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在哪里(修订版)小学四年级·下册
- 唐彩斌
- 1314字
- 2020-08-27 13:25:38
数学探秘 竖式乘法“变变变”
竖式乘法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可是你们知道吗?现在的这种竖式乘法形式是经过千百年的演变才形成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探秘竖式乘法的演变过程吧!
1.翻倍法
早在约3000年前,古埃及纸草书上就记载了一种乘法——翻倍法,就是将一个数逐次扩大2倍后,再进行加法计算,它与现代笔算乘法的形式并没有多少相似之处。比如,32×13的计算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图2
你能看懂图中的算法吗?原来,要算32×13,先逐步翻倍算出32×2、32×4、32×8的结果,乘数13可以分解成1+4+8,计算的时候,先把1、4、8标在左侧,然后把右侧对应的积相加,即可算得32×13的结果。到了1564 年,我们仍然可以从德国数学家施蒂费尔的著作中看到这种算法的痕迹,如图2所示。翻倍法很容易理解,但是,当数目比较大的时候这样算就显得较麻烦了。
2.筹算法
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了乘法的计算方法,这种计算方法是使用算筹来进行计算的。现在我们熟知的竖式乘法极有可能是由筹算乘法演变而来的。
筹算乘法分为三层——上位、中位和下位,上位表示一个乘数,中位表示积,下位表示另一个乘数。计算原理和我们现在惯用的竖式乘法完全一致,只是计算和书写的顺序有差别。
以183×26为例。
(1)把一个乘数26摆在上位,另一个乘数183摆在下位,中间留有空位,准备摆乘得的积,如图3所示。
(2)从高位乘起,用上位数十位上的2乘下位数183,得3660,摆在中间,积的数位与下位数对齐,如图4所示,积的个位0用空位表示。
图3
图4
图5
图6
(3)去掉已乘过的上位数十位上的数字2,把上位数个位6移至与下位数的个位对齐的位置,如图5所示。
(4)用上位数的个位6乘下位数183,所得的积与3660相加,最后得积为4758,如图6所示。
3.拆分法
古印度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婆什迦罗大约在900年之前给出了一种乘法运算形式,这种运算形式后来被意大利数学家帕乔利记载在他于1494年出版的著作《算术、几何、比与比例集成》中,此种方法已经较接近现在的竖式乘法(如图7、图8所示)。
以计算175×13为例,书中给出了以下两种运算形式。
图7
图8
随着人们对乘法的进一步研究,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便出现了与现代的竖式乘法最接近的形式,此种形式也被记载在帕乔利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集成》一书中,如图9所示。
图9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之前的竖式乘法中,一直没有乘号“×”的身影,那是因为乘号从早期用语言描述到后来用符号表示,经过了许多年的发展,直到17世纪,“×”才作为乘法符号被广泛使用。
4.格子法
15世纪中叶,意大利数学家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与比例集成》一书中介绍了一种两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格子算法,这种方法传入中国之后,在明朝数学家程大位的《算法统宗》一书中被称为“铺地锦”。这种算法形式与现代竖式乘法的写法略有差异,但计算顺序和计算原理是完全相同的,如图10所示。
以计算934×31为例,先画一个矩形,把它分成3×2个小格,在小格边上依次写下乘数、被乘数的各位数字,再用对角线把小格一分为二,分别记录上述各位数字相应乘积的十位数与个位数,把这些乘积由右到左,沿斜线方向相加,相加满十时要向前进一。最后得到934×31的结果为28954。
图10
同学们,这么多形式不一的乘法算式,你们看出其中的计算奥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