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清朝
题梁山松柏
梁山有松柏,磷磷节何坚;
秋霜不敢逼,清风吹千年。
——摘录自清·拜斯呼朗纂雍正五年(1727)刊本《乾州新志》卷6《艺文下·诗录·送孝廉张沚节母吴氏》。清·周铭旂纂光绪十年刊本《乾州志稿别录》卷3《诗录》亦有录文,题《张节母吴孺人》。本题目为录者所加。
作者薛士林,华亭(今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人。生平事迹不详。拜氏《乾州新志》所录《送孝廉张沚节母吴氏》题下有“华亭薛士林署乾州□□”。
乾陵
一番时局牝朝新,安坐妆台换紫宸。
臣仆不妨居妾位,英雄何必在男身。
林峦赭岂娲皇石?风雨阴疑妒妇津。
同穴祔陵应话旧,曾经共辇洛阳春。
——录自清·赵翼撰:《瓯北集》卷53, 《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62册,清嘉庆十七年(1812)湛贻堂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84页。另见清赵翼撰、曹光甫校点:《赵翼全集》(全6册)第五册《瓯北集(上)》,凤凰出版社,2009年12月。
作者赵翼(1727—1814),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高宗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曾任顺天武举主考官、广西镇安知府、广州知府、贵州贵西兵备道道员。乾隆三十八年(1773)以母亲年事高为由辞官回乡。晚年隐居乡间,著述之余,主讲安定书院。赵氏长于史学,考据精赅,为清代中叶鼎盛时期的著名诗人和史学家。其论诗主“独创”,反模拟。与钱塘袁枚、铅山蒋士铨齐名,如唐之“元、白”,合称“江右三大家”。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著有《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瓯北集》《瓯北诗钞》《瓯北诗话》《檐曝杂记》《皇朝武功纪盛》等。其《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権》、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乾陵
代运当中绝,房帷召女戎。
诛锄宗子尽,罗织庶僚空。
典祏(shí)迁新主,司筵埽故宫。
贞符疑改卜,大礼竟升中。
复子仍明两,登遐获令终。
弥逢由密勿,回斡赖元功。
祔庙尊亲并,因山宅兆同。
至今寻史传,犹想狄梁公。
——录自顾炎武著,吴宓评注:《顾亭林诗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本诗为五言古诗,为作者清初入陕后游乾陵时所作。
作者顾炎武(1613—1682),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明苏州府昆山县亭林镇(今江苏省昆山市亭林镇)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经学家和学者。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明末任兵部司务,南明败后,因仰慕元代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后世尊称“亭林先生”。明末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失败后,幸而得脱。后漫游南北,屡谒明陵,卒于曲沃。康熙年间被举鸿博,坚拒不就。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著作繁多,其毕生心力所著为《日知录》,另有《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乾陵即景
西风翁仲对斜阳,百丈乾陵接渺茫。
凤子飞来秋色里,双双犹恋野花香。
——录自清·周铭旂纂光绪十年(1884)刊本《乾州志稿别录》卷3《诗录》。范紫东纂民国《乾县新志》卷14《文征志》、乾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乾县志》之《乾陵志·附录十》(陕西省地方志丛书,2003年,第850页)、赵明博主编《乾县文化体育志》之第十三章《乾陵》(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514页)亦有录文。本诗为七言绝句。
作者杨秀芝,生卒年不详,字梅友,一字玫囿,西安府三原县(今陕西省三原县)人。清·焦云龙修光绪六年(1880)刊本《三原县新志》称其为“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称诸生,分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类)出身,“长身伟躯,性孝友,生平贫苦,甚处之恰然。好吟诗,不屑意举子业。遇佳山水,辄独往。凡九登太华。友人尝赠钱促应秋试,乃襥被冒雨游昆明、未央诸故址而归,行事类古高士。接人冷落,若难合,久而知其天真,无世俗周旋态。爱才而善,谑后生,乐近之。早游朝邑李时斋先生之门。重节行,敦气谊,凡四方讲学士,秀芝皆与之交,与泾阳诗人刘世奇尤相契。其为诗,有‘王孟’遗意,晚益趋渊明矣!自署所吟,有因时、因地、因事、因年共二十余册,东里刘升之尝刻其《女乐府》一编,与世奇诗并传。”今有《杨秀芝诗稿》,收录近体诗约六千首,内容丰富,通俗晓畅,多有佳句。另有《女乐府》一编传世。
武后陵(二首)
(一)
高捲珠帘二十年,女人星换紫微天。
明堂黜配无光武,本纪开端有史迁。
鹤监尽容才子住,南牙不放阿师颠。
莲花霜折宫床冷,犹见金轮荡晚烟。
(二)
含风殿唱小秦王,短发重歌娬媚娘。
十月梨花知宰相,一篇檄草叹文章。
慈心果自啼鹦鹉,杀气终教晒凤凰。
爱绝丑奴为殉未,荒坟相对有庄襄。
——录自清·周铭旂纂光绪十年(1884)刊本《乾州志稿别录》卷3《诗录》。范紫东纂民国三十年(1941)刊本《乾县新志》卷14《文征志》、乾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乾县志》之《乾陵志·附录十》(陕西省地方志丛书,2003年,第850页)、赵明博主编《乾县文化体育志》之第十三章《乾陵》(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513—514页)亦有录文。《乾县志》和《乾县文化体育志》皆“珠”录为“竹”, “晒”录为“哂”。晒凤凰,指武则天时任用酷吏创造的刑罚名,以横木关手足而转之,全名叫“凤凰晒翅”。
作者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浙江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1739)进士,改庶吉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颇有政绩。年40岁时辞官,后在江宁(南京)小仓山下筑随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故后世又称随园先生。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乾陵
崒兀(zú wù)乾陵接碧霄,秋风日落草萧萧;
百年帝后无双塚,万古周唐说两朝。
只恐金蚕终化土,虚传石马解为妖;
故臣唯有梁公近,任听余殃到牧樵。
——录自清·周铭旂纂光绪十年(1884)刊本《乾州志稿别录》卷3《诗录》。范紫东纂民国三十年(1941)刊本《乾县新志》卷14《文征志》、乾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乾县志》之《乾陵志·附录十》(陕西省地方志丛书,2003年,第850页)、赵明博主编《乾县文化体育志》之第十三章《乾陵》(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513页)亦有录文。《乾县新志》录“张相儒”为“张相侨”; 《乾县志》录“任听”为“任只”。“梁公”指武周名相梁国公狄仁傑(630—700)。狄仁傑陪葬乾陵不见两《唐书》及《唐会要》记载。今乾陵陪葬墓区域内即马家坡村东南有一墓塚,前竖清代陕西巡抚毕沅题书“唐狄梁公墓”之碑。《河南通志》既说狄仁傑葬于河南,又说一在洛阳西金墉城,一在孟津县西,亦不能确定。故录此待考。
作者张相儒,其《乾陵》诗在清·拜斯呼朗纂雍正五年(1727)刊本之《乾州新志》中不录,可知张相儒应为清雍正(1723—1735)以后人,其生平事迹待考。
咏梁山
梁山之说何纷纷,毛诗本自存其真。
率西水浒至岐下,东寻好畤来周原。
后人聚讼欲失实,沿流胡遽忘讨源。
周原膴膴接豳壤,一山横界生烟云。
踰此可限戎马足,旌旗照耀河之滨。
好畤昔称美田地,秦宫秦畤交嶙峋。
乾武东北界永寿,毗连绵亘相回环。
鸡闾漆墟自上古,陶复陶穴看跻攀。
李斯车骑祖龙怒,古公播迁岐凤闻。
险阻逾越几千载,经生追论惭分门。
冯翊扶风自径别,郑注孔疏谁宜删。
扯挦不厌涉夸大,摭捃无当空烦言。
牵率晋望与秦望,犹如坐井忘朝昏。
我偕半庵勤考据,徒笑数典同家珍。
好畤流长山永奠,岐周密迩东西分。
——录自清·郑德枢纂光绪十四年(1892)刊本《永寿县重修新志》卷9《艺文类·诗赋》。“嶙峋”误为“嶙珣”。清·周铭旂纂光绪十年(1884)刊本《乾州志稿别录》卷3《诗录》、范紫东纂民国三十年(1941)刊本《乾县新志》卷14《文征志》亦有录文,且均题为《梁山》,有删节(字下加点者未录),且“偕”录为“倩”。本诗为七言古诗。作者时任永寿县署令(知县)。
作者赵希璜,字子璞,一字渭川,长宁(今广东省新丰县)人。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1779)举人,官河南安阳县知县。少读书罗浮山,嘘吸云烟,诗绝无尘俗气。好交海内名士,好金石,善山水,有罗浮烟雨图,兼善花卉。著有《安阳县志》《四百三十二峰草堂诗钞》等。
乾陵
听政日垂帘,奇局秦创始。
继者一辈辈,效颦而已矣。
武曌奇外奇,毅然称天子。
作用亦卓卓,英主不过尔。
宇宙五千年,一官一家耳。
牝朝忽崛起,鼎足遂同峙。
黄巢入长安,唐陵应劫毁。
风雨声萧萧,此人独不死。
——录自清·周铭旂纂光绪十年(1884)刊本《乾州志稿别录》卷3《诗录》。范紫东纂民国三十年(1941)刊本《乾县新志》卷14《文征志》、乾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乾县志》之《乾陵志·附录十》(陕西省地方志丛书,2003年,第849页)、赵明博主编《乾县文化体育志》之第十三章《乾陵》(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513页)亦有录文。本诗为五言古诗。
作者程应权(1788—?),字子衡,号小庄,清常州府武进县(今属江苏省常州市)人。清朝词人。道光六年(1826)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道光九年(1829)四月,散馆授编修。卒于编修任上。著有《萍聚词》(1卷)《听泉馆词》。
乾陵
坤德乃乘乾,月魄辄掩日;
奇才虽足雄,毋乃太突兀。
昔称则天后,遽谓天可则;
宇宙创奇局,今古竟无匹。
来自魔道中,帝亦莫之咈;
六珈忽冕旒,廿年不巾帼。
能用狄梁公,岂曰非圣哲?
更喜独怜才,弗怒宾王檄。
——录自清·周铭旂纂光绪十年(1884)刊本《乾州志稿别录》卷3《诗录》。范紫东纂民国三十年(1941)刊本《乾县新志》卷14《文征志》、乾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乾县志》之《乾陵志·附录十》(陕西省地方志丛书,2003年,第849—850页)、赵明博主编《乾县文化体育志》之第十三章《乾陵》(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513页)亦有录文。本诗为五言古诗。
作者王庆澜(1780—?),卒年不详,字安之。河南夷门(今河南省开封市)人。清代中州著名词人、散曲家。主要生活于清嘉道年间。平生屡试不第,多幕游在外。多才多艺,诗词曲兼善,且擅长绘画。道光二年(1822)任咸阳县丞。王庆澜酷嗜诗学,友人说他“于古人诗无不详究,犹嗜陶潜、李白、杜甫、李贺四家之言,依其韵而和之无所遗”。著有《巢睫词》《枕霞词》《镜虚词》《菱江集》等。据《菱江集》记载,王庆澜生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
晚过乾陵
雨过高原净,落日荒陵道。
暮气骄石马,长风撼坏堡。
鬼磷乱明灭,翁仲纷颠倒。
横垂树偃蹇,倔立石怒恼。
二圣长眠处,萧条余野草。
万古徒荒凉,当年徒改造。
易唐与反周,俯仰伤怀抱。
山外梁公墓,居人常祭扫。
——录自清·周铭旂纂光绪十年(1884)刊本《乾州志稿别录》卷3《诗录》。范紫东纂民国三十年(1941)刊本《乾县新志》卷14《文征志》、乾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乾县志》之《乾陵志·附录十》(陕西省地方志丛书,2003年,第850页)、赵明博主编《乾县文化体育志》之第十三章《乾陵》(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514页)亦有录文。本诗为五言古诗。
作者吴玉,字霦(bīn)若,生卒年不详。乾州(今陕西省乾县)人。天姿英迈,对诗、古文、应制等皆有研究。生平见义勇为。清仁宗嘉庆初(1796)创修乾阳书院。嘉庆十三年(1808)岁贡生。著有《止园时文》《冬烘琐言》《诗草》《梦余草》《乾阳外纪》等。范紫东纂民国《乾县新志》有传。
乾陵无字碑
中外颂则天功德,进无字碑竖于陵。
碑竖乾陵三丈崇,岿然表里字空空。
何如竟取宾王檄,饱染如椽录一通。
——录自清·张琛著:《日锄斋诗存》,嘉庆二十二年(1817)木刻本,二册二卷,松林堂藏版。本诗为七言绝句。
作者张琛,字问亭,清宛平(今北京市西南)人。清高宗乾隆五十七年(1792)副贡(副贡生,乡试中副榜录取的入国子监学习);清仁宗嘉庆七年(1802)举人。曾任陕西紫阳、旬阳、神木、韩城、留坝、宁陕、葭州等地知县。著有《日锄斋诗存》。
乾陵二首
(一)
应是雄才死尚奇,雨风能使贼魂迷。
汉家竟秽长陵土,鹦鹉神灵笑野鸡。
(二)
九嵕山对碧崚嶒,家法推原祸水凝。
太息佳儿佳妇托,乾陵不吊吊昭陵。
——录自霍松林主编:《历代咏陕诗词曲集成》(古代部分·下册),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编纂,三秦出版社,2007年。原诗后注曰:“唐末盗掘诸陵,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作者蒋湘南(1795—1854),字子潇,回族,河南固始县(今河南省固始县)蒋集镇人。清朝中后期著名的回族学者,文学家。自小丧父,母亲对其进行启蒙教读。叔父见其聪明好学,置书千卷,聘请老师教授。道光五年(1825)拔贡,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与龚自珍、魏源为一生挚友。道光二十六年建藏书楼,名“七经楼”,藏书八千有奇。平生知识渊博,修纂《兰田县志》《经阳县志》《留坝厅志》《同州府志》《夏邑县志》《鲁山县志》等志书,最后完成《陕西通志》稿。著有《七经楼文钞》 《春晖阁诗钞》等。
戏题武后石像
镜殿春深往事空,嘉陵祸水恨难穷。
曾闻夺婿瑶光寺,持较金轮恐未工。
——录自清·王士禛著:《香祖笔记》卷11,中国文化出版社(香港)。本诗写于1696年作者从陕西入川,过广元时在嘉陵江畔皇泽寺谒武则天像时的感受。
作者王士禛(1634—1711),亦作王士祯,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后避雍正讳,改称“士正”。乾隆时,诏命改称“士祯”,别号渔洋山人,故世称王渔洋,卒谥“文简”。清山东新城(今山东省桓台县)人。顺治十四年(1657)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清初杰出诗人、诗坛泰斗、文学家,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诗论倡“神韵”说(另一著名诗人袁枚倡“性灵”说),盛名为当世所重。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著有《带经堂集》《渔洋诗话》《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律诗定体》等。
吊唐章怀太子墓
长安回首白云遮,错上黄台咏摘瓜。
遗蜕空留巴子国,出身悔向帝王家,
千古碧血成磷火,万叠青山作翠华,
杜宇声中春日黯,墓前开遍野棠花。
——录自政协四川省巴中地区巴中市委员会编印:《巴中县志校注(民国十三年版)公元91—1924 [年]》附墓冢,第860页。该诗前“唐·章怀太子墓”条曰:“《通志》:‘在州城南二里。'《名胜志》云:‘墓高如小阜。'”章怀太子李贤,为武则天所生,唐高宗李治第六子,原封雍王,后被立为太子,奉诏监国。李贤曾召学者注《后汉书》。因书中抨击武则天专横朝政,于调露二年(680)被以私藏武器、阴谋叛逆的罪名废为庶人,流放到巴州。中宗嗣圣元年(684,即文明元年),武则天逼其自杀,时年31岁。初葬巴州城南化成山麓。中宗复位后,迁其回长安,陪葬乾陵。睿宗景云二年(711)追封其为章怀太子。
作者张景旭,字子初,生卒年不详。清贵州镇远(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与赵钟莹、程小珊、何金龄合称“都门四杰”。历官四川丹棱、南部等县知县。善书法。卒年78岁。著有《双梧吟馆诗抄》。
访章怀太子墓
巴蜀名区自古传,踏青结伴访前贤;
嗣王瓜摘香余蒂,刺史琴张月抱弦;
拾翠应多花下客,飞觞窃慕酒中仙;
永怀忠孝同天地,破冢于兹奉豆笾。
——录自政协四川省巴中地区巴中市委员会编印:《巴中县志校注(民国十三年版)公元91—1924 [年]》附墓冢,川新出内巴区(2001)字第13号,第863页。慕,据诗后注释改,原书误为“墓”。笾,biān,指古代祭祀和宴会时盛果品等的竹器或木刻器。
作者张正壁,号星垣,生卒年不详。四川巴州巴中县人。清宣宗道光十九年(1839,己亥)举人。文辞雅正,为人端重有风,不苟内行。后官任绥定府(清嘉庆七年升达州置,治达县,即今四川省达州市)教授(正七品)。著有《童蒙正轨》《闺阁要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