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三百首译注
- (清)蘅塘退士编选 史良昭 曹明纲 王根林译注
- 1884字
- 2021-04-04 03:23:20
哀王孙
杜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1〕,
夜飞延秋门上呼〔2〕。
又向人家啄大屋,
屋底达官走避胡〔3〕。
金鞭断折九马死〔4〕,
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5〕,
可怜王孙泣路隅〔6〕。
问之不肯道姓名,
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7〕,
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8〕,
龙种自与常人殊〔9〕。
豺狼在邑龙在野〔10〕,
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11〕,
且为王孙立斯须〔12〕。
昨夜东风吹血腥,
东来橐驼满旧都〔13〕。
朔方健儿好身手,
昔何勇锐今何愚〔14〕。
窃闻天子已传位〔15〕,
圣德北服南单于〔16〕。
花门剺面请雪耻〔17〕,
慎勿出口他人狙〔18〕。
哀哉王孙慎勿疏,
五陵佳气无时无〔19〕。
【题解】
这是杜甫在现实主义思想指导下创作的一首以“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为特色的新乐府诗。王孙,指帝王的子孙,又特指李唐王室的子孙。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随即进入长安。当时玄宗仓皇出奔西蜀,有不少王公贵戚来不及相随,被叛军所杀。杜甫这首诗作于长安被占领后的百余天,大约也就是在当年的九十月间,诗中所写王孙是劫后余生者。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纪实,即以真实的笔墨记录了当时社会大动乱的现实。诗人选取了在这场历史浩劫中得以幸存却流落街头、饱受折磨的王室后代来加以表现,具有很强的典型意义。同时他对落魄王孙的反复叮咛,口吻亲切自然,既渲染了恐怖气氛、险恶环境,又表示出对唐王朝的一片忠诚。全诗无论图貌、叙事,还是对话,都平实浅易,且安排精细。因此它在继承汉魏乐府古朴自然的同时,也融入了唐诗在结构、语言方面的技巧。
【注释】
〔1〕 头白乌:白头乌鸦,被视为不祥之物。
〔2〕 延秋门:唐宫苑西门。天宝十五载六月,唐玄宗带着杨贵妃等少数嫔妃出此门西行避安禄山之乱。
〔3〕 达官:朝廷中权位显要的官员。 胡:指安禄山叛军。
〔4〕 “金鞭”二句:意思说唐玄宗为了逃命,拼命用鞭打马,连自己的骨肉亲人也顾不上了。九马,皇帝有九匹御马。
〔5〕 玦:有缺口的环形玉佩。
〔6〕 王孙:这里指唐王室子弟。 路隅:路边角落。
〔7〕 窜荆棘:逃窜躲避在荆棘中。
〔8〕 高帝:汉高祖。《史记·高祖本纪》说汉高祖刘邦“隆准而龙颜”。这里喻指唐高祖。 隆:高起。 准:鼻子。
〔9〕 龙种:喻指王室后代。
〔10〕 豺狼在邑:指安禄山叛军入据长安。 龙在野:指玄宗出奔蜀地。
〔11〕 交衢: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
〔12〕 斯须:一会儿。
〔13〕 东来橐(tuó)驼:指从东面来的安禄山叛军。橐驼,即骆驼,安禄山胡兵所骑。 旧都:诗人写此诗时唐肃宗已在灵武即位,故称长安为旧都。
〔14〕 “朔方”二句:指唐将哥舒翰指挥的河陇、朔方二十万大军,在潼关被安禄山叛军大败的事。朔方,西汉时置郡,在今内蒙古。
〔15〕 “窃闻”句:指天宝十五载(756)八月玄宗禅位于皇太子李亨。窃,表示恭谦的说法。
〔16〕 “圣德”句:后汉光武帝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单于遣使向汉朝称臣。这里指肃宗李亨即位后,回纥曾遣使表示友好,愿助唐平乱。单(chán)于,匈奴首领。
〔17〕 花门:即花门山堡,在居延海北三百里,当时是回纥骑兵集结地。此借指回纥。 剺(lí)面:割面,匈奴风俗,表示哀痛或忠诚要割面流血。
〔18〕 慎勿出口:当时投降安禄山的朝臣中,有人甘为叛军作耳目,侦伺唐朝皇宗成员以献叛军,所以诗人劝王孙不要随便说话。 狙(jū):一种猕猴,善于暗中窥伺攫食。
〔19〕 “五陵”句:意思说唐朝的气数还在,随时可能中兴。五陵,西汉时咸阳原有五陵: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唐玄宗以前唐代在长安正好也有五陵:唐高祖献陵、太宗昭陵、高宗乾陵、中宗定陵、睿宗桥陵。这里是指帝王家的宗统。佳气,祥瑞之气。
【译文】
长安城的城头落了一群白头乌鸦,夜间飞到延秋门上呱呱乱叫。又专拣大户人家的屋子啄食,为躲避胡兵屋内的达官决定逃跑。抽断了金鞭累死了九匹骏马,慌忙中骨肉至亲也不能相携同道。腰间还挂着缺口环珮和青色珊瑚,可怜的公子王孙在路边哭号。问他还不愿说出自己的姓名,只是说因困苦求为人奴不辞辛劳。已经藏身在荆棘中过了百日,肌肤浑身上下早已没有一处完好。汉高祖子孙的鼻梁大都高高隆起,龙种自有与常人不同的相貌。豺狼占据着京城而龙却在野,公子王孙保养好千金之躯最重要。不敢在大街上说这么多的话,暂且为了公子王孙在这里停停脚。昨夜一阵东风吹来浓烈的血腥味,东来的骆驼在旧都满地撒尿。北方的健儿生来就有好身手,过去何等骁勇如今怎么这样糟糕。听说天子已经禅让了尊贵的皇位,圣上恩德使得南单于臣服来朝。在花门割面求助一洗奇耻大辱,千万不要轻易说出让人暗中听到。可哀的王孙啊千万谨慎不要疏忽,五陵的葱郁之气无时不在腾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