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富足,物质才富足

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孰重孰轻?怎么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有人偏重精神财富,虽穷困潦倒一辈子,但内心充实快乐。有人则偏重物质财富,觉得开豪车、戴金项链才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和乐趣。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没有钱是悲哀的事,但是金钱过剩则更加悲哀。”没有金钱一定很痛苦,但金钱多了未必是好事。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两者从来不是对立的关系,它们完全可以和谐共生、相互促进。

但如果非要做出一个选择,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精神财富。

生而为人,物质财富再多,倘若精神世界空空如也,一生会过得浅薄且苍白。

物质财富可以让一个人实现自由,也可以让一个人失去自由。同样,物质财富可以增加一个人的精神财富,也可以减损一个人的精神财富。

试想,一个没有精神财富的人,哪怕坐拥万贯家产,那会是什么情形呢?好一点的,不思进取、坐吃老本。坏一点的,挥霍一空、败光家产,甚至危害社会。

倘若不以丰富的精神财富作前提,一个人如果拥有过多的物质财富,说不定反倒会毁掉自我。

在英国著名喜剧演员卓别林的自传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天,卓别林收到第一笔巨额片酬,欣喜若狂。此时,一位制片人告诫他,千万不要毁在对金钱的贪婪上。卓别林不解,当即向这位制片人请教。制片人说:“当你还能理性地支配手里的钱时,你就能获得心理上的自由。但如果你不知道怎么花太多的钱时,你就离毁灭不远了。”听到这里,卓别林陷入深思。后来,他成长为一代电影大师,始终没有被市场和金钱所绑架,一定程度上与他理性健康的金钱观不无关系。

司马迁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人不辞辛劳,忙忙碌碌,都为一个利字。这本无可厚非。人没有物质金钱,不能立足生存。不过,钱财利益,浩如海洋,永远没有尽头。挣钱重要,拥有了物质财富怎么使用更考验一个人的心智。

不可否认,现在有这样一种现象:很多有钱人动不动就买跑车、豪宅、游艇、私人飞机。婚礼一晚,他可以包下整个马尔代夫。更有甚者直接直播上送保时捷、送轮船……

如何花钱是私人的事情,但这种耍酷、炫富行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当炫富或仇富的风气传播开来,对于下一代的成长、教育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诚然,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活法,有钱人有有钱人的活法。有钱人除了要以物质财富增加自己的精神财富外,还应更多地思考怎样去做对社会有益的事。

孔子曾说:“欲贫者富而知廉耻,知廉耻而学礼仪。”如果一个人连解决一日三餐的生活都成问题,那他自然接受不了最基本的文化教育,更谈不上为自己或他人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但是,如果一个人腰缠万贯,却只是贪图物质享受,没有一丁点提升精神境界、造福社会的意识,那他比前者可悲得多。前者是没有选择的余地,后者却是一种自甘堕落。

物质财富容易消亡,而精神财富却永续不朽。物质财富是流动的,不一定永远拥有,只有精神财富才是真正属于自己,并可以传承后代、光耀千古。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国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垄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红楼梦》里,曹雪芹写尽了贾薛王史家族的起伏兴衰。

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这是有道理的。子孙后辈如果忘记了祖先的谆谆教导,骄奢淫逸,纸醉金迷,最终必然走向堕落。无数的事实证明,不思进取,没有雄厚的精神财富作支撑,纵然给你金山银山迟早也会被败光。

那么,精神财富到底是什么?它的范围很广,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解释。精神品质、梦想追求、知识思想,等等,这些都可以是一个人的精神财富。

只有精神财富富足了,物质财富才能真正富足。因为精神财富是动力源泉,它指引人们努力的方向,激励着人们去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精神财富看似无形,但一旦碰上合适的机会,它就能为个人和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在今天这个风口不断、机遇不断的时代,一个想法、一句话就能巧妙转化为物质财富。但是,如果你一心想着暴富,唯利是图,那么你永远不可能成功。一个精神上富有、敢想敢拼的创业者,物质财富迟早会光顾他。

我无数次反思,为什么曾经一穷二白的我能走到今天?其实也不难回答,这些年,我的每一次经历都如一把利刃,不断地划伤着我的肌肤,又不断地在心灵上长出坚韧的痂壳。求学、创业、梦想,无数经历的背后,精神财富从未离我远去。也唯有精神富足,我才能够义无反顾、无所畏惧地实践着自己的企业家梦想。

无论穷人还是富人,永远都不能缺失精神财富。如果说物质财富的积累是以精神财富为前提的话,那么精神财富的增长就会成为物质财富的不竭源泉。反之,精神财富匮乏一定会造成物质财富的贫瘠。

精神财富对物质财富的创造与再生有时起着决定性作用。个人、企业如此,国家也不例外。当代中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伟大精神财富的感召,如果我们敢想敢做,发愤图强,那么我们为国家和世界创造的物质财富将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