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空中战争的发展

在母型船上改造的水上飞机

◆ 航空兵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915年底,空中战争的历史翻开了新的史册。虽然战争延续了飞机的侦察功能,但随着壕沟战的发展,侦察如迷宫般沟槽和洼地的难度大大增加。起初是由耐心的绘图者来完成,后来转而诉诸航空摄影。在步兵袭击到来之前,炮击代替了以前的军队行动,这时,就需要由配备了无线电的飞行器来指挥炮手。

◆ 飞机在当代战争中扮演着新的角色

在僵持的同时,双方都重组了航空队,改造并研发了新的机器。在开发更快更强的飞机的同时,他们也研发了另一项功能——通过在空中投弹来摧毁敌军的物资。而这一成果直到1915年底,才真正用于实践。1915年秋天,德国航空业呈现一幅繁荣复兴的场景(继路德维希港和卡尔斯鲁厄遭盟军袭击之后)。此外,1916年初,著名的福克机器问世。为了在空中自由地进行侦察或者投弹,争夺空中势力已经促进了空中作战以及空中飞行线路的完善。

◆ 战争初期人们的空中知识水平

下面这封信,是1915年6月24日由著名的波尔克中队在航空营写下的,信中说明了战争初期德国航空知识呈现的特点:

“昨天巴伐利亚王储视察了我们的营地。其间,我们召集基于我们自身航空知识储备研发的样品:两个侦察中队和一个战机中队。两个侦察中队都正常安装了飞机羽翼,只是我们也有改进,还安装了无线电,通过无线电可以指挥火炮射击。我们设立战机中队的原因,是因为这一前沿技术(在西方)有很多用武之地。其中也不乏有些特殊的装置,例如,由两个马达驱动的大型战机,可容纳三名随行人员,并配置了一个投弹装置。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装置机枪的战机队,此类战机较之正常战机体积略大。还有一些亦配有机枪的小型福克单翼机。”

◆ 凡尔登战役爆发之前的空中活动

1916年初,凡尔登城内开始集中军队和物资,随之德军开始大量使用福克机,以防止协约国在其防线上进行空中侦察。战胜了法英空军,大大助长了德国的气势,他们不断越界,不断轰炸沙隆和凡尔登之间的通讯和交通线路。然而,尽管德军气焰嚣张,但法国航空战士也确实成功地在梅茨和梅奇埃尔开展了活动。同年2月21日,发生了一场激烈的空袭战。德军由15架战机组织的中队进行攻击,法军出击反抗并成功击垮袭击者,还摧毁了在法国布拉邦莱鲁瓦附近的一艘齐柏林飞艇。在这次空中冲突之后,德国便对凡尔登发起了进攻。

法国拉斐特中队长卢夫贝里

德国的空中武器装备添置了一系列新型机器,如小型单座的双翼飞机(阿尔瓦特罗斯,哈尔伯施塔特,新福克机和阿戈),有着固定马力的发动机,并配备了两架固定机枪,通过螺旋桨发射。它们被分成追捕中队,由18架战机组成战斗单位,每6架飞机为一组,其中一架作为向导进行空中飞行作战。1915年5月在阿图瓦进攻战中,法国率先使用一组战斗机,此前它们只用于防御战中。在凡尔登进攻战中,法国再次使用了这组战机,但其威力超出了所有人预期。几天后,德国把法国战机驱逐出了战场,用大炮迫使它们从着陆地点撤离,从而赢得了空中控制权。

◆ 法国重获凡尔登空中控制权

2月25日,贝当将军接过指挥权,开始着力恢复战线并试图重夺空中的控制权。所有可用的法国飞行中队都致力于这一使命,空军奉命硬性进攻。当全新改装版无马达装置的法国战机到位,完善了空缺机制,战机能正常发射火炮并航拍记录战况。当时空中战几乎成了家常便饭,由陶、卢夫贝里和德拉吉率领下的拉斐特飞行队,击毁了18架德国战机。一时之间,法国的飞鹳中队在该区域获得极大声望,尽管一架最强战机——居内梅驾驶的战机中途遭遇摩擦不得不暂时撤离队伍进行整修。作战期间,为了打造“隐形”战机,以凡尔登的红黏土以及满园的绿色生机为依托,飞机的前半部不规则点缀着红红绿绿的装饰物,在天空的映衬下,蓝色的机身若隐若现。而德国是带有黑色十字架图标的白色战机,其灵感源自著名的波尔克队长设计的战机——带有白色十字架图标的黑色战机,穿梭于法国战机之间奋勇作战。尽管孤身奋战,它却似乎集整个中队的力量于一身。

齐柏林飞艇在勒维尼遭击毁
尽管为建造坚固完善的飞艇经历了无数次实验,尽管它们已经够快够强,但它们也不是坚不可摧的——埋伏的战机足以摧毁空中的无畏舰。图中显示的是齐柏林飞艇在勒维尼被摧毁后所剩残骸。

齐柏林飞艇“超级号”——L32在艾塞克斯遭击毁
很多人目睹了这一幕:齐柏林飞艇的一端散发着烟雾。几秒钟不到,这一巨型飞船在8000英尺的高空中化为一团火,随后迅速地坠落到地面。甲板上的所有人都遇难了,一些士兵被甩出窗外,其他的到最后也被困于舱内,并在飞艇扑向人间的火焰中走向死亡。

波克尔队长从凡尔登前线传出简讯说道:“前线敌军采取分散式作战。我看到6位美国人,且机身隐隐约约印有美国旗帜。他们也是铤而走险,远道而来前往前线作战。”波克尔曾果敢表示并不在乎敌军分散式作战,但是直到后来被美军逼迫撤离,才悔言道:“只看到美国战机在视线范围内来回穿梭。”

◆ 继凡尔登战役之后最艰难的索姆河战役

一整个春天,战火都笼罩着凡尔登,但德国终未得逞。德国在凡尔登战争中失利,法国便展开反击,撩起战火。“过路的人们!”士兵们高歌,空中战士的啸声回荡在苍穹之中。夏天即将消逝,凡尔登战役逐渐平息。凡尔登战役以德国战败告终,其占领凡尔登的企图落空,也转而将英国推向了战场。到了7月,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在河岸的平壤之地,索姆河战役爆发了。

这场战役以空中作战为主。凡尔登战役中,为了抵抗德军在数量上的优势,法国空军不顾恶劣天气,誓死履行职责。他们精心准备作战,有序的战队以及有效的编排便是成果。在索姆河战役初期,单人飞机孤身作战是空中作战的主要形式,尽管后来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需要不断进行编队调整。在9月初,由居内梅和索瓦热战机领航下的斯帕队出现之前,英法主要使用纽波特式侦察机来追击德军。这类侦察机类似福克机,装置着由螺旋桨射击的机关枪。这些空中勇士置身于战机中,“易操控,孤身奋战的也能足智多谋,借用光线或云层做掩护,利用敌军弱势之处,进而执行团队作战无法实现的突发性的破坏性袭击”。战争后期,德军也派出了单座或双人座的侦察机,以应对盟军突发的进攻,以及训练他们甚至在边境外袭击对方的单式机。随后,盟军不得不改变战术,采取防御措施,进行集体作战。

◆ 德军空袭中队的作战编队

借鉴大型候鸟迁徙模型,德国空军中队以V字形成队,主战机位于V字顶点处。在一次突袭中,一架笨重的轰炸机在V字间作战,后方由另一架战机作掩护。由此,轰炸机在由战机环绕成的三角区内作战。

波尔克中队长被勒令在巴尔干半岛驻留数日。9月,他又接令前往索姆河,负责组织空军中队,并被授予可以从飞行队伍中筛选他认为能胜任此次作战任务的人选的权力。在所有的中队中,他选择了年轻有为的李希霍芬男爵。不负所望,李希霍芬男爵创下了击毁敌军80架战机的丰伟战绩。从李希霍芬由索姆河发出的信函中,我们几乎可以准确推断出第一批波尔克中队——捷德斯福的战队编排形式。“1916年9月16日,我们在努力熟悉战机机枪。因为前一天我们刚接触新型战机,后天早上我们就准备随波尔克中队出行作战。我们都是初飞者。”“准备作战当天,出发之前波尔克队长再三向我们强调注意事项,那也是第一次我们在一个我们盲目敬畏的人的领导下以空军中队的名义作战。”后来,他又写道:“空中大战是常见之事。当时我方有40到60架战机,但不幸的是德国人在数量上总处于劣势。总之,英国人足智多谋,但有时英国人也会放低姿态,在其投掷炸弹附近顺便拜访波尔克中队军营。他们只会试图挑起我们的作战欲,我们从不畏惧战斗。”

◆ 李希霍芬“马戏团”上演空中作战好戏

在1916年10月的一个狂风呼叫的早晨,就在李希霍芬曾经认为作战的绝佳地带,波尔克中队在空中遭遇不测。与此同时,英国王牌战机——霍克却成了李希霍芬中队的牺牲品。在一场战斗中,两名航空战士在渐窄的螺旋中从10000英尺的高空向下坠落直至离地面约300英尺。此时,霍克打开了风向机试图回归正常线路,李希霍芬紧紧随后,并开枪射向霍克机头,使其坠落,并在距离德国封锁线150英尺处坠毁。7月初,殷麦曼被麦库宾战机击落坠毁。

波尔克队长,德国的王牌性人物

当李希霍芬战队摧毁第16架协约国战机时,李希霍芬男爵荣升为飞行指挥官,并连同一架红色战机开始了其轰动的职业生涯。他的飞行队其他战机可自主选择机身颜色,其中有的战机有着红色的机身、蓝色的机鼻和黄色的羽翼。无一例外,所有战机都色彩丰富,因此英国人美其名为“李希霍芬马戏团”,这一称呼的来源不仅是由于其华丽的色彩,也是由于他们各自机身内部配置的设备,一旦遭遇不测都会有生还的希望,这样一来,随着前线作战形势的变化,他们可以随时转化成另外一个作战单位。因此,“马戏团”作战区可能会在凡尔登境内,下一站就转到阿拉斯北部,可能几天后又到了索姆河。不管何时何地搭建营地,他们都会定期进行作战演练。同日内,他们还会演练单机突袭或攻击两到三架战机。“马戏团”一词现已被空军部采纳,并赋予其新的不同内涵。

艾伯特·鲍尔队长,荣获优异服务勋章以及十字勋章

◆ 空中战机开始协同步兵作战

索姆河上空见证了一种新型空中战术的发展,联合侦察的投入使用,成功将步兵与炮术结合起来。对于英国人来说,这是一种将步兵与战机试验结合的成效,但是法国人第一次使用此战术就在凡尔登取得了些许胜利。该战术在索姆河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场战役之前,很难将步兵与炮兵结合,营队战士会爬出战壕进攻,消失在敌军后方。他们可能需要后援,或者希望能在危险地带召集炮火,而通讯只能依靠电话、信使、鸽子或某种信号来传递,且都处于危险地带,很容易被阻断。英国展开新战术,以炮火蔓延的弹幕做掩护,步兵紧随其后。此后对该战术的需求更大了,于是通讯成为焦点问题。是航空兵解决了这一实际问题。驾驶着有无线电和电喇叭装置的战机,他们可以采取低空飞行的方式,“窥探前线所有战况,并以弹幕形式发出信号指引,或直接向总部发送有价值信息”。因此,战机不仅操控着炮火,规约着步兵的进攻频率,还协助步兵,随时向他们通报敌军的新路线、防御工事、后援军以及敌军是否试图反击等系列情报。

当然,这种低飞的状态也给独飞的飞行员很大自主空间,他们抓住时机,远程攻击敌军的战壕、防空洞以及机枪阵地。在战争的第4年,盟军在春天陆续撤退,德军在夏秋两季也陆续撤离,更为公开公平的战斗取代了堑壕战。这期间,当遇地面或铁路遭军队或车队阻塞时,英勇的战机都是低空飞过。同样,在1918年保加利亚9至10月撤离期间,盟军飞行战士在荒芜山区为数不多的道路上,成功引起了人和牵引兽的恐慌。在1918年的亚眠之战中,英国空中甚至逼退了铁路列车,还有一次降服了一架巨型远程炮。

◆ 盟军空中战士掌控着索姆河前线

在索姆河战役中,盟军飞行员继续在空中执行任务。法英战队风雨无阻地每天都在空中飞行,在距离前线30英里内的每一重要基地,有时甚至达70英里远的地方勘测实况。他们向德国人的火车、弹药库、运输线投掷炸弹。“他们低空飞行,用机枪扫射陆地行军队伍。他们袭击并摧毁了敌人的观测气球。他们甚至出没于云端,胆大妄为,并自主发射高射炮。”下面的内容,选自第180团一名德军中尉的日记,其言论充分证实了这一实况:

“8月25日,今天,我们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轰炸。谁能分辨出这是我们自己的炮火还是敌军的呢?我们面临的是世界最猛烈的炮火,为了避开敌军战机,远在600米的系留气球进行远程精准指挥。与此同时,一时之间我们还无法从敌人的海军炮火中撤离,因为我们的炮兵几乎没有空中观察员。”8月31日,他又一次写道:“可以看到34个英国系留气球以及一个德军系留气球。形势大好!此外,还约有50名飞行战士仍在空中作战。”

德国作战气球在西边降落
图中是卡柯型的德国观测气球。作为发射炮火的参照物——系留气球,在战争结束前一定规模上的使用,实际上取代了飞机。观测者看似坐在高处的篮子里,像是捍卫天空的哨兵,敏锐地洞察前线战况。
亨利·鲁斯钦 供图

技艺更精湛的系留气球
这张照片由英国军队摄于意大利。气球布编织密集,表面光滑,实则坚固,基底由橡胶处理。每一面约有140个线程编织而成,各有38到45英寸宽不等。在这种材料中,没有粗节纱和其他不利于表面涂胶的缺陷。
英国官方照片

◆ 法国传奇飞行员居内梅与飞鹳中队

空中作战的整体把控,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指挥官以及那些远征的战士。正是有了他们的努力,侦察活动、火炮的发射以及摄像记录才得以顺利进行。而相反,正如史料记载,德军却面临巨大压力,他们无法正确指引炮火出击,无法有效收集前线战况信息。在法国飞行战队中,战争爆发伊始,最先抵达索姆河的是飞鹳中队。据记载,飞鹳中队在1916年3月19日到8月19日期间,连续作战,共经历338场战斗,击落德军36架战机,并迫使德军36架严重受损的战机降落。居内梅和侬杰塞从冬日探险中逃生,并骁勇多谋地指挥其战队作战。一年之后,居内梅事业仍蒸蒸日上。他们必须注意向西的风向,这对盟军飞行作战是非常不利的,因为随着作战的深入,他们会日渐逼近德军防线,并且在危险情况下他们需要飞到风口才能安全着陆。

法国飞鹳中队的传奇人物乔治斯·居内梅

9月下旬以及整个10月,德军尝试在战区重获优势,他们引进了新型战机,其中有一架有着240马力、具有超强攀爬能力的战机——哈尔贝施塔特战机。也是在那时,波尔克从土耳其调回德国,以负责组织飞行战队。

◆ 对一次轰炸行动的生动记录

纽约时报驻索姆河战地记者佩里·鲁宾逊先生所著编年史中,记述的一次轰炸行动,完善了我们对当时空中战况的认知。1916年9月,德军仍陆续从其北防线调往索姆河前线作战,将前线受损部队变为后援。此次英军突袭的目标——利贝尔库尔,是一个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但在铁路车站附近有三个德国航空站,若想行动顺利进行,就得清除这一障碍。因此,约凌晨1时,盟军战机开始从空中投弹。“第一颗炸弹投落之后,其他炸弹也随之而至。它们并不是为了杀伤,只是释放浓厚的烟雾气体,使地面的人们处于一阵慌乱之中,直到从上空看来每个航空站都像是开水锅一样。引起地面混乱的同时,空中战机仍不时往下投掷炸弹。大约1时30分,一辆德军火车出现在交叉口,我们的两个飞行中队开始降低高度飞行。当降至距离火车仅有800英尺的高空,不远处另一辆火车也正缓缓驶来。两队战机决定分头行事。”

“两辆火车都满载着军队,并经历了一段恐慌。火车爆炸,引擎与车身分离,士兵们在慌乱中四下寻找大面积森林藏身,惊慌失措陷入一片混乱局面。第一辆火车的残骸阻塞了来自伦斯方向第二辆火车的前行道路,它只能停在原地。空中战机掌控了局势,车厢里士兵蜂拥而出,向南逃窜试图避开从天而降的炸弹。与此同时,另一队战机袭击了利贝尔库尔车站,向车站建筑、铁路轨道以及车站车辆投掷了近50枚炸弹,造成极大毁坏。还有一些战机在高空盘旋,以监视是否有德军战机试图介入干涉,但德军战机始终未出现。”

两种不同的军用飞机模型
图中对比了飞机功能在建造方面的不同。图中左侧是一架轰炸机,其大型羽翼是为了支撑其所携带炸弹的重量;右侧机型偏小的飞机是一架战斗机。这种战斗机往往配备了强大引擎,具有极强的爬升能力。

◆ 德军彻底打破了原有的空中作战阵营

法国在对1916年盟军联合作战做结果统计时,宣称战争摧毁了900架飞机,81个系留气球自燃了,他们共投下754枚炸弹。

德军深刻反思索姆河战役中的经验教训,并切实彻底地修正和改观了其空中作战部队。1916年11月颁布的一项法令中,德国规定空中作战力量与其他通信部队分开,单独划分为“空中作战部队”(第二帝国空勤队),并单独任命冯·霍普纳——前奥托·冯·比洛第6集团军的参谋长,为空勤队的指挥官管控该部队。该空勤队有超过270个中队,分别分为炸攻、追击、巡逻和野战四个战队部门(其中野战战队负责侦察、记录和定位)。在凡尔登战役之前,第5德军航空部指挥官曾在报告中指出:“认真负责的飞行战士是一场战役中唯一可靠的信使。”而这一说法被皇太子放大了,他强烈呼吁空军与步兵之间的合作。

一架哥达战斗机截面图
这架特殊的哥达战机,装置两个260马力的奔驰引擎,由机翼后的螺旋桨牵引前行,它所带来的是真正的推动力而不只是牵引力。在前方炮塔处,一支机枪从机翼下方的某个角度开火。另外两支机枪,在后座后的横排管道中,如图中显示方向,一个在机身上方,另一个在与地面枪管水平的发射方向。

英国轰炸机
一种大型双引擎双翼飞机,集高承载力和高速度为一体。控制装置位于机身,并且由于螺旋桨在侧面,观察者的视野会更宽广、清晰。这也说明没必要设置机枪和螺旋桨同步。

英国轰炸中队军械库
图中为英国皇家空军组织夜间轰炸时的军械库现场。飞行员和观察人员对火炮和机枪进行仔细检查,因为这些武器是他们在敌军袭击时唯一能保全性命的工具。值得引以为豪的是,他们的军械库可能是全欧洲最好的一个。
英国官方照片

怀着对先前骁勇善战的战士的钦佩之情,以及对经历战壕战苦难的英雄战士的怜悯之情,居内梅和李希霍芬都竭力主张,空军和步兵能并肩作战。在一整个冬季,德军不断强化其追捕战队,改善其空中作战部队的人员配置,致力于制造高功率发动机,并催促工厂加大产量。到1917年春,德国拥有40支具有不同战斗力的追捕作战分队,其中包括新型福克和配备了阿巴托160马力引擎、一个奔驰的固定引擎,以及两个靠螺旋桨叶片发射的马克沁机枪的战机。作为炸弹载体,冯·霍普钠还负责修复在之前的战斗中被英国弗里德沙芬和工程号450马力引擎战机袭击的520马力的哥达双引擎飞机。德军战前准备工作非常谨慎全面。1917年5月底,冯·霍普纳将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德国空勤队是无人能敌的。

◆ 英国也迎来了全新作战模式

3月底,德军开始撤退至齐格菲防线,在此期间,空中作战是相当顺利的。在布里斯托战机、索普维斯三翼机以及德哈维兰等一系列战机出现之前,英国皇家陆军航空队境遇并不佳。例如4月6日,总部公报报告说,两天之内我们已遗失28架战机。在4月的第一周周末时,退居齐格菲防线的德军深信,自己比在索姆河战役时获得了更有利的地势。然而,盟军已经整装待发,准备春季进攻德国阵地的新轴心——那里位于杜埃和康布雷北部,拉昂的南部。

协约国的各类型战机都在为这次进攻做准备。轰炸战队不分昼夜出征,以星星作导向沿线飞行,向德军部队投掷炸弹;战地摄影师白天的每时每刻都很忙碌,炮兵观察员连续使用炮火进行轰击;记者协同英国皇家陆军航空队执行一些冒险任务,并谈到一次袭击德军系留气球事件:“他们几乎每天都在同一地方盘旋,正是我军的防线地带。其观察员配带有远程望远镜,时不时窥探我方军情,洞察我方的任何军事行动,因此我方提议消灭这些系留气球。我军派出拉长版气囊迫击炮,与法军的迫击炮一道,靠缆绳支撑悬浮在距离地面800—3000英尺的高空。这些电缆攀附着特殊绞盘,能在极短的时间里把气球拉下来。有时这些气球就像巫术般在空中骤然消失。为了保护迫击炮免受敌战机摧毁,由重型火炮或我们所熟知的‘高射炮’全程庇护。这种‘高射炮’由大约10门火炮组成,发射的是某种火箭弹……我们的使命不仅是降迫敌军系留气球,而是试图用炮火摧毁它们。我们通过浮于系留气球上空,并向其投掷燃烧弹,成功一举将其拿下。”

战机的炸弹装置
图片展示了一种能够装载和投掷炸弹的装置。圆筒做底,其转轴由扳机控制,炸弹在飞行人员的掌控下随时抛掷。炸弹安装了安全机制,在特殊情况下不得已要投掷在本国作战领土内时,可以启动安全装置,免“炸”投掷。还有一些战机配置长一些的炸弹,实际上马力更小。

漂浮在水中的水上飞机
水上飞机的漂浮装置代替了空中飞机的机轮。战后,英国发明了一种水陆两用飞机,既有浮动装置又有机轮,可以随时适应起飞或落地。在水中航行时,飞行员主要靠方向舵或机尾部分指引前行方向。

将水上飞机放置机库
实际的水上飞机,其装置线是能听到声音的,而其声源来自水波。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公司派水上飞机在比利时河岸以及德国河流入海口位置执行了众多任务。对于海上侦察工作,齐柏林飞船以及系留气球的勘测效果更好,而这一方面,德军最初的装置确实比盟军装置略胜一筹。

◆ 英国空军士兵甚至攻击德军战壕

4月4日,英军对德军展开了攻击战。德国步兵遭受猛攻,这一点在阿拉斯进攻战中俘虏的信件中可以证明。其中一封信写道:“英国空军战士是十恶不赦的,他们攻入我们的战壕,甚至深入防空壕,进行轰炸、机枪扫射,并看似乐在其中,完全不顾我军的步枪射击。敌军找寻途径飞往我军战壕区,对于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无须感到惊讶。当然我们也日夜不得安宁。”然而,英国空军战士并不仅仅满足于找到德军火力基地,有时甚至射击德军的炮台,以及众人皆知的“罪行”:在150英尺的高空投放炸弹。

李希霍芬自己也描述过那段时光:“1917年4月所有满月之时,英国朋友似乎都异常活跃。”有一天晚上,英国战机好像袭击了德军的营地,李希霍芬被营帐外的炸弹声吵醒,他说道,“其中一架英国战机低空飞行,似乎就在我的营帐上空,吓得我赶紧躲进了毛毯里。”4月底时,新型英国战机抵达战区,他们立即采取行动以证明其存在。4月29日,李希霍芬坦言,新型索普维斯和德哈维兰战机确实比著名的阿巴托战机更强。

◆ 居内梅率领法国航空战士开展伟大任务

与此同时,法国在南部地区攻击的重心是埃纳高地。4月6日战争伊始,受大雪和潮湿的天气影响,侦察工作完全无法展开。由于德军提前得知进攻消息,坦克无法按期执行进攻任务,而法国飞行员作战期间却立下了丰功伟绩。据说,在此期间,居内梅不仅是索姆河战役空中伟大的指挥官之一,后来还成了埃纳省领袖。后来到了弗兰德斯进攻战时,1917年8月8日,德国《巴登日报》对法国雏鹰般的飞行员评价如是说:“你们看到的在空中无所畏惧作战的飞行员就是居内梅。他是法军飞行战士中的领军人物,当然也是我们最大的敌人。”然而,9月11日,他在击落54架德机后被德军射杀。

德军现已改变战略,不再像索姆河战役那样采取进攻策略,而是集中力量,以确保在战争发生区域仍保持其空中控制权,不管是侦察还是巡逻工作都十分谨慎。如果是在进攻战中,他们所执行的命令是,当所有可使用的战机都降到同一低度时,就分为两个不同机队作战,追逐机队应飞于其他战机的上空,然后,两支机队再一同准备进攻。他们不断提高飞行高度,希望到敌军战营上空时能够攻击更多的敌军区域。另外,除非飞行到了法军战线防空炮台所在的危险地带,否则不得放弃追逐丢盔弃甲的敌军(需要说明的是,德军的进攻战还不包括在法军战线展开的对抗战)。

◆ 最为突出的功能是侦察和摄像

5月底,战火渐趋平息;而在7月底时,弗兰德斯第二次战役爆发,盟军展开了新的进攻,战火肆虐直至冬季。这场战役,英国由普卢默和高夫领导的部队,受到来自法国安托万将军的部队的支持。约在6月中旬,由于受到来自英法联军的猛烈攻击,德军被迫额外派遣战机和香肠形系留气球到弗兰德斯前线作战。整个7月,空中一片战火缭绕,战机间展开生死决斗,还有的是由双方强大的战机中队相互对抗。例如,7月13日的一场战斗,作战双方均有30架战机参与。此次空战使德国丧失15架战机。当然,每次战事的爆发,双方都是为了抢占空中侦察、轰炸、摄像和步兵控制的主动权,毕竟侦察是空中飞机的最主要作用。

苏格兰制造厂一隅
在苏格兰一个改造过的制造厂里,男女都在为机身加工劳作。机身不同部件的制造是在某些专门的工厂和组装工厂流水线上完成的。单是汉德利-佩吉轰炸机的建造,就涉及10万个独立的零部件制造,因此,制造业的规模可想而知。
英国官方照片

1917年,在伊普尔大战期间,泰晤士报前线记者这样记录炮兵和飞机的工作:“战争结束的前几天,我几次听到有人说,作战期间,可以明显看出因受我军炮火攻击,德军火力在日益减弱。实际上这也是可靠的言论。因为有一次在一天的时间里,在航空飞机的指导下,我军成功压制了敌军73个炮台,对侦察观测到的21个火炮掩体进行了摧毁,还有其他35个被严重毁坏。此次袭击还引起了18起弹药库爆炸,以及15场火灾。这些只是空中作战一天的战果,但是对战争的取胜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法国官方公报称,在1917年8月18至19日周末期间,法国的三架飞机在默兹地区的德国轨头处共投掷了2.6万磅炸弹,这充分说明了增加战机数量的益处。1917年夏,德国对英格兰派出了突袭机,也充分证实了增加空中作战武器的重要性。

◆ 1918年德国努力保住空中控制权

最终,由于冬季多雨的季节和泥泞的土壤,弗兰德斯战役终归平息,但是交战双方都在为来年春天重新作战做准备。鲁登道夫和兴登堡在国会大厦举行秘密会晤,并许诺将迅速取得胜利。所有生产部门都在做最后的努力加快进程,因此,1918年春,德国大约拥有85支战机中队(大都为特种用途战机),可能还有一定数量飞机负责摄像、侦察、联络步兵以及引导炮兵。德军还大力发展轰炸机,由于其对哥达和腓特烈港采取的行动,其波及范围增加了300英里,并且弹药装载量达到了800千克(几乎为1吨的量)。受此扩张,居住在敦刻尔克、南锡、伦敦甚至巴黎的居民都受到了影响。随着武器装备的完善,进一步使德国空军的速度及机动能力都得到了改善,即在机身下方安置了第三挺机关枪,消除了所有视线范围内的死角。

德军使用的无线设备是一部巨型电话,这款电话采用了音量加强装置,使得即使在引擎的轰隆声、震动声和窗外风声的影响下,电话声音仍能清晰传递。协约国也有类似的装置。无线电话采用的发电装置是德国传统装置,在寒冷的天气中丝毫不影响其性能,而在高海拔地区,电阻由飞行人员的衣服来完成。与此同时,在视觉方面,德军开始使用著名的光学公司,如蔡司和格尔茨研发的高效的观测仪器。该仪器装置以及辅助表,在兼顾风向、速度和高度的同时,能快速计算出发射角度,在抵达目标上空时,引导地面人员在特定时刻精准地发射炮弹。这样一种巧妙的装置,在伪装自我的同时,也为侦察机增加了一款强大且精准的立体相机。它的镜头可以从两英里的高空进行观测,无论战壕和炮台是实际装置还是虚设装置的,它都可以一目了然。

◆ 1918年制造的大负荷巨型飞机

1918年,德国装备的另一个发展是新型福克三翼机的出现。这款三翼机,虽然在速度上没有其他驱逐机快,但是其直升力比之前更快,其对下面的攻击力不容小觑。春季防御战时,德军大都使用这类的三翼机,一次动用约20或30架三翼机。

作战双方战机发展的重要趋势,都是加大双引擎或多引擎战机的使用。此外,1918年作战飞机的上升限度,即飞机能够飞到的最大高度,从16000增加到了18000英尺,后来甚至超过了20000英尺。高射炮射程和精度的提高,也使上升限度提高成为必要课题。一个飞行缓慢的战机可以借助其灵活的上升速度,来升至高空,或攀附他物,以避开高射炮杀伤力范围。

德国,以及后来的盟军,都建造了约1000—1400马力的巨型飞机,可承载约2吨的重物。这类飞机的问世,保证了1918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之一——广泛作战的实施,可以不断对敌军物资进行远程轰炸。1917年间,英国在空中作战中的损伤最为惨重。1918年,德军执意要炸毁英法军队后援,因此,在菲塔普勒的英国军队,六周内就损伤了约700人次。尽管3月德军在盟军的战线后方以及各镇区域投掷了约2465枚爆炸物,但是英军投弹手向德军投掷的炸弹就有38118枚,前后投掷次数达到约60次。因此在4月,德国开始频繁反击,但是尽管如此,应该说英德间的投弹次数,英国较之德国仍以12∶1领先。

◆ 英国组织成立独立空军部

4月,特伦查德指挥官组织成立了英国独立空军部,为的是进攻德国莱茵兰和威斯特法利亚工业中心,以阻断德军供应物资的来源。大规模战役开始,不到六个月,英国独立空军部就损失了109架战机,但也成功摧毁了德军大量的物资,并对其军心产生了一定冲击。早在1917年10月,英国三个空军中队开始进攻南锡地区。在1917年10月到1918年6月5日这段时间的初期,英国袭击莱茵兰的次数达57次,包括对科隆、斯图加特、曼海姆、美因茨和科布伦茨的日夜攻击。7月时,特伦查德指挥官决定进攻所有能及之处的中心城市,并且那期间的天气也特别给力,适合远距离轰炸作战。9月、10月以及11月的前10天,天气状态对于作战来说越来越糟糕了。在夏季作战期间,空中作战部队装备了大型汉德利—佩吉轰炸机;在6月至10月期间,投掷的炸弹重量超过了550吨,其中有160吨是在白天投掷的,390吨是在夜间投掷。6月底时,德军明显增加了战机数量。9月和10月期间,英国轰炸中队大都是从前线飞往目的地,再由目的地返航回机库。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空中作战部队的编排就显得异常重要了,因为一旦机队分散,德军便有机可乘,进而袭击单个战机。英军还袭击了德国的黑森林区,以及一些城镇,其中包括巴登、法兰克福、卡尔斯鲁厄、美因茨、斯图加特和威斯巴登。夏末之际,英国组建了一支新的队伍,轰炸柏林和其他中心城市,但其组建任务刚完成三天后,德国就签署了停战协定。

威廉上尉,官方记载他为72架德国战机的主教
安德伍德 供图

◆ 一个夜间轰炸故事

应法国斐迪南·福煦元帅要求,英国独立空军部与美国第1军合作进攻圣米耶尔突出部分。在9月26日的联合进攻中,他们合作进攻法国防线后的德军重要铁路枢纽。以下文字,是对一场以法军为主力联合美国空军空袭德军的案例描述,及其所体现的远征作战的特性。

回望绿色航空站,在防线千里之外处,大型轰炸机已经整装待发。一排排大型机器,在暮色照耀下像憩息在地面上的大鸟,在等待着最后的收尾工作。另一边是较小的战机,负责保卫在德国领土上空长途飞行的袭击队。飞机的油箱已装满,大型弹药也已出库,即将安装在战机下方;弹药的引线和弹匣也已安装就绪,引擎已发动,为的是检测装备是否完善。

夜晚降临前,已有飞行员和炮手零零星星抵达。每个指挥官都认真检查各自机械的特定性能。在暮色中,大鸟们一架接一架起飞,飞入空中。护卫队是最后起飞的。他们在黑暗中飞行前进了数英里。下方,黑暗笼罩下的田野和道路轮廓隐约可见,池塘和溪流在夜色中隐约闪烁着光芒。在几乎深入云端的高空中,他们飞过敌军防线,未受到来自高射炮或其他形式的空中干扰,成功地抵达了德国小镇——袭击的目的地。经历了两个小时的飞行,领航飞机发出信号:我军已抵达莱茵河境内,大家准备行动。紧接着响起一阵枪支、弹药的摩擦声,相关人员进行了设备的发射方向调整。

空中一片混乱
这张醒目的照片,是英国官方艺术家摄于前线,图中为高射炮射向空中战机时的弹云。高射炮的射程一直都在完善,直到1918年,其发射距离达到15000英尺。德国人率先打造出了深受世人欢迎的测距仪。

◆ 炸弹和战斗机都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

靠着第一盏探照灯,战机自行成队。不一会儿,只见天空一片烟雾缭绕。榴霰弹在空中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长长的、摇曳的光束在空中闪烁,以助德国炮手们执行任务。飞机在穿过弹雾时顺气流而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飞行员都在努力保持作战队形的同时,还希望不要有流弹击中飞机引擎。战士们驻足在空中,希望德军飞机能消失于黑暗之外。与此同时,领航机发出了另一个信号:已锁定敌军弹药库和铁路枢纽目标。一时之间,飞行战士们接二连三地投下了炸弹。下方传来肆虐的狂吼声,是对即将落地的数吨炸弹的反抗。炸弹投射之处散发大片火焰,染红了半边天。不一会儿,一声巨响表明了火势的来源。而此时,此次袭击的主要任务已经基本完成:炸了敌军的弹药库,置敌军于一片战火混乱之中。此时,袭击者的任务就变得相对轻松了,可是不料,德军的夜间作战机出现在空中。他们试图破坏我方阵形,并在实现自我保护的同时,能够降服我军而不仅仅只是进攻。而这个时候,正是护卫队发挥作用的时刻。护卫机借夜色隐藏自我,靠近敌军并袭击了两架德国战机。与此同时,高射炮也不复存在了。夜色中,空中一片混乱,甚至分不清被击中的战机是敌是友。

最后,美法联军投掷了所有携带的炸弹,引发了德国被袭击地的数场火灾,以及至少一场连环爆炸事件。如此一来,敌军腹部地区必定已经人心惶惶。领航机发出了撤退的信号,我们还原了飞行队形。此时的护卫队,作为后卫负责甩掉那些足够冒险前来追击的敌机。在联军撤离时,德军又发射了炮弹,但这次反击未对联军造成什么损伤。随着联军撤离战区,弹雾也慢慢散去。我们向西方有序撤离,每架飞机都固守自己的位置。此时头顶的天空中,星星闪烁着微光,除了飞机引擎的轰鸣声外,没有什么能扰乱夜晚的宁静。

意大利飞行战士在维也纳上空散发传单
1918年8月9日,在加布里埃尔·邓南遮指挥下的意大利空军中队,在袭击战期间,从维也纳上空散发传单。这一壮丽的场面是由袭击战中的一位空中战士拍摄的,图片中右上角显示的是圣史蒂芬大教堂场景,甚至拍摄到了屋顶彩色瓦片线条。

返程途中,领航机发现前方黑暗中隐约出现另一种阵形,因此,立即向其战队发出警报,提醒大家警惕。因为无法分辨对方是敌是友。随着距离拉近,最后通过轰炸机辨认出,对方应该是刚刚遭遇轰炸的或是即将遭轰炸的城镇派遣的军队。

◆ 轰炸德国城镇是对德国之前的进攻战的反击

对德国开展反击战,如英国独立空军力量进攻莱茵兰,法国空军攻打德国东南部地区,这些都是在遭到德国侵略后自然折射出的反击战。而德国进攻战的目的,似乎是为了降低敌国军民士气而非摧毁敌军。篇幅限制,不可能详述在英国上空进行的、深受其害的德军空袭战,然而,翻阅战时记录的数据,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在1915年1月19、20日和1918年4月13日,英国共死伤556人次,其中只有58名士兵,有171位女性,无儿童伤亡。然而1916年4月,德军在英格兰北部和东部地区以及苏格兰地区分别发动了7次空袭,致使1357人伤亡,其中有121名士兵、431位女性以及218名儿童。在1918年4月之后,由于协约国防空部队建设的加强,德军的空袭行动明显减少。

◆ 德国侵略军对伦敦的一场空袭战的描述

这场对伦敦屠杀空袭的记录,来自马泰在参与完轰炸伦敦事件之后的描述:

“夜晚的伦敦,从高空一眼望去犹如美丽的童话……那天的夜空是如此的宁静祥和。然而美好时光总是转瞬即逝。一道狭窄的强光突然出现,照向空中似乎在搜索什么。紧接着,第二束、第三束继而出现,光线相互交织,犹如闪闪发光的丝带。以齐柏林飞艇的视角往下看,似乎整座城市突然被粗暴地唤醒了,然后不得不向空中反击,伸出触角来对抗这突如其来的危险。

“我从空中观察了圣保罗教堂,又看到了伦敦银行。过了一会儿,通过扩音器,我向中尉发出指令:‘要缓慢瞄准目标。’此时,我军炸弹爆炸发出强烈火焰,并伴随着轰隆隆的声音以及快速蔓延的战火。到达利物浦街车站时,我发出指令:‘所有炸弹一同投掷。’刹那间,所有炸弹如雨齐下,还有一些炸弹就在我们身边爆炸……这真是对伦敦空袭战中我个人觉得最幸运也最满意的一次。”

◆ 防御措施未曾起到真正的防御作用

到目前为止,最为糟糕的飞机空袭战发生在1917年,正是在这之后,英国独立空军部队不得已开始反击,而法军早在巴黎第一次遭遇空袭之后便已展开反击了。在1917年这一年里,伦敦以及东南部城市就遭遇了27起空中袭击事件,并大都发生在月光普照的夜晚。德军的空袭使英国伤亡惨重,共致878人死亡,其中有536人是平民百姓;1551人受伤,平民人数达1211人次。此外,在近4年的作战中,飞机袭击事件共造成2907人死亡,2050人受伤。

战争期间,空中防御措施未得到改善,进攻方亦然是如此。在军事科学中,作战中丧失主动权,只能被迫进行防御的一方最后只会战败,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这一真理同样适用于空中作战。一旦突袭者集结起来开始袭击战,此时需要对方集结一个强大的组织来与其对抗。还有一半的袭击战机,当遇对方试图派出同数量战机与其对抗时,也许还未等对方开始反攻就已将其扼杀在摇篮里了。还有一些其他的反击措施,如高射炮、大功率探照灯、气球阻塞网,在作战期间都得以使用和改进。气球阻塞网减少了弹幕射击敌军时所占用的空间。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可以放置一排系留气球,其系缆由交叉电缆连接,挂线的两端由小的重物支撑。这些从地面到高空形成了一个保护屏。系留气球可以在此抛锚,再通过空中盘旋的战机,不惜任何代价地来抵御未知的风险。

德国一架战斗力极强的战机
这幅图,摄于西线战场,图为英国皇家空军的汉德利-佩吉远距离轰炸机,由一台牵引机辅助其就位。该轰炸机性能表显示,其地面前行速度为97英里/时;约18分钟10秒可飞至7000英尺高空;29分钟达到10000英尺;大约在一个小时内能升至其最高高度14000英尺。
英国官方照片

◆ 伦敦和巴黎街道陷入一片混乱

巴黎的预防工事比伦敦准备得要早,计划得也更为全面,其部分原因是由于法国展开的反击战,还因为德军想要进攻伦敦要先经过法国,这样一来使得巴黎提前有了戒备心。黑暗被认为是预防空中袭击的最佳措施,因此许多大城市的灯光都减少了,甚至在夜晚也不准开灯。巴黎和伦敦都在不同时期采用了不同方式来告诫自己的国民敌机正在逼近:巴黎有段时间用的是军号;伦敦使用声波讯号或照明弹,或者是由警卫人员在街上张贴带有红色文字的“隐藏”标语。以公共建筑做掩护,由政府提供抵御沙袋;地方当局在对公众开放的地方,都准备了建筑物旁堆积的掩体。担心自己的房屋不够牢固无法抵御炸弹的市民,纷纷跑到伦敦和巴黎地铁站。他们还采取了救援措施,组织了特殊的消防救援部队。而最后,法、英两国政府都启动了一项针对由遭遇空袭和轰炸带来损伤的特别保险计划,并从国家救济基金中拨出款项,用于给无家可归的受害者提供衣食住行。

◆ 掩护技术或迷彩保护色的影响力

当然,实际前线作战时,除了高射炮和对战战机,类似这样的伪装技术在初期尚未使用。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依仗降低夜晚亮度来取胜,因为炮弹和照明弹的使用在关键时刻容易暴露自我。到1917年,迷彩保护色、掩护技术和人力伪装被大量使用,它们可以保护其在空中视觉下不易被察觉。这种新型战术源于战争,其目的是让可疑物体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例如:修建战壕的过程中以喷绘亚麻作掩护;喷绘飞机库为的是与其周边的树木草坪不会显得格格不入。用自然遮盖物如树木来遮蔽营房、仓库及宿营地,并给屋顶涂上一层油漆来掩盖。通过掩护技术,可以打造虚假炮台、虚假战壕,甚至虚假观察哨。而这一技术更多地只适用于小面积物体,却不可能在白天来掩盖一个车站或一座城镇,但是对他们来说黑暗就是其隐身衣。就像昆虫或动物会装死来欺骗捕猎者,机车和马在路边或树下静止不动,炮兵和步兵都得到掩护;当遇飞机侦察时,火车会关闭气门。在任何时候,军事行动都在树林掩护下进行。隐藏行踪,避免敌军察觉,是经久不衰的军事战略。

自然雁列
16架飞机成作战队形,飞过洛克威尔、圣地亚哥和加利福尼亚。飞机在空中飞行队形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单座机的优势,组队无盲区——这也是单座机最大的优势。战后发现单座机比以往作战飞机更具优势。
美国官方照片

◆ 空中服务有助于对抗袭击

1918年春,德国的空中战机早早做好进攻协约国防线的准备,而此时,协约国似乎丝毫未察觉到即将到来的灾难。如果协约国能够拥有上千枚炸弹和可自由调度的战机,他们也许可以阻止德军飞行员擅闯防线的举动,也许能阻止在德军精心策划下所引起的巨大骚动。这其实是一项浩大工程,为维持1000名飞行员能在空中作战,每月就需要40%的替补人员,100%~300%的机器须更换,或是每月新增400名飞行员以保证1000架战机能够日夜工作。这种情况下,机器会大量快速消耗,这又需要无数的零部件来替换。此外,为了使反击产生更大的破坏力,高射炮的精准高度将达15000英尺,速度将达140英里每小时。

在德军进攻前,英国飞行员观测到,德占区内,从弗兰德斯到瓦兹战线沿线的铁路和道路交通正日益改善,弹药和供应储存也在日益充足。在几个星期的袭击战期间,德军新添了作战部队,但尽管如此,德军的真正实力仍无从得知。3月21日,在浓雾的掩护下,英国第3和第5集团军遭遇了强度袭击,而不得不退居亚眠战线。“在这场持续的战斗中,步兵对英国皇家空军起到的作用未能引起重视。只要有灯光,他们就可以牵制敌军,否则的话,敌军将强势进攻这片毫无设防的土地。”面对眼前危机,3月26日,福煦被派往西线负责协调任务。

◆ 形势逆转,德军撤退

紧接着在4、5、6月,接连发生了一系列恐怖袭击战。4月,德军试图攻破英国在弗兰德斯的防线;5月27日,德军试图深入法国中心地带埃纳;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德军都在向西往巴黎进发;最终在6月9日,德军再次企图攻破蒙迪迪耶和努瓦永间的战线。协约国伤亡惨重,德军也付出了惨痛代价。此时,美国加入作战行列。面对战争的残酷,最高指挥官福煦以轻松的姿态面对。道格拉斯·黑格伯爵在报告中,对在战争混乱期的空中力量进行了描写:“3、4月份作战期间,战机以低空飞行的方式援助步兵;在德军入侵埃纳和马恩时,同样采用了该模式;其中,英国航空战队都被派往法军前线助战,并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吉姆·麦克尼尔——身穿飞行服的美国飞行员

7月中旬,在德军再次袭击马恩河的战斗中,形势得以逆转。福煦开始了一系列反击措施,最终把德军逼退至莱茵河。在德军狼狈撤离过程中,协约国飞行战士猛烈反击,他们集中兵力,轰炸德军交通线路和过河通道,摧毁其军火供应站,甚至试图毁坏德军大炮阵地。

卡普罗尼先生和协约国首领
众人皆知,意大利的工程师雄才大略,其设计师也别具匠心,但意大利却缺乏足够的煤炭和金属资源,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意大利不得不依赖其他有着充足资源的协约国。相应地,他们提供独具匠心的创意和鬼斧神工的设计。因此汉德利-佩吉和卡普罗尼先生相互角逐,与霍尔特·托马斯先生一同建造大型货运机。

◆ 有美国人员参与的飞行战队

9月,美军进攻了已威胁法国长达4年之久的圣米耶尔高地。一阵轰炸之后,飞行中队采取低空飞行模式与步兵和坦克一同前行。第一天(即9月12日)下午,美军的一份战场报告说,“空中无一架德军战机”。第14期的潘兴公告指出:“法国的追击,独立的轰炸和侦察单位,以及英国和意大利作战单位,独立于我军空中作战部队。我军自主调派空中力量,对此次作战的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接下来持续47天的默兹—阿尔贡战役中,飞行战士们表现出了他们骁勇善战的一面。“尽管有40位作战经验丰富的法军飞行战士和意大利夜间作战小组的援助,此次的空中作战人员仍多为美国战士。截至9月26日,我们共有508架飞机可供调遣;在休战日,仍有475架战机可供差遣。敌军共摧毁199架美军战机和22只美军系留气球,而敌军损失近400架战机以及约50只系留气球。”

整个战争期间,美国空军部队共摧毁755架德军战机,自身损失了357架;袭击了德军71只系留气球,自己损失了43只。

◆ 前线共有多少架战机?

德军一直在前线作战,甚至无暇休息,而后便节节败退。以英国11月5日记述沿线战况的报道为例:整整一天,敌军部队和交通工具塞满道路,这恰给飞行战士提供绝佳机会,不顾恶劣天气,他们乘势而上。敌军约30门大炮也被普雷佐附近的第25营队歼灭,在炮弹和战机的进攻下,迫使敌军不得不选择撤离。

道格拉斯·黑格伯爵在其报告中指出,在1918年1月1日到休战期间,英国皇家空军共摧毁2953架敌军战机和241只系留气球;有近1200架或者更多的敌军战机一度被驱逐失控。

由于战队战机的数量本身是个变量,因此对于前线作战飞机数量的预估也是不确定的。1918年11月11日对协约国战机的预估如下:

这些数据表示的是空中作战飞机的数量,但是不包括前线后备机、补给站的飞机、在法国的训练机,还有其他上千架飞机坠毁或被先进战机取而代之。一战期间所造战机总数,最终还是不得而知。

◆ 空中服务对每次前线作战的作用

尽管西线作战所投入的人力物力都略多于其他战线,但实际上空中飞行官兵是支援每个战线的。在东线和意大利战线、塞萨洛尼基、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巴尔干半岛和非洲作战中,空中力量都是极为有力的作战武器。可以这样讲,其他任何力量都未曾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其化解险境的能力也是无与伦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