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拼团模式背后的战略逻辑

2017年,拼多多如一匹黑马迅速在电商行业蹿红;至2019年,拼多多已经成为很多人必不可少的购物平台。拼多多的主要经营模式为“拼团+社交”,这一模式为拼多多带来了大量的用户。但是,为什么拼团模式能让拼多多迅速走红,这背后的战略逻辑是什么?

拼团模式的本质

拼多多推出拼团模式,究其根本是为了获取大量的流量。这里所说的流量代表的是用户。怎么才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注册并使用拼多多?基于微信的大数据,拼多多总结出了分享裂变的经营模式。用户是拼团模式的核心,分享是本质,更是社交电商的灵魂交互。我们可以将用户分为三个层次:

1.分享用户

喜欢分享的用户一般为老用户,擅长利用平台的各种玩法为自己获取优惠,他们通常是团购的发起者,有着明确的购物需求。这一类用户更关注价格优惠,其次是商品。他们愿意将时间和精力放在社交上,以此来获取价格更低的商品和更多的收益。

2.不分享用户

不愿意分享的用户一般直接参团购买商品,他们的关注点主要在商品的性价比上,属于相对理性的用户。他们很少主动分享购物链接以及各种优惠活动,社交分享的玩法对于他们而言并不起作用。

3.被分享用户

被分享用户属于被动触发,被反复分享的购物链接可能会触发他们完成注册和拉新转化。对于老用户而言,被动分享则可以让他们及时了解平台的新活动并获取收益,从而提高老用户的留存率和活跃度。

用户被动分享时,如果被分享的商品恰好是刚需、目标商品,用户就可能会产生购买欲望;如果是助力好友,优惠的产品便会在用户的脑海中留下初始印象,基于对优惠价格的敏感,从而形成较为活跃的消费心理。

平台的独特性

拼团的模式对于用户而言,不仅可以给用户带来优惠的价格,更可以打开用户的社交网络圈,加深与好友之间的联系。对于商家而言,拼团模式带来的大量流量便是商家的客源,只要商家善于把握,自然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

拼团模式的最大好处就是,一个团购订单至少可成两笔甚至更多订单,这就意味着商家每成一个定量,实际销售额是呈双倍甚至是多倍增长的。当然,除了优势以外,拼团模式也有一定的限制。用户发起的拼团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每个拼团的订单都被限制在24小时之内;如果超出时间限制,订单便会取消。

因此,很多商家常会因为新用户不会操作,导致流失订单而着急。不可否认的是,当用户熟悉了拼团模式的操作机制后,店铺的交易额便会稳步增长。从平台的角度分析,最理想的状态是用户发起拼团并且愿意邀请好友,好友注册账号参与拼团,实现拉新的目的。

拼多多的拼团模式具有非常清晰的商业思路,它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消费降级”,而是在营销过程中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比如,拼多多App上的“一分钱抽奖”活动,其中有一个是“一分钱抽奔驰”,这不是欺诈行为,平台拥有强大的云计算能力,可以保证每位参与的用户都有平等的获奖机会。在一名用户获得奖品之后,平台会将没获奖的用户的一分钱退给他们。平台正是利用这个活动,将用户的注意力紧紧地粘在平台上,让其产生强烈的“参与感”。

在未来,拼团模式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平台和商家将会推出更多的创新玩法。当然,除了这一点,以拼团为主要经营模式的平台还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平台即爆款

拼多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以拼团模式买到低价商品,而这些商品的质量也在他们的接受范围内,甚至有些会超出他们的预期。通过爆款秒杀的方式,商家将原本积压的库存商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从而实现商家和消费者两者之间的互惠互利。拼团模式形成的低价消费,可以让平台一直保持价格优势,使得用户难以拒绝。

2.少量SKU促进大流量变现

SKU,即库存量单位。很多电商平台商品转化依靠的是搜索功能,商家如果不买流量就很难在首页推荐上显示,导致产品深埋。拼多多平台的商品展示逻辑则是社交信息流,平台会根据用户的浏览习惯推荐商品,并不需要用户自己搜索。平台会对用户的购买、浏览记录进行分析,为后期的精准推荐做铺垫,从而形成一条爆款不断展现的链路。所以在拼多多平台上,我们经常能发现它的商品销量都在十几万以上。

尽管拼多多的商家总数并没有达到峰值,但是得益于拼多多的高流量和更加精准的SKU,减少了每个商家的竞争压力,使其销量增加,商家的利润也随之大幅度增加。

拼多多的成功让很多电商平台意识到拼团模式可以带来大量的流量,于是纷纷推出拼团模式。当拼团模式逐渐成为购物的常态时,对于用户和商家而言,便都是一件有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