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

一、电子商务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电子商务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近20年来,计算机的处理速度越来越快,处理能力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为电子商务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二)网络的普及和成熟

由于Internet逐渐成为全球通信与交易的媒体,全球上网用户呈级数增长趋势,快捷、安全、低成本的特点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应用条件。

(三)信用卡的普及应用

信用卡以其方便、快捷、安全等优点而成为人们消费支付的重要手段,并由此形成了完善的全球性信用卡计算机网络支付与结算系统,使“一卡在手、走遍全球”成为可能,同时也为电子商务中的网上支付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四)电子安全交易协议的制定

1997年5月31日,由美国维萨(VISA)和万事达卡(Mastercard)国际组织等联合制定的电子安全交易协议(Secure Electronic Transfer Protocol,SET)的出台,以及该协议得到大多数厂商的认可和支持,为在网络上开发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关键的安全环境。

(五)政府的支持与推动

自1997年欧盟发布“欧洲电子商务协议”,美国发布“全球电子商务纲要”以后,电子商务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许多国家政府开始尝试“网上采购”。这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二、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一)1993—1998年起步阶段

1993—1997年,由政府领导组织开展的“三金工程”,为电子商务发展期打下坚实基础。1993年成立了由国务院副总理为主席的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简称信息办),相继组织了金桥、金关、金卡等“三金工程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02752.htm?fr=aladdin”,取得了重大进展。1996年,全桥网与因特网正式开通。1997年,信息办组织有关部门起草编制中国信息化规划。同样是在1997年,中国第一家垂直互联网公司诞生——浙江网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3月,中国第一笔互联网网上交易成功。从此,中国的电子商务开启了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

[知识链接]

继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世界各地掀起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热潮,中国迅速做出反应。1993年年底,中国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三金工程”的目标是建设中国的“信息准高速国道”。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卡工程”、“金关工程”。“金桥工程”首先建立国家共用经济信息网。其具体目标是建立一个覆盖全国并与国务院各部委专用网连接的国家共用经济信息网。“金关工程”是对国家外贸企业的信息系统实联网,推广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实行无纸贸易的外贸信息管理工程。“金卡工程”则是以推广使用“信息卡”和“现金卡”为目标的货币电子化工程。

(二)1999—2002年曲折发展阶段

随着电子商务在国际上的快速发展,投机行为开始显现,网络泡沫出现了。1994年,马赛克(Mosaic)浏览器及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出现,互联网开始引起公众注意。1996年,对大部分美国的上市公司而言,一个公开的网站已成为必需品。初期人们只看见互联网具有免费出版及即时传播世界性资讯等特性,但逐渐人们开始适应了网上的双向通信,并开启了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直接商务(电子商务)及全球性的即时群组通信。这些概念吸引了不少年轻的人才,他们认为这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商业模式将会兴起,并期望成为首批以新模式赚到钱的人。

随着雅虎(Yahoo)、亚马逊(Amazon)、易贝(ebay)等互联网公司的上市,上市市值节节攀升,风投家目睹了互联网公司股价的创纪录上涨,故而出手更快,不再像往常一般地谨小慎微,选择让很多竞争者进入,再由市场决定胜出者来降低风险。美国1998—1999年的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低利率,帮助了互联网公司启动资金总额的增长。而在这些企业家中,大部分缺乏切实可行的计划和管理能力,却由于新颖的“DOT COM”概念,仍能将创意出售给投资者。在2000年3月,以技术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Nasdaq Composite Index)攀升到5048,网络经济泡沫达到最高点。然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没有持续太久。从1999年至2000年初,利率被美联储提高了6倍,资金的成本快速上升,出轨的经济开始失去了速度。最终,网络泡沫于2000年3月10日开始破裂,该日NASDAQ综合指数到达了5048.62(当天曾达到过5132.52),比1999年的指数翻了一番还多。NASDAQ此后开始小幅下跌。3月13日星期一的大规模的初始批量卖单的处理引发了抛售的连锁反应:投资者、基金和机构纷纷开始清盘。仅仅6天时间,NASDAQ就损失了将近900点,从3月10日的5050点掉到了3月15日的4580点。股市的快速下跌引发了投资者的恐慌性抛售手中的股票,导致大量上市网络公司市值严重缩水,最终部分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DOT COM”泡沫全面破灭。

虽然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在西方部分网络公司成功上市的刺激下以及国内早期几家成功的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影响下,例如新浪、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大量的企业、个体纷纷开始进军互联网产业。甚至这个时间段出现了大量公司变更企业名称的现象,纷纷在企业名称上冠上“科技公司”“网络公司”之类的词语。这些现象足以看出当时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热潮。

但是和企业如火如荼发展电子商务的热潮相比,国内的电子商务环境还很不完善,包括网上支付、物流配送、消费观念等还无法跟上时髦的电子商务。很多企业在对待电子商务时心态上不够理智,把电子商务当作一夜暴富的手段。疯狂地投项目、盲目地吸引风投,结果大量的互联网公司在这个阶段倒下。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堪称为中国B2C电子商务鼻祖的8848。

[知识链接]

1999年王峻涛创办8848网站,先后担任总裁、董事长。该网站自1999年1月从4个人、约16万元人民币起步,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标志性企业。1999年11月,Intel公司总裁贝瑞特访华,称8848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头羊”;2000年1月,8848被中国互联网大赛评为中国优秀网站工业与商业类第一名;2000年2月,美国《时代周刊》称8848网站是“中国最热门的电子商务站点”;2000年7月,8848被《福布斯》杂志列入中国前十大网站。2001年,CNNIC的调查显示,8848是中国工业和商业类网站被用户访问最多的网站。至2001年,8848公司先后融资约6000万美元。

就是这样一家互联网公司接下来的发展却和前两年截然相反。公司为了能上市,大量地吸收风投资金,使公司创始人不断失去公司经营的控制权;由于风投和公司创始人之间不断发生经营理念的冲突,结果,在资本的“力量”下,公司创始人不断地“让步”,最终8848的发展不断地偏离预期的轨道而没落。

(三)2003—2006年高速增长阶段

2003年4月起在中国广东省及香港地区所暴发的流行病——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病毒传染性较强,死亡率极高,当时人们谈“非典”色变。当非典来临的时候,中国经济遭遇一定的冲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00多亿元人民币。“非典”在2003年第二季度对旅游、餐饮、运输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出现改革开放20多年来首次负增长。但是与此同时,某些行业却得到了新的机遇,其中最受益的就是电子商务行业。

当我们说到京东商城和淘宝的发展,就会从2003年开始讲。“非典”肆虐的时候,马云和阿里巴巴的员工都被闷在家里办公,就这样“闷”出了淘宝的想法。淘宝网是2003年5月成立的。而京东商城则是完全被“非典”“逼”出来的。2003年京东门店开到12家,“非典”来临,顾客不再上门,每天损失好几万。无奈之下刘强东带着员工到各个网站发帖,注册几百个QQ号推销产品,意外发现网上销量增长惊人。2004年,京东转型成了网上商城。

“非典”时期,中国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显示了中国电子商务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得到广大中国网民的青睐和信任。中国电子商务潜在的广大需求市场,在非典时期得到充分展现和释放。不少企业电子商务交易成果喜人。据新华网2003月5月29日报道,卓越网平时月销售额约1000万元,而从4月29日到5月4日,仅短短的5天,销售额已经突破1500万元;易趣网日均的出价次数从2003年4月的3万多,增长到超过4万,日均交易额从2003年3月180万元猛增到230万元。

在NASDAQ交易所,中国电子商务股受到国际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和追捧。非典时期三个月,NASDAQ交易所“新浪”股票每股市价由2003年3月31日的8.42美元上升到2003年6月30日的20.25美元,平均上升了2.4倍;“搜狐”股价由10.92美元上升到34.00美元,上升了3.l倍;“网易”股价由14.95美元上升到36.47美元,上升了2.4倍。2003年4月1日至6月30日三个月来,这些中国电子商务股股价的飙升,使它们成为NASDAQ市场上名副其实的绩优股。它们股价的成长速度高于NASDAQ所有股票平均成长速度十倍以上,它们成为高速成长股,其成长速度列NASDAQ所有股票的前10名。

通过2003年的洗礼,更多的人开始理性看待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发展逐渐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在这一阶段,当当、卓越、阿里巴巴、慧聪、环球资源、淘宝,这几个响当当的名字成了互联网江湖里的热点。这些生在网络长在网络的企业,在短短的数年内崛起,和网游、SP企业等一起搅翻了整个通信和网络世界。这个阶段对电子商务来说有3个最大的变化。

(1)大批的网民逐步接受了网络购物的生活方式,而且这个规模还在高速的扩大。

(2)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从B2B电子商务中获得了订单,获得了销售机会,“网商”的概念深入商家之心。

(3)电子商务基础环境不断成熟,物流、支付、诚信瓶颈得到基本解决,在B2B、B2C、C2C领域里,都有不少网络商家迅速成长,积累了大量的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经验和资金。

(四)2007年以后电子商务全面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电子商务已经不仅仅是互联网企业的天下。数不清的传统企业和资金流入电子商务领域,使得电子商务世界变得异彩纷呈。B2B领域的阿里巴巴、网盛的上市标志着发展步入了规范、稳步发展的阶段;淘宝的战略调整,百度的试水意味着C2C市场不断地优化和细分;PPG、红孩子、凡客诚品、京东商城的火爆,不仅引爆了整个B2C领域,更让众多传统商家按捺不住纷纷跟进。

这个阶段,电子商务的交易额节节攀升。从2007年的2.33万亿元到2013年突破10万亿元,6年间交易额增长了近4倍。从B2B、B2C到C2C还是现在热门的O2O交易都全面开花。其中2013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8851亿元(如图1-4所示),2014年前6个月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0856亿元,同比增长43.9%。2014年仅阿里巴巴旗下的零售平台天猫和淘宝“双十一”当天更是创造了571亿元的销售奇迹。

图1-4 2009—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2013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2014.3.4.

[知识链接]

2009年,天猫(当时称淘宝商城)开始在11月11日“光棍节”举办促销活动,最早的出发点只是想做一个属于淘宝商城的节日,让大家能够记住淘宝商城。选择11月11日,也是一个有点冒险的举动,因为光棍节刚好处于传统零售业十一黄金周和圣诞促销季中间。但这时天气变化正是人们添置冬装的时候,当时想试一试,看网上的促销活动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对消费者有吸引力的窗口。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双十一”成为电商消费节的代名词,甚至对非网购人群、线下商城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力。

天猫历年“双十一”销售额(部分数据包含天猫商城和淘宝集市的总额):

2009年“双十一”:0.5亿元

2010年“双十一”:9.36亿元

2011年“双十一”:33.6亿元

2012年“双十一”:191亿元

2013年“双十一”:350.19亿元

2014年“双十一”:57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