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高陵刘西凤狠揍正德 西北活长城壮烈殉国

皇上又在大散关玩大了。

皇帝御驾亲征,历来是内阁大臣极力反对的事情,皇帝怎么能不把自己的性命当一回事呢?要为了天下人爱惜自己呀。

正德皇帝认为,这话纯属给自己脸上贴金:朕就不信,天下人没有了朕,天下人就不活了?驾崩一个朕,自有后来人。

这言论常常吓得大臣们全体下跪——

跪谏。这是正德朝廷上常常有的劝谏方式。因为大臣们实在说不过,就给跪了,意思是,求你了老祖宗,咱收手吧?你驾崩了,下一个主子指不定会认为他前任的死是我们劝谏不力,失职,按照以往的惯例,接下来肯定就是——贬官的贬官,处死的处死,大家都玩完,咱能不能平平安安的?

不能。

皇上才十五岁,正是天真活泼,大杀四方的时候,才不管你那么多,鉴于他们一直劝,皇上只是傻笑两下,送给他们的答案就两个字——没事。

这是什么答案?

这就令大臣们无语了!

要知道,皇上和大家命系一线,功名利禄全都绑定在当今皇上身上了,大家名分都稳定了,期待都稳定了,各种打算好好干活的状态都稳定了,皇上你不稳定,叫大家如何心安?换一个皇上指不准会欣赏谁,所以皇上最好还是不换的好,大家都这么认为。况且先帝就你一个儿子,先帝就你母亲一个女人,多专情的先帝,多宠爱你的先帝,臣子们从小看你长大,先帝在的时候,在大家眼里,你就是独一无二的继承人,如今,你是唯一的儿子,唯一的继承人,唯一的皇帝,更独一无二了,十五岁,一定要好好发展,稳定生活呀。

那现在你觉得你应该怎么办?

没事儿。

皇上还是这三个字。

其实皇上比以前更聪明了,他已经不会告诉你那么多,自己决定了的事,谁阻止他都在点头并且微笑,但实际上他决定的还是在照做。这就好比一个胖子,晚上要吃甜点,你引经据典劝阻他一大堆,甚至你自己都觉得自己说得合情合理,推心置腹,他诚恳地对你点了点头,掉过头去,依旧一口接一口。此时此刻,你会觉得刚才的自己,是个傻子。

这正是大臣们苦口婆心之后的感受,也是刘大夏老爷子辞职的根本原因——言不听,计不从,而且还学会了阳奉阴违,兔崽子我没法管了。

其实,再正义的道理也得死在人性面前。皇上这个年龄段,要吃、要玩,这是人性,你在人性面前讲道理,除非你的道理符合当时的人性,忤逆人性,道理再正义也没用。

于是内阁开始来硬的,下令宫门侍卫严防死守,禁止皇帝出宫。

于是皇上开始玩软的,贿赂了宫门侍卫。

于是在人性面前,皇上赢了。

宫门侍卫也是人,皇上贿赂他们,他们反而觉得不好意思,怎么能让皇上请客呢?皇上说,你们都有父母妻儿,都是朕的好臣子,那么你们效忠的是朕,还是内阁?

侍卫们一听什么都明白了,这还用说?内阁几个老爷子虽然凶神恶煞,但面对皇上要出宫的请求,还给咱们钱孝敬爹娘,你看皇上人多好!皇上说的话就是圣旨,咱能不听吗?抗旨还是抗内阁?谁都明白。况且,为皇上挡驾,多光荣的事,内阁要杀要剐尽管冲咱来,好侍卫生来不就是给主子挡刀的吗?侍卫们的正义感一下就上来了。

于是他们大义凛然地呼出两个字——遵旨。

皇上就大摇大摆地溜了,临走时还说了谢谢大家,大家还欢送了皇上。当时大家都觉得自己能这样包庇皇上真是无上光荣。

后来侍卫们都被壮汉在宫里扒了裤子,架在凳上,由内阁大人们死死盯着挨板子,死都不说皇上去哪儿了,其实他们是真不知道,有的还嘴硬,就是知道也不说。把内阁老爷子们气的,夺过侍卫的板子亲自使劲打。侍卫们都是忠臣啊。

皇上倒是玩得开心,他到大散关,直接夺了陕西巡抚杨一清的兵权,老爷子那个郁闷啊,坐着都不愿意说话,那就皇上说。

皇上说,为了掩人耳目,这次行动,朕化名朱寿,封镇国公威武大将军,不再是小兵了,可以稍微抛下头露下面。咦?皇上不是喜欢隐藏在小兵当中随军出征吗?这次为什么不了?

因为当小兵没法在最前面冲锋。杨一清一听这话,这不是明摆着作死吗?最前冲锋是要干啥?镇国公威武大将军是个啥?皇帝是君,除了皇帝都是臣,你这样一来,谁是君,谁是臣?

皇上就觉得吧,杨一清你这人就死板,你知道朕是君就行了,何必在文字上死抠,假斯文。朕是看你们一个个封号都那么长,结衔的名号读起来多爽啊,朕就皇帝,俩字读起来不过瘾,就结个衔玩玩嘛,你看你这人,是不是玩不起啊?朕给自己加个头衔怎么了?

加!加!你随便加!你皇帝俩字都封顶了还在加,这到底算是降职还是升官?

朕不跟你说了。你这人不懂得做人之情趣,死心眼。反正你知道朕文武双全就行了。

皇上的确文武双全,但也可以说是文不成武不就,啥都学了个半吊子。杨一清这次真不想不买他的账了,因为皇上是不请自来,还带了江彬、陌上阳一伙人。谁都知道,小琉球陌上阳是出了名的东南亚海盗王,杀父弑君,大逆不道,杨一清不明白,皇上怎么会跟这样的海岛头号通缉犯混在一起?于是对陌上阳也没什么好感,加上陌上阳不善言语,每次说话都不超过三个字,为人又乖僻冷峻,我行我素,除了皇帝,从不把任何朝廷大官放在眼里,毕竟,那些当官的在陌上阳眼里,也没几个清白的——前一阵的福州知府尹灏,那货就是个令人发指的典型。

事实上,最了解官的人正是强盗,历史上没有一个王朝不经历强盗行径一样的强取豪夺,然后再披上仁爱的外衣,称自己是天朝,自以为是地替天行道、代天立言。最了解强盗的人也是官,因为他们当年也是这么混过来的,现在成功者写历史,我是官了,你别给我捣乱。

像陌上阳这种海上强盗,听头衔就知道,不是朝堂上的人,但欣赏他的人是皇帝,这就另当别论了。

皇上在福州封了陌上阳一伙,只是口头承诺,正式晋封大礼还没有进行,因为皇上压根就没回去,他见陌上阳武功奇绝,人多势众,就以明太宗(嘉靖年间叫明成祖)自比,收拢英雄,打算带他们到边境带上玩一把,可以的话,就横扫漠北,以壮先帝之名。

嘿,没想到一来就有活干。

萧关大伙都说,以退为进有些莫名其妙,明明萧关之战都已经打赢了,为什么要退兵?

因为皇上乐意。

没错,皇帝的话哪怕是错的,大臣也得执行,况且,正德的优点是——超级自信,甚至有些自得、自满、自在。说白了,凡是和自有关的词,都可以和他挂上号。虽然,皇帝坐拥天下,难免有些以自我为中心,正德皇帝算是将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因为他从小,就是唯我独尊,先帝就他一个儿子,就他母亲一个女人,于是他从小就被誉为大明王朝上上下下官员眼中独一无二的继承人,乾清宫只手遮天的新世纪少主。

所以,皇上从不认为自己什么事干错了。第一,他想见偶像——公孙向东。第二,他想锻炼自己的战斗力,这个值得商榷。大臣认为,皇上锻炼个人战斗力这事纯属荒唐,皇上只要待在宫里批奏折,坐论天下,垂拱而治当个好学生就可以了,怎么能到处打架惹事呢?厮杀拼命是禽兽干的下等事,圣上龙体尊贵,不可造次。皇上认为,朕这是向祖宗学习,要文武双全,文的朕比不上你们,你们一个个大学士私底下都议论朕没文化,瞧不起朕,说朕学习成绩差,那朕就和你们比武功高强,调兵遣将,为国立功,这样才能在技术上彻底压倒你们,哼。朕要让你们看看,朕才不是宫里白吃白喝的傻小子,而是统领万军的真丈夫。

于是,镇国公威武大将军朱寿,坐镇大散关,面见公孙向东、刘西凤、赵世郁一行人。

一见面,刘西凤就面斥群雄——首战告捷,为何退兵,都是缩头乌龟吗!

公孙向东没有想到家妹居然如此直爽,原本打算好好聊天的他态度也变得有些像正义的质问了。

皇上一看,堂前女子,花容月貌,皓齿丹唇,碎银甲上双峰起,飞天髻内木簪横,杨柳腰间垂铁索,莲藕臂中挎凤刀。活灵活现,神气十足,俏美脸蛋上挂着两丝月牙泼辣眉,玲珑小脚八字站得像威武少将军,楚楚动人却神威凛凛,英俊洒脱又不失傲娇妩媚。

还没等犹豫的皇上开口,杨一清就一句“放肆”,直指刘西凤。

“镇国公威武大将军莅临在此,汝辈休得无礼!”

公孙向东觉得这个“威武大将军”有点面嫩。

刘西凤叉腰道:“哟,大将军来了?怎么瘦得跟个小鸡崽一样啊,官儿是买的吧?”

杨一清要起身斥责,皇上却先起身了,兴冲冲道:“美女,大将军武艺高强,你敢瞧不起在下?”

“出去单挑。”

“好!”

结果是,皇上被揍得好惨,但是皇上很享受。刘西凤的拳脚可都是动真格的,千钧神力但凡一交手,皇上基本上毫无胜算,都败在她的蛮力之下。每次都是皇上横躺在地上,露出了很爽快的笑容,然后翻身跃起,再被击倒。

刘西凤只是觉得这将军是个软蛋,真浪得虚名,但是不屈不挠的毅力倒是挺有意思。皇上的意志是——朕一定要接近你一次!几回合下来,皇上终于在中了一拳时顺手摸到了刘西凤的脸蛋,刘西凤瞬间有一种被人强暴了的感觉,而皇上却是心潮澎湃,他退后几步,嗅了嗅指间,笑道:“美女,你今天出来有擦脂粉哦!”

于是刘西凤拉开架势,狠揍皇帝,皇上根本无力还手,还被刘西凤踩在脚下。这等耻辱,终于,左右护法凌空飞起——陌上阳、江彬。

江彬一看刘西凤拳头捏得嘎嘣响,退后两步对陌上阳说:“你上。”

陌上阳没有理江彬,径直就冲着刘西凤,太阿剑招呼。刘西凤也抄起錾金凤嘴刀,与陌上阳大打出手。陌上阳剑法,虚实结合,交手时用实剑,防御时顺势用虚剑,原本横空扫出去的剑气,几秒后才到达,砍到刘西凤的铠甲上,刘西凤猝不及防,顺势就中了陌上阳一脚,同样被其踩在地上。

陌上阳算是为皇上挽回点面子。

妹妹被人欺负,公孙向东眼神一锐,拂尘宝剑出鞘!这下,两大高手交锋,一连几十回合,众人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少时,公孙向东即识破了陌上阳的剑术,每当他发虚剑时,公孙向东便静立如鹤,闭目用耳仔细判断剑气所在,然后突然间左右左左移形换影般旋转几下,轻松避开了剑气。陌上阳大惊,因为打从他漂洋过海,来到中原,还从来没有人可以躲过他的剑!

公孙向东自信一笑,陌上阳心慌了,这是一种他从未有过的心慌,是一种被人紧紧把握住的心慌!

怎么办?

再施牡雀手横空袭来,公孙向东静若处子!雀手封喉,却抓不下去,因为——铁布衫。

“铁布衫!”

陌上阳觉察之时,已经中了公孙向东连环五掌,就此倒地。

呃——一向目空一切,傲视群雄的陌上阳倒地了。起身时,他惊异地望着眼前这个道士装扮的西域少年,大不了他几岁,眼神中却是满满的自信与真诚。陌上阳虽然目视前方,却开始心痛,他的心底压着一股不甘与自责——这天下,原来并非我能够自由自在、来去纵横的,想不到竟还有如此高手?

有鹰,就有箭,即便不至于用箭,也得用笼。公孙向东这个笼彻底将陌上阳装进去了。

只是他不知道,这只是公孙向东的冰山一角而已。若不是陌上阳对刘西凤出手,公孙向东是从不会主动惹事的。可是,刘西凤狠揍的人,是皇上。这事只有陌上阳、江彬和杨一清心知肚明,公孙向东并不知道。

皇上见公孙向东与众不同,便问:“铁布衫?你是何人?”

公孙向东转身笑道:“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公孙向东。”

“啊!真的是你!”

公孙向东并不认识皇上,可是正德对他仰慕已久,曾经看过他著的武士书,见过以严肃闻名的五朝元老马文升竟那样慷慨激昂地推荐一个人,从敦煌到西安,一路赤胆忠肝,心向大明,虽然身为畏兀儿人,却恰似一位汉家少年,顺天地之造化,法圣贤之经纶,这才是修身的最高境界,文武双全的榜样,活脱脱当年的金国完颜璟再世,元朝耶律楚材重生。

“表哥,是皇上下的圣旨邀请我们来,这大将军在这里人五人六个什么劲?”

刘西凤一语惊人,众人把目光投向了皇上,皇上觉得自己不能再装了,再装下去,就算刘西凤不打死自己,陌上阳和公孙向东也要打个不可开交了,现在外敌来袭,自家人要团结,一致对外。尚未等皇上自报家门,杨一清也已经忍不住了,大声道:“皇上!咱们能不能不要这样!什么镇国公威武大将军!什么朱寿!皇上就是皇上!”于是杨一清双膝跪地。

众人见杨一清跪地,也纷纷给皇上跪了,而皇上,只是望着刘西凤傻笑。刘西凤回想刚才狠揍皇上的场景,吓得目瞪口呆,可是皇上只是对自己傻笑,这是什么意思?于是刘西凤也尴尬地冲着皇上笑了。皇上见美人开颜,欣喜不已,伸过手来,只将刘西凤一个人给“平身”了。

此时此刻,皇上的眼中只有她一个人,对于皇上来说,他此刻多想说这样一句话——在朕的生命中,只有你,其他人全是配角。

刘西凤只是望着皇上脸上的伤,觉得不好意思,但皇上好像完全不介意,于是她觉得皇上挺顽强的。

为了女人,能够做到最大限度的顽强,瞬间忘记自己的任何痛苦和失落,这算是皇上的优点之一了,虽然他自己不知道。

皇上完全把配角们给“忘记”了,因为大家还跪着,他就牵着凤姐的手在众目睽睽之下离开了。

萧关。

暮色惨淡,鞑靼铁骑伴随着火烧云,在远方的丘陵上虎视眈眈,这已经是鞑靼的第三次进攻了。

自从公孙向东一行人走后,以西宁侯宋恺为中心的萧关守备,加上曹雄、杨瑾、周尚文三员虎将,以及萧关不到五千的残兵败将,居然死死抵抗着小王子七万大军。不是大家不离开,只是,就此离去,百姓们怎么办?

事到如今,只好分头行事。杨瑾和周尚文互相一点头,二人提出来打算留守萧关,掩护宋恺、曹雄携百姓后撤大散关。

曹雄临走时对二位将军道:“乡党,能挡即挡,挡不住就放他们过来,哥哥我可不怕他们。”

“少公放心。”

杨瑾和周尚文心里也没底,但是看着曹雄一身是伤,尚能如此大义,自己又何惧强敌?

曹雄真的不怕吗?七万大军,真的冲进萧关,那真是风卷残云,仅凭一人之力,再英勇,也无非是蜉蝣撼树,螳臂当车。

也许,曹雄他怕,但是他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他早已将自己视为死人,正如他投军时命人绑架了自己啰唆的亲爹,那就证明,那一刻,他不再是他爹的儿子,而是,他已决定,做整个大明王朝的一条好汉。

这话从杨瑾的嘴里说出,周尚文点头道:“我们不能让少公他们抵抗强敌,他们携带着百姓。那些百姓,都是相信我们的人,我们不能让相信我们的人受伤。他们都是忠于大明王朝的殷殷子民,这些天来,有多少百姓惧怕鞑子的攻击,已经选择了投敌,而那些百姓不同,他们心向大明,忠于国家,他们,才是我们要守护的亲人。正如昔日刘备携民渡江,实乃众望所归,天子之福。”

临行时,一长者紧握杨瑾的手道:“大将军身守萧关,生死全在一念之间,务必要保重,家乡没有了咱们还可以建设,百姓们只要你活着,大散关再相会。”

杨瑾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他听百姓这样说,便更不会撤退了,他决定死守,留下充足的时间让百姓撤退。这是他个人的意志,连周尚文也不知道。

于是二人召集萧关乡勇,提兵三千,悍然与鞑靼七万人马对峙。这次,鞑靼小王子再不会上当了,当日周尚文诈败,杨瑾又用公孙向东“借刀杀人”之计,令鞑靼损失两位名将——阿鲁修、古力格。小王子正思要寻仇,一看这次二人居然统兵来战,不知天高地厚,以卵击石,便下令先锋部队牵制二人主力,左右两翼包抄迂回后方,成困兽之斗,务必全歼明军!

周尚文命萧关守备城楼放箭,然后三千人回撤迎敌,如此削弱鞑靼。两军对圆,不料先锋杨瑾竟断喝一声,径直向鞑靼主力冲去,周尚文大惊,高叫道:“杨将军!”

杨瑾这是以攻为守。他的部队,像一把利剑般,从鞑靼大军中冲开一道口子,直奔小王子杀去。小王子扬扬自得:“冲着本汗来,正好!”

小王子遂命大军散开,要与杨瑾一决雌雄。杨瑾持关西大刀一路杀来,刀锋过处,鞑靼兵落马无数,意气风发的小王子此时有些心虚,但想到这便是那个诈败的贼将,无论如何,今天也要他人头落地。

杨瑾杀得尸横遍野,高瞻远方野云,眉头紧锁,大刀上的血迹未干,但他仍旧担心的是宋恺曹雄走了多远,自己能守多少时间,从鞑靼小王子自信的狞笑中可以看出,杨瑾守不了多长时间了。

小王子深知自己不是杨瑾的对手,因为他仅凭一人之力,顷刻间便斩杀鞑靼百余众,他的部下已全员战死,自己被包围在垓心,此战,若论人数来看,明军杀敌数已远超鞑靼。

周尚文在后方惊呼,多少次欲带兵冲进来解救杨瑾,奈何越冲敌人便围得越紧。杨瑾的刀锋上,闪耀着血与铁交融的红光,一旦举起,便光芒万丈,在落日的余晖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那是他作为一员虎将最好的象征。

小王子已深知明朝西北将士,不像他来时想象的那样,个个草包,而是名副其实的虎狼之师。对于虎狼,蒙古人有自己独特的狩猎方法,就是围猎。也就是将你围起来,四周放箭,等你中箭,然后……

杨瑾在小王子的一声“围猎”令下,像曹雄一样身中数箭,只是他没有曹雄那样的好运和矫捷的身手,他两只眼被小王子身旁的“哲别”射瞎,疼得他仰天长啸,但未跌下马来,因为对于军人来说,有温度的马儿,好歹胜过没有温度的兵器。毕竟,缰绳断了,马儿也中箭了,都没有尥蹶子抛下他,他知道它疼,所以他死死地抱着心爱的战马,脸贴在马颈上。

可惜蒙古“哲别”不只一个,后方也有。最要命的一箭,射在了杨瑾的腰上,杨瑾清晰地听到自己腰椎断裂的声音,他再也支撑不住,从马背上滚落。

小王子这时候觉得自己可以出击了。

原本是双方统帅单挑的一战,小王子实际上没有迎战,而是选择了落井下石。因为他知道,如若迎战,鞑靼的历史将被改变。

即便如此,瞎眼的杨瑾依稀还是可以听到耳边到处划过的战马、脚步声,这些看准时机就来补刀子的虎狼,怎么可以让它得逞!

杨瑾虽瞎,不减大勇,还是杀了不少想上来补刀子的豺狼。这真是令人头疼!小王子咬牙道:“素闻西安杨瑾,有大明王朝‘西北活长城’之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哼哼,看来今日,长城要塌了!来人,给本汗乱军冲上去,把这长城踏为肉泥!”

原本和周尚文激战的鞑靼部队,闻令而动,掉转马头,纷纷向杨瑾冲去,杨瑾的身体,成了鞑靼军肆意践踏的野草、山坡。被践踏,被辱骂,被憎恨,被踏成平原,踏进泥土……

有诗云:

云台凌烟父样卿,颗颗粲如星辰明。

皇臣报国丹心凭,身作长城御外凌。

刀劈豺狼恨气短,剑挫虎豹犹觉轻。

黄沙泪风知意,白云遮顶雨晓情。


能献青春成王迳,敢将衰朽映五陵。

时危安肯惧渠魁,道穷何惜兴义兵?

广武恢恢命归野,神功凛凛贯朝廷。

有朝一日虹拥殿,莫忘将军气未宁。


杨瑾壮烈殉国,在最后一刻,他即便是双目被“哲别”射瞎,也没有流出一滴泪,作为一条好汉,他只有痛苦的呻吟,在他的呻吟声中,实际是听不出来痛苦的,而是绵绵不绝的担忧声,这声,伴随着从他身上来来回回踏过的马蹄,消失在了一片混沌之中……

“啊——”

周尚文勃然大叫,从鞑靼军中杀出了一道口子,冲着杨瑾的方向呼喊他,周尚文深深明白,恐怕杨瑾已经遭到不测……但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岂能让杨将军葬送在此乱军阵地!于是周尚文不停厮杀,他的马刀,愤怒到可以一次砍断两三个鞑子兵的头颅,小王子连忙掣马后退,周尚文穷追不舍。忽然,乱军之中,周尚文被一种刺眼的光芒所吸引,那是杨瑾的关西大刀,斜插在土中,那么黄土下的人是……

周尚文不再追小王子,而是转过去一把将大刀抽出,紧握大刀的杨瑾已经血肉模糊,身上的唐猊望云甲已破落不堪,周尚文遂用力提起杨瑾,却只抽掉了铠甲,鞑靼小王子故技重施,一声放箭,鞑靼兵四散开来,周尚文知道,杨瑾就是被这招射杀的,于是他伏在马身,掣马后退,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与其救杨瑾,不如为他报仇——誓杀小王子!

萧关上的兵士也在放箭,却被鞑靼兵闯关厮杀,周尚文含泪大叫:“大丈夫保家卫国,城破身死,必不毁节!”

周尚文知道,弟兄们都是好样的,没有一个投降,因为,他们要是投降,早便投降了,鞑靼兵也不会事到如今,还杀得这样激烈,“胜”得这样惨烈。眼见弟兄们、乡勇们一个个殉国,周尚文咬紧牙关,仰天长啸道:“不杀鞑靼小王子,我周尚文誓不为人,啊……”

啸罢,周尚文率领残部,调转马头,冲大散关方向疾驰而去,适值夜幕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