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把南水往北调,把东水往西引

朱明和岳父大人喝了一顿酒,直接被灌醉。

等他第二天醒来,已经是日上三竿,自己家酿的酒,醇厚绵柔,后劲十足,不过在酒醒后不会头疼。

今天是崇祯元年的正月初二。

早朝。

朱元璋自己是个工作狂,对自己的官员也比较狠,逐渐削减甚至取消了“旬休”制(十天一休,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全年只规定了三个主要的节庆,即春节、冬至和皇帝诞辰。

后来,削减假期的措施遭到了大多数官员的反对。

后面的帝王考虑到自己在臣民面前的声望,也只好接受“民意”,做了修改。在三个假日的基础上增添了寒假,并将春节和寒假的假期延长至一个月。

因此,新增的寒假可以看做是对丧失常规性假日和节庆假日的一个补偿。

虽说春节放假一个月,但在京城的官员在正月依旧要进宫朝贺。

只是今天早朝,百官听闻圣上未起,知道定是昨夜酣畅一宿,不敢打扰,只能在金銮大殿聊天等候。

等了好久之后,随着一阵陛下驾到的呼喊声,朱明坐上了龙椅硬座。

“诸位爱卿如果无大事,那就退朝吧。”

朱明看着下方的诸位大臣,一个个脸色都不太对劲,准没有什么好事,朱明想一句话退朝溜走。

“陛下,臣有事要奏。”次辅钱龙锡出列上奏道,“臣昨夜收到辽东边关塘报,前几日已经有士兵因为发不下军饷闹事,袁崇焕请求朝廷尽快发放辽饷。”

朱明拍了拍额头,袁崇焕啊袁崇焕,整天跟朕要银子,朕哪有银子?朕要是有银子,何必天天想着出逃呢。

朱明略一思索,对新上任的户部尚书毕自严道:“户部看看能不能凑出三十万两给他应应急。”

毕自严也知道现在大明连续几年收不上税来,以前魏忠贤威逼利诱,还能收上一些来,去年年底户部清查,国库一年亏空二百余万两白银。

一时半会儿,让他去哪儿弄那么多银子去?

毕自严皱着眉头,低着头不敢回应。

朱明也知道户部的难处,改口道:“算了,朕还是想其他的办法筹银吧。你们还有没有别的事情,没有就散了。”

“陛下,臣有奏。”工部尚书钱士升观察了一下朱明的脸色,见不怎么生气,才继续道,“陕西去年干旱,颗粒无收,上次您已经恩准赦免一年赋税,而今冬一场大雪未下,土地多荒芜,臣建议多修河渠,从别处运水。”

朱明眨了眨眼,朕什么时候免了陕西一年的赋税?朕怎么不记得了?

他回头看了一下王恩生,王恩生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嗯,陕西干旱的确是个大问题。爱卿既然提出修河渠,心中可是已经有了谋划?”

“陛下,臣思考了一个方略。如今北方少雨干旱,南方多雨洪涝,京杭大运河已经贯穿南北,不如再从京城开始往西开拓出一条通往陕西的水渠。加上黄河、长江,全部连通起来。”

“钱爱卿好大的手笔!爱卿的方略的确是一个好的建议,可是,这么大的工程量,得需要花费多少银两?你可曾想过?”

“这个……陛下,臣觉得把南水往北调,把东水往西引,或许能解决北方干旱、南方洪涝的问题,也能解决陕北干旱的问题。”

钱士升低下头去,他的这个建议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耗费无疑是巨大的,如果倾尽全国之力,未必不能完成,而且一旦完成,北方干旱的灾难缓解,南方洪涝灾害亦能缓解。

南水北调?东水西引?朱明听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字眼,他诧异地去看钱士升,而钱士升把头低得更低。

大臣们听到南水北调这个奇怪字眼都有不同的反应,有的诧异,有的惘然,有的惊愕,有的兴奋。

而崇祯没有发话,他们也就没有率先开口说话。

朱明思索片刻,不知道是不是纯属文字上的巧合,但钱士升提出来的这个建议已将他的心吊了起来。

“银子是个大问题,爱卿可以先进行测量考察,按照地势画出水渠的流向草图,旁边还要加上需要花费的银两、需要的人力、需要的时间等等,朕需要一份详细的奏报。”

钱士升闻言,立即叩拜道:“陛下,此乃关系到全天下老百姓的大事,臣一定竭尽全力,尽快完成勘测绘图等事宜。”

朱明对于钱士升提出的谋略很感兴趣,但是如果没有银子,一切都还是白瞎。

“其他爱卿还有什么事情,一并说来吧。”

南京御史刘汉又进言道:“陛下新政,臣建议,崇正学以培治本,励廉耻以清仕路,惜名器以尊体统,重耕农以节财用。”

朱明准许。

最后,内阁首辅兼兵部尚书孙承宗提出一个建议:“陛下,兵部内吃空饷的事情极为严重,吏部应严查清算,遏制饷银的冒领,消除多余的俸禄。文臣非台卿,武臣非勋爵,总兵非实有战功者,不得加保傅衔。”

朱明点头准许。

……

一个早朝,大事小事不断,全都是动脑筋的活儿,把朱明累得够呛。

下了早朝,朱明直奔明厂,如今,没有了群臣的阻碍,明厂自从有了资金的注入,很快将东厂和锦衣卫的原班人马经过筛选,剔除了一部分,留下了一部分,又招收了一部分。

成立了一万人的团队。

明厂沿用了锦衣卫的官职称号,一位明厂提督,一位明厂指挥使,下设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普通军士称为校尉、力士,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

魏中闲任提督,至于明厂的指挥使,许多人推荐了曹化淳。

朱明对曹化淳这个人也很熟悉,曹化淳幼时家境寒微,于十二三岁左右入宫。因天资聪慧,勤奋好学,诗文书画,样样精通,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倚为亲信。

后来入信王府,陪伴侍奉五皇孙朱由检。

天启初年,太监魏忠贤得宠弄权,害死王安,曹化淳受牵连被逐出北京,发配到留都南京待罪。

在清理阉党一案时,很多人推荐了曹化淳,朱明任用他寻找当年的冤假错案,一共平反昭雪两千余件。

只是,曹化淳痛恨魏忠贤已久,他又不知道魏忠贤其实已经更换了另外一个灵魂,两人如何合作?

见了面不得掐起来?

朱明一阵头大。

魏中闲道:“陛下不要多虑,既然臣要洗白,就要做好心里准备,也必须做些事情,让人信服,让痛恨之人打一顿骂一顿,臣都能接受。”

既然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朱明也就同意了。

……

可是,当事人曹花春却不同意,像他这样一名光荣退休的农民工阶层,怎么能和一位贪污腐化的大太监同堂共事呢?

不行,绝对不行。

虽然对方明确表示已经弃暗投明、悔过自新,但俗话说什么改不了吃什么,这种坏人往往会出尔反尔,所以,曹花春决定要去的话,先将此人胖揍一顿再说。

接到了崇祯皇帝的任命通知,曹花春立即穿上了好看的飞鱼服,挂上了帅气的绣春刀,照了照镜子,便气宇轩昂的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