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三维机织物的轴向

在机织物中,一组平行方向的纱线系统被称为织物的一个轴向,简称向。如果织物中纱线的方向可以是任意的,则构成织物的纱线系统可以是两轴向、三轴向甚至更多的轴向,如三维四轴向(简称三维四向)织物,其构成立体织物的纱线具有四个方向。一般每一个平行系统的纱线由一套机构(或装置)进行控制,例如在传统织机上,经纱由送经机构控制,纬纱由引纬机构控制,平行系统的经纱和另一组平行系统的纬纱交织成平面机织物。

一、二维机织物的轴向

1.双轴向织物

传统的二维机织物由经纱和纬纱构成,可称为双轴向或双向织物,经纱与纬纱相互垂直。这种织物在经纱和纬纱方向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变形小,但在倾斜方向(如±45°)容易变形,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点。

在平面织物中,有时要求经纱与纬纱相互呈非90°交织,这种斜交织物也具有两个轴向。

2.三轴向织物

平面三轴向织物是由三组纱线相互间呈60°或120°交织起来形成的平面织物,它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即不管织物在哪个方向受力,都有较均匀的抗拉伸或抗剪切的强力和刚度。根据三组纱线相互交织的规律不同,平面三向织物分平纹结构和双平纹结构两种,如图2-29所示。图2-29(a)是三向平纹结构,它由三组xyz纱线呈60°或120°角相互交织而成,其相邻的平行纱线之间距离大于纱线直径的两倍。在每一交叉点都是x纱在z纱之上、z纱在y纱之上、y纱在x纱之上,在相邻的六个交叉点之间留有六角形的空隙。图2-29(b)是双平纹结构,是两个平纹三向织物的叠加,其中两根x纱与两根y纱、两根z纱交织时上下次序都是一上一下交替配置,因此织物的交叉点多,织物的孔眼小、结构紧密。

图2-29 平面三轴向织物结构

3.多轴向织物

更多方向的平行纱线在平面内交织,可以形成四轴向、五轴向甚至更多轴向的织物,图2-30是一种四轴向平面织物的结构图。当然,随着织物轴向数的增多,其织造的设备也越复杂。

图2-30 二维四轴向机织物

二、三维机织物的轴向

为了清楚表示三维织物中纱线的方向,采用笛卡尔坐标系下的立方体,根据立方体内的几个主要方向:三个坐标方向、立方体的四个对角线方向、与坐标轴垂直的面内对角线方向,可以构成多种典型的三维多轴向织物。

1.三轴向织物

在三维机织物中,其构成的纱线具有三个方向,一般相互垂直,三个纱线方向在立方体中的表示如图2-31所示,分别与ABACAE平行(沿xyz方向),织物的结构参见图2-1。

图2-31 三维机织物的三个轴向

2.四轴向织物

在三维织物中只存在沿立方体4个对角线方向的平行纱线,如图2-32(a)中的CHDEGAFB。图2-32(b)是纱线在织物中的排列结构。

图2-32 四轴向织物

3.五轴向织物

在三维织物中存在五个方向的纱线,分别与xyz三个方向和垂直于某一坐标轴的平面内的两个对角线方向平行,如图2-33(a)中,除了沿xyz三个方向的纱线外,还在垂直于x轴的平面DBHG中,存在平行于DHGB两个面内对角线方向。这种织物的结构如图2-33(b)所示,它表示了沿x轴方向视图内纱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2-33 三维五向织物

与垂直于x轴的平面一样,在垂直于yz轴的每个平面内,还各有2条面内对角线,它们分别与xyz三个方向组合,还可以构成另外2种五轴向织物。

4.更多轴向的三维织物

相互垂直的xyz三个方向,立方体的4个对角线方向以及分别垂直于xyz轴的三个平面共6个面内对角线方向的不同组合,可以构成更多轴向的三维织物,典型的有7轴向、9轴向、11轴向、13轴向三维织物。

例如在7轴向三维织物中,纱线可以由xyz三个方向和立方体的4个对角线方向纱线构成,也可由xyz三个方向和两个面内的4条对角线方向纱线构成。

更为一般的情况,若所有纱线的方向均不受限制,即在立方体的体内、面内不仅仅局限于对角线方向,甚至连xyz三个方向也不一定正交,则可以得到任意结构的多轴向立体织物。需要指出的是,织物的轴向数越多,织物的结构越复杂,织造的难度也越高甚至有可能难以织造。

三、三维机织物的可织性

三维机织物作为产业用纺织材料,为了满足产品应用的需要,必须满足一定的强力要求,织物的承载能力不仅受织物结构、纱线性能的影响,还与织物中纱线的排列方向即织物的轴向有很大关系。由于应用领域的多样性,对织物中纱线的理想希望是能够任意铺放,即能够织造任意的多轴向结构织物。复合材料的强度可设计,就是通过设计复合材料中纱线的原料、排列的方向和密度等指标参数,来满足复合材料的各向强度要求。但随着织物轴向数的增加,织造的技术和设备也变得复杂起来。织造技术越复杂,不仅三维织物的制造成本高,也限制了其大规模的实际应用。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织造技术的进步和产量的增大,织造的成本将逐渐降低。

影响三维机织物可织性的因素很多,包括织物的结构形状、织造方法与原理、织造的设备与工艺、原料品质、织物参数与上机工艺参数、织造环境等。

织物的形状结构是根据织物最终应用的要求确定的,以满足各种形状和力学、孔隙率等性能的要求。通过织造方法与原理的设计,可为织造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或改造)提供依据。虽然织造方法的多样性为织制的多种多样的织物提供了条件,但目前还不能满足所有织物形状的织造要求,且各种织造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只能在一定品种范围内满足织物的织造。

三维机织物的生产工艺流程影响织物的生产成本和效率,各工序还没有专业的纺机制造厂家,再加上三维机织物的产量还远小于传统机织物,一般都选用尽可能短的工艺流程,以降低生产设备的制造成本,因此生产效率还比较低。有时辅以缝合、细编穿刺等工艺增加在织物厚度方向的纱线,来提高织物的层间强度。为了提高纱线的可织性,有时需在纱线上施加助剂,以减少织造过程中纱线的起毛、断头现象,施加的助剂应对后工序无害或者能够去除。例如,在织造复合材料用的多层织物前,可对纱线进行上浆或涂以油剂处理以降低其织造的难度,这些上浆材料或油剂应该不影响纤维与树脂的界面性能,否则在复合前必须考虑去除这些助剂,但当织物结构紧密、厚度较大时,处于织物内层纱线上的助剂清除困难。因此,研究不需要清除且有助于纤维与树脂界面结合的助剂很有必要。

纱线原料的品质对可织性影响很大,三维机织物一般采用碳纤维、玻璃纤维、石英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纱线为原料,其性能与传统的棉、毛、丝、麻和各种化纤纱线的性能差异显著,可织性存在明显不同。因此,在制订织造工艺参数时,必须予以注意,以获得较高的织造效率和织物质量。另外,纱线的结构如单纱与股线、短纤纱与长丝纱、有捻纱与无捻纱等,也都影响纱线的可织性。织物的参数包括纱线的原料、粗细、排列密度与方向以及织物的组织结构等,这些参数对可织的织物范围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织制传统的平纹结构织物时,采用的经纬纱线越粗,所能织制的经纬纱极限密度就越小。同样,对三维机织物也有类似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