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铁路旅客运输的直接服务对象是人,由具有不同旅行需求和支付能力的旅客群组成,其中每位旅客的收入水平、兴趣爱好等自然属性和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出行时间等各不相同。铁路运输企业应系统分析旅客运输需求并指导其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设计和生产组织等。市场调查则是了解运输需求及与运输产品适应性的常用方法。

本章对我国铁路旅客运输需求环境、铁路旅客运输需求特征和结构、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理论、客运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方法等相关内容加以介绍。

一、客运需求的概念及组成要素

需求与供给是运输市场的两个基本要素。运输需求是运输供给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运输企业规划和配置运输资源、组织运输生产活动的基本依据。因此,研究运输需求的产生机理、运输需求的影响因素、运输需求量和结构等是铁路旅客运输生产经营、组织管理、运输产品设计的前期工作。

旅客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运输需求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购买运输服务的欲望或要求,只有这样,运输供给者才具备满足这种需求的可能性;二是具有购买能力,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购买者的收入水平越高,购买能力越强。旅客运输需求包括七个要素。

1.运输对象

旅客自身及其与旅行相关的行李。不同旅客在旅行中的需求内容是有差异的。

2.流量

需求的规模。需要明确的是需求量与客运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源发于旅客,后者为运输企业实绩,二者相互影响。

3.流向

旅客实现位移时的空间走向。表示客流的产生地和消失地,是旅客运输需求空间结构的关键要素。

4.运程

旅客位移的起始地至到达地之间的距离。在竞争激烈的客运通道上,各种运输方式和产品的市场优劣势可以此为标准划分。

5.运速

旅客出行对运输速度方面的要求。随着人们时间观念的强化,旅客对运速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运速需求一般与其他因素交织在一起对出行方式和产品选择产生作用。

6.运时

旅客发生空间位移时对时间性的要求,包括从起始地至到达地之间所用的时间及对位移产品完成“时刻”的要求。

7.运价

旅客出行费用。旅客出行对运输费用的要求和承受力也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需求上的明显区别。

二、旅客运输需求影响因素

旅客运输是一种社会活动。影响旅客运输需求的因素很多,具体可以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人口数量及结构、旅游业发展、运输业的发展、运输替代性以及运价水平等方面分析。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旅客运输需求的最基础性因素。旅客运输需求中的很大一部分属于生产和工作性运输需求,如业务洽谈、技术交流、学习、参加各种会议等所产生的出行需求。从静态角度看,凡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地区,旅客需求数量和质量水平就高;相反,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旅客运输需求水平就相对较低。从动态角度看,经济高速发展期,旅客运输需求就增加较快,大量的人员因生产或工作需要出行频繁;相反,一旦经济处于较低发展期,人们出行的数量和频率相应会降低。此外,经济发展水平还通过影响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而影响生活性的客运需求。因此,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客运需求的一个总量性因素。

2.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

在旅客运输需求中,除生产性需求外就是生活性需求,如探亲、访友、旅游等所产生的旅客运输需求。这些需求与人们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当其收入水平提高时,不仅需求量增加,而且需求层次也相应会提高。例如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的增加,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更加迫切,旅游及各种社会交往方面的出行需求随之快速增加。

3.人口数量和结构

人口因素会直接影响旅客运输需求的产生。其一,人口的密集程度是直接影响客运需求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人口密集的国家或地区,其旅客运输需求量相应就高;人口稀疏的国家或地区,其旅客运输需求量相应就比较低。其二,人口结构对旅客运输需求产生影响,其影响程度比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更加突出。例如,城市人口因大多从事于各种工业、商业、贸易和服务业等工作,其出行频率高,因而要比生产单一、集中的农村人口形成更多的旅客运输需求。同样,高收入的人口比低收入的人口、中青年人口比老年和少年等非就业人口产生更多的客运需求等。因此,人口的数量和结构是分析旅客运输需求所不可忽视的因素。

4.城镇化发展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城市化主要体现在土地使用量和人口规模的大小。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因此就会刺激了客运需求的产生和增加。同时,农村和乡镇企业等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城镇与农村的联系更加紧密,城乡居民的交流也会更加频繁,这又将刺激客运需求的产生和增加。

5.旅游业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在整个生活需求中的比重越来越高。旅游运输需求比普通客运需求更具潜力。因此,在分析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地区的旅客运输需求的发展变化时,也要重视对本地旅游业发展的考虑,其中不仅要考虑本地旅游资源的数量,而且要考虑旅游资源的等级,以判别其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大小和对旅客运输需求所产生的影响。

6.运输业的发展

旅客运输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运输设施数量的增加,而且还体现在运输服务产品质量的提高上。它对旅客运输需求的影响同样表现在刺激客运需求和抑制客运需求两个方面。如果运输布局合理,运输能力充足,技术性能先进,运输服务质量优良,将会拉动旅客运输需求的产生;相反,运输发展滞后,则会抑制旅客运输需求,如我国高速铁路和地铁的快速发展激发了城际和城市客运需求的提高。

7.运输方式间的替代性

旅客运输需求也受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各类运输产品之间的替代关系影响。如果从某具体运输方式或运输企业的角度分析其运输需求,就必须考虑到其他相关运输方式和运输企业对自身需求替代程度的大小。为此,要系统把握本企业、本运输方式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能力的强弱。

8.客运运价水平

生产性出行的旅客,其运费支付要列入企业的生产成本,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消费性出行的旅客,运价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性开支。因此,在一定条件下,运价提高必然旅客运输需求会减少;相反,运价降低则旅客运输需求会有一定的提高。另外,运价水平往往与运输企业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成反比关系,即某运输企业或产品提高运价,会引起客运需求向未提价的运输企业或产品转移,那么该运输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会下降。

9.其他因素

旅客运输需求还受到国家的经济体制和相关政策的影响,如企业出差报销政策。同时也还会受到诸如个人的出行行为、各地区的风俗习惯、科学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总之,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影响旅客运输需求的因素不尽相同,影响程度也有差异。同时,在各种运输方式竞争下,不同的方式所受的影响方面和程度也不相同,应该针对具体市场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三、铁路客运需求与客运量的关系

在旅客运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即旅客运输量,也叫客运量。旅客运输量是在一定运输供给条件下所实现的人员的空间位移量,它也是实现了的旅客运输需求。大多数情况下,运输量并不能完全代表社会运输需求。运输需求能否实现要取决于运输供给的状况,在运输能力完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运输量可以基本上反映运输需求。当运输能力满足不了运输需求时,运输量不能代表社会经济活动对该种运输方式或产品的需求,而仅仅代表受运输供给限制条件下实现了的运输需求量。如果运输企业增加运输设施、改进运输生产技术,扩大运输能力,潜在的运输需求就会相应变成实际的运输量,也称为诱发运量。

图3-1-1 运输需求与供给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运输能力始终属于社会紧缺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其中旅客运输更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大众的出行需要。但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的建设和运营,我国铁路运输服务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从近年来铁路客流总量上看,增加的主要是诱发客流。因此,在未来运输能力相对充足的情况下,铁路更需要从营销的角度对旅客运输需求进行系统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