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读中小学的时候,我觉得历史课最“烦人”。

上课时拿出课本划重点,下课时拿着练习册背题:历史朝代、社会发展状况、历史事件、历史意义、历史人物生平及其历史贡献……

那是奉行苦读主义的时代,学知识有时候是靠“死记硬背”“生吞活剥”的,我总觉得这样的知识没有味道,没有乐趣。读书真是苦,尤其读历史。

直到上了中等师范学校,这种感觉才有变化。

讲台上的历史老师是个“段子手”,从不照本宣科,现场解说“明朝那些事儿”,历史人物就像他的亲戚、朋友似的,怎么生的,长什么样,怎么念书的,怎么做官的,和谁结了梁子,怎么没的……全都门儿清!让我不由得兴奋起来,历史竟是这么好玩呢!

这位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历史课本产生了从来没有过的阅读冲动。以后再读历史书,就把书里的古人想象成现代人,好理解,有意思。

学了音乐之后,有许多朋友对我说听不懂古典音乐,很苦恼。我了解,在他们的头脑里,古典音乐也就是贝多芬、《月光曲》、盲人姑娘那点事,因为小学课文里提过;听唱片、音响对他们而言基本不可能;偶尔去蹭个音乐会,结果还能睡着了。

我对他们说:“不是你不懂,是你不熟悉。”

其实,那些被奉为圭臬的经典歌曲、乐曲、剧曲,就是某个时代的流行歌、主旋律、地方戏;那些已经被推到神坛上的“乐圣”“乐仙”“乐魔”,其实也和我们当代的艺人、明星一样,没有那么神秘。他们的人生也如常人,有的有良好的出身,有的是“草根逆袭”的范例;他们也上学,也参加“中考”、“高考”,也找工作、租房子、谈恋爱、结婚生子;他们也苦于职场竞争、身陷“绯闻”,或有当“孩奴”“房奴”“车奴”的烦恼;他们也同我们一样,经历懵懵懂懂的童年时期、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时期,惨淡经营的中年时期,偶有悲凉的老年时期。

你接近他,想象他的生活,感受他用音乐诉说时的语气——那是他的真实情感,你听到什么,就是什么。这就算听懂了。

这本小书,其实也是奔着这个目标来的。我想把西方音乐史中冰冷的规律、意义、逻辑剔除,留下一些有趣的桥段,让里面的人说话,说现代的话,和我们说话。

“大神”也是人。

大人物也有小心思。

或许,你能从这些“大神”身上,看到现在的渺小的自己。

你也可以成为大人物。

感谢出版社的编辑老师策划、统稿,感谢骑士映画的鹭汀老师绘图。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