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时间总是不够用

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抱怨:“今天什么都还没做,时间怎么就过去了?”“这件事别人两小时做完了,我做到半夜还没完成。”“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烦恼?很多人将原因归结为时间总是不够用,他们认为,如果再多给一点时间,一定能完成计划要做的事。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英国的历史学家、政治家帕金林曾在1958年对此进行过过长时间的研究和调查。他发现,同一件事交给不同的人去完成,所耗费的时间差异非常惊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把所有的时间用完。

例如,一位老太太闲来无事,想给远方的女儿寄一张明信片。于是,她花了1小时找明信片,花1小时找到了老花眼镜,接着用半小时选择要寄哪张明信片,再花半小时查地址,然后又花了1个多小时思考信里该写些什么话,最后出门寄信前花了20分钟找雨伞……她总共花了一天时间才把明信片寄走。而另外一个大忙人只花了20分钟就寄走了一沓明信片!

再比如,一项原本4小时就能完成的工作,如果我们安排了8小时去完成它,那么最终完成它的时间就是8小时。有的人一天就可以做完的事情,有的人可能要花2天时间才能完成。同样一件事,为什么不同的人去做,所花费的时间差别这么大呢?除了做事方法和效率不同,主要还在于时间观念的不同。

心理学家津巴多认为,人的时间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6种,不同的时间观不仅影响我们做事的效率,更决定了我们是活在过去、当下还是未来。

1.当下享乐的时间观

这类人常常沉醉于当下的现实生活,只顾片刻的享受,虽然对生活充满热情,但做事往往随心而行,到最后往往会发现许多该做的事情没有做,时间都花在许多没有价值的事情上,比如上文提到的找明信片的老太太。

2.当下宿命主义的时间观

拥有这类时间观的人,遇到复杂困难的事情时容易退却,他们觉得自己的力量太过弱小,于是放弃规划和努力,什么也不做,将一切交给了命运。

3.过往消极的时间观

一些遭遇过重大挫折的人,他们的脑中常常闪现不愉快的画面或者某种惨痛的经历,常常暗自懊恼,渴望做过的错事能一笔勾销。这类人往往活在悔恨中,认为今日的厄运都是过往种下的苦果,因此,无论做什么事都抱着消极的态度,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用,结果只会一样糟糕。

4.过往积极的时间观

与偏向过往消极的时间观的人相比,拥有过往积极的时间观的人,虽然也会常念过往,但他们怀念的是过去的美好时光。这类人喜欢追忆童年,且热衷于传统习俗,最喜欢各种家庭聚会。

5.关注未来的时间观

拥有这种时间观的人大多心怀梦想,且脚踏实地,为了美好的未来,甘愿忍受艰苦乏味的现在。他们能按计划行事,能够抵御各种诱惑。他们是职场上的高效能人士,通常能做出一番成绩。

6.超越未来的时间观

还有一些人因为宗教或传统而形成了“超越未来的生死观”,他们是因果论者,认为自己死后将跳出轮回,不生不灭,或者复活在永恒的神国。

在这6种时间观中,当下宿命主义的时间观、过往消极的时间观和超越未来的时间观会对现实生活造成阻碍,最好的时间观是关注未来的时间观、当下享乐主义的时间观和过往积极的时间观的平衡。这样既有长远的规划,又能在当下去实践,还可以回顾过去的成就,如此,时间才能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才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