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伟人代表作图释书系:自然史
- (法)乔治·布封
- 1797字
- 2021-03-25 21:41:18
大海与沙漠
在巨大的海洋帝国里,生活着千百万不同种族的生物和一些奇特的草木。而在辽阔的沙漠里,却没有苍翠的树木和清澈的水,有的只是灼热的太阳和永远干燥的天空,以及多沙的荒原和光秃秃的山脉。
大海
如果我们站在高处眺望地球,会发现,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覆盖地球大部分面积的水。这些水占据着地球最低洼的地方,并总是水平的,似乎永远维持着平衡和静止的状态。然而现在,我们却发现它们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波动着,也正是这种力量的存在才能对抗平静,才能使大海有周期性地均衡运动——使水面交替涨落,使巨浪翻腾。
大海
大海,海洋的别称,为世界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今天的世界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总含水量约为13.5亿立方千米,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7%,但其中仅有2%可供人类饮用。由于世界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约1.49亿平方公里),因此人们把地球形容为一个大水球。
接着,我们将目光转向海底。与起伏的地表一样,海底也不平坦,其中也存在着山峰、低谷、深谷和各种岩石。如果我们把海面突起的岛屿看作是大的山峰,那么这座大山的脚下全是水,不过,也有些山峰的高度几乎与海面持平。我们还会发现,海中似乎存在着一种不同于普通运动的急流,这些急流时而朝着同一方向运动,时而走向相背的方向,但似乎有一种力量使它们永远无法超出界限,这种限制力量与限制大地江河的力量一样,永恒不变。出现急流的地方通常是风暴地带,狂风加速了暴风雨的侵袭,大海和天空都会显得激荡、混浊;风暴引起了沸腾的海底内部的运动,它使火山不再沉睡,开始从海底喷出火热的气浪,这气浪会混合着水、硫黄和沥青冲向天空。
然后,我们离开大山,来到始终平静但同样充满危险的广袤海底平原。在那里,风暴也会施展它们的威力,即使优秀的驾驶技术也变得无能为力,我们的小船要么赶紧停泊,要么沉没。
最后,我们将目光转向地球的极地,我们会看到庞大的冰块脱离了冰山,就像漂浮在海上的山峰一样,在移动中逐渐消融,一直漂浮到气候温和的地区才会彻底融化成水。
以上就是巨大的海洋帝国呈现给我们的景象。这里生活着千百万不同种族的居民,它们有的裹覆着贝壳,轻盈地在不同的地方穿越;有的身负厚重的甲壳,缓慢地行走在沙土上;有的则依靠大自然赋予它们的翅形的鳍来行走;还有一些,拒绝任何别的活动方式,只是在海里游来游去,依附在各类岩石上生活,这些生存在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都可以在这片水域中找到自己的食物。海边,生长着各种茂盛的植物和一些奇特的草木;海底,则由沙子、砾石组成,不过最多的是泥土,一些海底也由硬土、贝壳或岩石组成,这一切都与我们生活的陆地相似。
沙漠
让我来描述一个不存在苍翠的树木和清澈流水的地方吧!在这里,远处是灼热的太阳和永远干燥的天空,近处则是多沙的荒原和光秃秃的山脉;在这里,我们视野所能触及的地方,到处是迷离的黄沙,没有任何鲜活的生灵;在这片死寂的土地上,展现给我们的只有骨骼、石头以及矗立或侧卧的岩石;在这个通体裸露的沙漠中,穿越此地的旅行者从来无法呼吸到阴凉的空气,这里没有什么能与他作伴,更没有什么能使他联想到活跃的自然,这里只有绝对的孤寂。这种孤寂远比森林的沉寂可怕,因为对于一个无人作伴、形单影只的人来说,森林中的树木也是生灵。而在这空空如也、漫无边际的地方,他只会更孤独、更疲乏、更迷茫,这里的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成为他的坟墓。
沙漠
沙漠,指地面完全被沙覆盖、缺乏雨水、气候干燥、植物稀少的地区,一般为风成地貌。它是干旱气候与丰富的沙源条件下的产物,多分布在干旱区。目前,全世界沙漠面积约为3140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地总面积(约1.49亿平方千米)的21%,除此之外,仍有43%的土地正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
在这里,白昼的光线比夜间的黑魅更为凄凉,这些光线似乎只是为了照亮沙漠的光秃和贫瘠;为了将荒漠之地的空旷显示得更加清晰;为了向旅行者表明其处境的恐怖,使他看到自己与居住地之间的广袤土地的阻隔是如此之大。任何经过这个地区的旅行者都不愿待在这里,因为充斥此地的饥饿、干渴和酷热随时都会将人的生命剥夺。
[1] 蓝菌:又名蓝藻、蓝细菌、蓝绿菌或蓝绿藻。原被认为是一种藻类植物,后有人将其划为原核生物的一门,称为蓝菌门。蓝菌为单细胞个体、群体或细胞成串排列组成藻丝状的丝状体,不分枝、假分枝或真分枝;颜色有绿、蓝、红等。它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