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田县志(1990—2010)
- 蓝田县志编辑委员会
- 1998字
- 2024-11-03 11:37:59
第三节 植物保护
一、病害防治
(一)病害:主要有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全蚀病。条锈病在1990年以前多次流行,经过化学农药防治和推广抗病品种,得以控制。白粉病是小麦常发病之一,沿河地带较重,年发生面积约10000公顷。小麦全蚀病在岭原及沿山地区发生较多,1993年最为严重,受灾面积5700公顷,一般田块减产2~3成,严重的5成以上,在农技部门的集中防治下,得到控制。2001到2010年间,仅有轻度发生。玉米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黑粉病和花叶病毒病等。1990年后每年更换抗病新品种,进行药剂播种,玉米病害基本得以控制。大豆病害主要是大豆病毒病。2000年后曾在东川和半岭地区发生,致大豆种植面积减少3~4成。后经施用药剂病毒必克、病毒A、吡虫啉等喷雾防治,效果显著。水稻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稻曲病和纹枯病。稻瘟病从苗期到抽穗均可发生,经采用种子处理和药剂防治,效果较好。油菜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病毒病。1990年后加强品种优选更新和土壤、种子处理,减弱病害。蔬菜病害有番茄灰霉病、霜霉病、软腐病等,经用多菌灵、粉锈宁、杀毒矾等多种药物防治,基本控制了危害。
(二)虫害:小麦虫害有:蚜虫、麦蜘蛛、蛴螬、金针虫、黏虫。其中蚜虫是小麦主要害虫之一,1998年白鹿原地区蚜虫发生严重,经过用农药防治控制了危害。玉米虫害主要为玉米螟,发生普遍,年发生10000公顷左右,1990年以后逐渐减轻。双斑萤叶甲为玉米新增害虫,2004年在东川、鹿原、焦汤发生4000公顷,由于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再无发生。水稻主要害虫为稻蝗、稻苞虫、二化螟、飞虱等。1995年后发生量越来越小。大豆害虫有大豆食心虫、豆荚螟、蚜虫、大豆芜菁、豆秆黑潜蝇等。1990年以来,经过防治仅有轻度发生。
蔬菜害虫伴随时令、种类发生,主要有:蚜虫、菜青虫、黄守瓜、甘蓝夜蛾、棉铃虫、黄条跳甲、潜叶蝇、温宝白粉虱和根蛆虫及新发生的螽斯虫害,这些害虫一般勤防勤治均收效较好。1990年以来,县内以潜叶蝇、温室粉虱、根蛆为重要虫害。螽斯有短距离飞翔能力,易暴发虫灾,1997~1998年曾在东川、焦汤、横岭泛滥,成灾面积3000公顷,经施药灭除。
(三)草害:农田杂草种类约有60个种,麦田主要有:播娘蒿、猪殃殃、繁缕、野燕麦、节节麦等;秋田主要有马唐、狗尾草、刺儿菜、田旋花、自生麦苗等;稻田有稗、鸭舌草、牛毛毡。年发生杂草面积4666.7~6000公顷。1995年前,农民以人工锄草为主。1996年后使用化学药剂除草,2005年后引进玉米田间除草剂。用于麦田的化学药剂有:2.40一丁酯、杜邦巨星、苯磺隆、骠马等;玉米除草药剂有苗后宝、弃锄、玉米乐等。至2010年基本控制了杂草危害。
二、病虫测报
农作物病虫测报始于1962年,由县农技站在全县建立15个病虫测报点,定期进行测报。1984年成立蓝田县植保植检站,承担全县粮油作物及经济作物生物灾害的预测预报、防治指导。至2010年底,县植保站拥有农艺专业技术人员9人,在农村有22名兼职植保员,10名农民测报员。测报手段和技术水准不断提高,并引入频振式杀虫灯和性诱剂。不断完善生物灾害预测预报网络,平均年编《病虫情报》10期。
三、农药使用
农药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先后使用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激素等四大类,自制和进购相结合,以进购为主。1989年筹建县农药厂,生产灭蚜螨、敌敌畏、敌杀死、氧化乐果、敌召虫等杀虫剂,年产30~50吨,1993年停产后,农药均为进购。2007年1月起,贯彻农业部2004年322号公告,禁止使用甲胺磷、久效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和磷胺等5种高毒农药,推行高效,中、低毒性农药。县植保植检站每年举办农药法规、植保技术培训班,进行5~6次农药市场检查,不断提高检测技术人员和农户的法制意识,规范农药市场秩序。2010年,全县从事农药经营门店77家,从业人员180余人,年销售农药30余吨,其中杀虫剂25吨,杀菌剂2.6吨,除草剂3.2吨,其他5000千克。
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推广农药器械,以后发展步伐加快。2005年,县植保部门组建4支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专业队,拥有机防队员100余人,机动喷雾器120余台,确保突发病虫及时扑灭。至2010年底,全县共有手动喷雾器1.2万台,机动喷雾器600余台,基本满足防治之用。
四、生物防治
1985年对县境内农作物主要害虫天敌资源进行普查,共发现捕食性天敌17种,肉食性天敌4种,其中动物4种,有七星瓢虫、中华草铃、食蚜螨、丁纹豹蛛等。1990年主要为引进生物农药,使用面积不大。2000年后国家大量生产生物农药器械,即时推广运用。农药有农抗120、阿维菌素、灭幼尿、苦参碱、菌克毒克、浏阳霉素等。器械有频振式杀虫灯、诱虫板、性诱剂等。
五、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1990年经检疫病害有:棉枯黄病、麦腥黑穗病、稻白叶枯病、马铃薯环腐病、甘薯黑疤病五种,虫害有棉红铃虫和豌豆象两种。县内先后发生小麦全蚀病、樱桃李属坏死斑病毒病、菟丝子病等,经防治得以灭除。经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苹果棉蚜虫、葡萄根瘤蚜普查,均未发现疫情。1993年前卫镇吴村庙村发现小麦全蚀病,经普查,全县发生5333.3公顷。之后县植保站每年组织防治,直至2010年间,由于检疫防疫工作及时到位,该病基本灭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