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美国:点燃智能制造的火焰

如果说德国的制造业吹响了工业4.0的战斗号角,美国的科技业则点燃了智能制造的熊熊火焰。德国的制造业和美国的科技业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竞争形态。前者是自下而上的驱动者,后者是自上而下的连通者。

在金融危机之前,美国依靠虚拟经济大行其道,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似乎失去国际资本的热切关注,而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战略。事实证明,仅依靠虚拟经济的国家,经济链条往往非常脆弱。

因此,美国转而以强大的技术优势向制造业发起进攻,试图成为一个自上而下的连通者,即通过技术向下传导,带动自身制造业发展。这样的策略成为美国对抗德国的一个有力武器,并且在某些方面已经起到作用。

例如,德国戴姆勒研发的车载智能娱乐系统,始终要依靠苹果的Siri语音功能。而谷歌开发全新的无人驾驶汽车,瞬间就与德国戴姆勒、宝马成为同行竞争者。

这些事例表明,美国依靠自身强大的技术优势已经开始与德国展开激烈竞争,并且,这种竞争很可能让德国沦为其供应商和附属者。

2.2.1 制造业外流引发诸多困扰

苹果的供应商遍布全球,其中,亚洲部分主要是中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在过去,美国众多大型企业将自己的供应链放在发展中国家,其目的主要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和优惠政策赚取高额回报。同时,这种做法也将高污染行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看起来,美国既得到了高额回报,又不会污染环境。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这种制造业外流也给美国带来了困扰,具体如图2-2所示。

1.失业率增加

由于制造业外流,美国的制造业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不断增加,进而造成美国贫困家庭比重增加,影响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质量,最终导致社会有效需求下降。

图2-2 制造业外流的困扰

2.依赖国际市场

制造业中的低端市场虽然利润稀薄,但体量巨大。制造业外流造成美国增加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一旦国际市场发生波动,会直接影响美国的制造业和其他附属行业。

3.影响长期发展

美国制造业的大量外流,从根本上来说,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因为如果本国的制造业不景气,会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制造业就像一座房子的钢筋,当金融风暴来袭时,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地基支撑,国民经济就会摇摇欲坠。

以上三点简要概述了美国制造业外流的不利影响,同时,美国制造业的停滞也动摇其技术根本。工业3.0时代,互联网是支撑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其所拥有的一大批科技巨头就是最好的佐证,如微软、谷歌、亚马逊等。但在制造业外流的影响下,美国本土的制造业劳动力转移,科技企业不得不在海外寻找合适的市场。

众所周知,科技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市场的强劲需求,本国的社会有效需求下降,势必会影响科技企业的发展战略。总体来说,制造业和科技业处在相互影响的动态环境中,一方停滞,另一方必然受到影响。基于这些因素,美国不得不开启“再工业化”战略,事实也证明,美国之前的“去工业化”道路已经不适合当下的时代潮流。

2.2.2 通用电气如何攻占制造业市场

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GE)是自动化领域的绝对王者,也是全球知名的老牌科技企业,其历史可追溯至工业2.0时期。2012年,通用电气就提出“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这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型科技战略,也是美国意欲重塑自身在制造业的权威领导形象的缩影。

通用电气董事长兼CEO杰夫·伊梅尔特(Jeff Immelt)表示:互联网+’时代,制造业企业必须在技术上做出努力,才能改变发展方向。

杰夫·伊梅尔特此番言论说明,通用电气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要创造属于自己的工业4.0版图,这样才能真正攻占制造业。同时,在本质上,制造业也需要依靠技术打造互联网帝国。在攻占制造业的道路上,通用电气始终坚持5个方面,如图2-3所示。

图2-3 通用电气攻占制造业的5个方面

以上5个方面从战略政策落地再到数据梳理和人才管理,全方位地展示了通用电气攻占制造业的思维和理念。此外,通用电气公布的《工业互联网:打破智慧与机器的边界》白皮书中提到,工业互联网的实施哪怕仅带来1%的提升,其成果也将是巨大的。

例如,在航空方面,节约1%的燃料意味着节省300亿美元;在电力方面,节约1%的燃料意味着节省600亿美元;在医疗方面,系统效率提高1%就意味着节省630亿美元;在石油天然气方面,资本支出降低1%就意味着资本节省270亿美元。

这些1%的背后都是通用电气为之努力的具体方面,也是美国打造制造业巨头的突破方向。因为,工业互联网的1%很可能是美国制造业实现智能、自动化的关键部分。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既有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又有利于完成高效生产的长期目标。

2.2.3 Google频繁收购制造业的原因

谷歌一改以往重点收购信息技术和服务开发企业的路线,收购了多家机器人企业。例如,谷歌企业收购的美国波士顿动力企业就是一家著名的机器人企业,一直致力于研究人工智能仿真机器人,其产品特点是能动性强、灵活度高和移动速度快。

谷歌作为美国市值最高的企业之一,其战略走向和最新动态是科技业的风向标。另外,谷歌并购策略大转折的背后也同样具有深刻意义。总体来说,谷歌将并购重点放在机器人企业有三大原因,如图2-4所示。

图2-4 谷歌收购机器人企业的三大原因

1.持续吸引资本注意力

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吸引资本为其融资,最根本原因在于该企业可以创造商业价值,产生经济利益。谷歌持续收购各大机器人企业,可以使自身掌握改变未来的先进技术,开发符合未来市场的新产品,进而获得各大财团和资本的青睐。

2.拓展业务范围,增强实力

谷歌本身具有很强的科技实力,其产品覆盖软硬件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涉及信息技术与物理世界的多个范畴。谷歌收购机器人企业可以进一步增强科技实力,打造一个全方位的“智能化的生活网络”,该网络涵盖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家居、先进制造业等。

3.制造业的严峻趋势

谷歌在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除德国强大的制造企业外,美国本土的制造巨头也不能忽视,例如前面提到的通用电气等。谷歌将重点放在机器人领域的原因之一,是智能机器人是未来技术和制造业融合产物,有助于谷歌发挥自身科技优势,实现智能制造的宏伟目标。

谷歌注重收购机器人企业对制造业本身也有一定影响。

首先,加速研发新型智能机器人。谷歌可以凭借自身强大的信息网络和数据分析技术,为智能机器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谷歌致力于研发新型智能机器人的战略变革,可以加速智能机器人在深度学习能力、人机交互和独立思考方面有新的突破成果。

其次,加快制造业智能化进程。AI时代,技术在制造业中会发挥重要作用。而目前,传统制造业也在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谷歌已经与富士康在机器人方面展开合作,未来,智能机器人全面占领制造业生产线成为可能。

最后,信息服务企业或将主导制造业。谷歌在机器人方面的收购策略显示了其欲在制造业大显身手的意图。如今,信息服务企业不仅可以为制造业提供一整套的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还更容易在实体类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中获得商业利益。

所以,谷歌频繁收购制造业的背后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和内涵,中国的科技企业和制造企业可以借此分析自身的优势,吸取经验,加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