读鼓舞人心的书籍和思考高尚的思想。道德感的培养始于家庭和孩提时代,从父母的榜样和戒律开始并从那里继续下去。当一个人有了需求时,他就会需求更高层次的道德培养之道。他会发现提升道德感需要学习、承诺和行动以及更高层次的学习、承诺和行动。
具有高尚人格的人都有一种服务于社会的意识。他们乐于将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其中包括他们拥有的时间、才能、金钱、财物、关系、家庭甚至他们的身体),用于积极的目的并愿意为此负责。
具有高尚人格的人以德报怨,以耐心回报急躁。由于他们以祝福回报诅咒,甘愿受辱和受苦,原谅和忘记他人的过失,欢乐地看待生活,相信人的潜在善良和真理的最终胜利,他们总是能将周围最好的东西挖掘出来,使用“是正确还是错误”的本源良心。
当一个人企图为自己辩护,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时候,他实际上就是在交换消极能量。他和他的敌人在同一个场地上,无论格斗还是逃跑,采用的方式都是破坏性的——操纵、暴力、退缩、无动于衷、打官司或进行政治斗争。
宽厚待人,得到的宽厚会更多。如果我们肯定他人,相信他人具有成长和进步的能力,即使在遭到他人诅咒或指责时也仍然祝福他们,那我们就将高尚融入了我们的性格和人格。
信任与放手
先有信任才能授权。如果你不信任和你一起工作的人,你就必然选择控制而不会是授权。如果你信任他们并和他们订有工作协定,你就能进而建立授权和结盟结构与系统。在结盟机构中,一切都为提高个人的生产能力和效率服务,而这是为了实现双赢绩效协定。而在非结盟结构和系统中,放手和信任都是不可能的。
在我主办的讲习班上,我常常问经理们:“你们之中有多少人参加过授权和参与管理的培训?”多数人举了手。我又问:“在没有信任的时候如何授权?”他们都说那就不能授权,而只能搞目标管理或其他能保持工作场所秩序的控制方法。
然后我问他们:“为什么继续把重点放在管理培训上呢?在治标的时候,你们给人以解决问题的幻想,但你们只是缓解了急性痛苦而没有解决慢性痛苦。”
接着我从组织层次提出了问题:“你们之中有多少人认为重组和结盟是一个大办法?”半数人举起了手。“多少人认为重做系统是个大办法?”有三分之一的人举手。“如果没有在个人和人际关系的层次上做工作,这样会有什么结果?”这时大家都说:“灾难。”
大家的共识是,我们在和一个生态系统、一个系统环境打交道,如果不从以原则为核心的领导方式的四个方面入手,而是用别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那么你的努力将是“必需的但却是无效的”。
如果老板和经理缺少人格和能力,他们是不会将权力、利益和赞誉分给别人的。如果他们这样做了,他们也会觉得个人在冒险。他们应当运用由里及表的方法,首先从人格和能力入手,建立信誉和放手,这样他们就能解决结构和系统方面的问题。
在做由里及表的工作之前,经理个人不能解决机构中的根本问题,他们也不可能授权,尽管他们可以这样说。他们的性格和人格将最终说明一切。
我们必须从人格和能力入手去解决结构和系统问题。记住:如果你想改进程序,先在程序员身上做工作。策略、结构、系统以及组织风格都是人创立的,它们都是人的内心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