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机械计算机和机电计算机的发展

机械计算机就是由一些机械部件,如齿轮、杆、轴等来构成的计算机。机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中有5位代表人物,分别是达芬奇、什卡尔、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达芬奇曾经构思设计加法器,但最终未能实现。德国人什卡尔1623年发明了计算器,但遗憾的是,快研制成功的时候毁于大火。帕斯卡1642年发明了加法器,利用一个有10个齿的齿轮表示1位数字,几个齿轮并排起来表示一个数,通过齿轮与齿轮之间的关系来表示数的进位,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研制成功的加法器。莱布尼茨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在1674年发明了能直接进行乘法运算的乘法器。以前数学用表是人工手动计算的,巴贝奇想使用机器来计算,以避免人工计算的错误。

1822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巴贝奇开始研制差分机,在研制完成1/7时,政府停止了支持,但巴贝奇并未放弃,继续发明了更高级的分析机。分析机主要有3个思想,一是用卡片上的程序来控制分析机的工作,二是包括计算单元和记忆单元,三是可根据中间结果的正负号,进行不同的处理。分析机已经具备了现代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和主要思想,遗憾的是当时的工艺满足不了分析机的要求,最终未能研制成功,后来人们称巴贝奇为现代计算机之父。

机电计算机的发展较短,主要代表人物有楚泽和艾肯。1938年,楚泽设计出一台纯机械结构的计算机Z-1,采用了二进制;1939年,楚泽设计了Z-2计算机,用继电器改进Z-1;1941年,楚泽研制出Z-3计算机;1944年,楚泽研制出Z-4计算机。艾肯于1937年发现了巴贝奇的差分机,在IBM公司的资助下,1944年艾肯研制出马克一号计算机,1947年研制出马克二号计算机,仍然采用的是继电器,1949年研制出马克三号计算机,部分采用电子元件,1952年研制出马克四号计算机,是全电子元件的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