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淇淋当早餐也不错
- (英)劳拉·简·威廉姆斯
- 2569字
- 2021-03-29 20:25:49
自序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2016年春,我的写作生涯终于就要迎来梦寐以求的巅峰。10年来,我一直在努力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为了在赚取房租的同时偷分夺秒地写上几笔,我做着毫无前途的零散工作,同时也牺牲了一切——错过了派对,拒绝了邀约,挥霍着感情,只为实现众人说得多但做得少的“出书梦”。
如今,付出得到回报,梦想最终实现。文字校对完成,书封设计完毕,精装书脊上印着我的大名。我成功了!全国各大报纸频频向我约稿,时尚杂志刊登了我的照片,大人物们不断提到我的名字。盛大的庆祝派对上,大家纷纷前来祝贺,客厅里堆满了百合,那数量比钟爱鲜花的歌手艾尔顿·约翰(Elton John)家里的还要多。这一刻,我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一切似乎都是那么激动人心,但事实却是我完全透支了自己。
我患上了职业倦怠,但我对此毫无察觉。因为按字面意思,这是一种缓慢耗尽的过程。不是说人一觉醒来就发现,好像自己的“创意”打包好了行李,和“玩乐”“嬉笑”“乐趣”三个孩子“噗”的一声通通消失不见!不,倦怠很狡猾,发作得很缓慢,开始就模糊了工作应有的强度,要你更加努力、更长时间地工作,并且暗示睡眠也不是那么重要。倦怠还告诉你没有什么比得上工作和追求成功。它一点一点地清空你的“房间”,尽管从外面看来一切如旧,但家具已被搬走,窗帘也不知何故地被拉上,室内漆黑,音乐断了。一切糟糕透了。
直到医生问诊之前,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再也无法感受四月阳光抚摸脸庞的温暖,再也不能发现事物的有趣,或者纯粹为了乐趣而去做事。我没注意到自己在不断叹气,乱发脾气,一切总要问个缘由,做事必须出于目的。要不是医生告知,我真没发现自己状态如此糟糕。
我以为,这不过是成年人应有的样子罢了。
然而医生否定地解释说,筋疲力尽、泪流满面、工作16小时——这不是成年人正常的生活。她一字一句地说,你对什么也不上心(下下段有呼应)。由于过度工作,我耗尽了体内所有的快乐荷尔蒙——血清素。如果不好好想想如何善待自己,这种非常糟糕的状态还会延续。不过,真正讽刺的是,就在我们说话的时候,我瞟到一本以我作为专题人物的月刊杂志,上面夸赞我面对极端生活时的“勇敢”和“大胆”。但坐在这位善良的医生对面,我却在跟她说自己无法正常地品尝食物。此刻的我既不勇敢,也不大胆。我忘记了如何快乐——如何“让自己快乐”,并且把“快乐”埋没在“身为成年人”的愚蠢观念之下。努力工作,感到不安,状态糟糕,然后继续努力工作,恶性循环。
这不是成年人应有的样子。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我在广告网站“橡胶树”(GumTree站)上看到一则当地家庭招聘兼职保姆的广告,然后我竟然就去应聘了。我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看这个保姆招聘广告。就像刚才说的,在职业倦怠的那几个月里,我没对任何事情上心。见到那些小孩后,我发现她们一点都不令人厌——实际上,她们比我聪明,而且有趣,非常懂礼貌——于是,我告诉她们的父母,我非常愿意每天早上来给三个不到11岁的女孩子准备盒装午餐。当然,我说,早上7点开始没问题!太棒了!我微笑着回答,每小时12英镑很好!别担心,我点点头,倒三趟公交、花一个小时把每个孩子送到各自的学校?我很期待!
于是,接下来的九个月,我的生活开启了疯狂节奏。那段时间里,我每周花25小时给别人家的孩子扎辫子、陪她们玩娃娃、逛公园,然后再跑到英国广播公司(BBC)接受电台采访,或者给杂志写专栏。然后,我再带这些孩子去上游泳或体操课。我不认为她们的家长真的理解,一个偶尔会在公交站被人认出的作家,为什么要来他们家洗碗——因为可以获得现金收入?也许吧。家长和孩子都对我很满意,所以他们也就没多问。如果真的问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也奇怪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做。我只知道待在孩子身边会……有帮助,而这一直是我所擅长的。我曾经在罗马开过儿童语言学校,也组织过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孩子一直都是我的天然庇护所。
当然,我不是说在你筋疲力尽、有点难过或者劳累过度的时候,也应该去找份兼职,跑到别人家里,而且时薪还低于自己正常的午餐费用。我想说的是:这份工作对我的改变真是立竿见影。自第一天放学,我照顾的三个孩子之一,那个6岁的小女孩(以下爱称为小六)把小手塞进我的掌心,说“劳拉,你可以和我玩荡高高吗?”的那一刻起,我开始回归自我。我被迫理清头绪,关注这个全新的重要职责,哪怕这与我本人,与写作、打字、编辑乃至事业没有任何关系。这么多年以来,就在那一周结束时,我第一次惊奇地发现:原来这就是玩耍?
每天我都会与这些孩子一同开怀大笑。他们搞笑又难搞,任性又固执,总向我发问,但在低落时向我倾诉。她们打架又爱着对方,摔倒又爬起,互相说着坏话,但在看电影时彼此依偎在沙发上。
孩子们活在当下。他们沉迷于所爱之物。他们爱炫耀,喜欢自己,天性好奇,百无禁忌,因为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世界上存在着什么“限制”。孩子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纯粹发自内心。
原来,孩子就是答案。
变得孩子一般童真,但非幼稚,让我再次感到满足。现在我终于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孩子拯救了我,童真拯救了我。
这本书里讲的是家住伦敦北部的三个女孩子,无意间教给我的那些孩子式的问题处理方法,而我用这些方法解决了自己成年人的问题(其中大部分都是自己自找的麻烦),也找回了生而为人的喜悦。同时,本书还会讲到选择的乐趣。有时,在生活中“犯傻”并不只是孩子的特权,也是成年人的权利。要么“玩”,要么“死”。太过黯然的日子根本不叫生活。
这本书旨在让你了解成年人世界的规则,并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刺激。问问自己“应该”做什么,然后选择能让自己更快乐的做法。我们不可能每天都拿冰淇淋当早餐,但在早餐时真的吃冰淇淋确实显得欢乐大胆,自由洒脱。
此外,书里还包含从孩子那里得出的40条人生经验(我发誓,这些经验并没有那么孩子气……),你可以从头到尾通读,或者根据需要选读。本书不按特定思路写作。难道你真的以为那些小机灵鬼会以某种线性方式来教我?如果真是这样,那才是见鬼了。她们的“言传身教”非常混乱,我到现在也没缓过神来。不过,混乱并不一定是坏事。这一点她们已经向我展示过了。孩子们向我展示了一切。
书里还有一些关于好奇和玩乐、活在当下、减少烦恼的内容以及人真正的价值所在。我将展示孩子们是如何重新教会成年人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找回乐趣。做回真正的自己,让自己快乐。
找回你心中的那个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