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女性人体测量

人体测量是指测量人体有关部位的围度、长度和宽度。量体后所得的尺寸和数据,可作为服装制图或进行裁剪的重要依据。服装成衣规格设计是在人体测量的基础上,根据服装款式造型、面辅料性能质地和缝制工艺等诸多因素,结合人体的各种穿着要求,如人体的基本活动量、内衣厚度、季节、年龄以及造型等因素进行设计。工业纸样设计通常根据标准人体尺码规格表来获得必要尺寸,它基于人体的理想化状态,一般不必进行单独的个体人体测量。作为服装设计人员,人体测量的知识必不可少,而且还要懂得规格表中尺寸的来源及测量技术要领和方法。

一、人体测量要求

在测量前要准确观察被测量者的体型特点,并记录说明,以便在制板时加以特殊处理。目前,一般采用的是手工测量,选取净尺寸定点测量,因此,在测量时应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提高精确度。在工业化服装结构设计和工艺要求中,需要具有代表性的尺寸,其他细部结构则均由标准化人体数据按照比例公式推算获得,使得工业化成衣生产更规范。对服装结构设计者来说,掌握各个部位尺寸的量取方法及要领非常重要。

1.对被测量者的要求

进行人体测量时,被测体一般取直立或静坐两种姿势。直立时全身自然伸直,双肩不要用力,头放正,双眼正视前方,呼气均匀,两臂自然下垂贴于身体两侧。静坐时,上身自然伸直与椅面垂直,小腿与地面垂直,上肢自然弯曲,两手平放在大腿上。要求被测量者身着对体型无修正作用的适体内衣,也可根据需求穿着对体形有修正作用的紧身内衣。

2.对测量者的要求

测量者要熟悉人体各部位的静态与动态变化规律。在测体时应先仔细地观察被测量者的体型特征,并正确地选择与服装密切相关的测体基本点(线)作为人体测量基点。同时,要有条不紊、快速地准确测量,对特殊体型部位应增加测体内容,并注意做好记录,以便在服装规格及结构制图中进行相应的调整。

3.对测量尺寸的要求

为了使测量尺寸准确,被测者要穿适体内衣,所得到的测量尺寸为净尺寸,胸围、腰围、臀围等围度测量尺寸不加松量;袖长、裤长等长度原则上并非指实际成衣的长度,而是这些长度的基本尺寸,设计者可以依据净尺寸进行设计(或加或减)。

4.对定点测量的要求

定点测量是为了保证各部位测量位置准确,避免凭借经验猜测。因此,测量点多以骨骼或关节点为基础,这样测得的数据具有准确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要正确地测出尺寸,就必须正确地定出人体的测量点。对于不好测量的部位,最好使用滑动的长尺辅助测量。

5.标准腰线的设定

在对人体进行准确测量前,可先将一条颜色醒目的细腰带系在被测量人的腰部最细处,如图1-1所示。准备腰带要比实际的腰围尺寸长出5~10cm较为合适。这条线非常重要,不能上下滑动,通过该线我们不仅可以得到腰围的围度尺寸,而且该线将人体上身与下身划分开,可控制成衣设计中长度值的大小。

图1-1 标准腰线的制订

二、人体体型特征

在观察人体时要结合性别、年龄,按照正面、背面、侧面自上而下地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对人体作全方位的观察,区分出正常体或非正常体。正常体:一是指人体的腰节长、上体长、下肢长、上肢长、胸高点等符合正常比例;二是指人体的肩宽、胸围、腰围、臀围等符合正常比例;三是指骨骼与肌肉发育平衡。非正常体又称特殊体型,通常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遗传型,由于遗传造成鸡胸、挺胸、溜肩、粗颈、下肢短等体态特征;二是职业型,因职业或生活习惯而造成驼背、高低肩、肩胛骨过高或过低、手臂长或短等;三是残疾型,由于疾病或外伤而引起人体变形,使胸、背、肩部骨骼隆起或产生“○”型腿、“X”型腿等畸形体型。人体观察的方法要在长期的实践中掌握,平时多训练,才能逐步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测量工具及基本方法

准备好测体工具,常用的有软尺、颜色醒目的细腰带、尺寸记录单、笔等。

测量长度时,软尺要保持垂直。测量围度时,软尺不宜拉得过紧或过松,软尺呈水平状时要能插入两个手指为宜;左手持软尺的零起点一端贴紧测点,右手持软尺水平绕测位一周,记下读数。软尺在测位贴紧时,其状态既不脱落,也不使被测者有明显发紧的感觉为最佳。

量体的顺序一般是先横后竖,自上而下。测量要养成按顺序进行的习惯,这可以避免遗漏现象的产生,同时,还要及时清楚地做好记录。

四、人体测量部位和名称

1.测量部位与名称

高度测量是指测量从地面到各被测点的垂直距离。测量高度使用测高计。

围度测量一般是指经过某一测点绕体一周的长度。

长度测量是指测量两个被测点之间的距离。

宽度测量是指测量人体某些部位左右两点之间的距离。

进行人体测量的主要项目大体上有以下44个:

(1)身高——人体立姿时,头顶点至地面的距离。

(2)总长——人体立姿时,颈椎点至地面的距离。

(3)上体长——人体坐姿时,颈椎点至椅面的距离。

(4)下体长——从胯骨最高处,量至脚跟平齐。

(5)背长——从后颈点往下量至后腰中点的长度。

(6)后腰节长——从侧肩宽的点往下经肩胛高点量至后腰最细处的长度。

(7)前腰节长——从侧肩宽的点往下经胸高点量至前腰最细处的长度。

(8)胸高——从侧颈点往下量至乳头高点的距离。

(9)肘长——从肩端点往下量至肘关节的长度。

(10)手臂长(袖长)——从肩端点往下量至手腕关节的长度。

(11)连肩袖长——从侧颈点经肩端点量至手腕关节的长度。

(12)腰高——从腰最细处往下量至脚跟平齐的长度。

(13)腰长——从腰最细处往下量至臀围线的长度。

(14)膝长——从腰最细处往下量至膝盖骨下端的长度。

(15)裙长——这是指基本的裙长,是以膝盖为依据点,可根据设计意图设定。

(16)上裆长——从腰围线往下量至股根的长度(可采用坐姿法测量)。

(17)下裆长——从股根往下量至外踝关节或足跟的长度(一般依裤长而定)。

(18)前后上裆长——从前腰最细处往下经过股根量至后腰最细处的长度。

(19)裤长——从侧腰点往下垂量至外踝关节的长度,西裤可参照腰部最细处的位置至脚跟底部。

(20)衣长——衬衣、连衣裙、上衣、大衣等都是从后颈点往下量至所需的长度。

(21)胸围——在胸高点的位置用皮尺水平围成一周测量。

(22)腋下围——在腋下方用皮尺自然围成一周测量(用于制作无肩的胸衣和吊带衣等)。

(23)腰围——在腰部最细处用皮尺水平围成一周测量。

(24)腹围——在腹部(腰与臀的中间)用皮尺水平围成一周测量。

(25)臀围——在臀部最丰满处用皮尺水平围成一周测量。

(26)乳下围——在乳房下边缘用皮尺水平围成一周测量(用于制作紧身衣和乳罩等)。

(27)头围——在额头经头后突起处围成一周测量。

(28)颈根围——分别经过前、后、侧颈点用皮尺围成一周测量。

(29)颈围——由颈根围水平向上3~4cm,绕颈一周的长度(用于制作衬衫和立领上衣等)。

(30)臂根围——从肩端点分别经过前腋点、后腋点用皮尺围成一周测量。

(31)臂围——在上臂最粗处用皮尺围成一周测量。

(32)肘围——在肘关节处用皮尺围成一周测量。

(33)腕围——在腕关节处用皮尺围成一周测量。

(34)掌围——把拇指与手掌并拢,经过手掌最宽厚处用皮尺围成一周测量。

(35)大腿根围——在大腿根处用皮尺围成一周测量。

(36)膝围——在膝部用皮尺围成一周测量。

(37)踝围——将皮尺紧贴皮肤,经踝骨点测量一周所得尺寸。

(38)足根围——在后足根经前后踝关节用皮尺围成一周测量。

(39)肩宽——用皮尺从左肩端点经后颈中心量至右肩端点的宽度。

(40)水平肩宽——用皮尺自肩端点的一端到肩端点另一端的宽度。

(41)侧肩宽——颈椎点与肩端点之间的宽度。

(42)胸宽——前胸左右腋点之间的测量宽度。

(43)背宽——背部左右腋点之间的测量宽度。

(44)胸距——左右两乳头之间的测量宽度。

2.女体围度测量与纸样设计的关系

(1)胸围,如图1-2所示,以胸高点(以下简称BP点)为测点,用软尺水平测量一周,即为胸围尺寸。通过乳高点的位置使皮尺围成水平状。后背因为有突出的肩胛骨,要注意防止尺子下落。BP点是胸部的最高处,是成衣设计中的重要基准点,胸围尺寸是成衣设计(除弹性面料)胸部尺寸的最小值。需要重点说明的是,胸围的测量需要考虑外着装的状态(是合体服装还是休闲服装),根据外着装对胸罩的内着装要求,测量时要佩戴不同厚度、形状的胸衣。因为佩戴胸衣会改变BP点的位置,使其向上向前中心收拢,塑造更好的胸型。通常佩戴胸衣后,胸部往往会向上提升3~4cm,胸距减小4~6cm,胸围尺寸加大3~6cm,胸衣对胸部造型的影响很大,所测的准确尺寸对外着装的结构设计十分重要。

(2)腋下围,如图1-3所示,在腋下方用软尺自然围成一周测量。在成衣设计中,腋下围一般只用于制作无肩的胸衣、吊带衫、连衣裙和晚礼服等,在其他类型的服装中无须采用。

图1-2 胸围

图1-3 腋下围

(3)腰围,如图1-4所示,在腰部最细处用软尺水平围成一周测量。测量时要求被测量者不要刻意收腹,自然站立,所测腰围尺寸是成衣设计(除弹性面料)腰部尺寸的最小值。腰围尺寸是成衣设计下装的重要尺寸依据,是裙子和裤子、合体晚装、紧身衣的控制量值,是制作合体上衣、连衣裙、旗袍等不可缺少的尺寸依据。

(4)腹围,也称中腰围。如图1-5所示,用软尺在腰围至臀围的处水平测量一周。腹围尺寸在一般的成衣制作中使用得较少,但却是合体下装中重要的控制量值,不仅控制低腰裤、低腰裙的腰围尺寸,而且控制省或褶的造型状态。

图1-4 腰围

图1-5 腹围

(5)臀围,如图1-6所示,在臀部最丰满处用软尺水平围成一周测量。臀围尺寸是成衣设计(除弹性面料)臀部尺寸的最小值。臀围尺寸的测量不仅是制作下装的重要依据,也是制作合体型套装上衣、连衣裙等不可缺少的参考依据。

(6)乳下围,如图1-7所示,在乳房下边缘用软尺水平围成一周测量(用于制作紧身衣和胸衣等)。乳下围尺寸对于女性紧身胸衣和胸衣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依据。

图1-6 臀围

图1-7 乳下围

(7)头围,如图1-8所示,以前额丘和后枕骨为测点、用软尺水平围量一周。在多数情况下人体头围尺寸与一般的服装结构设计关系不大,但这个尺寸对于套头类服装的开领大小有着重要的意义。头围尺寸是成衣设计(除弹性面料)中无开合类服装(贯头装)领口围尺寸的最小值。对于套头类的服装,控制领口尺寸,就要充分考虑在衣身不作开口设计的情况下,头部能顺利通过领口,另外也是连衣帽成衣设计的帽宽和功能性帽宽的尺寸设计依据。

(8)颈根围,如图1-9所示,经前颈点(颈窝)、侧颈点、后颈点(第七颈椎)用软尺水平测量一周。颈根围尺寸是成衣设计开合类服装领口围尺寸的最小值(如原型领窝),是无领型领子的最小领口,是立领的领下口线尺寸的参考依据。

图1-8 头围

图1-9 颈根围

(9)颈围,如图1-10所示,由颈根围水平向上3~4cm,绕颈一周的长度。颈围尺寸是用于制作翻领衬衫和立领上衣等领型领上口尺寸的参考依据。

(10)臂根围,如图1-11所示,经过肩点、前腋点、后腋点用软尺围成一周测量。臂根围尺寸是无袖成衣袖窿尺寸设计的最小值,也是贴体紧身衣(健美服)袖窿尺寸的参考依据。

图1-10 颈围

图1-11 臂根围

(11)臂围,如图1-12所示,在上臂最丰满处水平测量一周,测量目的是袖子肥瘦尺寸和短袖袖口围度的设计依据。臂围尺寸是成衣设计(除弹性面料)袖肥尺寸的最小值,该尺寸十分重要,决定袖子造型。

(12)肘围,如图1-13所示,在上肢的肘关节处用软尺围成一周测量。肘围的参考尺寸在一般的服装中很少被采用,只是在制作贴身的紧身衣(健美服)或中袖的上衣时会作为一个参考依据。

图1-12 臂围

图1-13 肘围

(13)腕围,如图1-14所示,在腕部以尺骨为测点水平测量一周。腕围用于控制袖口尺寸,腕围尺寸是衬衫等开合袖口尺寸的最小值。

(14)掌围,如图1-15所示,先把拇指与手掌并拢,用软尺绕掌部最丰满处水平测量一周,该测量目的为控制袖口、袋口尺寸。掌围尺寸是无开合袖口成衣袖口尺寸设计的最小值,是成衣袋口宽设计的尺寸依据。

图1-14 腕围

图1-15 掌围

(15)大腿根围,如图1-16所示,在大腿根处用软尺围成一周测量。大腿根围是用于制作裤子横裆宽的参考尺寸。

(16)膝围,如图1-17所示,在膝部用软尺围成一周测量,是用于制作裤子中裆宽的参考尺寸,也是合体裤子、喇叭裤等的中裆尺寸设计依据。

图1-16 大腿根围

图1-17 膝围

(17)踝围,如图1-18所示,将软尺紧贴皮肤,经踝骨点测量一周所得尺寸。该尺寸为紧裤口的设计依据。

(18)足跟围,如图1-19所示,从足跟经踝关节用软尺围成一周测量。足跟围尺寸是裤子结构设计无开合设计裤口宽的最小值,可控制裤口尺寸,是裤口尺寸设计的参考值。

图1-18 踝围

图1-19 足跟围

3.女体长度测量与纸样设计的关系

(1)身高,人立姿时,头顶点至地面的距离。它是设定服装号型规格的依据。

(2)总长,如图1-20所示,人立姿时,颈椎点至地面的距离,该长度尺寸会在制作连体服装或全长的大衣时被采用。

(3)上体长,如图1-21所示,人坐姿时,颈椎点至椅面的距离。

图1-20 总长

图1-21 上体长

(4)下体长,如图1-22所示,从胯骨最高处,量至脚跟平齐。

(5)背长,如图1-23所示,从后颈点往下至后腰中点的长度。测量时沿后中线从后颈点(第七颈椎)至腰线间要随背形测量。为了适合肩胛骨的外突,从后颈点到腰带中间的长度,有一定的松量。测量时要进行背部观察,如脖颈根部肌肉的发育状态和是否驼背等。该尺寸的测量十分重要,在成衣设计中决定腰节线的位置。实际应用中,有时将测量值再减掉0~4cm,以改善服装上下身的比例关系,使总体造型显得修长。

图1-22 下体长

图1-23 背长

(6)后腰节长(后身长),如图1-24所示,从侧肩宽处往下经肩胛凸点向下量至后腰节线的长度,也可以从侧颈点往下经肩胛凸点量至后腰节线的长度。在挺胸体或驼背体等特殊体型的服装中,是重要的制图依据。

(7)前腰节长(前身长),如图1-25所示,从侧肩宽的处往下经胸高点量至前腰节线的长度,也可以从侧颈点往下经胸高点量至前腰节的长度。它与后身长都为参考数据,通过前后身长的差数,了解胸部的体型特征,该长度在女装服装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通过该长度我们可以确定不同女性胸凸的量。

图1-24 后腰节长

图1-25 前腰节长

(8)胸高,如图1-26所示,从肩颈点往下量至乳峰点的长度。胸高的测量是女装结构设计中各种省道变化和分割线结构变化的重要依据。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松弛,乳房弹性减弱,乳房下垂程度渐渐增大,在结构制图时要注意调整。

(9)上臂长,如图1-27所示,从肩端点往下量至肘关节的长度。

图1-26 胸高

图1-27 上臂长

(10)臂长(基本袖长),如图1-28所示,从肩端点往下量至腕关节的长度,这是基本袖长(原型袖长)。合体袖长,如图1-29所示,由肩端点经肘点到手腕点的长度,不同服装的袖子会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如标准西服套装的袖长通常是在基本袖长的基础上加上2~3cm,这是加放的垫肩量;常用女西服套装袖长的位置习惯量至手背拇指、食指之间向上1.5~2cm的位置,如图1-29所示。带袖口的衬衫袖长应在基本袖长的基础上加上1~3cm,这是加放的手臂弯曲的长度。大衣的袖长通常在基本袖长的基础上加上4~6cm,也可根据流行或喜好来确定长度。

图1-28 基本袖长

图1-29 合体袖长、成衣袖长

(11)连肩袖长,如图1-30所示,从侧颈点经肩端点量至手腕关节的长度。连肩袖长是插肩袖、连衣袖服装确定袖长的参考尺寸。

(12)腰高,如图1-31所示,从腰节线往下量至脚跟底部的长度。腰高的尺寸是制作西裤、长裙或晚礼服的参考尺寸。

图1-30 连肩袖长

图1-31 腰高

(13)腰长,如图1-32所示,从腰节线往下量至臀部最高点的长度,要在靠近后裆中线的位置测量,测量时可先在腰、臀系细绳以标明位置。该尺寸在成衣设计中决定臀围线的位置。

(14)膝长,如图1-33所示,从腰节线往下量至膝盖骨下端的长度。膝长尺寸是制作裤子时从腰节线往下确定膝围线的参考尺寸,也是确定长上衣及短大衣长度的参考尺寸。

图1-32 腰长

图1-33 膝长

(15)上裆长,如图1-34所示,上裆长是从腰节线往下量至臀股沟的长度。此尺寸正置股直肌和股骨之上,故也称股上长。由于在测量此尺寸时很不方便,通常习惯于请被测者坐在凳子上(凳高以落座后大腿与地面持平最佳),然后自腰线至凳面随体测量,因此也被称为“坐高”。上裆长的尺寸是制作裤子时非常重要的尺寸依据,它是从腰节线往下确定横裆宽的参考尺寸。

(16)下裆长,如图1-35所示,下裆长也称股下长,是指从臀股沟往下量至足跟或外踝关节的长度。测量时可以把直尺水平置于裆底,然后再用直尺量至后脚跟,也可由裤长尺寸减去上裆长尺寸得到。

图1-34 上裆长

图1-35 下裆长

(17)前后上裆长,如图1-36所示,前后上裆长也称元裆,是指从前腰节线往下经过股根量至后腰节线的长度。前后上裆长的尺寸是制作裤子时的参考尺寸,但是,一般的裤子制作并不需要测量这个尺寸,通常在外贸出口加工单时会参考这一尺寸。由前腰节线到裆底十字缝称为前浪尺寸,由后腰节线到裆底十字缝称为后浪尺寸,前浪尺寸加后浪尺寸的和即是前后上裆长尺寸。

图1-36 前后上裆长

(18)裙长,如图1-37所示,这是指基本裙长,它是以膝长为依据设定的。从腰围线向下量至裙子底摆线的长度,一般以到膝盖骨中间的长度为基本裙长。裙长尺寸是一个变化的值,会因个人喜好和流行因素而变化。

(19)裤长,如图1-38所示,用皮尺从侧腰节点往下量至外踝点的长度,与裙长尺寸一样,该尺寸也是基本长度,在具体设计中可以根据需要上下浮动。如紧身裤从侧腰点往下垂量至外踝关节的长度,西裤可从腰高量至脚跟。

图1-37 裙长

图1-38 裤长

(20)衣长,如图1-39所示,衣长指制作衣服或连衣裙的长度。衣长是衣服的后中长,衬衣、连衣裙、上衣、大衣等都是从后颈点往下量至成衣下摆所需的长度,可以由背长加放一定的尺寸来确定。另外衣长也会因服装种类、个人喜好和流行因素等不同而有变化。

图1-39 衣长

4.女体宽度测量与纸样设计的关系

(1)全肩宽,如图1-40所示,用软尺从左肩端点经后颈中心(第七颈椎)量至右肩端点的宽度。从侧面看,大约在上臂宽的中央位置,比肩端点稍微靠前。从前面看,在肩端点稍靠外侧的位置。这个点是作为绱袖的基准点——袖山点的位置,也是决定肩宽和袖长的基点。全肩宽尺寸是制作上衣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在服装原型制图中,肩宽尺寸并没有涉及。

(2)水平肩宽,如图1-41所示,用软尺自左肩端点量至右肩端点的宽度。水平肩宽是成衣制图中肩宽的主要参考尺寸依据。

图1-40 全肩宽

图1-41 水平肩宽

(3)侧肩宽,如图1-42所示,由侧颈点量至肩端点的宽度。

(4)背宽,如图1-43所示,用软尺从人体背部的左腋点经后肩胛骨量至右腋点之间的距离。后腋点指人体自然直立时,后背与上臂汇合所形成夹缝的止点。人体的背宽尺寸在一般成衣的结构制图中很少采用,而是根据胸围尺寸按照一定的比例推算,但在合体套装及旗袍等贴体的服装结构制图中是一个必要的参考依据。

(5)胸宽,如图1-44所示,用软尺从人体前胸左腋点量至右腋点之间的距离。前腋点指胸与上臂汇合所产生夹缝的止点。在袖窿线上,当上肢(胳膊)下垂时,出现在上肢与躯干部的交界处,是竖褶的始点。但这种定点方法存在个体差异,通常会采取胳膊向侧方稍抬的方式,能看到从胸部向臂部过渡的大胸肌下端,即是前腋点的位置。

(6)胸距,如图1-45所示,胸距也称乳间距,即人体左右乳点之间的距离。乳间距的测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胸高、胸距这两个值,可以确定胸点的准确位置,在女装成衣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1-42 侧肩宽

图1-43 背宽

图1-44 胸宽

图1-45 胸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