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奇:浦东开发史
- 谢国平
- 3479字
- 2021-04-03 04:37:40
注 释
① 按照黑格尔研究历史的观点,他把历史研究分为三种:原始的历史、反省的历史和哲学的历史。见黑格尔:《历史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②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宠臣波将金在圣彼得堡城外造了一座外墙豪华的假村庄,波将金领着女皇夜里打着火把,坐着马车,转了一圈。此后,“波将金村”成为弄虚作假的代名词。弗里德曼的传记作家说,如果弗里德曼今天再来到浦东,他应该会修正这句话。序二中国传奇: 浦东开发史序 二上海地区是自西而东渐次成陆的,开发也是西先东后。唐天宝年间华亭县设立时,浦东相当部分还在海里,汪洋一片。元代上海县设立,治所设在浦西,码头亦多设浦西,晚清辟设租界,亦在浦西。尽管清代浦东已设有南汇县、川沙抚民厅,尽管自民国时期到浦东开发开放以前,浦东已有一批城镇颇具规模,但是,浦江两岸西城东乡、西重东轻、西盛东衰格局一直极为明显。“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一流播广远的口头禅,正是这一格局的生动写照。
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以后,忽如一夜春风来,浦东在很短时间里面貌大变,一个高楼林立、店肆栉比、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的现代化新浦东,如魔术般崛起,与浦西隔江呼应,比翼齐飞。浦东发展之快,品质之优,环境之美,被视为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让人叹为观止。
就像面对一名陡然走红的明星,一位平地崛起的新秀,人们在欣赏、打量之余,总想多晓得一些他的身世,多了解一些他的信息。这既是好奇心使然,也是全面了解其人之所必须。人们在浦东置业安家,设厂创业,来浦东考察、旅游,逛公园,赏美景,游迪士尼,或忙碌或休闲之余,对脚下的这片热土,也总想多知道一些相关的信息,诸如成陆过程、行政沿革、风物名胜、人文底蕴、逸闻轶事等。谢国平先生精心撰写的《中国传奇:浦东开发史》,就是这样一部满足人们了解浦东需要的佳作。
浦东、浦西之分,以黄浦江为界。黄浦江走向在不同地段很不相同,在江体呈东西向时,两岸便分为南与北;呈南北向时,则分为东与西。两岸地质、地貌、气候、物产等自然禀赋,并没有根本不同。两岸在发展、演变的历程中,之所以会形成一盛一衰、畸轻畸重的分殊,主要受更大的资源配置系统制约。在农耕时代,特别是朝廷实行封关禁海政策的时代,整个中国重心在内地而不在沿海;在长三角地区,重心在苏州、杭州、南京等区域政治中心;在松江府,政治、文化中心在松江。上海镇的兴起,上海县的设立,都与上海港功能有关,而上海港在很长时期内,特别是明清时期,是作为苏州的外港存在的,是苏州通往辽阔海洋的门户港,上海港的货物,无论进出,都主要与浦西有关。因此,港口设在浦西,与港口相关的机构设在浦西,管理税收的市舶司一类机构设在浦西,在此基础上兴起的上海城市自然也在浦西。其中道理至为简单,在更大的、更高的资源配置系统中,浦西比浦东交易成本更低。近代以前出版的老上海地图上,会标明“西去苏州”多少里、“西去松江”多少里,原因在于,那时沿海人眼光是向内的,在上海就是向西的。上海开埠以后,外国人将连通苏州、上海两地的吴淞江,称为“苏州河”而不是“上海河”,因为他们人在上海,眼睛盯着苏州,那里才是中国最为富庶、最有文化的地方,是他们最为向往的人间天堂。
当中国海洋意识增强,不再将自己视为一个纯粹的内陆国家而同时也是一个海洋国家时,当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时,换句话说,当人们从更大的系统来看上海时,从亚太或整个东西方联系的系统来看,上海就从边缘变成了前沿。当建造桥梁、铺设隧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当交通进入飞机、高铁时代,浦东与浦西在交易成本方面也就难分伯仲了。所以,当中央从中国发展战略的高度,启动浦东开发开放程序以后,浦东便日新月异地发展起来。
当然,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浦东、浦西在很长时间里同属松江府、上海县或上海市,黄浦江并不过分宽阔,因此,两岸往来尚算方便,经济文化联系相当密切,浦东经济自具特色,人文底蕴也相当丰厚。
浦东滨海之地,在五代以后盐业即很发达,有多处盐场,“煮水成盐,殖芦为薪”,是当时沿海人的重要生计。明代中后期,因淡水南移,盐业衰落,灶民开始归农,以植棉为主,到近代以后,才逐步以棉粮油料为主要作物。上海开埠以后,城市飞速发展,浦东依托浦西,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产业方面有4大宗:一是毛巾业。1900年毛巾业在浦东崛起,到1937年以前,川沙一县就有大小毛巾厂202家,家家经线,夜夜鸣机,因而有“毛巾之乡”之称。二是营造业,1880年杨斯盛创造了上海第一家营造厂杨瑞泰营造厂,以后陆续在上海开始的营造厂有周瑞记、陶桂记、顾兰记等十来家。江海北关榷署、杨树浦发电厂、中国银行大楼、先施公司大楼、市政府大礼堂等众多著名建筑,均为浦东人所营造。三是花卉种植业。浦东之花木乡,即因久种花木而得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年间,浦东花农组织“花神会”,此会后加入上海市花木同业公会,在上海开店售花,承包种花业务,并代为设计园林,改建花园。四是奶牛饲养业。浦东沿海很早就饲养塘脚牛,平时充作劳役,产犊后挤奶自用。清光绪初年,引入荷兰种公牛一头,经杂交繁殖,育成独特的黑白花奶牛,此后便以出售牛犊获利。1932年,售给上海华商牧场的奶牛有一千多头。毛巾业、营造业、花卉种植业与奶牛饲养业,均为像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所必须,因此,近代浦东的产业,其实已是大上海经济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近代以前,浦东出了不少积极有为、思想开明的人物。宋元之际的张瑄,浦东高桥人,与崇明人朱清,为元政府营造大批平底海船即沙船,大的可以载重八九千石,小的也可以载重二三千石,解决了漕粮海运的难题,被元政府封为海道运粮万户、江南行省右丞。张瑄与朱清的实践,对上海地区与太仓一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明代时期浦东陆家嘴一带,已是文人往来甚多的地方。陆家嘴之得名,就是江南大家陆氏家族居住那里的缘故,陆深、陆楫父子都是一时名人。陆深是上海县历史上第一位通过科举考试获得高位的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累官四川左布政使、詹事府詹事,为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在浦西、浦东都有房产,在陆家嘴所筑后乐园,“土岗数里,宛转有情,俨然如山”,其规模、景致名闻遐迩。陆楫是很有独创性的思想家。他认为奢侈性消费有积极意义,而传统的崇俭恶奢观念并不完全正确,禁奢崇俭并不能使民富裕,而奢侈倒能促进经济繁荣,财富流通,增加就业,对于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这一观念在中国经济史有重要地位。他的名篇《华夷辩》,提出区分华夷的标准,不是种族的异同,而是文明程度的高低,这在当时实属石破天惊的观点,比王夫之类似观点要早一百年。徐光启的老师黄体仁,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是思想开明、著述丰硕的著名学者,长期生活在浦东。徐光启的学生孙元化,是浦东高桥人,在接引西学与军事方面均有重要贡献。近代浦东所出名人,更是灿若明星,李平书、杨斯盛、黄协埙、李问渔、钟天纬、黄炎培、穆藕初、张闻天、杜月笙、黄自、傅雷……不胜枚举,或为实业巨子,或为政治精英,或为文化巨擘,或为社会名流。这些名人多生在浦东,活跃在浦西或全国各地,他们是浦东名人,也是上海名人、全国名人。
浦东在历史上,曾分属多县管辖,包括昆山、宝山、上海、南汇、川沙等,合并为大的浦东新区还是不久以前的事。因此,大浦东在历史上不是一个独立行政单位,没有一部涵盖大浦东的地方志,也没有人编写过如此翔实的涵盖大浦东的地方开发史。要编写这样一部书,资料分散是一大困难,前期成果少是又一困难。在这个意义上,这部《中国传奇:浦东开发史》筚路蓝缕,创榛辟莽,是大浦东一部比较完整、翔实的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全书15章,从对浦东地名释义开始,依次叙述了海岸线的迁移与浦东成陆历史、盐业发展及新场等集镇的繁荣、精耕农业的发展、浦东人走向大海的努力与困顿、浦东与浦西落差的形成、浦东人依托浦西城市寻求发展、近代浦东籍绅商在浦东的近代化创举、浦江两岸交通联系、开发开放浦东战略的形成、大浦东行政区的形成、浦东先行先试及多方面巨大成就。
谢国平先生长期在浦东工作,曾担任《浦东时报》副主编、《浦东开发》杂志主编,热爱浦东,熟悉浦东,是浦东开发开放的亲历亲见者。他笔头勤,成果丰,已出版《财富增长的试验:浦东样本》《浦东故事:这样的梦想更中国》等多种与浦东相关的著作。这部《中国传奇:浦东开发史》,是他在此前多部著作的基础上,也是在他多年资料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全书资料翔实,征引广博,脉络清晰,文字优美,富有感染力。可以预期,此书出版以后,一定会受到关心浦东历史的读者欢迎,也一定会在浦东历史研究方面,留下深深的印痕。
是为序。
熊月之2017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