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是过去农耕时代的标志,如果没有牛,农业会大受影响的,古代牛和人一样重要,如果有人偷牛杀牛,会被处以极刑的。有一天他们走小路会路过汪池,禁不注好奇,都纷纷跑去看,牛皮已被贼人剥下,牛头和四只蹄被砍下,血染红了滩里那块刑牛的洼水处。那天天色阴沉,秋风萧紧在场看的人极寒碜,女生甚至流下伤心的泪水。他们心中更是千万遍地默念贼人得挨千刀。
八十年代,几家几户共养一头牛,田多的人家会自家单独喂一头。牛每天都得照料,青壮年有农事和副业,照料的担子一般摊在老人和孩子身上。
"不好好念书,将来放牛"是农家教育孩子的口头禅。农闲时,放牛总是成群结队,老人牵着牛,孩子骑着牛。农忙时,一般都是近村田埂处牵放,或割草提回来喂牛。放牛时人一手牵着牛绳,一手夹一把伞,而雨天时,还会见披簑戴笠的老人牵着牛。小时觉得放牛极浪费时间,又不能一边牵牛一边做其他事,其实放牛人可以一边看牛吃草一边想些开心的事儿,也算心灵放松吧!牛有时会吃近埂的稻禾,都是趁放牛人掉以轻心时,咬嚼一口,放牛人赶紧拉扯一下牛绳,牛会因牛桊拉痛牛鼻赶紧回口至田埂草丛间。
犁田时,为了防牛吃田中之草而分心,总是将一个类似网兜的铁口罩套在牛嘴上,犁田的人在后面用鞭叱呵,牛背着重重的轭头拼命往前拖,水田泥粘而板,犁耕完后,牛累得气喘吁吁,农家会喂些草,将牛拴系在塘边某棵树边,马蝇是极讨厌的昆虫,孩子们下河塘游泳,马蝇时常在头顶盘旋,趁你不注意,会叮噬一口,极疼,有时会顺势拍杀一只,其它马蝇并不害怕,依然嗡嗡地盘旋于头顶四周。牛身上马蝇更多,牛皮是经常被噬䑛出血,紫红紫红,大人们看见牛身上马蝇,会去拍,牛会用自己尾巴作鞭抽吓蝇虫,还会缩着脖颈不停转动着头,身体擦着树皮,脚不停地挪步。面对身体上的吸血鬼,牛儿如黔之驴一般毫无办法,徒受欺凌,让人顿生怜悯。
90年代后,拖拉机代替牛耕,养牛的人家少了,偶尔有些田地太小、偏远的还会使唤牛,但牛已经不重要了,有些农家坚持喂牛,不过是对牛一种依恋、一种坚守,似乎更是一种末代农耕的传承。村中常来一些牛贩子,他们贩牛都是送于屠宰厂的,屠宰牛的人都是回民,是住在横山乡那儿。四年级时学了一篇课文《老牛》,觉得那只牛的命运是幸运的,竟然能寿终,而不是被脔割,传言杀牛的人心狠手辣,牛不是如猪一般被放血宰杀,为了让牛肉新鲜红润,而是被锤杀。
长大一点小兴自然要分担更多的家务,而且再有一年小学就要毕业了,小兴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没有节制的到处疯玩,放学回家后必须煮饭、喂鸡,这时家里也养了两头猪,有时中午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小兴还要煮猪食来喂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