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凤椒

凤县栽培花椒历史悠久。其果实可作调料亦可入中药。农民多栽植在房前屋后、地垄道旁。1985年,陕西省列凤县花椒为地方四大商品基地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遂拨扶持资金12.5万元。始有农户在承包地内成片栽植。部分中小学将培育花椒种苗及建设花椒园作为勤工俭学重要项目。1990~2000年,县政府通过培植花椒种植大户、专业村,实施千、万株花椒基地等项目扩面积,通过促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升品质。2000年起全面实施药椒大县和花椒富民战略,年均增植数百万株。1999~2010年,全县累计退耕还林6633公顷,其中植椒5840公顷,占退耕总面积88%。2010年,全县留存4600万株,其中挂果3300万株。

凤椒

第一节 凤椒源流

历史记载

王仕任著《吟丹椒》(明朝万历年间著):“枝干丹色艳,枝高刺有长。凝碧叶重叠,临风树低昂。夏来果实发,气味散芬芳。调味去腥膻,烹煎增异香。”清《嘉庆重修一通志》载:“椒,府(汉中府)俱产,出凤县白石镇者佳。”清光绪十八年《凤县志》载:“全红花椒肉厚有双耳,殊胜它产。”

主栽品种

县地产花椒统称凤椒。主要品种为大红袍、豆椒。大红袍农历六月采收,民间称六月椒或大椒。干果粒大肉厚、色艳味浓、清香浓郁、果柄有两小瓣,形似双耳,又称“母子椒”,系与外地花椒之显著区别,属凤椒之上品,有“香飘十里”之奇香。豆椒在农历八月采收,俗称八月椒。凤椒调味既可祛腥,又能杀菌消毒,是烹饪菜肴和制作腌制品不可或缺的原料,尤为馈赠亲友之首选。配伍入中药,具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宁咳止嗽,消积止泻等功效。其他品种,如米椒、小叶椒、竹叶椒等,栽植量少。凤椒籽含油量高达30%,是提炼制作高级食用香精之原料。花椒油既可做工业用油,也可食用调味。2008年,陕西雨润椒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陆续开发生产花椒新鲜芽菜、花椒芽菜辣酱、花椒芽菜豆瓣酱、花椒芽菜料包、花椒茶等系列产品。

品质检定

2003年11月、2008年12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测定凤椒营养成分2次。测定每百克果肉含挥发性芳香油4%~9%,蛋白质25.7克,脂肪7.1克,碳水化合物35.1克,钙536毫克,磷292毫克,铁13.03毫克,铜0.8毫克,锌5.27毫克,硒2.76毫克,维生素C25.5毫克,维生素E103.6毫克,胡萝卜素0.82毫克。陕西省质检机构花椒品种调查和品质鉴别结果表明:凤县大红袍花椒各项指标列全国之首。

注册商标

2003年10月21日,国家商标局批准凤县果树工作站持有《凤州凤椒》商标。

2008年3月,国家商标局批准凤县花椒产业发展局持有《凤县大红袍花椒》商标。

2010年4月14日,国家商标局批准注册凤县花椒产业发展局持有《凤耳》商标。

质量技术认证

2004年8月12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陕西大红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加工的凤椒符合绿色食品AA级标准,认定为AA级产品,为该公司颁发绿色食品(AA)证书。许可其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同日,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定凤椒符合有机食品生产技术准则,为陕西大红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颁发有机食品认证证书。2007年9月5日,凤县大红袍花椒(凤椒)协会取得“凤州凤椒”牌大红袍花椒栽培技术服务GB/T19001-2000IDTISO9001:2000标准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10年9月8日,凤县大红袍花椒(凤椒)协会再次取得“凤州凤椒”牌大红袍花椒栽培技术服务管理体系GB/T19001-2008/ISO9001:2008标准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荣誉

2003年11月和2004年11月,“凤州凤椒”连续荣获第十、十一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2004年12月,国家林业局命名凤县为“中国花椒之乡”。2004年12月1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自即日起对凤县大红袍花椒(凤椒)实施“原产地域保护”,保护范围为全县12个乡(镇)。并明确规定了凤县大红袍花椒(凤椒)原产地域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初审程序,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程序等。2007年,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凤县大红袍花椒(凤椒)协会为2007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称号。是年9月,该协会成为陕西省首家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花椒协会。2010年,凤县通过国家级花椒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双石铺镇十里店村、凤州镇白石铺村,平木镇白蟒寺村3个国家级凤椒标准化示范区总面积428.7公顷。是年12月,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凤州凤椒牌大红袍花椒为“陕西省名牌产品”。

价格

1990年以后,凤椒价格连年攀升。1990年28元/公斤。1995年30元/公斤。2000年32元/公斤。2005年26~30元/公斤。2006年56元/公斤。2007~2008年44元/公斤。2009年56元/公斤。2010年90元/公斤。凤椒价格一般比其他地方高30%以上。整个20世纪90年代凤椒价格基本持平。2007~2008年因花椒丰产,货源充足而价格回落。2010年花椒价格飙升,缘于减产,奇货可居,加之采摘人工费涨幅过大。2005~2010年,花椒人工采摘费由1.0元/公斤,依次提升至1.6元/公斤、2.0元/公斤、2.4元/公斤、4.0元/公斤、5.0元/公斤、6.0元/公斤。2005年后,凤椒采摘期间有大批毗邻地区农民来凤县摘椒。

经济效益

2006年,全县花椒收入5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60元,全县花椒收入万元以上的大户135户。2007年花椒产值61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780元。2008年花椒产值1.2亿元。2009年花椒产值1.68亿元,人均增收2255元。凤椒常年产量3500吨,经济价值1.4亿元~2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800~2000元。

第二节 凤椒栽培技术

种子采收及处理

就地采种,就地育苗。如需调种,应在凤椒原产地域保护所规定的范围内调种,以保持品种的纯正。须从凤椒原产地域保护范围内的优良母树上采集种子,母树结果树地势向阳、生长健壮、品质优良、无病虫害,结实树龄10~15年。果实由绿色变成红色或鲜红色,种子变为黑色油亮、有少量果皮开裂时即可采收。大红袍种子一般在8月上中旬采收,豆椒种子在9月上旬采收。人工采摘或用剪刀剪采,须将果实随果穗一起采下,勿伤枝条。采种后及时分离果柄,除去杂质,得到纯净种子。果实采收后不能直接在太阳下暴晒,须放在通风良好的干燥的室内或在阴凉通风处摊开晾干。以3~4厘米为宜,每天翻动2~3次,待果皮干裂后,用小棍轻轻敲击,使种子从果皮中脱出,然后将种子放入水缸或盆中加水揉搓,除去上浮秕种和杂物,即得纯净种子。可用温水浸种或碱水浸种。用于春季播种的种子需干藏、泥饼贮藏。将经过温水浸种或碱水浸泡处理过的种子,晾干后堆放在凉爽、低温、干燥、光线不能直射的房间内称干藏;将经过温水浸种或碱水浸泡处理过的种子,用4~5倍的黄土和沙子加水搅拌、揉搓和成泥,做成3厘米厚的泥饼,摊在背阴防晒的地面上,晾干后将泥饼堆成堆称泥饼贮藏。春播的种子播前须经沙积催芽,将种子与3倍之湿沙混合,放阴凉背风、排水良好的坑内,10~15天翻一次。春播种前15~20天移到向阳温暖处堆放,堆高30~40厘米,上盖塑料膜或草席等物,洒水保湿,种芽萌动时即可取出播种。亦可烫种催芽,将种子倒入容积为种子2~3倍的开水中,搅拌2~3分钟后注入冷水,调水温至40℃~50℃浸泡2~3天,每天换水1次。然后从水中捞出种子,放于温暖处,盖几层湿布,每天用清水淋洗2~3次,3~4天后种子开裂时即可播种。

育苗

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棕壤、黄棕壤、褐土地块作育苗地。秋播10~11月中旬,春播3月中下旬到4月初“春分”前后播种。播种量为20~25公斤/亩,条播。幼苗出土后须及时施肥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高度达到60厘米以上,地茎在0.5厘米以上时出圃。起苗后每100株一捆,并将根系沾浆后用草袋包扎成捆,注明产地、品种、数量后调运。

栽植

春秋均可栽植,春季栽植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秋季栽植在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栽植方式采用正三角形配置、“品”字形排列挖坑,按株行距3×4米栽植,亩栽56株。栽植后在花椒苗木地茎以上20~30厘米处剪截,留芽4~5个。秋季栽植后给苗木周围培土,壅成土堆,春季萌芽前对秋栽的培土苗,去土放苗。并及时检查,对未成活的苗木进行补植。

椒园管理

土壤管理含中耕、锄草、松土等,以改善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生长。施肥分为土壤施肥和叶面施肥,土壤施肥在椒树落叶后的秋冬季每株施农家肥25~50公斤,在显蕾前和落花后各追肥一次。叶面施肥从开花后期开始,每隔15天进行一次。冬剪从11月至翌年2月底进行,夏剪5月至7月进行。采用拉枝、别枝、撑枝、坠枝、摘心、抹芽、除萌等方法控制生长,整理树形。凤椒的主要虫害有:花椒窄吉丁虫、天牛类、兰桔潜跳甲类、蚜虫等;主要病害有:花椒锈病、炭疽病、枯枝病、干腐病、流胶病等。利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措施,将病虫害危害控制到最低限度。通过水、肥、修剪栽培措施,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害能力;农业防治采用清除病虫枝,清理枯枝落叶,刮除树干裂皮,翻树盘等措施,杀死病虫残体,减少病虫侵染源;物理防治采用放置糖醋液、性诱剂,诱虫灯等方法,人工诱杀害虫。化学防治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及中低毒有机合成农药防治病虫害。

第三节 凤椒产业政策

产业规划

20世纪90年代初期,县政府制订农村多种经营产业发展规划,列发展花椒为主要项目。2000年以后,县政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把花椒作为农村多种经营主导产业,坚持扩大规模与加强管理并举,提出“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发展,十年遍山川”发展目标。2003年,制订《凤县药椒大县实施规划》。2006年,制订《凤县5000万株花椒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07~2012年)》,提出以“花椒富民”指导思想,综合基地、市场、品牌、企业、科研等“五大”建设,以建设5000万株凤椒基地为目标、花椒区域优化栽培模式研究、花椒规范化生产技术培训、花椒科技示范园建设、花椒品种提纯复壮、花椒防霜冻技术试验研究等“六大”项目为支撑,实现凤椒产业发展规模化。规划末期全县花椒留存达到5000万株,年产值达到3亿元,椒农生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建成凤椒规范化示范园50个,形成全国优质花椒基地,辐射西北地区花椒交易市场。2007年,制订《凤县花椒富民建设规划》,将花椒作为凤县特色农业主导产业,按照“强壮龙头、巩固基地、延伸产业链、突出特色,创建品牌”要求,做大做强花椒支柱产业,全面提升优质花椒基地建设质量和效益,完善花椒产业化经营体系,塑造凤椒知名品牌,尽快使凤县成为融优质花椒种植、加工、贸易于一体的国内花椒强县,在陕西名列前茅。2008年,制订《凤县花椒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此间制订的一系列规划,理念上逐步提高了凤椒在凤县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走上逐步增大规模、提高科技含量、增加优惠政策、完善凤椒规范化种植水平的发展之路。

专业村重点户

1985年,政府倡导广植花椒,发展地方名优特产。始有农户在承包地内成片栽植,逐步形成一批花椒重点户及专业村。部分机关单位、学校在围墙边或空地内建成花椒林(园)。1990年,全县累计栽植花椒402万株。县花椒站在55个专业村中推广早产、丰产幼树105万株,设立示范点22个,样板户44户,培训椒农1000人次。1991年推广花椒丰产技术,通过示范带动,辐射全县14个乡(镇)。新栽植49.53万株,原栽植挂果260万株,产花椒25万公斤。1992年,县花椒站承担大红袍花椒良种园建园任务,在凤州、红光、河口、平木4乡(镇)建良种园25公顷。1993年,推广百万株花椒丰产技术,使3年树成型挂果,4年树每株产椒0.02公斤,5年树每株产椒0.1公斤亩产7公斤,7年树亩产23公斤。1994年,运用花椒丰产技术新栽植63万株。1995年发展500株以上花椒大户2100多户。扶持红花铺镇唐生宏承包荒山20公顷,栽植花椒1.68万株,成为全县最大的花椒专业户。

基地建设

1998年,县政府确定在留凤关、平木、双石铺与草店等乡镇集中连片建万亩花椒基地3个。2001年,增植230万株,留存1100万株。2002年,双石铺、平木、三岔镇建成千亩凤椒示范园8个。2003年,县委、县政府决定集中精力实施“药椒大县、畜牧强县、生态名县”战略,确定建设凤椒重点村93个。双石铺镇十里店村建成椒园,新栽173公顷;西山村李宏顺建成椒园87公顷;平木镇白蟒寺村建成千亩凤椒规范化栽植示范区;三岔镇石山坪村建成千亩凤椒高产示范区;凤州镇龙口村建成千亩无公害花椒示范区。2004年,县农口部门创办千亩花椒园4个,乡(镇)创办千亩花椒园区12个。2005年,县、乡公路沿线建设花椒林带3条。建成千亩以上花椒示范园17个。确定建设花椒专业村75个。2006年,凤县花椒产业发展局制订《凤县花椒科技示范园区创建标准》。规定示范园区种植面积在千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连片栽植面积不少于总面积的70%,且花椒种植户占到园区总户数的60%以上。品种以大红袍为主,搭配韩城大红袍、豆椒,其比例控制在80∶15∶5左右,每个科技示范区必须有2名以上懂技术、会管理技术人员作为技术支撑,制定种植、生产、加工等技术规范,建立花椒综合管理技术档案。是年7月,县政府命名县级花椒科技示范园区10个。是年,建成大红袍(凤椒)产业化发展重点乡(镇)6个,重点村93个,专业村75个。2007年,继续在海拔1200米以下区域除留足口粮田外,全面发展花椒。在重点乡(镇)、村推广《凤县大红袍花椒(凤椒)丰产技术》。建成和完善花椒百里长廊2条(眉凤路、宝汉路沿线),花椒产业林带3条(留三路、红唐双路、国道316线县境内西段)。充分利用沟边、地边、路边土地资源,挖掘零星土地资源最大潜力,扩大花椒生产规模。2007年,栽植花椒521.41万株,创建花椒标准化示范园10个,留存3600万株。2008年,栽植花椒524.2万株,留存4100万株,启动建设双石铺镇西山村和凤州镇白石铺村万亩花椒示范园。2009年,建园475.794万株,发展花椒芽菜194公顷。2010年,落实亚洲开发银行贷款111万美元,建设双石铺镇、凤州镇、平木镇凤椒经济林示范基地。建幼园示范区20个1571公顷,成龄园2000亩以上示范区18个面积2732公顷,示范园区总面积4303公顷。

优惠政策

2006年,县政府补助已建成花椒示范园每个1万元。2010年,每改造或新建1个标准化花椒园(连片1000亩以上)补助5万元,每发展一个标准化花椒芽菜设施栽植园(连片100亩),每亩补助300元。补贴花椒采摘器135台6210元。2008年,县政府印发《关于农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补贴农户购买花椒烘干机每台500元,花椒采摘器每台现金补贴100元。补贴育苗户出圃商品凤椒种苗,按株给予现金或纳入退耕还林项目补助。扶持花椒防冻害技术研发、花椒芽菜等产品开发,以及凤椒品牌宣传10万元。至2010年,累计补贴花椒烘干机274台,13.7万元。

凤椒保险

2007年,中国财产保险公司凤县分公司开办凤椒种植户专项保险。至2010年,累计参保花椒1742公顷,投保金额95.3276万元,累计给付保险金271.34万元。获赔户2293户获赔224.85万元。

第四节 凤椒质量管理

品种提纯复壮

2006年1月,凤县花椒产业发展局成立。凤椒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以乡(镇)花椒技术推广员和百名高级椒农为骨干,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产销模式,推动凤椒科技推广产业稳定、持续发展。花椒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后,同一区块内栽植品种杂乱从而导致果实品质退化;或对菌害、病虫害防治措施失当导致椒害局部流行,形成花椒产量大小年现象,影响农户收入稳定增长及产业健康发展。主要技术措施有二:在花椒生产栽培和良种繁殖过程中,严防机械混杂和生物混杂,注意去杂去劣延缓良种使用年限;在花椒成熟前,选择整齐一致、无病害且纯度较高的椒园或种子园,拔除种子园病株、劣株,再出苗栽植。经选择的种子成熟后,单收、单藏,作为下年用种;花椒成熟前,在品种较高,栽培管理水平较好的椒园粒选(粒选法),称之片选法。根据品种特性,选择典型粒;片选、粒选的种子如不够生产用应扩大繁殖,选择条件较好的地段作为种子园,一个品种应连片种植,附近的椒园也应种植同一品种,以减少天然杂交和机械混交。经过提纯复壮后,大红袍植株抗病害能力增强病虫害减少近20%。

凤县2006年凤椒产业重点乡(镇)、重点村和专业村一览表

花椒区域化栽植

从2008年起,推广凤椒专家大院研究成果,划分全县花椒种植区为凤椒最优种植区和花椒芽菜种植区。海拔高度940~1100米之间的凤州、双石铺、温江寺等乡(镇)为凤椒最优种植区;海拔高度1300~1450米之间的黄牛铺镇西街以上至秦岭村,平木镇刘家庄、烧锅庄区域,岩湾乡岩湾村以上至沙坝村,唐藏镇李家庄以上至隘口村,河口镇土桥以上至陈家老村、河口村以上安河寺村、东沟河村,南星镇榆林铺村以上至高桥铺及瓦房坝等区域为花椒芽菜种植区。

霜冻防治

2006年4月11日~13日,县境内大面积持续低温形成倒春寒,全县遭霜冻花椒775万株。县花椒局印制《花椒灾后补救技术措施》等技术资料,组织技术人员包片蹲点指导农户补救减灾。后经连续多年应用、改进和完善,基本形成以树体涂白保护为主,防冻剂喷施和熏烟驱霜为辅的春霜防治技术体系,效果较好。

第五节 凤椒品牌宣传

宣传推介

从2004年起,县政府组织凤椒加工、营销企业、乡镇花椒协会、花椒栽植大户等,组团参加陕西香港经贸合作周、杨凌农博会、西部商品交易会等全国或区域性商品、技术交易会,并在期间举办凤县产品推介专场会,宣传推广凤椒系列产品。在秦岭、柴关岭、平木东庄等国、省道干线公路出入境处,竖立长久性大型广告牌,宣传“中国花椒之乡”“凤椒——陕西名牌产品”“千亩花椒示范观光园”等广告牌,向游客、旅客宣传凤椒。凤椒销售区域逐年扩大,凤椒品牌知名度迅速提高。2007年,开通中国凤椒网。

花椒节

2004年起,县委、县政府于每年7月下旬,均举办年度花椒节。花椒节期间,发布凤县花椒产业及产品信息,举行花椒产业招商引资签约仪式,县政府命名县级花椒示范园,奖励花椒状元等。

2007年7月,第四届花椒节期间,华龙日清食品集团公司与陕西大红袍新科技发展公司签订凤椒购销合同,宝鸡市宇通商贸有限公司与平木镇政府签订建立万亩花椒绿色食品意向书,举行大红袍公司树脂油生产线落成剪彩仪式。

2008年7月,中国凤县第五届花椒节既首届旅游花椒采摘文化节在双石铺西山村开幕。当地群众及游客500余人参加花椒采摘竞赛活动,评选出两组(游客组、旅游组)花椒采摘能手各10名,颁发了荣誉证书,现场测评花椒种植大户20户花椒各项指标,双石铺镇西山村李宏顺荣获花椒状元称号,获拖拉机1台,价值13000元;第二名唐生洪获微耕机1台,价值3300元;第三名选手5人各获奖金1000元。至2010年,共举行花椒节七届,其中后三届与旅游文化节同时举行。

第六节 凤椒种植与销售管理

凤县花椒产业发展局

1990年,林业局代管花椒技术推广站。2005年10月,撤销凤县花椒技术推广站和凤县果树工作站,组建凤县花椒产业发展局,加挂凤县果树工作站牌子,正科级建制,隶属林业局。2007年3月,编印《凤县大红袍(凤椒)规范化丰产技术》。2008年4月,《凤县花椒灾害性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推广》项目获宝鸡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010年,内设办公室、技术推广股、市场经营管理股、研究所。事业编制15名,实有9人。

凤椒协会

2003年4月,凤县大红袍花椒(凤椒)协会成立。2004年以后,乡(镇)花椒示范园普遍建立花椒协会分会,会员1862人。每年通过协会销售的凤椒占全县总销量的80%以上,产品远销四川、重庆、云南、广东等地。2007年,荣获财政部、国家科协“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称号。9月,该协会通过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凤县花椒专家大院

2005年10月,组建凤县花椒专家大院,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魏安智为首席专家。县花椒产业发展局具体负责专家大院日常工作。魏安智、杨途熙等教授多次带领研究生来凤县逐乡(镇)逐村组调查,摸清花椒最佳适生区域,完善凤县花椒产业发展规划。专家教授结合生产实际,下乡培训技术人员,举办花椒栽培、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摘、晾晒、加工等技术讲座。2006年培训96场(次)15860人次。2007~2010年,专家大院指导凤县花椒产业发展局、各乡(镇)开展椒农培训,每年均在100期以上,参加培训的椒农每年均在1万人次左右。

2006年起,专家大院开始培训高级椒农,魏安智、杨途熙、孙丙寅、康克功等教授以及县内土专家巨成林、王敏、唐生洪、张笑等参与授课。内容涵盖国内外花椒市场预测、标准化管理及防霜冻技术、建园规划设计栽培、夏季花椒病虫害综合防治、土肥管理、花椒整形修剪,采收烘干、加工、包装,大红袍无公害生产技术、秋冬季花椒病虫害防治技术等。2006年培训两期,培训高级椒农100人。2007年培训一期65人。2008~2010年,每年培训高级椒农50人。

专家大院开展花椒防霜冻技术研究,初步摸清凤县霜冻害发生规律,提出了预防方案。2009年3月进行花椒防冻剂试验。指导建立标准化育苗基地3个20公顷,秋季出苗600万株。引进日本无刺花椒种源,高枝换头嫁接。抓典型示范户引领,促进椒园综合管理。配合县政府,向省市科技、财政部门申报科技提纯复壮和花椒灾害预防技术研究。花椒丰产技术推广等被列为省市科技项目,予以重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