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六版)
- 彭红斌 董瑾
- 2613字
- 2021-08-27 18:09:45
第五节 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理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以上的理论都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基础,而技术差距理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将各国技术的动态变化作为引发国际贸易的单独因素,从动态的角度说明贸易格局的变化。
一、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理论
技术差距理论(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以科学发明、技术创新的推广过程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它是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 Posner)于1961年在《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首先提出的。技术差距理论认为,新产品总是在工业发达国家最早产生,然后才进入世界市场的。这时其他国家虽然想对新产品进行模仿,但由于同先进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差距,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因而先进国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垄断这一产品,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但是随着新技术向国外转移,其他国家开始模仿生产并不断加以扩大,创新国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出口下降,以至可能从其他国家进口该产品。
波斯纳在分析这一过程时,提出了需求滞后和模仿滞后的概念。所谓需求滞后是指创新国出现新产品后,其他国家消费者从没有产生需求到逐步认识到新产品的价值而开始进口的时间间隔。它的长短取决于其他国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认识与了解。所谓模仿滞后是指创新国从制造出新产品到模仿国能完全仿制这种产品的时间间隔。模仿滞后由反应滞后和掌握滞后所构成。反应滞后指创新国从生产到模仿国决定自行生产的时间间隔。反应滞后的长短取决于模仿国的规模经济、产品价格、收入水平、需求弹性、关税、运输成本等多种因素。掌握滞后指模仿国从开始生产到达到创新国的同一技术水平并停止进口的时间间隔。其长短取决于创新国技术转移的程度、时间、模仿国的需求强度以及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等因素。如图2-4所示。
图2-4 技术差距理论图解
图2-4横轴表示时间,纵轴上方表示创新国生产和出口数量,下方表示模仿国生产和出口数量。t0为创新国开始生产的时间,t1为模仿国开始进口的时间,t2为模仿国开始生产的时间,t3为模仿国开始出口的时间,t0-t1为需求滞后,t0-t2为反应滞后,t2-t3为掌握滞后,t0-t3为模仿滞后。
二、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所谓产品生命周期指的是产品要经历投入、成长、成熟和衰退等时期。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将产品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相结合,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国际贸易利益转移。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Raymond Vernon)于1966年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家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这是对技术差距理论的总结与扩展。按照这一理论,从创新国和模仿国的角度,产品生命周期可以分为5个阶段。如图2-5所示。
图2-5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模型
第一阶段(OA),即新产品阶段。这一阶段由于新产品刚刚出现,还未完全定型,仅仅在创新国(如美国)生产和消费。
第二阶段(AB),即产品成长阶段。创新国对新产品进行了改进,为满足国内外市场的不断增长的需求,产品产量迅速提高。在这一阶段,国外还不能生产这种产品,故创新国在国内和国际市场拥有完全垄断地位。而这阶段的出口,主要是面向与创新国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如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
第三阶段(BC),即产品成熟阶段。新产品在创新国的生产技术基本定型,开始标准化生产,创新厂商开始授权外国厂商生产这种产品。模仿国(其他的发达国家)的厂商将逐步在本国制造该产品。这些国家既不需要承担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费用,又不需要支付国际运费和缴纳关税。因此,产品价格低于从美国进口产品的价格。在这一时期,其他发达国家的厂商的新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能与美国的产品相抗衡,故减少进口规模。
第四阶段(CD),标准化阶段。其他发达国家参与新产品的出口市场竞争。其他发达国家生产新产品以后,销路逐渐打开,市场不断扩大,取得了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效益,成本进一步下降。由于模仿国的劳动力成本和其他成本同创新国相比要低,故其产品在第三国(一些发展中国家)市场能够同美国产品相竞争。而创新国美国的出口全面下降。
第五阶段(D点以后),创新国退出阶段。美国成为该产品的进口国。由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工资较低,以及大规模生产带来的成本降低的经济效益,超过了向美国出口所需的运费和关税,其产品最终进入美国市场,美国由出口国变成为进口国。这样,新产品在美国的生命周期即告结束,美国又会致力于新的技术革新以创造其他新产品。
虽然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美国结束,但其他生产这一产品的发达国家可能处于周期的第三或第四阶段。同时,发展中国家很可能在国内开始生产这种产品,并逐渐向发达国家增加出口。这种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生产国之间呈波浪式推进。当美国发明新产品并大量向欧洲出口时,正是欧洲大量进口之际;当美国出口下降时,正是欧洲开始生产以替代进口时期;当美国出口由高峰急剧下跌时,正是欧洲出口迅速增长时期;而欧洲出口明显下降时,则是发展中国家扩大出口时期。如图2-6所示。
图2-6 国际贸易中产品生命周期的动态变化
图2-6中纵轴正方向表示出口量,负方向表示进口量;横轴t表示时间。t0为美国开始生产时间,t1为美国开始出口和欧洲开始进口时间,t2为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口时间,t3为欧洲国家开始出口时间,t4为美国开始进口时间,t5为发展中国家开始出口时间。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其动态含义如下。
(一)生产要素的动态变化
工业制成品的生产要素随其生命周期不断变化。在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制造新产品所投入的要素比例是变动的。在新产品阶段,产品的设计尚需改进,工艺流程尚未定型,需要大量的科技人员和熟练工人,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到了成熟阶段,产品已经定型,只需要投入资本购买机器设备,产品由技术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进入标准化阶段,产品和工艺流程已经标准化,劳动熟练程度不再重要,价格竞争成为能否占领市场的关键。
(二)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态转移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要素密集型的特点,比较优势将发生国与国之间的转移。就不同类型的国家而言,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比较优势是不同的。美国工业先进、科技力量雄厚、国内市场广阔,在开发新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其他发达国家拥有较为丰富的科研力量和较强的科技实力,生产某些产品具有比较优势,这些国家一方面可以把处于生命周期早期阶段的产品出口到欠发达国家,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处于后期阶段的产品出口到比他们发达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半熟练劳动资源丰富,在生产标准化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一种产品在它的生命周期的运动过程中,其比较优势是从一种类型的国家转向另一种类型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