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上回正书到圆净和尚向高三说起自己身世,原来圆净和尚是反清复明的侠士,曾参加反清举义,兵败后逃至三原清凉寺中削发为僧,法号圆净。圆净和尚来时,清凉寺已是残垣断壁,香火中断已久。圆净和尚便为寺庙周围的人医病看卦,十里八乡的信众渐渐多了起来,破败的清凉寺香火也旺了许多。又得当地几位乡绅捐建,破败的寺庙才渐渐恢复了些往日的规模。圆净和尚又收集流传的坨古验方,求医者抽签取方,药方前都有简要的病情歌诀,后面即为药方,方剂附子里中汤,大青龙汤、白虎汤、小柴胡汤、平胃散、清心莲子饮、养元粉等。又将验方整理成方剂,然后将该方剂刻于木板上,由僧人印制成黄表药方,求医者抽签取方即可。

圆净搜集药方九十六方,又邀请鲁桥镇名医李明善等四人上山,各献一方,合为百数。一时求医问药者甚多,也甚是灵验。圆净和尚看透世间浮华,便一心为人医病,潜心研习拳术。高三对圆净和尚钦佩不已,师徒二人定了三年后的约定,高三叩拜了圆净和尚离开清凉寺。

转眼已到阳春三月,处处莺歌燕舞。黑漆漆的老杏树上杏花纷飞,飘飘洒洒如雨似雪。

高三别了爹娘,背了行囊前往梅花书院。一路田园景色如画,春风拂面。书院弟子四十多人,由李西山和郭文山二位先生教授。巧的是胡召男竟也女扮男装来书院报学,与高三一起学习诗文。

李郭二位先生给弟子们教的第一本书便是《三字经》,这是每一个学文弟子必须牢记背诵的启蒙文章。高三每日闻鸡起舞,勤读苦学。

不觉间已到了盛夏,了蝉欢鸣,酷热难耐。胡召男女孩子家多有不便,便告假先回陵前镇了。高三顿觉无聊得心慌,夜里思念胡召男难以入睡,便悄悄出了寝舍在院中散步。忽听后院有人打拳,好奇心起,便悄悄攀上高墙向里偷看。只见一人在院中正在练拳,仔细观瞧,竟然是郭贤郭文山先生。高三正看得出神,就见郭文山身形一闪已至墙下,纵身一跃抓住高三问道:“谁?”高三一招“金丝缠腕”反抓住郭文山手腕,右掌直击对方胸口。郭文山势大力沉,高三擒拿不住。郭文山用力向下一拉,高三借力一个空翻挣脱郭文山轻轻落在院子中间。

郭文山正欲再击,高三扑通跪倒在地说道:“学生高鸿斋不巧路过,偷看了几眼,还望先生见谅!”

郭文山收住拳脚说道:“原来是高鸿斋,拳脚也是不弱,只是力道功夫不足,正所谓练武不练功,到头一场空啊!”

高三说道:“请求先生指点迷津!”

郭文山说道:“我看你是块练武的好苗子,习武将来定会有一番成就。明晚这个时辰你自前来,不许告诉任何人。”

次日夜晚人静时分高三来到后院,郭文山早已等候。郭文山说道:“练武犹如平地起高楼,若根基不稳,万丈高楼顷刻间便化为一堆废砖瓦砾。你得名师指点,技法精熟,却也只习得空有其表。如今既拜我为师,当从这个‘功’字上下手,不可操之过急,只需潜心修炼方可功成。”

高三欣然应是。郭文山在磨盘上放了包枕头大小的沙袋,又取来两块青砖,对高三说道:“沙袋中装的是鹅卵硬石,每日需用力拍打千次。”

说着便对着沙袋击打起来。就见他两手左右轮换拍打,或掌或拳拍得声声震响,恰似铁锤砸核。又将两块青砖立起与肩同宽,跳上踩住,扎了马步,每出一拳再做一招“缠腕刁手”,如此往复。郭文山演示完毕说道:“扎马冲拳,缠腕刁手是练你下盘根基,手腕臂力。每夜扎马冲拳一炷香的时间,不可偷懒耍滑,若是偷懒便自另请高明。”

高三施礼说道:“弟子谨遵先生教诲,必当勤学苦练,岂有偷懒之心?定不枉先生恩情教导!”

高三用力拍打石袋,顿觉疼痛难当,亦咬牙反复拍打,扎马冲拳直练得手肿如锤,腿重如铅方才练罢。高三一屁股瘫坐在地上,郭文山笑道:“毅力果然不错,老师我当年初练时也只拍得三百下沙袋,扎得半炷香时间,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啊——哈哈哈!”

高三谢过郭文山,拖着疲惫酸痛的身体回房休息。如此练了两月有余,高三功力大增。郭文山又教高三用手指插翻沙锅,练习手指力道。规定一月之内必须将袋中石块拍打成碎石,一年之后要能将袋中卵石拍碎成粉方算功成。又在身前点上两盏油灯,掌风练到能将灯火打灭为止。

高三性情磨掉大半,转眼又过了半年有余,高三已能将沙袋中的卵石拍打成粉末,将眼前烛光打灭。郭文山甚是欣慰,开始给高三取了几副铁瓦,重量由轻到重逐月加挂,从五斤到二十斤的铁瓦绑在高三双腿和双臂上,令高三每日须将书院中缸里的水全部挑满,限时半个时辰。高三每日健步如飞,挑着水桶来回飞奔。如此往复,高三白日学文,夜间习武。自将那“三十六路擒拿手”“七十二路散手”“搜林棍法”“大小红拳”每日习练得精熟。

秋去春来不觉已过两个年头。郭文山又教高三擒拿刁手功法,用小瓷坛装上铁砂,用手抓拿,反复换手习练,直练得手指劲如钢钳。最后郭文山又在瓷坛边沿抹了滑油,让高三继续抓刁练习直至功成。郭文山又让高三习练“泥疙瘩”功法,这泥疙瘩乃是练习红拳功法的重要一技。练泥疙瘩之时,先用头发和一盆泥,用手指抓入泥中,比自己的拳头大一些,把泥盘成球状,再把五指抽出,在阴凉处晾干,每次习练红拳套路就抓着泥疙瘩练。一两周后,再把当时盆里盘的泥向泥疙瘩上包,随后再晾干(盆里的泥一定要用水泡着)。如此循序渐进,勤习苦练,手指臂力功深技厚。

郭文山时时与高三拆解拳法精要。这一日,郭文山对高三说道:“你是百年不遇的练武奇才,今传你实战击技。如今你手上指力若擒住对方,对方料难逃脱。腿上之功,踢人一脚非死即伤。奔腾纵跃飞檐走壁常人莫及,但若遇高手依然难以取胜。今教你缠丝拧劲,贴身靠打桩功。”说罢来到一根粗木人形桩前,木桩上有四个孔洞,郭文山在孔洞中装上木制手臂和腿脚,对高三说道:“这手臂你可想象成对手,或扭或拧,或格或挡,或缠丝擒拿。直练到脚断木腿,或将手臂拧裂劈断方可功成。木桩代表人之身体,上面标有人体经络穴位,每日精准击打不可懈怠。”

高三打了半年木人桩,功力渐渐深厚许多。一日在山上见一樵夫打柴,观察良久,若有所悟。回去后右手擒住木桩手臂,手腰胯瞬间同时发力,向外一拧就听咔嚓一声,木臂拧裂为两半。高三大喜,左手抓住右边木臂,右掌用力向下猛劈,一拧一劈同时发力,木臂应声断为两截。左右脚“泼腿”将两只木腿踢断,高三顿觉体内心血通畅周身充满力量。又使了两记贴山靠,那木桩竟向后倾斜。高三击打得兴起,又是一阵正蹬侧踹,掌打肩靠,竟打得地缝开裂木桩倾斜欲倒,高三大喝一声凌空一掌,直击倾斜的木桩头部,就听“啪”的一声闷响,木桩轰然倒地。

高三收掌静气,吐纳调整气息。郭文山欣喜不已,用手摸着木人桩。就见木桩上各个穴道部位都被拳打脚踢得凹凸不平,手脚俱断。郭文山忍不住赞道:“好劲道!好功夫啊!我打了半生木桩也未曾打倒,你今日功成。老师该教的也都教给你了,再无高技相授。日后再拜名师,将来必成一代大家。”

高三不解地问道:“先生还未教徒儿拳术,怎的再无高技相授?”

郭文山说道:“为师只是那万丈高楼的根基磐石,已将你的根基锤炼得牢固无比。你那‘七十二路散手’‘三十六路擒拿手’都是红拳中的上乘绝妙技法。搜林棍法,大小红拳拆解成排推演,一生用之不尽。三年来你学文习武,已能解拳诀精要。日后自当坚持不懈,须知一日不练手生的道理,日复一日,功夫不负有心人,日后必成大器。”

师徒二人促膝长谈,郭文山又给高三讲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以及当下时局,天文地理。让高三忽觉自己犹如井底之蛙,求学心更盛。余下半年光景,高三又学习了诸多儒家经典。书院三年与胡召男朝夕相处,学习玩耍,两人感情愈发深厚,自然是谁也离不开谁了。

二人书院三年学满,拜别了二位恩师。临行前李岳李西山老先生送给高三一本《梅花录文集》,郭文山先生送给高三一幅书法“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以勉励高三。

时至寒冬腊月,天寒地冻,举目四野,处处白雪皑皑,村舍田园被妆点得如同一幅水墨丹青画。胡召男此时已芳龄二十,出落得如花似玉。高三也已是十八的少年,生得英姿雄发,玉树临风。

二人挽手在雪中行走,一对情鸟从天空飞过。二鸟追逐嬉戏,甚显恩爱。胡召男指着远方的情鸟说道:“鸿斋!你看这一双情鸟好恩爱啊!奶娘说情鸟一生若是相爱便不分离,若有一只迷途或被猎鹰捉去,另一只便日夜等候另一只归来直至死去。”说完用炙热的眼神看着高三问道:“鸿斋!我们会像情鸟一样永不分开吗?”

高三深情地望着胡召男说道:“红尘万丈,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胡召男幸福地把头靠在高三的肩上,高三将她紧紧揽进怀里。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