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1]

烟笼[2]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3]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4]。

【注释】

[1]秦淮:秦淮河。

[2]笼:笼罩。

[3]商女:歌女。

[4]《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曲名。相传为陈后主(陈叔宝)所作。他不理朝政,夜夜笙歌,终于亡国。所以这支曲子被后人视作亡国之音的代表。

杜牧

(803—853),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

【赏析】

古人认为,一个王朝的衰落,与当时艺术作品的风格有密切关系。因此,往往有“靡靡之音”“亡国之音”的说法。杜牧这首绝句中提到的《后庭花》,就是亡国之音的代表。相传陈后主不理朝政,纸醉金迷,夜夜笙歌,作《玉树后庭花》以供娱乐,落得个亡国被俘的结局。一个国家的统治阶层,只知歌舞宴乐,又如何能治理好国家?

诗人夜游秦淮河,停船于酒家边,皎洁的月光倾泻河岸,茫茫一片,景色令人陶醉。此时,酒肆中传来阵阵歌声,仔细一听,原来是那首《后庭花》。酒家中的歌女,自然不知道此曲背后的故事,只是悠悠歌唱,任凭这亡国之音在秦淮河上飘荡。

杜牧所处的时代,正是唐王朝走向衰落的时期。因此,这首诗也并不是单纯地记录自己在秦淮河畔的所闻所见,也含有对那些沉溺声色、毫无社会责任感的达官贵人们的讽刺。这种讽刺,正表达了诗人感时忧国的情绪,体现了他强烈的忧患意识与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