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

1.3.1 基本思路

本书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对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内涵与特征、历史演进和基本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本书对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特征、发展历程以及主要内容等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为全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鉴定了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内涵和特征,确立了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分析框架和五大基本内容;再次,梳理了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演进过程,每个阶段分别从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政府—市场关系、央地关系和开放道路五个基本内容入手加以分析;复次,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五个基本内容一一加以详细分析;最后,基于全书的研究,对中国特色发展道路进行总结和展望。

1.3.2 框架结构

第一章:导论。阐述全书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界定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明确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并提出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认识演进与发展。从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演进与发展历程、主要内容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

第三章: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内涵与基本内容。首先分析了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内涵与特征;其次确立了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分析框架;最后提出了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五个基本内容,即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政府与市场关系、央地关系和开放道路。

第四章: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历史演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演进划分为摸索、形成和深化三个阶段,分析了每个阶段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政府—市场关系、央地关系和开放道路的演进过程。

第五章: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经济制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首先,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与演变、中国特色公有制经济和中国特色非公有制经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其次,分析了中国特色基本分配制度的内涵、演变和发展趋势。

第六章: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首先,对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作了理论分析,明确了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的内涵和分析框架;其次,从改革开放前时期、引入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四个阶段对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作了历史分析;最后,提出了对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的未来展望。

第七章: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首先,归纳了中国特色政府与市场关系历史演进的四个阶段,即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初期与全面实施阶段、计划经济体制内引入市场经济阶段、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其次,明确了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最后,提出了对中国特色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展望。

第八章: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央地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首先,确立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基础、中国模式、现实意义;其次,确立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提出了中央双集权、地方双集权、中央财权集中与事权下放、中央财权下放与事权集中四种央地关系模式;再次,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央地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即改革开放前的权力收放循环、改革开放初期的放权让利、确立市场化改革下的分权与集权并行、新时代以来共享型央地关系的建立;复次,总结了坚持发展是为了人民的中心思想、渐进式的央地模式改革、选择性的集权与分权、多样化的政策实施工具四条中国特色央地关系发展的经验;最后,提出了对中国特色央地关系的展望。

第九章: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开放道路的政治经济学分析。首先,明确了中国特色对外开放道路的内涵与特点;其次,以改革开放为界总结了对外开放道路的历史进程;再次,提出了中国特色开放道路的演进逻辑,即与国际政治环境、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且与中国的世界地位和使命担当相结合;最后,分析了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强国的挑战与路径。

第十章: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成效经验、世界意义与未来展望。总结了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取得的成效、特征性事实、成功经验以及世界意义,并提出了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未来展望。

图1-1 本书的框架结构


(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N].人民日报,2016-05-19.

(2) 习近平.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015年11月25日)[N].人民日报,2015-11-26.

(3) 数据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s://data.worldbank.org.cn/。

(4)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N].人民日报,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