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体时代青年与群团组织社会动员研究
- 张骞文
- 784字
- 2021-04-02 16:05:19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青年社会动员的心理机制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社会动员实际上是进行“人”的工作。对青年群体的社会动员需要符合青年心理特征。理解青年网络心理基础是揭示新媒体社会动员规律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社会动员能够促进青年群体参与社会事件,即能够使他们的行为发生变化。首先,新媒体在青年志愿者社会动员中发挥重要作用。蒋柳萍指出,志愿者组织是公民参与的重要表现形式,多途径、多形式的组织、完善志愿者组织对改变“强政府、弱社会”的模式意义重大。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组织就是体现了这一点,其处于政府与社会之间,通过服务于上海世博会,既能对“强政府”的一面起到缓冲,又能补充“弱社会”的地位。
其次,新媒体在青年网络社会动员中发挥重要作用。青年自组织借助数字通信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等多媒体传播平台进行广泛动员。具有自发性、实时性、隐蔽性、感染性、广泛性等特性及智力、资源、效率、效益、竞争等方面的优势。
最后,新媒体在青年关注突发灾害性事件的社会动员中具有重要作用。孙瑞祥学者认为,主流媒体是维护公民知情权的重要社会力量。以抗击非典为例,通过议题设置,实现广泛的社会动员和正确的舆论引导,突出了主流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发动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刘晓岚认为,网络动员作为一种新兴的动员方式,在灾害救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构网络救助机制,需要网络舆论动员与网络行动动员,建构灾害救助网络动员的理想模式需要培养多元化与权威性的网络动员主体,把握网络动员主体也是监管者的双重身份,建立法律依据、政策监管、公众监督和媒体干预的立体保障。
基于此,我们发现新媒体动员具有传统社会动员模式所不具备的示范效应和连锁反应:一是网络动员主体的广泛性与不确定性;二是网络动员过程的交互性与受质疑性;三是网络动员的草根性与低成本性。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新媒体动员的力量,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新媒体时代下青年的社会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