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土治理

蓝田人民在长期生产活动中,不断总结水土保持经验和治理水土流失方法,“一亩地三道堰,该打八斗打一石”的民谣,就是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的经验结晶。

20世纪50年代中期,水土保持由农民自发分散治理逐步走向依靠集体力量有组织治理,并向科学化发展。在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下,坚持连续治理,集中治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耕作措施相结合,治沟与治坡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1980年后,侧重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和五荒地承包。1990年后突出重点流域治理和机械化修地。至2010年底,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13.3平方千米,植树造林58320公顷,修梯田18746.7公顷。

一、农田基本建设

蓝田农村自古有折软堰、平整地、修梯田的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蓝田人民在建库修渠引灌,拦洪蓄水除淤,平整土地保水肥方面做出巨大努力。1958年,副县长李文带领4个公社2800多名社员治理白马河流域,挖涝池150多个,修谷坊200道,挖水平沟、鱼鳞坑、封沟埂50多万个。1966年“农业学大寨”运动,兴修“四田”(平整土地、修水平梯田、河滩造田、打坝淤地)及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日上劳3万多名,共修“四田”5333.3公顷,平整土地6666.7公顷。20世纪80年代,有玉山镇220公顷大会战,葛牌箍洞造田等在全县都有很大影响。全县29个公社519个村,村村有工程,家家齐参战。

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因不便整体施工而使农田基建冷落近10年。1989年,县委、县政府重新动员部署,确定“以岭原为突破口,质量效益为核心,平地改土,治山保川,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水利水保两手抓,“四田”一齐上,提出“夏治岭原春治山,冬季全县大会战”的口号,当年在白鹿原大战40天,平地73.33公顷。同年11月17日,省委书记张勃兴、省长侯宗宾带领省市领导安启元、袁正中、卢建国、李焕正、孙达人、董继昌等参加马楼乡韩门寨移石造田劳动。1990年5月,省政府在蓝田召开关中地区农田基建现场会,副省长王双锡提出“学蓝田,赶清溪”。(清溪为宝鸡一个区)自此,蓝田一茬接一茬,坚持20年以平地改土为主攻方向的农田基本建设。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国家、省、市对农田基建加大投资力度,蓝田不断总结经验,改变修地方式,由零敲碎打到集中连片,一个或几个行政村集中连片治理,按整个流域推进;由人工苦干蛮干到机械施工,科技含量和现代化程度有了快速提高,实现当年修地当年受益。1996年后,蓝田县农田基本建设启动农业发展水土保持项目、国债项目、坡改梯项目、土地整治项目。在拉动内需中,国家加大投资,安排“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项目”,增设田间配套设施和土壤增肥地力内容,全县建设“四田”1333.3公顷,新修农田1566.7公顷,改善灌溉面积1666.7公顷,修土坎梯田166.7公顷,石坎梯田13.3公顷。2000~2006年,新修“四田”3333.3公顷,灌区平地900公顷,改善灌溉面积1600公顷。在洩湖、华胥、三官庙、金山等乡镇出动推土机、装载机30多台,移动土方40多万立方米,建土坎梯田324公顷,完成土地整理440公顷。2007年,省市投资1575.54万元,分别在玉山镇闫河、刘寨、翟家、前程4个行政村和孟村乡西香、代寨、中云、双水等村实施土地开发,治理土地505.7公顷,新增土地49.3公顷。项目开发8个标段,分别由陕西恒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限公司等8个工程公司施工,陕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监理站监理。坚持把好施工报审关、进度计划关、施工工序关、检验关、资料审核关。此次开发整理土地222块,推移土方86.91万立方米,移动砂卵石21.74万立方米,田面复土14.83万立方米,开挖土方4.92万立方米,回填5.08万立方米,砌筑石方24471立方米,修主干路13.44千米,田间路8.92千米,种植防护林11598株。实施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在华胥、洩湖、三里镇、蓝关镇、厚镇乡、三官庙、金山7个乡镇12个行政村建设口粮田333.3公顷,其中坡改梯66.7公顷,完善水利设施66.7公顷,土壤改良66.7公顷,总投资324.91万元(中央财政150万元,地方配套174.91万元)。2008~2009年,省水利、财政、国土资源三部门联合下拨蓝田县934.8万元,西安市水务局、财政局下达蓝田1353.4万元,在金山、厚镇、普化、洩湖、华胥、三官庙等8个乡镇34个行政村共修梯田420公顷,新建口粮田827.3公顷,改造口粮田343.3公顷,土壤改良培肥480公顷,工程效益和施工质量大提高,产量大幅提升。厚镇乡韩坪村修地后,第一料小麦亩产比修整前增加67.5千克。至2010年底,全县建成基本农田35533.3公顷,其中修“四田”17940公顷,改善灌溉面积16073.3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13.3平方千米,连续18年被评为“陕西省农田基建先进单位”。

二、流域治理

普化镇穆家坡村建设的梯田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鲸鱼沟、东河、龙河、红河等4个小流域开始治理,并先后列入省、市小流域治理项目,被水利部列为“十、百、千”示范工程,国家总投资225.25万元。龙河流域治理项目经过6年实施,完成治理面积8.414平方千米,修“四田”79.3公顷,造水保林656.2公顷,经济林190.5公顷,完成投资114.8万元。

1998年西安市下达蓝田560万元(国债项目),治理白牛河流域7平方千米,华山沟16平方千米,黄沙沟8平方千米,西河7平方千米,沙河子5平方千米。其中修基本农田640公顷,栽水保林1870公顷,经济林896公顷,种草334.7公顷,修生产路45千米,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50处(座),沟头防护93千米,封禁治理559公顷。

1999~2000年,国家农综办、水利部及省、市向蓝田投资5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平方千米,分别是三岔河、陶沟、白马河、南北沟、斜峪等。其中坡改梯253.3公顷,水保林666.7公顷,经济林300公顷,种草46.7公顷,保土耕作133.3公顷,修小型水利工程13处。2001年省水保局、财政厅投资190万元,县自筹5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16平方千米。2002年全县坡改梯工程16处,投入机械59台,在三官庙乡曹湾、洩湖镇三岔河、三里镇陶沟治理水土流失20平方千米,修农田36公顷,坡改梯200公顷,栽植经济林236公顷,水保林826.7公顷,种草12公顷,封禁治理156公顷,完成投资247.4万元。2003~2009年,县政府安排348万元用于农业综合开发水保项目和鲸鱼沟流域治理。2005年在三里镇南王村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平方千米,建设基本农田20公顷,植水保林60公顷,经济林36公顷,封禁治理184公顷,总投资49万元(市拨国债专项资金)。2007~2009年,省市下达水保资金172万元,在三岔河、灞源、十里铺、凫峪、簸箕掌等地治理水土流失65平方千米,修淤地坝1座,新修农田1733.3公顷,坡改梯23公顷,石坎梯田9.4公顷,栽水保林214公顷,经济林130公顷,封育治理310公顷,保土耕作9公顷。

三、红河小流域治理重点项目

红河流域位于骊山南麓华胥镇境内,北起羊茂山,南到下许村,包括清河、红河两条支流,总流域面积53平方千米。治理工程由“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未蓝(未央、蓝田)项目”和“黄河水土保持陕西省蓝田县红河流域坝系工程”两个项目组成。治理工程于2002年11月始,2007年5月完工。总投资2669.56万元,其中“未蓝”项目1406.56万元,坝系工程项目1263万元,总治理面积37.14平方千米。

(一)“未蓝”工程:此工程项目由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陕西省水利厅审定投资1406.56万元,共修梯田653公顷,造水保林255公顷,其中经济林782公顷,建淤地坝6座,谷坊45座,水窖255眼,沟头防护7千米,排洪渠24千米,修路15.5千米。

(二)坝系工程:该项目专指红河流域水土保持坝系工程,总投资1263万元,建沟道工程26座,其中水土流失治理骨干工程5座,建中型淤地坝27座,小型33座,修梯田50公顷,栽水保林130公顷,种草90公顷,沟头防护5千米,谷坊10座,修防洪渠8千米,水窖30眼,控制流域面积25.3平方千米。分别在姜湾、阴嘴、两岸子、下雷、阿氏等村建骨干淤地坝5座,在铁铣沟、唐湾、鹿嘴、回水沟、南门沟、老屋里、柳河沟等村建中型淤地坝27座,在门前沟、张湾、南门小沟、何家沟、李家西、陈家坪、罗圈窖、斗倒沟、同湾、水河沟、杨娃沟、上窖、黄若彤、黄咀等村建小型淤地坝33座,总库容443.01万立方米,拦泥库容326.41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