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类型及特征

一、水稻土类

全区有水稻土237.45平方千米,占土壤总面积的50.09%。水稻土也叫人造土壤,是在各种土壤上种植水稻,在水淹条件下水耕熟化形成的一类土壤。是汉台区粮油生产的主要土壤。

二、潮土类

面积0.8平方千米,占土壤总面积的0.17%。主要分布在沿江地带和丘陵沟槽,在河床上也有零星分布。是冲积母质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类旱地土壤。质地粗细不一,层次变化大,地下水位较高。根据土壤质地和质地层次组合,水分影响的强弱,在汉台区又分为潮沙土、潮泥土、腰沙土和砂底潮泥土等。

潮沙土,耕层较深,质地以沙壤为主,整个剖面发育不明显,颜色多为黄棕或灰棕、灰黄色,剖面中有少量锈纹。土壤呈中性反应。

潮泥土,耕层质地轻壤,心土层轻壤至沙壤,地下水位较高,土层有锈纹锈斑,生产性能比潮沙土高。

腰沙土,腰沙层出现在一米以内,影响水分的纵向流渗,漏水漏肥严重。其余性状同潮沙土。

沙底潮泥土,在1米土层处出现沙土层,性状同潮泥土。

三、淤土类

面积13平方千米,占土壤总面积的2.75%。分布在褒河和汉江流域的沿江地带,母质为河流冲积物。土体呈层状明显。上层质地变化大,沙壤—中壤,50~100厘米内常含有夹沙层、夹石层,影响水分的纵向流渗。近1米深处,常有卵石层、沙土层和泥底层。土体发育幼年,尚无潮土和地带性土壤的特征。主要包括淤沙土、淤泥土、腰沙土、沙底淤土、石底淤土、淤绵沙土等。土壤含有机质2.09%,氮0.11%,水解氮47毫克/升,速效磷25毫克/升,速效钾73毫克/升。养分含量低,保水保肥性差,后劲不足。但土松,耕性好,春季升温快,利于出苗和发苗。通气性强,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潜在养分储量低。地下水位较高,一般在2~5米。土壤水分条件好,适种花生、玉米、药材等作物。

四、黄褐土

面积124.2平方千米,占土壤总面积的26.2%,分布在高阶地和丘陵浅山地带的地带性土壤,也是主要旱粮作物农耕地。

土壤剖面以棕褐—黄褐色为主。与土壤中铁锰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有关,也是红粘土原有颜色影响的结果。随着黄褐土亚类的不同,土壤颜色产生了一定差异。土质粘重、紧实,通气性和适水性差。由于土质粘硬,耕作比较浅薄,一般深度为15~30厘米。坡度较大,植被稀疏,水地流失严重。土壤养分含量低,特别是有机质含量低。中壤至重壤,块状结构,结构上有少量胶膜。母质层为暗棕色,重壤至粘土,棱块状结构。结构面上有大量的铁锰胶膜和铁锰结核,还有石灰结核层,土体紧实粘重,空隙少。空隙处有灰白色条纹。耕性差,矿化也慢。保肥性好,后劲较长。

五、黄棕壤

面积68.23平方千米,占土壤总面积的14.4%。主要分布在秦岭南坡海拔800~1600米之间山区,是由花岗—片麻岩风化形成的土壤。蚂蝗沟、杨家滩全剖面为均一的棕色,中壤质地,含有沙粒,块状结构。100厘米深处有发育不明显的棱状结构。无石灰反应,各层均有少量石块。由于所处位置不同,土体发育各异,分布在山顶缓坡和坡脚的土体发育好,土层深厚;林区土壤上层有10厘米左右的黑土层,土壤肥力高;陡坡土体发育处于幼年阶段。土层深约50~100厘米,含有较多的石块和沙粒。这种土壤多为林木和灌丛草木植被。山地黄棕壤的湿度较大,土性凉,垦殖后土壤中的有机质逐年减少,若不及时施用有机肥料,往往很快变成死黄泥,肥力下降,禾苗难长。

六、棕壤类

面积30.02平方千米,占土壤总面积的6.33%,主要分布在1600米以上的中山区。多为森林和灌木草丛植被,少部分被垦为农田。由于山陡沟狭,水土流失,土壤处于幼年发育阶段,溜石板梁剖面表层约10厘米为暗棕色,以下各层为棕色,质地中壤,块状结构,土体结构面上有少量胶膜,疏松多孔。含有未风化的石片,呈中性偏酸,土壤淋溶作用较强,全层无石灰反应,土壤养分含量较高。

七、渣土类

面积0.27平方千米,占土壤总面积的0.06%。土体发育幼年,土壤质地较粗,含有较多砾石。土层较薄,一般只有40~50厘米。表土层灰白色,粒状结构,轻壤。心土层淡黄色,中壤块状,PH值约在7~8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