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历风尚
  • 陶醉
  • 15541字
  • 2021-03-25 18:49:21

自序

一、写书缘起

时光仁慈,内心丰饶如海,岁月静好,正可读书作文。

曾国藩尚言:“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此不仅言读书之法,更谈修身养性之道。而我觉得“刚日做事,柔日作文”,或“忙日做事,闲日作文”。如李贽一样“四时读书,不知其余,一与心会,自笑自歌”,倒也是赏心悦目、美好无比。

时光一划一划,把岁月与字句刻在石头上,生长成为历史和故事,曾经相遇的人和事,又何尝不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深深浅浅的刻痕?

似水年华里曾经呈现的繁如烟云或碎若珠片,所有这一切构成了我们的过往,而回忆能够让隐藏的细节生动如昨,回忆反动或反照时光,正因如此,逝去的那些日子才又绚烂和温暖起来。

岁月静好,只一静字,寻得机缘好做事。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安定所以能够创造。静能生慧,静得下心来,生起一片心光,才能照见自己,照见万物,照见曾经走过的路,何况这来时的路又是有关风尚世界的繁华绮梦与绚烂丽影。

一个世纪结束了,新的世纪则在众人殷切的盼望中翩然到来。我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2000千禧年那第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看着身怀六甲的妻子在温暖阳光下美丽的身影,畅想着美好的生活,我们正如所有怀抱梦想的人们一样,在新世纪猎猎飘扬的时尚风旗与春风激荡的美好祝愿中兴高采烈地走向我们新的生活,迎接新生命的降临。十多年后的今天,在所居住的南国滨海城市,我终于能够面朝大海,于万籁寂静的夜晚安静地坐下来,一边细听妻女甜美睡眠的轻柔呼吸声,一边开始回忆、整理与书写有关风尚时代的这一切,包括这些年从业历程中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以及自己的心迹。蒙受天地温暖的包裹和垂爱,此刻的我,在窗子外无边黑暗的宁静中,一灯温暖,满室祥和,注视着幸福安睡中娇颜如佛、呼吸如兰的妻女,世界唯我独尊,我的内心饱满、强大、充实、澄明、幸福,我的回忆也历历如风,于是突然有了编撰此书的念想。

一切都在飞速奔跑的年代,尤其面对匆匆变迁的风尚旗语,记述过去、怀念历史是一件艰难冒险的事。

我自知书写无疑是一次眼光、心智、才识乃至精力的冒险之旅,尤其会涉及很多人、很多事。

然一念既起,虽万死而不辞,许多记忆细节便被激活、激荡、还原和重组,曾经的许多人事,如潮水奔流,如星河转动,如春花烂漫,如晨光奕奕,一一生动活泼和清晰起来。

上下千古,此刻又何不是一一恍如目前,如一朝风月。

天地万物皆灿然历然,美好而亲切。

二、书名解释

往事历然,想一本书须得有书名,也就搜索枯肠。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主席迪迪埃·戈巴克先生写过一本《亲临风尚》,中文译名,自有一番登高临风的快感,觉得书名甚好,我于是兴起,以“历”代“临”,就用《亲历风尚》,一字之换,也得风流,于是决定书名为《亲历风尚——风尚时代中的他们以及品牌或区域》。

临,固取“从上向下、在高处朝低处看”之释义,天然有一种君临天下、居高临下的王者之气、王者之象,戈先生身处时尚之都风尚巴黎,又位居公会主席之位,他的著作不仅描述了法国时尚产业的发展历史,更从经济和文化层面深入探究和阐述时尚的发展规律,戈先生之“临”,自然恰似其分,用“亲临风尚”述说巴黎时尚,当之无愧,译者用“亲临风尚”做中文译名,深得其中奥义。

而我之“历”,首先当做我之“经历”之历,若以“历程、历史”言解,应当是书写内容中之人、企业、品牌发展创造、时代风尚流变、产业进步变革等的历程与历史。需要强调的只有一点,笔下文字,都是我亲身经历,亲自撰写,故谓“亲历”。

读过苏芒的《时尚的江湖》,一见书名就感觉苏芒透出的一股江湖豪侠之气,时尚至尊女魔头风范一览无余,单就王石、马云、冯小刚、刘江、吴晓波、杨澜、俞渝、邓文迪这些江湖大佬,纷纷为她的这本书动笔作序和联袂推荐,苏芒在时尚江湖的地位可见一斑。苏芒的文字也时不时透出豪侠之气,位高无疑权重,见多自然识广,也因此,苏芒的“时尚江湖”充满着名人、大牌,《时尚的江湖》中的文字读起来也就“霓裳丽影”、大牌林立了。

苏芒的“时尚江湖”,其实写的同样也是一种风尚。

写“时尚江湖”的书,也看过果果的“视界尚旅系列丛书”之《时尚私生活》、《非理性时尚巅峰》等书,二者在行文上,若比较起苏芒与果果,一个豪侠,一个温婉,苏芒的文字犀利疾厉,果果的文字诗意温柔。犀利文字,一剑封喉,自然痛快,但诗意文字,刀刀温柔,同样快意江湖。

人即是江湖。

人更是风尚。

时尚的江湖充满风尚之美。

云鬓花颤,环佩叮当,衣带飘摇,款款而来,我来凑个热闹,当也无妨。

万事随缘偶得,无须强求。

一杯清茶在侧,茶香书香做伴,恭敬庄重,静能生慧,思维清明,宁静致远,神驰八方,信手拈来,那里有美好的回忆历历。

如禅茶一味。

如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也是一朝风尚。

三、何谓风尚

繁华都市,夜色温柔,霓裳丽影,香气氤氲,灼灼风尚、熠熠生辉,是谁之妙手造就我们今天的时尚美丽、人事景然、风物潇洒?

按辞典的解释,风尚是指在一定社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习惯、风貌与时尚。风尚无疑是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它的触角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般来说,风尚会带给人们一种愉悦的心情和优雅、纯粹与不凡的感受,赋予人们不同的气质和神韵,能体现不凡的生活品位,展露精致的个性。无论是从精神还是物质层面,人们对风尚的追求,给予了人类无限美好的生活。

因此,也可以这样定义,风尚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创造和流行,在一定时期内建立群体的共同追求。

时尚如风,风之为物,“及其既成,发大木,拔大屋,一动而万里应,穷天下之力而莫之能御”。

人处社会世界之中,无时无刻地被风尚所浸染、所包裹、所推动、所影响。

在今天,风尚或时尚已经远远不只是满街可见的Logo,还包括品牌背后蕴藏的文化以及人们由此被改变的生活方式。

而我书中叙述、记录的风尚更多的是指服装时尚以及服装时尚的设计、制造、流行和传播。

巴黎的高级时装固然是风尚,戈巴克先生笔下的风尚是风尚,苏芒的“时尚江湖”,同样也是一种风尚。

社会风尚变化的根本是人的变化。

另外,我同时更愿意这样认为,每一个个体也可以成为风尚,一个热爱时尚、懂得时尚的人,本身就是一处风尚——风景与时尚,他们不仅自身热爱美、欣赏美、理解美,同时在传播着美。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当人心中有美景时,看到的世界就不同。每个人的时尚,才是这个社会的时尚。每个人的美丽,才是这个国家的美丽。

一袭衣衫,一个时代。

风尚,一个国家的文明侧影。

如此,衣本风流,人更风尚。

而风尚之美,最宜以诗性文字、诗意表达。

将热爱化作诗意的文字,用侧影见证国家与时代的美丽。

四、诗性文字

诗性类似神性。

诗性的思考与生活,可能会让人生多些自然、散淡、空灵、飘逸、静穆、闲适与从容,可以较多地远离物质的诱惑,先人陶渊明平和冲淡、质朴自然,风骨傲然,他之所以能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觉得是因为他心中有诗性,才能够断然决然地辞官回家,隐居田园,写出这么多好诗。

有诗性的人,山水田园、世间万物皆是诗。

早年的自己曾作为校园诗人写诗,上学期间,我的尊师、著名诗歌评论家沈奇先生谆谆告诫我:“以后踏入社会不一定要从事写诗,但一定要保持诗性的思考与生活。”老师的话成为我踏入社会、安身立命、处世做人的准则和圭臬。尽管我大学所学的是纺织工程专业,但在我毕业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我一直保持着这种习惯,尤其是在撰写与职业、工作相关的文字时,习惯并喜欢把诗性的语言融入其中,通过诗歌般的文字与诗意语言延伸我自己对美好事物尤其是服装时尚的理解以及感受。

诗歌的写作或许只是我生命长途中一个小小的段落,但我相信诗性的思考将伴随我一生,不会停止。

诗歌写作、诗意文字、诗性思考、诗性生活,可以是独立的存在方式,诗性思考、诗性生活,应该高于其他。诗歌写作、诗意文字的本质,就是诗性思考的表现方式。

诗是文学或文字最高的形式,服装时尚和设计艺术是美的事物,匹配得了诗性的文字与诗意的赞美。

诗意的文字才能表达诗意的艺术。

这种很好地把诗性语言与诗歌文字融入专业中的,方兴东当是第一,他在写那些枯燥的IT文章时,诗性处处,诗歌的语言、诗歌的文字通篇可见,佳句迭出、诗意盎然。他早年写的《挑战微软》和在《南方周末》写的专栏文章,我几乎把它当诗歌散文般来阅读。方兴东是我在大学期间的诗友兼浙江同乡,他大学求读于隔壁的西安交通大学,如今的方兴东已是互联网业界的知名人物。

青春应当阔达,诗歌当属于青春年少,恰似天地之始,譬如《诗经》,是我们汉民族最初的诗性发心,又如盛唐诗歌,正是我们民族历史青春盛年的激越歌唱。而年轻时谁都可以是诗人,我常常觉得,一个人二十五岁前不写诗和二十五岁后还在写诗,应该都异乎寻常吧,青春生命的诗歌表达,就像天花在年轻时必须发出来一样。写诗是灵魂的拷问与神性的表达,任何时候灵魂必须在场。在我心目中,中国当代真正优秀的诗人是北岛、顾城、海子和杨键等,北岛冷烈、理性和批判;顾城清澈、纯粹与透明;海子赤诚、明丽和空灵;杨键慈悲、清寂与贞洁,他们用诗歌赞美世界、赞美灵魂、赞美神性。

我的老师沈奇先生,在我心目中,无疑归属当代优秀诗人之列,他又是一位著名的诗歌评论家。他的诗正如他的为人,诚朴明净、冲淡温和、仁慈亲切,需有一定社会阅历、人生经历的人,才能够品啜得出其中的韵味。透过他的诗歌、他的言行,教导我立身处世的道理,因此,他在我心中的地位是一流的师长,是我的精神导师。并不意外的是,我的老师沈奇先生是西安财经学院的文学教授,并不是我大学母校的老师。

海德格尔说过:“伟大的诗人一生只有一首诗。”我的老师沈奇先生同样对我这样说过,他说一个写诗的人一辈子能够有一首或一两句诗能够流传或留传,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当然,海德格尔要表达的另外一层意思应该是一个人一生中坚守的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系。

沈奇先生育人无数,提携后辈不遗余力,桃李满天下。沈奇先生于我有教导之恩,言传身教的点滴人格一直影响着我。这么多年以来,我对沈奇先生,一直执弟子礼,恭敬备至。

能够结识沈奇先生是我此生大幸。

长安落叶,渭水西风,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在沈奇先生后来编撰出版的《你见过大海——当代陕西先锋诗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发行),其中沈先生对我和我入选的诗作有这样的评价——“陶醉作为诗人,更多的是‘校园青春’岁月中一段诗性生命的历程而非事功的取决,是以更能代表‘校园诗歌’的某些属性:青涩、诚朴、恋恋一季而耿耿一生。《愿望抑或是岸》的诗题,似乎已暗示了这样的结果:爱诗、写诗,既是青春情怀必然的愿望,也是现实人生一道远去而眷顾于心的‘岸’。回审陶醉的诗作,到处可见‘影响的焦虑’,但依然守住了年少时独立春风怅望未来的心境和语境,让人有幽幽的感怀和秋水长天的触动,‘坐进这片秋天/听果子熟透的声音/从指缝间流过。’陶醉当年在校时,为广泛推动西安高校校园诗歌克尽绵薄之力,功不可没。看是文本上的一时诗人,实为人本上的一世诗人。”

大学毕业工作之后,就几乎没有完完整整地写诗,因此先生的褒奖一直令我惭愧不已。回忆起大学校园生活,在西安,有幸结识了我的恩师沈奇先生,通过主编学校的文学刊物《西风》与举办校际间的诗歌沙龙活动,又有幸先后结识了伊沙、方兴东、夜林、朱廷玉、蔡劲松、逸子、丁小村、中岛、许廷平、丁当、高大庆等诗歌同道。虽然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各安天涯,与他们联系少了,但从老师沈奇那里和其他各种途径获知他们现在各个安好,且各自成就卓越、蔚为大观、称雄行业、堪为领袖,为他们十分欣喜之余,惭愧于自己的无所作为。人生路上与他们的遇见相识,并曾经一起成为路上的风景,随后又叉开了,那曾经文字激荡的岁月留痕,依旧清晰照亮与指示着过往的记忆和未来的道路。借此机会问候与祝福这些兄弟们了。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中国诗歌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直到多年之后,我们回想起上学时的那个年代仍然会心情激荡,我至今依旧这样认为,20世纪的80年代是现代诗歌最为纯粹的时代,是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60后”诗歌写作的黄金时期,在北岛、顾城、舒婷他们之后,韩东、丁当、于坚、伊沙等,包括现在依旧活跃在当今诗歌的著名诗人,最好的作品基本在80年代完成。80年代上大学的时间,也基本完成了我们这些“60后”人的人格培养、精神塑造与诗性熔铸。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无论身在何方,无论经受了多少风吹雨打,诗性的文字成为我灵魂深处永远的圣地,唯有诗性的光辉永远指引我们回家的道路,让漂泊的每一个灵魂拥有些许温暖。

艺术是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海德格尔引用荷林德尔的诗句说:“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忽然又想起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读书之乐,诗性生活,皆在其中矣。

正可谓:“且陶陶,乐尽天真。”

静坐读书悟道,随缘自适,终归诗酒田园。

五、书生意气

竹令人直,莲令人清。

“书生的境界,当是风雨不动花容,一篱,一窗,一舍,开得率直逸兴,疏密有致,舍尘烟的争艳之心,弃凡俗的计较之意,开一时,有清明之心,开一瞬,有净美之幸。”

我仰慕书生的境界,存得几分天真童心。

我涉世不深,晓事也晚,虽年岁徒长,然行事为人,依旧书生意气。

性淳、心静、言讷、行滞、崇真、尚朴,

这是我对自己的自我认知和性格描述。

我理解的书生意气,当如兰居幽谷,虽孤独亦芬芳,不争不抢,有一种淡泊之美;当如梅开偏隅,虽寂静亦流香,不温不火,有一种优雅之美;当如水滴顽石,虽遇阻而不滞,不疾不徐,有一种坚韧之美。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淡泊高远、气吞八荒。

书生意气,也就是高卧静坐、尝酒试茶、读书临帖、候月听雨、望云瞻星、倚竹抚松、远眺俯瞰、访古寻幽、随缘忘愁、慰亲习业、为善布施而已。

书生意气,如徐徐清风,至性至情,干净如始。

书生意气,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顺从天意。

书生意气,知世故而不世故。

书生意气,可以平视王侯,可以淡泊名利。

读书在于养气,如杜甫所言“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作为一介书生,我做人的原则是与人为善,仁爱求真,无论事前人后,只誉人而不毁人,努力做到“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

杭州胡雪岩故居有联“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

人情必有所寄,然后能乐。

人爱我、敬我,也是因为我一身的书生意气。

这些年服务或顾问于企业,行走于时尚的江湖,一直坚持行事做人的两条原则或底线:不动企业的钱财,不碰企业的女人。

因此,“博学于文,行己有耻”最得我心,一个人最紧要的事是保持脸面,千万不要做没有脸面的事。

我不能像别人那样拥有先天的禀赋才华,也无法像别人那样获得后天的深刻洞见,我做的这些源于生命本身的书生意气。

“百无一用是书生。”

我且不改书生本色、书生意气。

六、君子之交

“君子之交淡如水。”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中国传统文化的伦常规范中“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义妇顺,兄友弟恭。”当然好,但多少总是与人一种责任道义的压迫感,唯“朋友有信”最好,讲究的是二者的平等信义,没有负担,不论贫富,一视同仁,以道德来往,若有过错,劝而改之,若有善事,助而成之。

“天下以市道交”多矣久矣,才显得君子之交的可贵与难得。诸葛亮“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贯四时而不衰,历险夷而益固。”还应当,盛不赞颂,衰不离去,顺逆如常。

所谓君子,自若门外风雪放肆,而屋内之人安之若素。

而君子多光明喜气。

人之相敬,敬于德;人之相交,交于情;人之相随,随于义;人之相信,信于诚;人之相处,处于心。

胡兰成有言:智慧的修行,首先是清晰地观照世界,懂得感激,始知幸福。春风花开,花开的声音与春风相契,便是生命的知性与智慧。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热爱一个人,应该是为他的幸福成功而高兴,为使他能更幸福成功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并从中感到快乐。

这么多年来,我自知对服务和合作的品牌企业与老板,一直珍存着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和珍贵友谊。纵然见面不多,或者没有继续业务合作,但我始终关注他们、祝福他们。看到他们发展蓬勃、成长卓越、生意兴隆,我都会由衷地为他们高兴。

我也因此相信,君子之交,形成自然而然,不刻意求得,君子之交,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距离,太热闹的友谊往往是空洞无物。

佛法四字:缘、空、悟、善。世间万物皆有相缘,缘是机遇,缘是达观;空是智慧,包容宽恕,虚怀若谷,海纳百川;悟为慧根,启发心智,世事洞明皆学问;心怀悲悯,心存感恩,积善行德,帮助别人。

生活于人间,需有着更大的人生的爱。

我个人始终这样认为,一个品牌、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人,无论是精神与物质的输出生产,抑或生活方式,以适应社会环境、增进人民福祉、利益人类,即为善的努力和善的成果。

天地之宽,人物之美,凝视他们,我满心欢喜。

人是靠善而生,行走于风尚,也如此。

读好书,交高人,乃人生两大幸事。

此外,同道共识,方为共仁。

我自知,一个人眼里的世界取决于其内心。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家喻户晓,“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这些年经历于服装时尚行业,幸运地与这些从事时尚行业的他们有了命运的交集,在我心目中,他们能够成为我的同学校友、老板顾主、合作伙伴、同事上级,首先他们是我的良师或益友,更重要的是他们个个皆是佛、菩萨,友我、恩我、义我、度我、成我。

如来现相,山河大地皆成佛境。是的,春风花开,眼前都是佛的光辉与喜悦。他们既是君子,个个也是佛、菩萨,都有着大慈大悲的德行与光亮。

绝不是他们现在有了现世的成功,我视他们为佛、菩萨,而正是他们有菩萨心、菩萨愿、菩萨行……现世的富贵功名,是他们应该有的福报。

他们仁义、慈爱、善良、诚恳、大度、包容……或儒雅沉稳、或毅力超拔、或冰雪聪慧、或卓然独立、或灵思俊逸、或沉静从容、或谦逊睿智……

每一位这样的朋友都是我人生的烛火,金子一样的光辉,照亮了我每段时期成长的路程,多少个日子过去,依旧闪闪发光。

是的,因经历,而美丽。

与他们曾经的邂逅,是美好的岁月馈赠,是幸福的人生记忆。

人世悠悠,生在山川日月里,草木泥土、竹舍茅篱、鱼虫鸟兽、英雄美人、风尚流变……都只觉得亲,我因此拥有时时刻刻的随喜之心。

一念之慈,万物皆善。

我努力做一个读书君子。

七、敬畏之心

万物高尚,人生卑微。

《中庸》有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我对世间万物有着天生的敬,由敬而生畏。

敬畏万物、恭敬他人方得自身庄严。

文字闪耀神性,美好的文字包含疼痛与温暖,蕴涵感恩与热爱,自然经得起岁月之手细细地翻阅。

还好,我可以用文字,俯身书写和表达敬意。

读书越多,年岁愈长,对世间万事就多了一份敬畏之心,做事作文变得更加谨小慎微,不敢逾矩。

尽可能地做到“出之于善、务求其真、能止于美”。不做无益于社会和他人进德为善之事,不写无助于社会和他人审美愉悦之文。

作为一个游走在构建服装时尚品牌文化的人,因此对于风尚流行、服装时尚,既观其外在形色之装饰审美,更能道其内部空灵之文化精神。

饱满的诗意,能够让我生活简单而心灵明朗,让我能够更加看得见、看得清世间的繁华时尚、丰饶美丽,并透过繁华时尚体悟那份“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澄明境界、空灵之美或高处不胜寒的孤寂之心。

文章、文字年少时多出自天赋才情,充满诗性灵性之美,年长则源于学问见识,多思想逻辑之理。

学而知不足。

世间好语书说尽。

面对浩如烟海、璀璨绚烂的诗书文章,历代先贤先哲道德学问、思想哲理的光辉,透过厚重的纸背与岁月的烟尘,穿越时光,洞穿历史,时时闪耀在我们的头顶,让自己时时觉得不敢动笔写字。

伟大的文字充满神性,具有直指人内心的力量,我始终相信神圣的存在,也因此领悟,唯有充满思想的文字才能获得不朽。

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何止对文字敬畏,对自然、对生命、对时光、对美、对痛楚……难免时时会升起敬畏之感。

书香满屋,常怀恭谦敬畏之心,以安妥灵魂。

懂得敬畏,方知不足,懂得感激,始知幸福。

尽管如此,还是觉得神性太高,思想太重,风尚太大,自知我的文字太轻。

八、文以载道

肉身只是暂住,精神方得永生。

面对这个风尚的时代,处身其中的每个人都想发出自己的声音言语,要有言,则应有文,文以载言,文以载道。

胡兰成则进一步言道也在诗文中,“孔子教人学诗学礼,而后世儒者以为诗文但是载道之具,不知诗文的造型,自身即是道”。

人行走于天地之间,有生命气息地活着,总得遗留一些什么给世人,万物易朽,文字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然竹简易碎,碑石易断,纸张易脆,唯有思想才能求得永恒。大道至简,伏羲氏画八卦,阴阳点划而已,开天辟地,仿如现代的计算机二进制运算,我想伏羲氏应是史前或世外高等智能生物,留下八卦图画,让后人匪夷所思,遂有《易经》,遂有天下文章,遂有复杂人伦,遂有万劫不复的人类宿命。生命其实可以很简单而更智慧,如伏羲八卦,点划而已。又如禅宗,不立文字,直见性命。如此一想,文字也很无力,不免气馁乃至绝望。

然皆言文以载道、文能载道。文,既是文章,也是文字和文化。道是思想、理想、道德。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时光转折,风尚流变,如朱颜繁花,世事无非也如梦幻泡影,好在还有文字。

文字从来都充满着神奇的力量,每一个闪光的文字背后都包含思想深意、道德理想,许多人事记忆、许多历史过往,就是通过文字得以记录,让我们得以触摸、重温与回忆,甚至得以还原与再现。

学问、事功、道德,或言“立言、立功、立德”,人生“三不朽”。

圣人说:“立言存其诚。”作为从业者,一路坚持书写有质感与温度的文字,我记录服装时尚变迁的印记,也感知服装时尚背后每一度的冷暖,努力捕捉服装时尚每一个瞬间即逝的美丽,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只求呈现,服装时尚别样的精彩与真实。

木心也有说,“文字的简练来自内心的真诚。”我非常认同。相信唯有真实才能经得起时间的叩问与历史的推敲。

生命无非记忆。

生命如果不是用来奉献、用来创造,那么生命毫无意义。

生命之事,唯有以生命相应之。

孔子曰:“士志于道”。

北宋大儒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最能表达儒者的襟怀,也最能彰显儒者的器识与宏愿,此为学问者应有的使命。

于我而言,正是他们的道德、事功,才有机会让我为他们“立言”。

光阴荏苒,事实上,时代风尚变幻中的他们以及服装时尚品牌或区域,有着他们各自精彩的生长发展,最重要的是,在某一个阶段,我幸运地经历或见证了他们的精彩。

他们闪耀的巨大光芒已经足够让业界仰慕与赞叹,他们所缔造的光荣与梦想,不仅进入了服装时尚历史成功的殿堂,很多品牌更是已经走进了顾客的心里,这些本应该是永久尘封在我的记忆或个人的经历中,时光沉淀,记忆被唤醒,在宏大叙述的正史背后,被我一个亲历者记录于此。

为此,我以自己恪守的诚实的价值观,在回忆与还原这一切时,努力地保持事实真相,并保持叙述的冷静,做到不刻意褒奖,但决不贬损,写书与做人我同样恪守的原则是“只誉人,不毁人”。

批判与指责很容易,建设就难得多。这个年代会指责别人的专家很多,会提出积极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太少。每个成长的企业和品牌,没有可能是完美的,我们应该虚心学习与吸收一切先进的技术和思想,若总是拿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积累的品牌企业与我们的企业比较,未免责之过苛、操之过急。

人生聚散,往事浓淡,合作是一份机缘,虽然许多已经不再常常相见,但在我记忆里,他们一直都让我感到温暖。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写商业史和企业传时,把自己定位为“介入的旁观者”,与企业家保持必要的距离,以保持书写叙述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值得我学习。

就风尚演变的过程而言,十几年的时间很短,还不足以构成一个“时代”,但它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片段。

风尚背后所指其实是整个时代和世界。

我承认自己是在为他们以及品牌或区域而歌而写,为他们以及品牌或区域树碑立传,为他们的发展成长撰写颂词,同时也记录自己亲历与思考的心迹,是此书的“文以载道”。

而他们是风尚的创造者,很多时候他们和他们领导的企业、品牌或区域站在风尚的巅峰,引领着一个时代时尚的生活方式,关注与记录他们的成长密码,探寻和解析他们的成功之道,呈现他们的内在价值观与人生的不同面向,甚至他们的喜怒哀乐,是作为亲历者书写他们的唯一意义。

他们是性情中的男人女人,或者是丈夫妻子,或者是知己红颜,或宏图于胸,或优雅智慧,他们都是我心目中的朋友君子。

广阔无边、色彩斑斓、变幻多姿、云鬓衣香的风尚海洋,从来都是他们展现气概和雄心的最佳舞台。

风尚,时代的精神气质。

开拓、引领、创新、成长。

他们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中国服装时尚产业领跑者的角色,要为饱经风霜而广阔无边的中国服装时尚产业开创一片新天地。

他们以超越时代的智慧创想未来,令企业、品牌或区域得以轻盈之姿从容于世,卓然而立,游刃纵横。

他们将自己的生命激情、青春梦想、深情爱意、美学思考甚至时尚革新皆倾注于设计创造之中,坚持人性的高贵,追求服装艺术的完美。

他们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身份,显现出这个时代的新精神。

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非凡的成就,自然有他们各自的独到之处。

因此他们有许许多多值得我尊敬、热爱并学习的理由。

今日处世,以文章立天下者,鲜矣、难矣。

而文章之美不仅在于其文字言辞,更在其识见。

但无论如何,如果缺少发现,缺少真实,如果失去了感人肺腑的力量,我的文字也不会有什么价值。

好文章似芙蓉花临风开放,我如今还远没有这样的才情、才力把文章做到这样的美。

章学诚说:“史所贵者义也,而所具者事也,所凭者文也。譬之人身,事者其骨,文者其肤,义者其精神也。”

历史的叙述与记录,固然需要以宏大的主题与视角,然而个人的心迹与记忆虽然琐碎细小,但也并非微不足道、毫无意义。恰恰在很多时候,民间或个人的记录可能更加亲切、更加鲜活,因而更加接近于事实本身。

日常我们看到的历史记录方式一般是主旨宏大的所谓“正史”,“渔樵闲话是史诗”,民间的个人记录,为我们展现了一些正史中所不具备的历史细节,因此成为历史的另一种书写方式。

当然,我看见和能够书写记录的,肯定不可能是他们经历的所有,在他们成功光鲜的外表下,有着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和努力。

但我相信历史真实叙述中包含的那份能够对抗遗忘、对抗时间的力量。

直到现在,这些令人心潮澎湃的故事还在延伸它的生命力,这正是亲历风尚、记录历史的价值所在。幸运的我,因为他们的厚爱而有了结识、合作的机缘,才得以经历、见证、记录他们以及品牌或区域的辉煌历史。

凡事皆有神迹,只需用心观察。

人造时势,时势造人。

任何波澜壮阔的舞台场景,都离不开类似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服装时尚的风生水起,无疑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最生动的反映与表达。

衣被中国。

也为这个美丽的时代而歌而写。

九、色空之喻

中国自古就有有无、色空之论。

色即是实物,是造型,空依靠造型而表现,空是被创造之物。而空并非虚空,而是含蓄、无限。

众所周知,品牌是一种商标,应当成为一种口碑,一种品质,一种格调,一种影响,一种价值。品牌通过这个载体,与消费者达成购买与使用体验,形成一种依赖、信任关系。

色与空,有与无,喻之于品牌,色、有是我们能够看得见的形式、色彩,空、无就是品牌背后的文化精神。

若以“色”喻品牌的繁华绚烂,“空”无疑则是品牌背后我们看不见的文化与精神价值。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时尚,不只是一种物质的华美表象,更是一份骨子里的内涵和品质态度。

竞逐于技术手段,而轻视文化,是我们当下时代普遍需要弥补的不足。

只为营生,成就不了文明,自然也成就不了品牌。现代人虽多忙碌而浮躁,但对花月春风、对山川草木、对服饰衣裳等一切事物不能失去应有的爱意与领悟,而文明本是一份爱意。

乡贤胡兰成曾说:“人世之事,有其有的一面,有其无的一面,有的一面是品物赋形,无的一面是天机所在,而且品物应该是天机里织出来的文章。”因此,始能够见物见其真。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大多数人终其一生,最多也是“有”中生“有”,能做到“无”中生“有”,当是天才。

对于服装设计而言,材质、色彩与款式的设计、裁剪表达属于有、色,而设计的文化创意包含空无的流露,其实更为重要。世界万物,无可以统摄有。太拘泥于实有而不知空无,便是无明。

好的设计拥有着无限的风姿,不为其形体所限,唯人赋予了其精神内涵,获得了灵动的生命,也即由于达到了空无的境界,而简洁而不刻意的设计之美,一定仿佛来自天意而非人力。

正如设计的完美“不是无物可加,而是无物可减。”

万事万物,包括生命,有形就有限制,一切有形之物必有成毁,唯天道悠悠,天意无限。

达到佳境的品牌文化推广宣传应该天女散花、不著佛身,如雨落池塘,杳无痕迹;花香隐约,察觉不闻。如此才深入人心。

一个品牌能够知其色有,用其空无,最终必将达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一如”的境界,则是风景悠悠、春光无限了。

十、风尚无边

悠悠人世,风尚无边,更迭变化,“日月长新花长生”。

物质世界看得见的东西全是衣服或象征,而人是精神,衣服或象征只是人的外化显现。托马斯·卡莱尔说:“精神借以向感觉显示自己的一切形式,不管是外在的还是想象中的形式,都是衣服。”托马斯·卡莱尔还说:“所以文明及属于文明的一切事物——语言、文学艺术、政府、社会机制和制度、哲学、宗教和宗教仪式——都不过是人的制作精神为人类编织的许许多多的衣服而已。”

由此可见,世间所有的文明之美、风尚之美,就形式而言都是衣服。

时尚世界,因其变化的特质而存在,服装设计也类似文学、音乐或电影等艺术表现形式,是一种精神的体验过程,我们从这种变化与新奇里面体验快乐,将自己体验到的激情、幻想、无穷的创造力用独特的方式记录下来,即存在于内心又呈现于眼前,由此形成自己的服装设计风格。设计风格有关个人的成长经历,是内在心灵的外在表现,是一种气质、一种感觉、一种观察事物的方式,也是对丰饶生活的思考和感动……而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服装设计绝不只是一件华服、一种流行,其实最迷人的是能够有幸借这样美好的方式体验美妙的过程,感知真实的生活,这一切被呈现出来的美丽与璀璨,源自于每一个身在此处行走着并欣赏着的人,“服装设计像这世界上许多美好的事物一样,是一种人们共同梦想并且因此获得幸福的方式。”

环顾世界,纽约展示商业,米兰展示技艺,伦敦展示胆色,巴黎展示梦想。

时尚从英国起源,法国发迹,于意大利变成艺术,在美国成为了最赚钱的工具。

在中国,20世纪最后十年和21世纪最初十年的服装时尚风云变幻,波澜壮阔。

尤其进入21世纪后,意味着一个时代新的开始。

世界服装品牌之多,30多年来中国服装时尚发展之快、广东服装时尚产业之大,此谓泱泱乎如弱水三千。

服装是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它历来是时尚变化最为灵敏的风向标,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为鲜活生动的形象记录。

服装时尚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

我们拥有时尚,不仅仅是拥有一件衣服,更因为我们拥有对生命的热爱。

真正的时尚应该是一种向上的审美意识与向上的生活方式。

《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缘天南地北,乾坤定位,故治隆于上、俗美于下,风物景然。

又如孔子所言“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之理想境界,其乐陶陶。服装之社会功能于此可见一端。

国家如此,城市如此,个人也是如此。

对我个人而言,将一生中最深刻的足迹踩在服装时尚的服务领域,开始达成梦想的旅程。

天地有大美,人创造了服装、建筑、器皿……有了礼乐人世、悠悠文明,人世与自然天地共美,且历久弥新。

对中国而言,我们能够弘扬优秀的中华礼乐文明,盛世就真正到来了,那将是一片人世的风景悠然、文明重生。

春风牡丹,我们过去曾经王天下,我们将来还是要再有。

十一、只取一瓢

我想,每一个人都必须要走很多的路,要经历生命中无数突如其来的繁华和苍凉。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大千世界摄于一尘。

风尚原是一种风景,可是遇见之后,变成了一种心情和心迹。

“遇见时,恰好你笑了,或者是你皱眉了。所以,我爱了。所以,我来了。”与你相遇,相濡以沫,共闻花香。

我与风尚如此。

这10多年来,躬逢中国服装时尚产业及品牌成长良机,先后为数十家品牌企业和设计师以及区域产业集群服务和合作,出任多家服装品牌公司的文化与战略顾问。参与撰写了《广东工业志1978~2000——广东纺织服装行业(篇章)》,并担任了《风起沙溪》一书的主编。

中国服装时尚产业与服装品牌的发展兴起以及作为服装企业家的成功,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尤其是市场化与国际化的推动。市场化给整个产业和品牌带来了发展的活力;国际化,带给产业的竞争力和品牌企业的全球化视野、先进技术与管理、品牌运作与营销理念以及时尚敏锐与流行同步,推动自主原创品牌的成长和提高。

他们以极其强大的创造力、野心、毅力、忍耐和绝不放弃的信念,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站在巅峰、成为领袖,他们以企业自立、产业升级为责任,他们代表着中国服装企业家形象,他们是这个英雄辈出年代的佼佼者。

改革开放的30多年,市场化和国际化在推动整个中国服装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也是各个区域产业从萌芽、发展走向升级和成熟的过程。

书中所述,多是个人所服务或顾问合作过的品牌,很少涉及企业和品牌经营运作的专业理论与学术构建。窃以为,如我这样体裁与风格的书,应该是并不多见。

当然,在记述他们的同时,也会有自己关于生命、关于历史、关于人性的一些感悟。

无边的风尚,如飘飘衣袂,如漫漫沙滩,我偶然的触摸,我轻轻地走过,我的文字恰如衣袂上留下的那一丝丝浅浅淡淡的划痕,如沙滩上留下的那一个个深深浅浅的脚印。看到了的你,或许有一丝惊讶错愕,错过了的你,还是平静如水,因为所有这些文字将依旧风清云淡,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丝云彩。

我以亲身经历,并以文字诉说心迹。

他们的活力和魅力,也是一个时代成长发展进步的证明。

无疑,《亲历风尚》,书名固然是大了,不免眼高手低,显出我的肤泛无力,然而,风尚无边,如迷眼乱花,如三千弱水,在我的心目中,时代风尚和他们以及他们创造的风尚,巍巍乎若高山耸立,浩浩乎似湖海渺远,湍湍乎如江河奔涌,胸有万千锦绣,方能笔端生花,成为我笔底的一切,“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虽非字字玑珠、句句风流,但都是亲身经历。

管中窥豹,尚只能够见一斑而难获全貌,身在庐山高处,也尚不识庐山,而我不但未曾登临涉足他们所创造的风尚大海、品牌高山,最多只是在离他们很远的一条小径上静静地站着注视而已,只是我幸运地感受到了吹起的风尚的一丝气息。

笑谈时尚,显出我们的从容。

先器识而后文艺。

序言文字,其实是把自己读书、做文、做事、做人的准则和原则做了介绍。所谓性格即命运,而命运又是什么,命运就是周遭的人,缘起性空,缘自性格,因为自己的性格,与他们产生了人生的交集,有缘与人交集是因为性格,无缘不交集也是因为性格。

无论如何,我按照自己的视角、心迹与方式,对他们作了记述,给风尚变迁的历史留下了我的记录。在这些文字中,我也试图触摸与进入他们以及品牌的灵魂,我不敢说我成功了,但我尝试了,努力了。最后,我意识到,时尚史也好,品牌史也好,都是人的命运与历史。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无边风尚,弱水三千,迢迢横渡为谁,我边写边歌、亦歌且颂、独取一瓢。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借此,我要表达敬意与感谢,感谢身后的信任如磐石坚固,感谢前方的希望如星空闪耀,我敬仰这个时代所有开创者的勇气,亦感激共创这个时代的他们的真挚。这些年,我跟随他们同行,忠贞与赞许如同身后磐石,风雨不变,而鞭策与信任的目光,化作头顶星空,如希望闪耀。这些年,认同、喜爱与忠诚同行,我们共同成长,共同在推进一个时代的时尚演进与进步,共同在推进一个国家的梦想美好与和谐,我们不改初心,始终如一,坚守信念,一如既往,一路同行。感谢你们,感谢前方期许璀璨如初。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十二、未来已来

此书所记述的只是21世纪初风尚流变时代下万千服装品牌与产业区域成长发展进程中我所亲历的一个段落,是我个人职业生涯的回顾,也是总结。

而回顾与总结,意味着对过去的结束和告别。

今天互联网正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带来世界新一轮的裂变式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后PC时代、后网络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出十年,我们又将进入以服务为中心、以云为主要技术的云计算时代。移动互联网将会很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我十分明白,当我写完此书时,不仅将意味着个人职业生涯的改变与转型,或又一次自我革命的起点,也必将是服装时尚行业从传统模式向互联网时代靠近与转变之时,互联网下的消费者主权时代的到来直接影响到商业模式的变革。我们将一起迎接崭新的时代与崭新的生活方式。

传统产业必须接受互联网思维,也没有比互联网能够给传统产业转型创造巨大的机遇和想象空间。就服装时尚产业而言,从品牌的特许加盟、自营连锁到奥特莱斯概念,从ebay、淘宝的电子商务模式到D2C、D2B的设计定制,从唯品会到O2O的体验销售……清晰地显示了这十几年商业模式的发展轨迹。而十年以后的世界,我们的服装品牌经营和零售方式将会是怎样的图景,正如十年前我们无法预知的今天一样,科技将以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力量,摧毁与颠覆我们的已知。

技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然而,无论科技怎样颠覆时代,生活方式又迎来怎样的改变,基于对人类进化、历史演变和人性的理解,我相信作为人类,所有的创造创新,所有的颠覆改变,必须要回归到为人类自身服务、以增进人类福祉为根本与终极目标。

今天的我们消费的已经不单是物品,而是物品上所附着的文化,因此文明以止,人对需求的满足、欲望的满足应该是适可而止。相信人类有智慧应对这一切,让我们的灵魂跟得上我们的身体,规避新技术和新权力的奴役,让人类的进取心使科技更先进,让科技的作用力使人类更优秀。

《如何创造思维》一书的作者雷·库兹韦尔预测说,到2029年,有一款智能机器人通过图林测试,预测2045年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将不复存在。“未来人工智能会代替人类,会进行探索和思考,整个世界会大大发展。到这时人类的地位会发生微观奇怪的变化,如果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人跟技术的距离会越来越远。如果人跟机器结合在一起,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未来世界的发展将会呈现完全超出我们现在预期的面貌,现存的许多规则、秩序几乎都可能被颠覆,将被重新定义,我们都无法逃离即将到来的未来。

人类发明技术最终是为了服务内容、服务人类自身,那么人类是否能够回到原点,又或者是迎来灵性的回归,还人类整个清爽的美好的世界?

未来正来,未来已来。

我只相信,无论怎样,未来一定会十分美丽生动。

因爱之名,因美丽之名,因时尚之名,让我们对未来美好的世界一起加持祝福。

2013年10月18日于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