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6年4月5日,拿破仑开始了对皮埃蒙特的征服。为了更快捷地到达目的地,他一反常规,率领部队从阿尔卑斯山沿海山脉有名的“天险”处翻越阿尔卑斯山。尽管沿岸巡逻的英国舰队对他们不断地进行炮火轰击,但拿破仑毫无畏惧,显现出惊人的勇敢和镇定。4 月9日,部队平安地越过了阿尔卑斯山。
我们这次要来说说当时欧洲对于战争战术的看法。
当时的欧洲可不像中国,以募兵制为主。他们的军队一小部分是招募来的,更多的则是被坑蒙拐骗来的人。没错,抓壮丁抓来的。当时的陆军就抓农夫,而海军则抓渔民,毫无节操地抓。所以军队一般来说比较不听指挥,军官就需要用鞭子和军棍来逼迫士兵执行命令,所以培养出一个正规军的时间花费和开销都比较大。
而当时的战争,我们之前了解过,都是以线列步兵为主,拍成一排前进,遇到敌人后同时开枪,俗称“排队枪毙”。这种方法可以让子弹像一堵墙一样射出去,但是即使这样,按照来复枪和滑膛枪的精准度来看,也打不中几个人。而当失利的一方溃退时,如果胜利方没有骑兵,那么就连战俘都抓不到几个。所以当时战争的伤亡比是很固定的:胜利方12.5%,失败方20%。
而我们说了,当时的士兵征集和训练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谁都不想损失过多的士兵。因为当时的将军都是为国王而战,损失太多士兵不符合国王的利益的。所以当时的将军都是以对峙和会战来赢得谈判机会,毕竟谁都不想拼个你死我活。
而当时除了兵源成问题,补给和后勤也成问题。不要被电影和游戏骗了,士兵的补给可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由大量的四轮马车运载的。这些马车行动缓慢不说,对地形要求还很高,所以极大程度上地拖慢了行军速度。
而那些将军和指挥官,他们都是贵族。贵族就要有贵族的范儿和格调。所以他们就算是在战场上,也要带上一马车一马车的华丽服饰、银质餐具、上等葡萄酒,甚至歌舞团。
而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后,他要面对的敌人……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拿破仑所要面对的奥地利和撒定王国联军。
联军约有八万人,其中有撒丁王国2.5万的精锐部队和奥地利5.5万的陆军,总计八万人,而拿破仑仅有45,700人。奥撒联军的骑兵是拿破仑的十倍,火炮则有七倍左右。奥撒联军的总指挥波利厄元帅是一个七十一岁的老将军,而拿破仑是一个初出茅庐的炮兵指挥官,战斗经验屈指可数,他之前只会过的最大步兵单位只是一个营。而且奥撒联军占有地利,他们可以依托自己熟悉的地形和要塞来与法军对峙。而且奥地利的指挥官博利厄元帅还建立了强大的后勤补给线,并且他们可以从教皇国和本土获取源源不断的支援兵力。而拿破仑的意大利军团呢?他们连补给都供应不足。在当时看来,这仗没法打,拿破仑怎么打都是输。
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的胜利,才凸显出来拿破仑的伟大之处。这时候的贝尔蒂埃已经解决了大部分的补给问题,该拿破仑来解决战术问题了。
拿破仑首先下令所有士兵要露宿,无论是荒野、乡下还是城镇,都必须只裹着斗篷或大衣睡觉,这样,意大利军团用于运输帐篷和睡袋的马车就被裁剪掉了。
至于粮食和水,每个士兵只带一个水壶和四天的干粮,而马车也只能带四天干粮,而这八天的粮食只能在危急情况下吃,平时的食物就从百姓那里“借”,说白了就是抢,只不过平常是士兵们随意地抢,现在是拿破仑率领士兵有组织地抢,反正就是老百姓倒霉。
粮食问题解决了,数以千计的马车和骡马都被削减了。意大利军团不再需要小麦仓库、面包仓库、移动磨盘和移动面包房了。他们不需要浪费时间自己动手制作面包或者烤肉(虽然他们也没有肉吃),抢完就吃,吃完就睡,而且连支帐篷的时间都节省了。
拿破仑解决那拖慢行军速度的马车后,就开始着手解决行军问题。他并不会让士兵慢悠悠地、整齐划一地行军,毕竟他们是去打仗的而不是去参加阅兵式的。士兵们可以以任何姿势持枪,只要他们舒服就行。他们不需要迈着整齐的步伐,只要能跟上大部队就行。他要求士兵们快速行军,用双腿来弥补他们所不足的方面。所以唯一能跟上军队的可能只有弹药马车了。
而在战术方面,拿破仑简直就是个天才。
按照一个奥地利将军的说法:“他(拿破仑)时而出现在我们前面,时而出现在我们后面,时而会突然出现在我们的两边,放了两枪后突然不见了。”
拿破仑完全颠覆了当时的作战方式,比起当时的围城和正面交锋战术,他更愿意集中优势兵力,绕开要塞去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然后通过对敌人造成巨大的伤亡来逼迫敌军求和谈判。所以拿破仑完完全全地打破了当时的作战风格,令他的所以敌人迷惑不已。他不会拘泥于一种战术,也不会以小心谨慎为主。只要可以,他一定会冒最大的险打出最棒的效果。
最大的问题就是,拿破仑的干劲十足,头脑清晰而又灵活。但是奥撒联军的那位波利厄元帅,七十一岁,都可以当拿破仑的爷爷了,能不能上战场还是问题。而且就算波利厄老爷子头脑敏锐、思维清晰,他也玩不过拿破仑这个年轻小伙。更何况波利厄老爷子单纯就是经验丰富而已。
就这样,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开始了。目前看来,拿破仑怎么打都是输,但是毕竟他年轻气盛,很有战争头脑。
那么,他将如何战胜奥撒联军呢?我们就要来看看这场重头戏了——亚平宁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