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计量器具使用方法
- 西安铁路局
- 3709字
- 2021-03-28 17:13:47
第二节 外径千分尺
一、主要用途
外径千分尺常简称为千分尺,它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工具,主要用于测量零件的外尺寸,如长度、高度、直径等,可以准确读出0.01mm的数值,在机车检修中,主要用于测量各种轴外径。从读数方式上来看,常用的外径千分尺有普通式、带表式和电子数显式三种类型。
二、基本结构
1.外径千分尺,主要由固定的尺架、测砧、测微螺杆、固定套管、微分筒、测力装置、锁紧装置等组成。固定套管上有一条水平线,这条线上、下各有一列间距为1mm的刻度线,上面的刻度线恰好在下面两相邻刻度线中间。微分筒上的刻度线是将圆周分为50等分的水平线,它是旋转运动的。普通式、带表式和电子数显式外径千分尺基本结构分别如图1-26~图1-28所示。
图1-26 普通外径千分尺
1—尺架(附隔热装置);2—测砧;3—固定套管;4—轴套;5—衬套;6—微分筒;
7—测微螺杆;8—罩壳;9—弹簧;10—棘爪销;11—棘轮盘;12—螺钉;13—锁紧装置
图1-27 带表式外径千分尺
图1-28 电子数显式外径千分尺(Ⅱ型)
1—尺架;2—测砧;3—丝杆;4—锁紧装置;5—数据输出按钮;6—测力装置;7—快速驱动装置;
8—扳子;9—护板;10—按键;11—液晶显示屏;12—数据输出口;13—电池盖
2.公法线千分尺,主要用于测量外啮合圆柱齿轮的两个不同齿面公法线长度,也可以在检验切齿机床精度时,按被切齿轮的公法线检查其原始外形尺寸。公法线千分尺与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测砧2与活动测砧3为圆盘形。有的制成半圆盘形或仅制成圆盘的一部分,如图1-29所示中的10。圆盘的直径通常为25mm或30mm。测量下限为25mm及其以上的公法线千分尺应带有校对用的量杆,如图1-26中的9。图1-29、图1-30分别是普通和带数显的公法线千分尺示意图。
图1-29 普通公法线千分尺
1—尺架;2—测砧;3—活动测砧;4—测杆;5—锁紧装置;6—固定套管;7—微分筒;
8—测力装置;9—校对用量杆;10—半圆盘测砧;11—隔热板
图1-30 带数显的公法线千分尺
1—拨叉;2—刻度盘;3—公差带指针;4—指针;5—尺架;6—数码机构;7—测微螺母;
8—锁紧装置;9—测微量杆;10—盖板;11—保护帽;12—测砧
3.壁厚千分尺如图1-31所示。主要用于测量精密管形零件的壁厚。壁厚千分尺的测量面镶有硬质合金,以提高使用寿命。
图1-31 壁厚千分尺
4.螺纹千分尺如图1-32所示。主要用于测量普通螺纹的中径。螺纹千分尺的结构与外径千分尺相似,所不同的是它有两个特殊的可调换的量头1和2,其角度与螺纹牙形角相同。
图1-32 螺纹千分尺
1、2—量头;3—校正规
三、测量原理
根据螺旋运动原理,当微分筒(又称可动刻度筒)旋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0.5mm)。这样,当微分筒旋转一个分度后,它转过了1/50周,这时螺杆沿轴线移动了1/50×0.5mm=0.01mm,因此,使用千分尺可以准确读出0.01mm的数值。
刻度原理:①固定套筒最小刻度间隔:1格=0.5mm
②微分套筒最小刻度间隔:1格=0.01mm
微分套筒旋转一周,测杆轴向位移为0.5mm,即:固定套筒刻度1格,如图1-33所示。
图1-33 外径千分尺刻度原理
四、使用方法
1.零位校准
(1)零位是否校准。
步骤一:松开锁紧装置,清除油污;
步骤二:确认测砧与测微螺杆间接触面清洗干净。
(2)微分筒端面是否与固定套筒的零刻度线重合。
重合标志:微分筒端面与固定刻度零线重合,同时可动刻度零线与固定刻度水平横线重合。
不重合时的处理方法:先旋转旋钮,至螺杆快接近测砧时,旋转测力装置,当螺杆刚与测砧接触时会听到“咔、咔、咔”的声音,停止转动确认是否完全重合,若两零线仍不重合,应送计量室进行检定维修(可将固定套管上的小螺栓松动,用专用扳手调节套管的位置,使两零线对齐,再把小螺栓拧紧。不同厂家生产的千分尺的调零方法有所差异,这里仅是其中一种调零方法)。
注意:检查千分尺零位是否校准时,要使螺杆和测砧接触,偶尔会发生向后旋转测力装置两者不分离的情形。这时可用左手手心用力顶住尺架上测砧的左侧,右手手心顶住测力装置,再用手指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旋钮,可以使螺杆和测砧分开。
2.读数方法
(1)先以微分筒的端面为准线,读出固定套管下刻度线的分度值。
(2)再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横线作为读数准线,读出可动刻度上的分度值,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度的十分之一,即0.001mm。
(3)如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刻度的下刻度线之间无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即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可动刻度的值。
(4)如微分筒端面与下刻度线之间有一条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应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上0.5mm,再加上可动刻度的值。
外径千分尺读数示例,如图1-34所示。
3.外径千分尺零误差的判定
校准好的千分尺,当测微螺杆与测砧接触后,可动刻度线上的零线与固定刻度上的水平横线应该是对齐的,如图1-35(a)所示。如果没有对齐,测量时就会产生系统误差——零误差。如无法消除零误差,则应考虑它们对读数的影响。
(1)可动刻度的零线在水平横线上方,且第x条刻度线与横线对齐,即说明测量时的读数要比真实值小x/100mm,这种零误差叫做负零误差,如图1-35(b)所示。
(2)可动刻度的零线在水平横线下方,且第y条刻度与横线对齐,则说明测量时的读数要比真实值大y/100mm,这种误差叫正零误差,如图1-35(c)所示。
图1-34 外径千分尺读数示例
图1-35 零位误差判定示例
对于存在零误差的千分尺,测量结果应等于读数减去零误差,即物体直径=固定刻度读数+可动刻度读数-零误差。
4.使用方法
(1)将被测工件擦拭干净。
(2)调整测量间距,将被测量工件放入测砧和测微螺杆之间并紧贴。
(3)调微分筒,使工作面快接触到被测件后,顺时针方向继续旋转测力装置直到使两测量面轻轻地接触。
(4)调测力装置,直到听到三声“咔、咔、咔”时停止。
(5)旋紧锁紧装置(防止移动千分尺时螺杆转动),即可读数。
(6)逆时针方向旋转测力装置,拿出外径千分尺。
(7)旋转测力装置,将外径千分尺归零位。
(8)将外径千分尺轻轻放入包装盒内,并合上盖子。
外径千分尺使用示例如图1-36所示。
图1-36 外径千分尺使用示例
5.公法线千分尺使用
(1)选择千分尺的规格。根据被测齿轮的顶圆直径选择公法线千分尺的规格。
(2)公法线千分尺使用前应校对零位,方法与外径千分尺相同,测量范围大于25mm的,则应用校对量具校对其零位。
(3)公法线千分尺的测砧为圆盘状,测量面的平面度、平行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使用时应特别注意。使用测力装置,则可避免由于测力过大或不均而使圆盘变形,增大测量误差。
(4)测量公法线长度时,若用量块为标准以比较法测量,则可提高测量精度。
(5)公法线长度W与模数m、压力角α和齿数Z有关,为减少压力角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测量时要求公法线千分尺的两个测量平面在分度圆上与齿面接触,以避开齿形修缘部分和过渡曲线,为此必须正确选用跨测齿数n。
(6)跨测齿数n必须选择适当。如果跨齿数太多,则公法线千分尺两测量平面与齿轮顶部接触;如果跨齿数太少,则公法线千分尺两测量平面与齿轮的根部接触。这两种情况的测量数据均不正确。一般宜选择n=Z/9,即跨测齿数为被测齿轮齿数的1/9。
(7)测量时不要使公法线千分尺测量面在其边缘0.5mm处与齿面接触,尽可能接触在里面一些。因为测量面0.5mm处允许有塌边,同时由于测力影响,如在边缘接触,测量面变形就较大,使测量误差加大。
(8)为了测量准确,可在沿齿圈大致成120°角的三个位置上测量三次,并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公法线长度的最终结果。测得的公法线实际长度与公称长度之差即为公法线长度误差。
五、维护保养与注意事项
1.轻拿轻放;严禁将千分尺随意乱扔在机器上、地上,以免影响千分尺性能。
2.将测砧、微分筒擦拭干净,避免切屑粉末、灰尘影响。
3.将测砧分开,拧紧固定螺栓,以免长时间接触而造成生锈。
4.不得放在潮湿、温度变化大的地方。
5.禁止用千分尺测量运转或高温物件。
6.严禁用千分尺当卡钳用或当锤子用敲击他物。
7.使用千分尺测量零件尺寸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调整零位:0~25mm的直接用后面的棘轮转动对零,25mm以上的,用调节棒调节零位。
(2)测量外径时,在最后应该活动一下千分尺,不要偏斜。
(3)在对零位和测量的时候,都要使用棘轮,这样才能保持千分尺使用的拧紧力。
(4)测量前应把千分尺擦干净,检查千分尺的测杆是否有磨损,测杆紧密贴合时,应无明显的间隙。
(5)测量时,零件必须在千分尺的测量面中心测量;眼睛应与外径千分尺表盘保持35~50cm的距离,眼睛应与千分尺保持45°倾斜角。
(6)测量时,用力要均匀,轻轻旋转棘轮,以响三声为旋转限度,零件保持要掉不掉的状态。
(7)用千分尺测量零件时,最好在零件上进行读数,放松后取出千分尺,这样可以减少对砧面的磨损;如果必须取下读数时,应用制动器锁紧测微螺杆后,再轻轻滑出零件,把千分尺当卡规使用是错误的,因这样做会使测量面过早磨损,甚至会使测微螺杆或尺架发生变形而失去精度。
(8)为了获得正确的测量结果,可在同一位置上再测量一次,尤其是测量圆柱形工件时,应在同一圆周的不同方向测量几次,检查工件有没有圆度误差,再在全长的各个部位测量几次,检查工件有没有圆柱度的误差等。
(9)测量零件时,零件上不能有异物,并在常温下测量。
(10)使用时,必须轻拿轻放,不可掉到地上。
8.如长时期不使用千分尺,应进行防锈处理后装入产品盒。
9.应按规定定期送计量部门进行检定,合格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