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农村饮水

1970年以前,蓝田农村群众一直沿袭原始取水方法,引泉凿井,截渗挖潭,担挑畜驮;原岭地区取水尤为困难,靠深井辘轳绞水,数百户大村仅靠一两口深井,天不明去排队绞水,制约着岭原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1972年以后,各级政府把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但依然因经济困难,投资极少。1990年后加大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步伐,不断增加投资。至2010年,全县共兴建改造人饮工程715处,解决36.07万农村人口和11万大家畜饮水困难问题,许多村实现“一年解决吃水,二年调整产业,三年解决花钱”的良性发展。

一、人饮工程

1972年蓝田县开始重点解决人口在300人以上村庄的饮水困难问题。1980年开始,县水电局组织专人深入横岭、鹿原、焦汤和史家寨进行调研,制定规划,利用农灌机井建水塔、铺设输水管道自压供水。在半岭和高岭区,利用沟底泉水、小溪,截渗建小高抽,在部分村用大锅锥、人工井、辐射井配套,饮灌结合,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同时对横岭地区大骨节病多发区和川道氟超标地区及甲状腺流行区优先安排,改善水源。在安村乡上白村、普化宝兴寺、三官庙曹湾等水源奇缺的高岭、高原和山前洪积扇地区试点屋檐滴水、建窖蓄水等。截至1994年底,全县用于人饮投资3010万元,修建各类人饮工程470处,解决25.75万人、3.78万大家畜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

三里镇罗李村供水站

二、甘露工程

1995年省政府统一部署“甘露工程”和“西部人饮解困工程”。按照《国家计委、水利部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1996年成立蓝田县“甘露工程”指挥部,当年建人饮工程39处,总投资280.78万元,涉及20个乡镇的67个村民小组,解决1.97万人、0.64万头大家畜饮水困难。1999年,按照西安市解决饮用“三水”(垂直取水100米,平地取水1千米,含氟超过IPPM)标准,总投资181.4万元(省市补助72万元),建人饮工程31处,解决含氟超标区1.13万人、0.14万大家畜饮水安全问题。

三、西部解困工程

2000年实施“西部解困工程”,建设项目向深度发展,优先解决水源奇缺、投资过大、人口稀少地区的饮水困难问题。蓝田将“西部解困工程”列入为群众兴办十件大事之一,投资52万元,用于19个乡镇、33个村组的机井配套,解决1.3万人、5900头大家畜饮水困难。2002年,西安市与各区县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加大人饮工程建设步伐。截至2004年底,全县投资1467万元,建人饮工程191处,其中小高抽117处,打配机井44眼,铺设管道573千米,解决11.29万人、2.7万头大家畜饮水问题。全县农村缺水区80%的户用上了自来水,从而结束了高岭地区“一盆水洗全家、澄清后饮牲口”的历史。许多农家还建起洗澡间,安装太阳能。

四、安全饮水

2005年,蓝田县涉及饮水不安全人口25.66万人,其中饮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9.38万人,水源地保护不达标的0.97万人,水量不达标的11.3万人,水质不达标的3.92万人。2006年人饮工程转入“饮水安全”,当年市、县投资265万元,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1处,解决1.11万人饮水困难及安全。2007年全县实施两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第一批向20个乡镇投资1619万元,建饮水工程44处,解决3.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第二批下达中央财政资金1046.2万元,解决厚镇、三官庙、洩湖、华胥、小寨、普化等乡镇11个行政村和厚镇、玉山两集镇集中供水。2008年,陕西省将蓝田县列为第一批农村安全饮水重点县,投资1114.8万元,解决安村乡、蓝关镇、孟村乡等13个乡镇31处工程(其中省投870万元,市县配套108.8万元),解决2655人安全饮水问题。同年,实施市级投资农村安全饮水项目8处,投资282.9万元(其中市投214.9万元),解决0.69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包括厚镇南街村集中供水项目和华胥镇西元峪含氟区改造工程。2009年,在解决人畜饮水项目上,实施陕西省发改委、水利厅下达的第三批扩大内需工程:一是省拨253.2万元,解决厚镇乡高升等三个村,前卫镇王河村,蓝关镇雷家湾,灞源乡西河寨等村4658人饮水安全问题;二是省拨471.4万元,解决小寨乡上岱峪、九间房乡穆家堰、孟村乡西坡、水吴村等7个乡镇11个行政村8719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同时实施西安市下达的安全饮水项目,涉及华胥等6个乡镇13个行政村,总投资851.93万元,铺设各种管网166.06千米,打配200~300米深井7眼,修建50吨蓄水池7座,修建20~30吨12米高水塔3座,砌筑阀门井89座,建水表井378个,建管理房10座,打大口井1眼,修建1.5米高浆砌石拦水坝1处,解决18876人安全饮水问题。2010年底,全县共建人畜安全饮水工程305处,受益34.57万人,总投资757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3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