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 操纵美国命运的犹太人
- 汤天一 胡新航
- 10542字
- 2020-06-05 10:22:23
犹太人在美洲大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哥伦布。1492年,西班牙笼罩在宗教裁判所的阴影之下,境内的犹太人为了逃生纷纷远走他乡,而有相当一部分被称作“马拉诺”(西班牙文原意为“猪”)的犹太人则表面上皈依天主教,私下里坚持信奉犹太教。根据史料记载,哥伦布的随行当中就有好几位“马拉诺”,其中包括审计员塞格维亚和译员托里斯,哥伦布本人可能也是犹太人。托里斯在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哥伦布)想在到达中国及远东后去寻找‘流失的犹太十部落’,并通过我和他们交流。”
犹太人来到美国则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个半世纪以后的事情了。1654年9月,葡萄牙人从荷兰人手里抢下巴西,23位西班牙籍犹太人——又称塞发迪犹太人——没有折回欧洲,而是变卖财产作为船资。从巴西东北部港口累西腓取道北上,抵达哈德逊河畔的新阿姆斯特丹,也就是今天的纽约。当时新阿姆斯特丹的总督斯图文森拒绝收留他们,他在给荷兰西印度公司顶头上司的信中称犹太人为“可恨的敌人”和“亵渎基督名字的人”,并要求准许他赶走这批不速之客,为的是“不让这一欺诈成性的种族来进一步毒害和骚扰新殖民地”。但是西印度公司最终否决了斯图文森的请求,原因之一是许多犹太人是荷兰西印度公司的股东。就这样,第一批犹太人终于在这片新大陆上有了立足之地。从那时至今,犹太人在美国已经有了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
在接下来的一百多年里,移居美国的犹太人并不多。1776年,美国正式脱离英国宣布独立,当时的13个州里只住了不到两千犹太人。在美国建国后的50年里,犹太人也只增加了数千人。紧随美国独立战争之后的法国革命给欧洲的犹太人带来了新的希望,减慢了他们远走他乡的步伐。1791年,在法国的犹太人第一次获得了公民权。但是好景不长。19世纪初拿破仑倒台后,欧洲的保守势力开始变本加厉地迫害犹太人。在希特勒粉墨登场的一百多年前,德国的巴伐利亚地区就对犹太人课以重税,并对他们的就业和居住点施行种种有辱人格的限制。到了19世纪中叶,欧洲的犹太人开始大量出走,很多人移民美国。1830年,全美国一共只有六千多犹太人,大部分在美国出生。三十年之后,美国的犹太人已超过15万人,其中大多数人说德语。这些德国犹太人踏上美国土地之后便在纽约及周边地区定居下来。在纽约城里,犹太人多聚居在曼哈顿的东城下区。许多早期来美国的德国犹太人家境殷实,受过良好教育,而且很有商业头脑,往往从沿街叫卖的小本生意起家,不久就开出自己的店面,一旦飞黄腾达,便搬出东城下区,住进曼哈顿东城上区的富人区。他们以纽约为大本营,开始逐渐向美国其他地区渗透。美国的西部大开发让德国犹太人看到了巨大商机,很多敢于冒险的犹太青年身上背着装满日用百货的大包穿行于人迹罕至的乡村小镇之间,用辛苦挣来的血汗钱把生意越做越大。不少人成了美国最早的百货商店的老板,也有不少人开办了服装厂。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很快就成了美国服装业的重镇。他们当中最有名的可能是在“掘金潮”中去了旧金山的李维·斯特劳斯,他靠生产牛仔裤创造出Levis,一个风行了160年的经典品牌。
与此同时,交通工具的改善也加快了欧洲犹太人移民美国的步伐。早期从欧洲移民美国的犹太人历尽了艰辛,要忍受几个月的颠簸之后才能抵达目的地。船上缺水少食,人满为患,一旦染上疾病,往往就是死路一条。到了19世纪中叶,蒸汽船的改进大大缩短了横跨大西洋的航程。但抵达美国之后,他们还要在艾利斯岛等入境移民检查站停留数日乃至几个月的时间,接受各种各样的体检、盘问和人格侮辱,并随时面临被遣返回国的可能。但这一切都没有减慢犹太人移民美国的速度,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就有大约一万名犹太人在北方军或南方军中服役。
到了1880年,美国的犹太人口已经达到27万人,其中纽约地区就占了18万,他们当中还包括了最早一批说意第绪语的东欧犹太移民。1880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是犹太人移民美国的第二个高峰。这期间大约有二百万犹太人移民美国,他们大多数来自东欧的俄国、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俄国和一些东欧国家境内掀起了大规模的反犹排犹风暴,大量东欧犹太人被迫背井离乡,来美国新大陆寻找生机。与德国犹太移民相比,东欧犹太移民刚来美国的日子要难过得多。他们不光囊中羞涩,而且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善于寻找商机的德国犹太人的足迹遍布全美国,他们甚至从东海岸一直跑到西海岸的加州扎下根来。而东欧新移民则聚居在美国东部和中部的纽约、费城、波士顿、巴尔的摩、克里夫兰、圣路易斯和芝加哥等大城市的贫民窟里。20世纪初期,曼哈顿东城下区一块一个半平方英里的地段就住了五十多万犹太移民。六千座简易楼里塞进了六万多户人家。
从宗教上来讲,德国犹太人大都是改革派犹太教徒,而东欧来的新移民大多属于正统派犹太教徒,男人们一般都留长须,穿黑衫,头戴小圆帽。他们当中很多人靠缝纫为生,在德国犹太人衣厂老板面前低三下四,唯恐丢了全家人赖以生存的饭碗。那些脸色惨白、身体孱弱、戴着眼镜弓着背的犹太裁缝便成了当年美国犹太人的固定形象。19世纪末期,大部分东欧犹太移民和其他新移民一样,只能在所谓的“血汗工厂”里缝制衣服。他们在恶劣的环境里一天工作12到15个小时,挣的却是一点少得可怜的工资。老板经常要求他们周末加班,有时候甚至贴出告示:“如果星期天不来上班,星期一也请免来。”最后工人们实在忍无可忍,纷纷组织起来,通过罢工等手段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由犹太服装工人组织的工会在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1911年,纽约一家服装厂的大火吞噬了146位女工的性命,其中大多为犹太女工。这一事件更让工人们看到了工会的重要性,追求社会公正的观念也在很多美国犹太人的心中深深地扎下根来。
和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一样,美国犹太人数百年来表现出了百折不挠的求生意识。读过犹太人两千年来受歧视、受迫害、饱尝颠沛流离之苦的辛酸血泪史,常常会让人觉得犹太人能够生存至今这一事实本身就是一个奇迹。长期以来,犹太人在美国也遭到过各种形式的歧视。美国立国两百多年,反犹排犹的幽灵在美国大地上一直徘徊不去。美国曾经出现过好几个反犹倾向明显的基督教保守派政党,威廉·佩利的“银衫党”就是其中之一,反犹报纸《守卫者》曾经有过十一万之众的订阅者。1913年,一个名叫利奥·弗兰克的犹太人在乔治亚州被控谋杀了一位十三岁的基督徒女孩,法庭破天荒地让一位黑人出庭作证,尽管这个黑人已经向律师承认自己杀了女孩。弗兰克被判死刑后,乔治亚州州长斯拉顿相信他无辜蒙冤,设法给他减了刑。但没想到一群暴徒把弗兰克劫持出监狱,以绞刑处死。整个私刑的过程不仅被拍照,而且印成明信片后还销路甚佳。
有人把1929年的美国股市大崩盘归罪于掌握了金融命脉的犹太人,也有很多富人俱乐部拒绝接受犹太人。美国的不少名人公开发表过反犹言论,其中最为出名的是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他出钱出版反犹报纸书刊,在他赞助出版的《国际犹太人》一书中,犹太人被描绘成一群行动诡秘、拉帮结党、欺诈贪婪、引人上当的奸诈之徒。福特公司密执安州迪尔邦厂房的停车场上曾经竖过这样一块大牌子:
犹太人不可信。犹太人出卖美国,犹太人传播共产思想,犹太人宣扬无神论,犹太人损毁基督教;犹太人操纵出版业,犹太人制作肮脏电影,犹太人控制了金钱。
在绝大多数人信仰基督教的美国,信仰犹太教的犹太人只能是异类。马克思和列宁都是犹太人,从俄国来的犹太移民自然就和共产党挂上了钩。在20年代的“恐红”时期,犹太人几乎成了“共产党”的代名词。到了麦卡锡主义盛行的50年代,犹太人更是人人自危,连好莱坞犹太裔的电影大亨们也都被迫出席国会的听证。1953年,犹太人罗森堡夫妇被以向苏联出售原子弹机密的罪名处以绞刑。“水门事件”爆发后,尼克松总统因为相信犹太人在和他作对,也曾命令手下人去调查政府委员中的犹太人。为了更顺利地融入美国社会,不少犹太人改名换姓,甚至向亲生孩子隐瞒自己的犹太背景,或让孩子改信天主教。从小信仰天主教的美国前国务卿玛德琳·奥尔布莱特就声称是当上美国国务卿之后才知道了自己的犹太身世。当然,还有更多的犹太人捍卫自己的宗教传统,坚守自己的文化家园。无论采取的是何种方式,犹太人都已经在美国这块土地上稳稳地扎下了脚跟。许多人刚来美国时尽管身无分文,但他们胼手胝足、吃苦耐劳,用血汗和才干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作为一个饱经沧桑的族群,美国犹太人不但一直保持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更有一种通过奋发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欲望。犹太人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传统在美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为了改善生活处境,19世纪的犹太移民纷纷走进校门,把学校作为改变命运的敲门砖。他们所学的专业大多是药剂师、牙医、律师和教师。1884年,比东欧犹太移民先一步来美国的德国犹太移民创办了纽约市希伯来工学院,目的是为贫困的犹太孩子提供成为熟练工人的专业培训。没想到东欧犹太移民对这所学校兴趣阑珊,因为他们认为当木匠低人一等,也不满足于自己的孩子仅仅成为一名电焊工。下面的这则笑话也许具有一定代表性:
一位犹太母亲带着两个幼子走在街上。一个行人问她两个男孩的年龄。
这位母亲回答道:“医生三岁,律师两岁。”
在选择职业时,律师和医生等高收入的职业也确实是许多美国犹太青年的首选。他们从小就被培养出很强的竞争意识,成绩优异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父母总有理由说服孩子好上加好,因为他们前面有不计其数的模范榜样。美国犹太移民对学业的追求在短短几十年内便结出了丰硕成果。1890年,纽约市当律师和医生的犹太人还寥若晨星,到了十年之后的1900年,纽约已经有了五百到六百名犹太医生,教师和其他行业的专业人士则有数千人之多。二十年之后,也就是进入20世纪30年代,纽约市55%的医生、64%的牙医和65%的律师都是犹太人。到了20世纪中叶,美国男性专业人士中的犹太人比例高达20%,比全美男性专业人士的平均比例高出整整一倍。到了1970年,美国犹太人当中蓝领阶层的比例已不足0.5%。
绝大多数美国犹太人都认识到知识和学业的重要性。犹太人历来就有“爱书的民族”的美称,而美国的犹太人更是如此。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犹太人购买了美国50%以上的精装本图书。1990年的一份调查显示,适龄美国犹太人就读大学的比例是87%,而美国非犹太人只有40%在读大学。同一年美国的另一份调查表明,25岁以上的犹太男性有78%上过大学,同一年龄层的美国白人男性只有42%有大学学历;32%的犹太男性读过研究生,白人男性的比例是11%;69%的犹太女性读过大学,而美国白人女性仅有34%进过大学校门;犹太女性读研究生的比例更高达非犹太女性的四倍之多。美国犹太人的子女不但上大学的比例高,而且在美国的一流大学里,犹太学生的比例比其他族裔的学生更要高得多,以至于哈佛大学一类的名校一度对犹太学生的录取名额加以限制。在美国,一个人的工资收入往往与其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从上面这组数字可以看出为什么美国年收入超过五万美元的犹太家庭的百分比是非犹太家庭的两倍,而年收入低于两万美元的犹太家庭的百分比只有非犹太家庭的一半。
此外,美国犹太人还富于冒险精神。这一点在第一代移民美国的犹太人身上尤其明显。他们从保守闭塞的欧洲国家来到幅员辽阔的美国,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勇气赤手空拳闯天下。他们当中的金融家和企业家常常会有出人意料的大手笔,因而能够发大财、获暴利。也有不少人因为铤而走险而碰得头破血流,但往往又能从逆境中奋起,再作拼搏直至成功。美国的百万富翁中有三分之一是犹太人,《富比士》杂志上美国前40名富人排行榜上有将近一半是犹太人。
和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犹太人一样,美国犹太人身上处处可以看到犹太教的影响。美国的犹太教徒分为正统派、保守派和改革派三种,正统派的教规最严格,改革派的教规最宽松,保守派居中。保守派只是相对改革派而言的一个称呼,并不意味着真正的保守。从比例上来讲,保守派的人数过半,改革派占了40%,而正统派只有10%。很多美国犹太人从小就熟读犹太教经典,包括希伯来《圣经》和《塔木德》,熟读之后还要和教友一起讨论,并就经典里的故事和犹太律法展开质疑和辩论。这种严格的训练不但能提高一个人的抽象思辨能力,而且对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也大有好处。或许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有众多的犹太人选择律师、记者、教师和喜剧演员等强调语言表达的职业。
在对子女的教育上美国犹太人也很有自己的特点。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他们从不强调家庭内的辈分,不在家施行体罚,孩子在家里往往享有充分的自由和发言权。到了13岁,男孩要接受“成年礼”,而成年礼之后孩子就被看作成年人了。和中国父母相比,美国的犹太父母对孩子要纵容得多,对孩子们的调皮捣蛋和恶作剧往往一笑置之。导演过《外星人》《侏罗纪公园》《辛德勒名单》等巨片的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柏格小时候喜欢把花生酱抹到邻居的窗户上。12岁那年他就有了自己的第一部照相机,还拿它拍摄自己的玩具火车相撞的镜头。暑假时他穿上西装拎着公文包混进好莱坞的摄影棚里观摩拍电影。凭着这股闯劲,他在20岁那年就当上了好莱坞的合同导演。在他成了誉满天下的名导演之后,他的母亲说起他孩童时做的种种“坏事”时仍然是欣赏的口气。
美国犹太人的参政意识很强。18岁以上美国公民的投票率只有50%左右,而美国犹太人的投票率却高达80%。犹太人的参政意识还表现在政治捐款上。1974年,美国犹太人对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私人捐款比例高达60%和40%。历年竞选中民主党超过一半的竞选经费都由美国犹太人赞助。自从20世纪20年代,特别是30年代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以来,大多数美国犹太人就一直站在民主党一边。犹太人长期遭受宗教迫害,所以对政教合一深恶痛绝。他们主张社会公正,文化上相对开放,一般都有较强的自由主义色彩。以“自由派”自诩的美国人只有18%,而以“自由派”自诩的美国犹太人则有50%左右。他们相对赞同民主党的政见,参众两院里绝大多数犹太裔美国国会议员也都是民主党人。在2004年的总统选举中,高达80%的美国犹太人投了民主党候选人克里的票。美国的有钱人大都是共和党的铁杆支持者,而美国犹太人的政治倾向则使得美国的政治天平得以在保守和开放之间保持相对稳定。
美国犹太人还有援助犹太同胞的传统,最好的例子就是美国犹太人对以色列的鼎力相助。以色列只有五百多万人口,但它获取了美国20%的外援。从1949年到1996年,美国给以色列提供的援助和贷款总数达770亿美元。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从3名成员发展到150名成员,每年的活动经费高达1500万美元,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游说美国国会,影响美国的对外政策,尤其是美国的中东—以色列政策。1991年,老布什总统在斡旋中东和平时决定推迟给以色列一笔100亿美元的贷款,以此加重谈判桌上讨价还价的砝码,却没想到一下子召来了一千三百多名全美各地犹太组织的领袖。他们云集华盛顿,通过游说美国国会议员给布什施压。布什最终还是顶住了压力,但也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他在第二年的总统竞选中被克林顿击败,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全美各地的犹太人齐心协力为克林顿助选。
美国犹太人又是一个乐善好施的群体。在很多人眼里,犹太人是小气吝啬的代名词,其渊源大概可以追溯到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在中国人看来,许多美国犹太人在日常生活中未免显得“抠门”,但在需要解囊相助时犹太人却最为慷慨大方。美国人的慈善捐款平均占他们可支配收入的2%,而美国犹太人的慈善捐款平均占他们可支配收入的4%。1997年,美国犹太人的慈善捐赠高达45亿美元。1999年,一家杂志列出的美国前100名慈善家的名单里,犹太人就占了35名。他们的捐款可能带有私人或政治目的,但手笔之大往往令世人咋舌。最著名的例子是乔治·梭罗斯。他在上个世纪90年代对俄国科学家的一次性捐款就超过了10亿美元,让美国政府对俄国的援助相形见绌。
犹太人在美国的各个领域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华尔街掌握着美国的经济命脉。高盛和已经破产的莱曼兄弟等名气最大、资格最老的华尔街投资公司都是犹太人创办的。在美国,被公认为总统之外对经济影响力最大的人物就是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从1987年到2006年,担任这一职位的一直是阿兰·格林斯潘。在他任职的二十年里,格里斯潘的每一次决策都对美国经济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犹太人一样,美国犹太人从一开始就显露出做生意的天分。他们不仅能吃苦耐劳,而且对不为常人所见的商机也有特殊的嗅觉。在美国这个首屈一指的消费大国里,梅西和布露明黛这些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百货商场都是由犹太人一手创建的,最有名的百货商店的老板也大都是犹太人,美国的玩具制造销售业几乎被犹太人垄断。全美最大的五金建材连锁店家得宝的创建人是犹太人伯纳德·马库斯和亚瑟·布兰克,化妆业的女强人雅诗·兰黛和海伦娜·鲁宾斯坦白手起家创造出驰名世界的产品,以著名设计师凯文·克莱因和拉尔夫·劳伦名字命名的服装品牌风靡全球,靠直销电脑发家的迈克尔·戴尔创造了美国电脑业的传奇,“星巴克”咖啡屋的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更是把“星巴克”的分店开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美国犹太人不光是金融和商业高手,他们在其他领域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在美国政界到处可见犹太人的身影。美国的每个州只有两位美国国会参议员,而全美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亚州的两位国会参议员——芭芭拉·伯克瑟和黛安·范恩斯坦——都是犹太女性。2000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戈尔的竞选伙伴是犹太人约翰·李伯曼参议员。在美国从政的犹太人当中也不乏共和党中的保守派,包括当今在美国政坛上大行其道的“新保守派”,其中最著名的是曾经担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和国际银行行长的保罗·沃尔夫威茨,他在美国出兵伊拉克的决定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
美国的新闻传媒界同样深受犹太人的影响。大卫·萨诺夫是美国电台电视台的开路先锋,以报业巨人普利策命名的普利策奖至今仍是美国最高的新闻和文学奖,专题节目主持人麦克·华莱士和莱瑞·金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美国有线新闻电视网(CNN)的金字招牌,另类节目主持人霍华德·斯特恩和杰瑞·斯普林厄则以在电台和电视上惊世骇俗的内容和言论让世人对他们侧目而视。美国很多犹太记者以监督政府为己任,充分表现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20世纪70年代初期,《华盛顿邮报》的两位年轻记者首先披露了震惊全美的“水门事件”,最终导致了尼克松总统的下台,两位记者中的一位是犹太人卡尔·伯斯坦。无独有偶,三十多年之后,另一位犹太记者麦克尔·埃西克夫第一个披露了克林顿总统的性丑闻,差一点把克林顿逐出白宫。有趣的是,丑闻中的女主角莫妮卡·莱温斯基也是犹太人,而事后第一个在电视上采访她的则是另一位大名鼎鼎的犹太女人——美国广播公司的头牌主持芭芭拉·沃特斯。
美国工会的历史源远流长。“劳联”和“产联”是当年美国最大的两个工会,它们的首任主席塞缪尔·龚帕斯和西德尼·希尔曼均是犹太人。美国犹太人帮助创立了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从1930年到1966年的三十多年里,该组织历年的会长都由犹太人担任。很多美国犹太人积极投入美国60年代的民权运动,因为他们深知,给黑人弟兄争取民权,就是在捍卫自己作为犹太人的平等权利,在去南方参加和平示威游行的白人中有半数以上是犹太人。1964年,有三位民权活动家在密西西比州遇刺身亡,其中一位是黑人,另外两位是犹太人。在1965年蒙哥马利等地的民权大游行中,许多知名犹太人士与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并肩而行,后者对犹太人为民权运动作出的杰出贡献有过高度评价。在六七十年代声势浩大的反战浪潮中,站在反战运动最前列的阿比·霍夫曼、杰里·鲁宾和马克·拉德等学生领袖也是犹太人。多年来,语言学大师诺姆·乔姆斯基和已经去世的著名作家苏珊·桑塔格一直都是美国左派知识分子的精神领袖。
律师在美国是一个收入很高的职业,但吸引众多美国犹太人加入律师行业的并不仅仅是高收入,而是为了捍卫法律尊严。美国的律师中有15%是犹太人,纽约市和华盛顿特区的一流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当中犹太人的比例高达40%,美国有四分之一的法律教授是犹太人,在现任的九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中犹太人占了两名。
美国犹太人喜欢选择的另一个热门职业是教师。犹太人向来注重教育,很多人毕业后选择从事教育工作。美国的大学里犹太教授比比皆是,在名牌大学里犹太教授的比例高达35%,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一流大学都有过犹太人出任校长。在美国有一种说法,要看一所大学好不好,只要看学校里犹太教师和中国学生的比例就能知道。
在美国众多的诺贝尔奖得主中,犹太人占了四分之一,科学和经济诺贝尔奖的比例更高达40%,其中包括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阿尔伯特·迈克尔逊和女科学家罗莎琳·亚楼,以及第一个发现维生素的卡斯弥尔·方克和第一个开发出抗菌素的赛尔门·瓦克斯曼。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弥尔顿·弗里曼的经济理论对20世纪末期美国经济的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外,美国的“原子弹之父”朱利叶斯·奥本海默和美国的“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也都是犹太人。
美国犹太作家对20世纪的美国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当中有长诗《嚎叫》的作者爱伦·金斯堡,《麦田守望者》的作者杰·迪·塞林格,《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作者约瑟夫·海勒,《裸者和死者》的作者诺曼·梅勒,现代戏剧经典《推销员之死》的作者阿瑟·米勒,以及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和艾萨克·辛格。中国读者熟悉的美国当代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赫尔曼·沃克和西德尼·谢尔顿也都是犹太人。没有这些作家和他们的作品,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文坛会黯淡得多。
美国影视界的犹太人更可谓是群星璀璨。当年创造好莱坞神话的就是一群赤手空拳从纽约来到加州闯天下的年轻犹太人,他们当中的阿道尔夫·朱考尔、塞缪尔·哥德温、卡尔·雷姆勒、路易斯·梅涅和杰西·拉斯基创立了好莱坞最早的电影公司——米高梅、哥伦比亚和环球影视,从此齐心协力把好莱坞打造成全世界第一个电影城。他们在好莱坞的发家史给“美国梦”的内涵提供了新的涵义。好莱坞电影里展现的美国往往并不是真实的美国,但影片所传播的所谓“美国价值”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美国人。二战期间美国军队中的种族隔离仍然很普遍,但好莱坞同一时期的战争片中却能见到黑人士兵和白人士兵同吃同住、并肩作战。今天,尽管种族歧视在美国时有抬头,但和几十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对此好莱坞功不可没。今天的好莱坞已经成为美国通俗文化和大众娱乐的代名词,奥斯卡颁奖仪式更是美国文艺界每年一度的隆重盛典。
好莱坞电影明星的行列中也处处能见到犹太人的身影:芭芭拉·史翠珊、达斯汀·霍夫曼、保罗·纽曼、柯克·道格拉斯等都是好莱坞最耀眼的巨星。美国许多最有才华的电影导演也是犹太人,其中包括伍迪·艾伦和史蒂文·斯皮尔柏格。1995年,斯皮尔柏格与另外两位犹太人杰弗瑞·卡曾柏格和戴维·盖芬联手创办梦工厂多维体制作公司,在好莱坞的声望更是如日中天。难怪名演员马龙·白兰度在1996年的一次杂志采访中不无妒意地惊呼:“好莱坞是犹太人的天下!”
同样,犹太人在美国音乐界的影响也无所不在。百老汇的音乐剧可以说是犹太人的专利发明,小提琴大师斯坦恩和梅纽因名扬世界,名指挥家伦纳得·伯恩斯坦的大师风范征服了全球的听众,欧文·伯林创作的《天佑美国》是美国国歌之外在美国流传最广的歌曲。20世纪60年代,以一曲《随风飘扬》唱红全美国的鲍勃·迪伦成为美国反战青年的精神偶像,美国流行歌曲史上的最佳二人组合西蒙和加芬克尔演唱的多首名曲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声音。
犹太艺术家是美国艺术界一道醒目的风景。被塞尚称为“第一个印象派画家”的卡弥尔·皮萨罗影响了大批欧洲印象派画家,抽象表现主义画家马克·罗斯科用色彩来表现人类情感,现代雕塑家露易丝·奈弗尔森把日常生活中的纸盒、家具和碎木屑组合成巨型的系列雕塑作品。其他著名的当代美国犹太艺术家还有马克·查格尔、乔治·西格尔、彼得·麦克斯、弗兰克·克莱恩等一长串名字。
喜剧是美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按照《时代》杂志的估计,20世纪60年代最受欢迎的喜剧演员中有80%是犹太人。到了20世纪90年代,情景喜剧《赛菲尔德》被《福布斯》杂志称为“有史以来赢利最高的娱乐作品”。它的创作者兼主角杰瑞·赛菲尔德、制作人莱利·大卫、乔治的扮演者贾森·亚力山大和伊琳的扮演者裘丽·路易斯—德雷福斯都是犹太人。剧中对白妙语连珠,处处体现了典型纽约犹太人的诙谐幽默。
作为美国的金融和文化中心,纽约对美国乃至全世界都举足轻重。全美国六百多万犹太人将近三分之一住在纽约市。纽约能发展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与美国犹太人的贡献密不可分。《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全美三大电视台(ABC、NBC、CBS)每天都在影响着美国的政府和民众,而这些要害部门的主管和骨干分子往往都是犹太人。
美国犹太人不但已经被美国的主流社会所接受,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了美国主流社会的中坚力量。美国犹太人今天最担心的已经不是被摒除于美国主流文化之外。恰恰相反,他们忧虑的是美国犹太人被美国文化完全同化,在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里失去自己几千年世代相传的文化命脉。
数百年来,尽管犹太人在美国遭受了各种各样的歧视,但与历史上许多欧洲国家相比,美国对犹太人是一个相对友好的国家。许多美国犹太人对美国心存感激,因为这片新大陆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定的家园、一方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和一座大显身手的中央舞台。美国犹太人不到美国总人口的3%,但他们对美国社会的全方位贡献和他们所占的人口比例完全不成正比。犹太人在美国这个大熔炉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实现美国梦的同时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影响了美国社会的走向。可以这么说,没有美国犹太人,美国将完全是另一个面貌。
今天,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犹太人都在美国扎下根来。美国的犹太人不但在这片新大陆上站稳了脚跟,而且在这个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强国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能不算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现代美国,尤其是20世纪,美国社会和美国犹太人之间的互动给这个国家的政治、外交、宗教、科技、法律、经济、文艺、传媒、娱乐等各个领域都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
本书写到的八十位美国犹太人覆盖了美国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社会领域。书中人物按照出生时间顺序排列,他们的生平不仅再现了犹太人在美国的奋斗历程,而且折射出美国社会的发展轨迹。通过了解他们的故事,读者既能对美国各个领域的杰出犹太人有一个全景式的认识,也会对美国历史和美国社会有更深一层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