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的沸点(第三卷)
- 赵海峰
- 2275字
- 2020-06-25 14:26:16
三 既生坚何生犍
苻坚大帝一旦认真起来,后果便变得相当严重。
拓跋什翼犍同样感受到了危机,他深知苻坚实力强大。不过到底有多强,心里还不是很明了,于是决定派人去探探虚实,他选中的人是自己最为信赖的燕凤。
苻坚早就听说过燕凤的大名,所以亲自接见了他,于是双方留下了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苻坚上来便开门见山问:“代王是个什么样的人?”燕凤说:“代王宽厚仁爱,经谋高远,实为一代雄主,常有吞并天下之志。”苻坚听后有些不以为然,觉得这位什翼犍自我感觉过于良好,作为一个“二流国家”的国君,怎么会有如此大的野心。
他很不屑地问:“你们这些鲜卑人,无钢甲利器,敌弱我进,敌强我退,这样怎么能吞并天下呢?”苻坚相当看不上这种游击战术,他更崇尚“大兵团”作战,殊不知,几千年后的现代战争史上,有支军队就是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起家,最终夺得了胜利。
燕凤确实有三寸不烂之舌,他解释说:“我们的壮士异常强悍,上马时手拿三种兵器,奔跑如飞。我们代王雄俊过人,统率大军统一北地。代国如今有精锐百万,号令整齐划一,军队没有辎重、粮草的拖累,能从敌人那里抢到各种补给,这就是南方常感疲惫不堪而我们代国常常打胜仗的原因。”
燕凤的话听上去“雄赳赳气昂昂”,实际上更多的是吹牛,但这无疑是一种正确的策略,俗话说“马善被人骑,人弱被人欺”,面对比自己厉害的对手,最重要的是上来不能示弱。
苻坚对此半信半疑说:“代国现在有多少人马?”这话问得有些缺乏水准,这是最高军事机密,谁也不可能全盘托出,燕凤说:“精锐士卒几十万,战马一百万匹”,这个数字确实有些吓人,但燕凤说得脸不红心不跳,苻坚当然打死也不会相信,他说:“你所说的人数差不多,战马多的有些离谱了。”对此,燕凤辩解说:“云中川从东山起到西河长二百里,北山到南山宽一百多里,每年的初秋,马匹常常聚集在这里,差不多要把全川塞满了,如果按照这种情况推算,恐怕一百万匹都说少了。”
苻坚问到哪里,燕凤就对答到哪里,苻坚知道他夸大其词,但嘴长在他脸上,也只能由着他说。不过,经过此番对话,苻坚觉得燕凤确实是个人才,所以在燕凤离开前秦时,给了他不少赏赐。
燕凤的话显然没有吓住苻坚,燕凤走后不久,苻坚便开始谋划伐代事宜,此时跳出一个人,表现得比他还积极,此人便是刘卫辰,他对拓跋什翼犍恨得牙直痒,自告奋勇要当“马前卒”和“带路党”。
就在前秦蠢蠢欲动时,拓跋什翼犍却遇上了大麻烦,建国三十四年(371年),在代国发生了一起未遂政变,代国大将长孙斤行刺拓跋什翼犍,虽然没有得逞,但代国太子拓跋寔为救父亲而身负重伤,最终不治而亡。他死后两个月,他的遗腹子出生,拓跋什翼犍看到这个孙子便想到刚刚死去的拓跋寔,心里很疼爱这个婴儿,为他取名拓跋什翼圭,史书上称他为拓跋珪。
建国三十九年(376年)十月,苻坚任命大司马苻洛为统帅,带领二十万大军分三路向代国发起进攻,代国实力本来就逊于前秦,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拓跋什翼犍突染重病,无法亲自带兵作战,结果可想而知,拓跋什翼犍派出的几路兵马都大败而归,更雪上加霜的是,本来已经投降的高车部趁乱突然反叛,拓跋什翼犍四面受敌,只好带着残部向漠南转移,后来前秦兵稍退,才又重新回到云中地区。
紧接着,历史上一个重大疑案发生了。
刚刚稳定局势后,拓跋什翼犍突然被杀了,杀他的是他的庶长子拓跋寔君,这是什么情况呢?还要从那位主动让位的拓跋孤说起,为了感谢这个“顾大局识大体”的弟弟,拓跋什翼犍将一半国土分封给他。拓跋孤死后,他的儿子拓跋斤继承其父的位置,但这位拓跋斤很不成器,时常被拓跋什翼犍斥责,因此怀恨在心,一直想找机会报复。
前秦的进攻给了他难得的良机,拓跋斤找到了拓跋寔君,说拓跋什翼犍准备册立其他儿子为太子,但怕拓跋寔君作乱,准备派他的兄弟来杀掉他。拓跋斤说自己得知消息后因感到于心不忍,才冒着生命危险来报信。
拓跋寔君听后,顿觉热血往上涌,他派人侦察一番,发现自己的几个兄弟果然个个身披戎装,像是要动手的样子。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他带领自己的部众杀了诸位兄弟以及父亲拓跋什翼犍,其他侥幸逃脱的诸王子的妻室及宫人跑到了前秦军营。苻坚手下的将领闻风而动,对拓跋部展开了猛烈的攻势。拓跋部的军队人心涣散,已经没有还手之力,无奈之下,拓跋寔君和拓跋斤率领残部投降。
苻坚听说此事后,非常痛恨拓跋寔君弑父的做法,称之为“天下之恶一也。”于是下令逮捕拓跋寔君和拓跋斤,在长安将他们游街示众,并用车裂的酷刑将二人处死。
说这是一桩历史疑案,是因为它只记载在《魏书》中,更重要的是其他史书如《晋书》《宋书》《南齐书》等记载与之截然不同,按照《晋书》的记载,代国灭国后,拓跋什翼犍并没有死,而是被苻坚安排到前秦的太学深造。
更为诡异的是,这些史书都认为拓跋珪的父亲不是拓跋寔,是拓跋什翼犍,因为拓跋寔死后,拓跋什翼犍便将自己的儿媳贺兰氏纳入了后宫。而拓跋寔君等都是《魏书》虚构出来的人物,由此,“拓跋寔救父身亡,拓跋寔君叛乱杀父”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历史。
这样的说法完全是空穴来风吗?非也。北魏统治者对修史的政治性无比看重,史书中多有隐讳、曲笔,可以说北魏的历史是经过了“美图秀秀”处理过的。再说这些名字也足够奇怪,特别是“拓跋寔君”,听上去和“拓跋弑君”完全一样,好像这个名字就是为了这个事件而取的,不由让人感觉有些太假了。
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还真不太知道,毕竟没有人可以穿越回去看看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总之,雄才大略的拓跋什翼犍死了,代国也从历史的版图上消失了,说不清楚是拓跋什翼犍的儿子还是孙子的拓跋珪,在母亲的保护下,跑到了独孤部。